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消化生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91045
  • 上传时间:2022-08-17
  • 格式:PPT
  • 页数:90
  • 大小:2.1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消化生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消化 生理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八章第八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学学 习习 要要 点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消化道的主要运动形式消化道的主要运动形式 主要消化腺的生理功能主要消化腺的生理功能 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消化道功能的神经调节消化道功能的神经调节 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口腔口腔咽咽食管食管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唾液腺唾液腺胰腺胰腺肝脏肝脏胃腺、肠腺等胃腺、肠腺等消化道消化道消化腺消化腺消化系统概观消化系统概观 消化:消化:食物消化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质连同食物食物消化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质

    2、连同食物中的无机盐、水和维生素一起通过消化中的无机盐、水和维生素一起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循环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循环的过程。的过程。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内被不断向前推摄入的食物在消化道内被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与消化液混合并被分解进的过程中,与消化液混合并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方式方式消化道消化道肌肉肌肉的运动的运动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腺细胞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液 吸收:吸收: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digestion)(absorption)消化机械消化:消化道的运动机械消化

    3、:消化道的运动化学消化:消化腺的分泌化学消化:消化腺的分泌2(p)吸收示意图吸收示意图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自律性自律性 紧张性紧张性:伸展性伸展性 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对某些理化刺激敏感: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化学、温度和牵张刺激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时仍保持一种轻度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时仍保持一种轻度的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的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主要功能(三)主要功能1.消化食物消化食物2.调节调节pH值值3.稀释食物稀释食

    4、物4.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一)分泌总量:(一)分泌总量:68 L(二)主要成分:水、离子、消化酶、(二)主要成分:水、离子、消化酶、粘蛋白、抗体粘蛋白、抗体(一)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一)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三、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三、消化系统的神经调节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外来神经系统外来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肌间神经肌间神经丛丛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脑干脑干)盆神经盆神经(脊髓骶段脊髓骶段)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肌间神经丛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

    5、经丛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4(I)(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递质:递质: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分布:分布:唾液腺、胃、肠、肝、胆囊、胰腺唾液腺、胃、肠、肝、胆囊、胰腺作用:作用:抑制抑制1、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胃肠运动减弱胃肠运动减弱腺细胞分泌减少腺细胞分泌减少括约肌收缩括约肌收缩(2)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少部分:少部分:肽类肽类大部分:大部分:ACh兴奋兴奋支配消化道的大部分支配消化道的大部分盆盆N仅支配大肠的远端(横结肠脾曲下)仅支配大肠的远端(横结肠脾曲下)递质递质迷走迷走N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腺体分

    6、泌增加消化道括约肌舒张消化道括约肌舒张兴奋内在神经系统兴奋内在神经系统特例:特例:(1)唾液腺:)唾液腺:二者都二者都兴奋兴奋,以副交感以副交感N活动为主活动为主(2)肠肌紧张性高:二者均)肠肌紧张性高:二者均抑制抑制;反之亦然;反之亦然2、内在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肌间神经肌间神经丛丛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神经元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递质递质兴奋性兴奋性AChP物质物质抑制性抑制性血管活性肠肽血管活性肠肽NO肌间肌间神经神经丛丛粘膜下粘膜下神经丛神经丛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副交感神经神经(二)消化系统的反射活动(二)消化系统的反射活动1.经中枢神

    7、经系统的反射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长反射长反射(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刺激引起的消化道运动及消化腺分泌条件刺激引起的消化道运动及消化腺分泌2.经内在神经系统的反射经内在神经系统的反射(1)局部反射)局部反射(2)短反射)短反射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消化道消化道胃肠激素:胃肠激素:由消化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由消化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2.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和释放3.营养作用营养作用4.

    8、免疫功能免疫功能 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内分泌腺:分泌胃肠激素内分泌腺:分泌胃肠激素5(I)脑脑-肠肽:肠肽:某些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消化道,也存在于某些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消化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这种在脑和消化道双重分中枢神经系统内。这种在脑和消化道双重分布的肽类称为脑布的肽类称为脑-肠肽(肠肽(brain-gut peptide)。)。已知的脑已知的脑-肠肽有肠肽有20多种,例如促胃液素、缩多种,例如促胃液素、缩胆囊素、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胆囊素、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第三节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腮腺腮腺颌下腺导管颌下腺导管颌下腺颌下腺咀嚼肌咀嚼肌舌下腺舌

