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得道多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得道多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语文 第六 单元 得道多助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 2022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一)课标要求(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一)学习目标(二)作业目标(一)23 课孟子(三课时)1.第一课时作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2.第二课时作业富贵不能淫(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3.第三课时作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二)24 课愚公移山(两课时)1.第一课时作业(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
2、 2.第二课时作业(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三)25 课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时)(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四)26 课诗词五首(两课时)1.第一课时作业(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2.第二课时作业(1)作业内容5(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五)写作:表达要得体(两课时)1.第一课时作业(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 2.第二课时作业(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
3、计意图(六)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一课时)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一)作业内容(二)时间要求(三)评价设计(四)作业分析(五)设计意图(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6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分析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在使用 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 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阅读与鉴赏: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 心
4、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表达与交流: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 点符号。中学生在 45 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写作。4.梳理与探究: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
5、资料,讨 论分析问题,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第六单元课文共四课古诗文:三章 愚公移山 周亚夫军细柳 诗 词五首。本单元的作品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篇目,大多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展现人的 品格、志趣、情怀、抱负等。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 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书写人生感悟与思考。文体 有说理散文、寓言故事、人物传记、古诗词,既有“人文主题”,又有“语文要素”。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讨论战争,强调行仁政、得人心的 重要性,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叙了孟子与景春 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对
6、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 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这几章都是孟子 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教学中7把握文体特色,重在学习孟子说理性散文的说理方法,领悟孟子的“仁”“礼”“义”主要思想。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 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愚公的形象。教学中要多角度分析愚公这一人物,从中能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韧执着。学习 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 史记,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
7、军的故事,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勾勒出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 象。教学中,重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强 烈的责任感。五首古代诗词,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饮酒),有对国破家亡、妻 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春望),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雁门太守行),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赤壁),还有对沉闷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 的热切向往(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教学中,重在通过 有感情的诵读诗词,借助联想、想象,掌握古诗词的内容,理解诗意,体会古诗词的 语言美、意境美。可以说,本单元每一篇经典作品,体现了儒家的“仁、礼
8、、义”的思想,体现了 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文化,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 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材料。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培养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1.基于前面的学习积累,学生已初步具有文体意识,但对古诗文中的说理性散文、寓言故事、人物传记、古诗词的文体特点有待进一步的理解与提升。2.学生暂未养成自主探究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有效实现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名言警句的目标。3.学生诵读古诗文,仍难根据语境、人物、内容和情感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 出韵味,需要加强诵读指导提升水
9、平。4.学生赏析古诗文,难以准确把握方法,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其反复诵读、鉴赏。8二、单元目标1.语言积累: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了解孟子 列子 史记、唐 诗宋词等文学常识;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2.能力发展: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诗文中名言警句的 含义;熟悉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写作方法,归纳主题;培 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3.鉴赏创新:提高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4.涵养品格:阅读古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品格。5.文化传承:了解中华传统
10、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获得积极的人生启示。依据“课标”学习古诗文的要求,以“双减”的文件精神为向标,实践“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的理念,紧密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特点,致力于以 作业下目标:1.发挥“作业即巩固”的作用。“学而习之”以少而精的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巩固所学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文言句式,学会翻译文言文,积累常见文 言词语和名言警句。熟悉掌握阅读古诗文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语 调、读出感情。最终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 习惯,为继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2.达成“作业即评价”功效。“温故知新”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
11、学问题。准确了解古诗文单元中,在字词句积累、段篇章的理解和鉴赏、运用与创新等方面学 习情况,教师教的内容与学生学内容是否一致,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是否一致。3.发挥“作业即学习”的作用。“学而思之”以题型多变的作业,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品味文言语句,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文的方法,拥有欣赏古诗 文能力,从而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4.达成“作业即活动”的功效。“举一反三”以活动作业为主,有对话、表演、听 音乐、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代说理散文、寓言故事、人物传记、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9三、单元作
12、业整体设计思路八年级第六单元古诗文作业设计,一改过去过分强调“作业即巩固”的功效的观点;一改过去重竞争轻合作,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一改过去机械重复、粗糙繁琐的 作业方式。依照“课标”学习古诗文的要求,落实“双减”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本 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特点,将“教”“学”“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设计 单元作业。(一)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为 11 个“课时作业”和一份“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根据“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理论,对照课程学习目标和本单元所学的课程内容,着眼于本单元古诗文共同的主题人的志趣与品格、各篇目不同特点,依据每 课时的教学设计,设计相应的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设计为课时作业和
13、质量检测作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具有递进性和综合性。(二)作业内容设计为“学而习之”“温故知新”“学而思之”“举一反三”四个版块。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知 识思维审美创新”四个层次,逐步提升。“学而习之”是少而精的基础题,注重考查学生文言字词积累情况。“温故知新”是理解题,从文章内容、结构、主题等 方面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学而思之”是审美鉴赏题,作业难度系数有所增 加,大多将课内外古诗文进行比较阅读,鉴赏其异同,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 时强化本单元的主题意识。“举一反三”是创新题,以多变的题型,考查学生的创新表 达能力,同时更
14、是考察学生课外知识面的广度,让学生结合历史或现实,结合自己或 他人,对古诗文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探讨,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高洁的志趣、远 大的抱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质量检测作业内容设计分为四个版块:“积累与运用”“活动与实践”“阅读与欣赏”“写作与表达”,体现其综合性。第一版块检测文言实词、虚词和诗文积累的情况;第 二版块检测对身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在实际活动中组织、协调、实施能力;第三版块检测分析理解、知识迁移、赏析探究等综合能力;第四版块“读”与“写”,用以检测创新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三)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书面作业、活动型作业;有分层作业、跨学科 作业
15、。针对八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作业活动中,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培养技能,陶冶情操。如语文与艺术跨学科设计,愚公10移山课时作业中设计课本剧表演;诗词五首课时作业设计学唱歌曲一剪梅,并与渔家傲比较鉴赏。跨学科设计,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激起了学习欲望,培养了审美鉴赏、创新能力。(四)作业评价设计多元化:有自评、师评、互评。依据“作业即学习”“作业即评价”理论,作业除了设计“作业内容”,还设计了“作业时间”“作业评价”“设计思路”以便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诊断、自主学习。学 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意愿由被动变主动,学习方式由跟老师、书本学转向
16、 跟新媒体学。“评价设计”改变单一用分数评价的方式,打破教师评价一言堂的格局,评价方式多元:有分数、有趣味图标、有等级;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有自己、有 同学。这样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扩展了作业的外延,增加了作业的乐趣。通过这 些评价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四、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朗读节奏,疏通文意。2理解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3体会孟子的思想及社会意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难点:体会孟子的思想及社会意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11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二、
17、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掌握朗读节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 听读课文,读出语句的停顿。重点句停顿示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赛读课文(教师评点)。目标导学三:疏通文意,积累字词1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对照注释,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交流释疑。3以“接龙”的形式,翻译文章,教师及时点评纠正。4积累重点文言字词。【通假字】亲戚畔之:同“叛”,背叛。