    9、下腺腮腺导管腮腺导管一、一、唾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唾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溶菌酶溶菌酶 杀菌杀菌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淀粉淀粉麦芽糖麦芽糖pH7 活性最强活性最强pH4.5 失活失活唾液腺唾液腺无色、无味、中性液无色、无味、中性液分泌唾液分泌唾液H2O:占占99%无机物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pH 6.67.1)(一)唾液的生理作用(一)唾液的生理作用1.湿润和溶解作用湿润和溶解作用 2.清洁和保护作用清洁和保护作用3.消化作用: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排泄作用排泄作用(二)唾液分泌的调节(二)唾液分泌的调节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

    10、件反射交感交感N NA+受体受体 分泌粘稠唾液分泌粘稠唾液副交感副交感N ACh+M受体受体 分泌稀薄唾液分泌稀薄唾液1、唾液分泌主要受、唾液分泌主要受神经调节2、基本中枢:延髓、基本中枢:延髓3、唾液腺的神经支配、唾液腺的神经支配主要主要(一)咀嚼:牙、舌的机械运动。(一)咀嚼:牙、舌的机械运动。(二)吞咽:将食团送入食道。(二)吞咽:将食团送入食道。二、咀嚼和吞咽二、咀嚼和吞咽蠕动:蠕动:是消化道其他各段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是消化道其他各段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由平滑肌顺序舒缩引起,舒张波在形式,由平滑肌顺序舒缩引起,舒张波在前、收缩波在后,逐步向前推进。前、收缩波在后,逐步向前推进。胃胃

    11、食管食管鼻腔鼻腔会厌会厌第四节第四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贲门贲门幽门幽门胃底胃底胃体胃体胃窦胃窦胃腔胃腔胃的形态和分区胃的形态和分区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示意图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示意图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上皮细胞幽门腺区幽门腺区粘液颈细胞粘液颈细胞壁细胞壁细胞主细胞主细胞小小管管腔腔粘膜层粘膜层粘膜下层粘膜下层泌酸腺泌酸腺贲门腺区贲门腺区主细胞主细胞G 细胞细胞壁细胞壁细胞粘液颈细胞粘液颈细胞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上皮细胞一、胃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一、胃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胃腺胃腺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上皮细胞贲门腺贲门腺(粘液腺粘液腺)粘液粘液(碱性碱性)幽门腺幽门腺(粘液腺粘液腺)粘液粘液(

    12、碱性碱性)、少量胃蛋白酶原少量胃蛋白酶原泌酸腺泌酸腺主细胞(胃酶主细胞(胃酶C)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壁细胞(盐酸C)HCl、内因子、内因子粘液颈细胞粘液颈细胞粘液粘液重点重点(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成分成分无机物:无机物:HCl、HCO3-等等1.胃酸(盐酸)胃酸(盐酸)(1)形式)形式游离酸(主要)游离酸(主要)结合酸结合酸之和:总酸度之和:总酸度(2)分泌机制)分泌机制H+、K+-ATP酶(质子泵)酶(质子泵)Cl-HCO3-逆向交换逆向交换有机物:消化酶、内因子、粘蛋白等有机物:消化酶、内因子、粘蛋白等 分泌方式:主动转运分泌方式:主动转运 分泌细胞

    13、:壁细胞分泌细胞:壁细胞(3)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被蛋白酶分解消化。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被蛋白酶分解消化。抑菌,杀菌。抑菌,杀菌。在小肠内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在小肠内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胆汁、小肠液的分泌。促进小肠对促进小肠对Ca2+、Fe2+的吸收。的吸收。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HCl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胃蛋白酶pH2.03.5 活性最强活性最强 pH6 失活失活蛋白质蛋白质()()和胨和胨3.粘液和碳酸

    14、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1)粘液)粘液粘蛋白粘蛋白粘稠度大,是水的粘稠度大,是水的30260倍倍润滑作用润滑作用 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2)碳酸氢盐)碳酸氢盐 来源来源主要:非泌酸细胞主要:非泌酸细胞少量:组织间液渗入少量:组织间液渗入 特点:特点:分泌速率仅为分泌速率仅为H+的的5%不影响不影响pH值值粘液粘液-HCO3-屏障屏障作用作用有效地阻挡有效地阻挡H+的逆向扩散的逆向扩散深层的中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深层的中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4.内因子内因子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作用:内因子作用:内因子Vit B12内因子内因子-Vit B12复合物复合物受体(回肠上皮受体(

    15、回肠上皮C)Vit B12吸收吸收(影响红细胞生成)(影响红细胞生成)Vit B12的的吸收吸收(二)胃液分泌的调节(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M型胆碱能受体型胆碱能受体(2)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作用于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作用于壁细胞,促进胃酸分泌(3)组胺:)组胺:H2型组胺受体型组胺受体 促进胃酸分泌促进胃酸分泌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后副交感节后N N纤维纤维直接刺激胃液分泌直接刺激胃液分泌间接刺激间接刺激G G细胞分泌胃泌素细胞分泌胃泌素大量胃液分泌大量胃液分泌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1)胃酸(负反馈调节)

    16、胃酸(负反馈调节)(3)高张溶液)高张溶液机制:机制:(-)G细胞细胞促胃液素促胃液素胃液分泌胃液分泌小肠粘膜小肠粘膜生长抑素生长抑素释放释放释放释放入血入血入血入血(2)脂肪)脂肪肠抑胃素肠抑胃素机制:机制:(+)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释放抑制性激素释放抑制性激素胃液分泌胃液分泌反射反射入血入血胃酸胃酸(+)D细胞细胞释放释放(三)消化期胃液分泌(三)消化期胃液分泌1.头期头期胃液分泌胃液分泌传入冲动主要来自位于传入冲动主要来自位于头部的感受器头部的感受器1.头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液分泌食物食物视、嗅、听神经视、嗅、听神经头部感受器头部感受器(口、咽、食管口、咽、食管)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

    17、反射非条件反射基本中枢基本中枢(延髓)(延髓)胃腺细胞分泌胃腺细胞分泌G细胞细胞促胃液素促胃液素迷走迷走N释放释放入血入血特点:特点:分泌量多分泌量多(30%)、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2.胃期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迷走迷走-迷走长反射迷走长反射)胃底胃底胃体胃体感受器感受器迷走迷走N中枢中枢迷走迷走N胃腺胃腺C分泌分泌内在内在N丛丛促胃液素促胃液素G细胞细胞幽门部感受器幽门部感受器内在内在N丛丛释放释放(局部(局部反射反射)蛋白质消化产物蛋白质消化产物(+)(+)入血入血(+)特点:特点: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蛋白质分蛋白质分解产物解产物分泌量最多分

    18、泌量最多(60%),酸度高,酸度高,胃蛋白酶原量减少,消化力减弱。胃蛋白酶原量减少,消化力减弱。食物食物3.肠期肠期胃液分泌胃液分泌体液调节机制为主:体液调节机制为主:G细胞细胞促促胃胃液液素素I 细胞细胞缩胆囊素缩胆囊素胃胃腺腺C分泌分泌肠粘膜肠粘膜(内分泌(内分泌C)(+)特点:特点:分泌量少分泌量少(10%),酸度低,胃蛋白酶原量低,消化力弱。酸度低,胃蛋白酶原量低,消化力弱。食物食物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一)(一)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意义:意义:维持胃内一定的压力和胃的形状、位置。维持胃内一定的压力和胃的形状、位置。2.容受性舒张容受

    19、性舒张3.蠕动蠕动意义:意义:使胃能允许大量食物的涌入,而胃内压使胃能允许大量食物的涌入,而胃内压上升不多。上升不多。意义:意义:使胃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并推送胃内容使胃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并推送胃内容物分批通过幽门入十二指肠。物分批通过幽门入十二指肠。蠕动波蠕动波胃的蠕动胃的蠕动总的作用:总的作用:贮存食物贮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变成半流体食糜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变成半流体食糜将食糜分批排入十二指肠将食糜分批排入十二指肠(二)非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二)非消化期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移行性复合运动:移行性复合运动:胃在空腹时呈现一种以间胃在空腹时呈现一种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静息期为特征的周

    20、期性运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动,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使整个胃肠道在非消化期仍有断断使整个胃肠道在非消化期仍有断断续续的运动,清除胃内进食后遗留的残渣、脱落续续的运动,清除胃内进食后遗留的残渣、脱落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等。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等。(三)(三)胃排空及其调节胃排空及其调节1.胃排空:胃排空:指胃的内容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指胃的内容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排空速度排空速度流体流体 固体固体颗粒小颗粒小 颗粒大颗粒大糖糖 蛋白质蛋白质 脂肪脂肪动力:动力: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胃的运动(原动力)胃的

    21、运动(原动力)胃内压胃内压2.胃排空的调节胃排空的调节(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2)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因素 胃运动胃运动胃的排空胃的排空十二指肠内容物十二指肠内容物肠感受器肠感受器肠肠-胃反射胃反射小肠粘膜小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抑胃肽盐酸中和盐酸中和消化产物的吸收消化产物的吸收食食物物(+)(-)释放释放(-)间断排空间断排空(四)呕吐(自学)(四)呕吐(自学)定义:定义:调节调节:意义:意义:将胃及肠内容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射将胃及肠内容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射活动从口腔强力排出称为呕吐活动从口腔强力排出称

    22、为呕吐感受器感受器外周外周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消化管外消化管外延髓化学感受区延髓化学感受区呕吐中枢呕吐中枢中枢中枢(延髓)(延髓)呕吐呕吐(+)(+)中枢性催吐药中枢性催吐药保护性的防御反射保护性的防御反射第五节第五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一、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胰岛胰岛胆道、十二指肠和胰(前面观)胆道、十二指肠和胰(前面观)(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1.水和电解质水和电解质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提供最适宜的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环境(pH7.8)(1)胰淀粉酶()胰淀粉酶(pH6.77.0)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糊精、麦芽糖

    23、、麦芽寡糖淀粉淀粉胰淀粉酶胰淀粉酶(2)胰脂肪酶)胰脂肪酶(pH7.58.5)脂肪脂肪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胰脂肪酶胰脂肪酶HCO3-小导管的上皮小导管的上皮C腺泡腺泡C2.消化酶消化酶(3)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凝乳作用凝乳作用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致活酶肠致活酶HCl糜蛋白酶糜蛋白酶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蛋白质蛋白质 、胨、胨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和氨基酸蛋白质蛋白质二、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二、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一)胆汁的成分和作用(一)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1.性状性状有苦味、有色液体,有苦味、有色液体,8001000 m

    24、l/day肝胆汁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金黄色或桔棕色弱碱性(弱碱性(pH7.4)胆囊胆汁胆囊胆汁棕绿色棕绿色弱酸性(弱酸性(pH6.8)2.成分成分H2O无机物:钠、钾、钙等无机物:钠、钾、钙等有机物有机物胆盐:胆盐:胆汁酸胆汁酸甘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牛磺酸K+Na+(二)胆汁的作用(二)胆汁的作用1.主要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主要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乳化作用乳化作用乳化脂肪为小脂滴乳化脂肪为小脂滴促进消化:促进消化:促进吸收:促进吸收: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胆盐胆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2.促进脂溶性促进脂溶性Vit的吸收的吸收3.其他

    25、其他胆盐胆盐吸收入血吸收入血胆汁分泌胆汁分泌体液体液中和胃酸中和胃酸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盐胆盐 95%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意义:使胆盐循环使用,补充肝脏合成胆盐能意义:使胆盐循环使用,补充肝脏合成胆盐能力的不足及人体对胆盐的生理需要。力的不足及人体对胆盐的生理需要。入肝入肝门静脉门静脉+新合成的胆盐新合成的胆盐入肠道入肠道三、小肠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三、小肠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一)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一)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成分:水、电解质、粘蛋白和肠致活酶。成分:水、电解质、粘蛋白和肠致活酶。性状:性状:pH值约为值约为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渗透压

    26、与血浆相等 量:每日分泌量为量:每日分泌量为13 L。(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1.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2.保护作用保护作用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致活酶肠致活酶弱碱性粘液保护肠壁弱碱性粘液保护肠壁免疫蛋白抵抗抗原免疫蛋白抵抗抗原作用:作用: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一)小肠的运动形式(一)小肠的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运动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运动意义:意义: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食糜与消化液充

    27、分混合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3.蠕动蠕动蠕动冲:蠕动冲:意义:意义: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的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达一个新的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逆蠕动:逆蠕动: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远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远方向相反的蠕动方向相反的蠕动 定义:定义:在连接盲肠的回肠末端,在连接盲肠的回肠末端,有一个类似于食管下括约肌有一个类似于食管下括约肌的高压带,此处环行肌明显的高压带,此处环行肌明显增厚,称为回盲括约肌。增厚,称为回盲括约肌。作用:作用:1.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结肠,以便充分消化和进入结肠,以便充分消化和

    28、吸收。吸收。2.防止大肠内容物向回防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肠倒流。(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第六节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一、大肠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一、大肠液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成分成分作用作用有机:粘蛋白、溶菌酶、二肽酶、淀粉酶等有机:粘蛋白、溶菌酶、二肽酶、淀粉酶等无机:水、无机:水、Na+、K+和和HCO3-等等润滑粪便、保护肠壁粘膜润滑粪便、保护肠壁粘膜溶菌酶与大肠内菌群调节有关溶菌酶与大肠内菌群调节有关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一)大肠的运动形式(一)大肠的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蠕动蠕动集团运动集团运动自横结肠开始自横结肠开始

    29、内容物内容物结肠下端,甚至直肠结肠下端,甚至直肠进行很快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进行很快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机制:机制:胃内容物胃内容物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结肠反射结肠反射集团运动(集团运动(34次次/天)天)频率较慢频率较慢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 脊髓腰骶段、大脑皮质脊髓腰骶段、大脑皮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排便中枢排便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效应器盆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腹下神经 盆神经盆神经(+)(+)阴部神经阴部神经(-)(-)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排便排便(二)排便反射(二)排便反射

    30、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三、大肠内细菌的作用1、发酵和腐败作用、发酵和腐败作用2、营养作用:合成、营养作用:合成VB、VK 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某些多糖纤维与水结合形成凝胶,限制水的吸收。某些多糖纤维与水结合形成凝胶,限制水的吸收。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运动,缩短粪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运动,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促进排便。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促进排便。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慢供能物质的消化和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慢供能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控制体重。吸收,有利于控制体重。消化道各部运动形式消化道各部运动形式第七节第七节 吸收

    31、吸收一、吸收的部位一、吸收的部位 口腔只吸收脂溶性大的少量物质,对食物口腔只吸收脂溶性大的少量物质,对食物吸收无意义。吸收无意义。胃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胃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酒精。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吸收少量水和盐类。大肠吸收少量水和盐类。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1吸收面积大吸收面积大 2食物停留时间长食物停留时间长 3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 4食物已被充分消化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肠腔肌层皱褶绒毛小肠绒毛电镜像小肠绒毛电镜像微绒毛中刷状缘微绒毛中刷状缘小肠吸收示意图小肠吸收示意图二、吸收的途径与方式二、吸收的途径与方

    32、式被动转运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渗透渗透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入胞和出胞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一)糖的吸收(一)糖的吸收Na+GluNa+Glu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是与是与Na+耦联的耦联的单糖吸收,主要是葡萄糖(单糖吸收,主要是葡萄糖(Glu)(二)(二)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与与Na+耦联转运耦联转运主动转运过程主动转运过程二肽酶二肽酶入血入血二肽二肽三肽三肽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入血入血(三)脂肪的吸收(三)脂肪的吸收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长链长链中、短链中、短链

    33、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一酯中、短链脂肪酸中、短链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一酯淋巴淋巴血液血液脂肪酸脂肪酸 甘油一酯甘油一酯胆盐胆盐混合微胶粒混合微胶粒胆盐胆盐淋巴管淋巴管+脂肪酸脂肪酸载脂蛋白载脂蛋白乳糜微粒乳糜微粒甘油一脂甘油一脂甘油甘油三酯三酯+(主要途径)(主要途径)(六)水的吸收(六)水的吸收8L大部分:大部分:小肠内吸收小肠内吸收0.51 L:结肠:结肠150 ml:排出:排出被动吸收被动吸收动力:渗透压梯度动力:渗透压梯度机制:机制:(四)胆固醇的吸收(自学)(四)胆固醇的吸收(自学)(五)维生素的吸收(五)维生素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A、D、E、K,类似脂肪。,类

    34、似脂肪。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易化扩散易化扩散B12+内因子内因子小肠上段吸收小肠上段吸收回肠吸收回肠吸收(七)无机离子的吸收(七)无机离子的吸收1.Na+的吸收的吸收吸收:吸收:95%99%被吸收被吸收机制:机制:顺电化学梯度顺电化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逆电化学梯度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底侧膜底侧膜Na+泵泵肠粘膜上皮肠粘膜上皮C内内主动转运主动转运2.Fe2+的吸收的吸收吸收:吸收:约约1 mg/d;吸收量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有关。;吸收量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有关。机制:机制:Fe3+Fe2+粘膜粘膜C内内Fe2+Fe3+去铁铁蛋白去铁铁蛋白铁蛋白铁蛋白(贮存)(贮存)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入血入血VitC HCl3.Ca2+的吸收的吸收小部分小部分水溶性离子状态水溶性离子状态吸收吸收大部分大部分排出排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VitD脂肪脂肪肠内容物的酸度肠内容物的酸度4.负离子的吸收负离子的吸收机制:机制: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主要:主要:Cl-和和HCO3-动力:电位差动力:电位差思考题思考题1.名称解释名称解释胃容性舒张、假饲、CCK(胆囊收缩素)2.论述题:论述题:试述小肠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试述小肠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 试述胆汁的生理作用及胆汁排出的途径。试述胆汁的生理作用及胆汁排出的途径。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的意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消化生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9104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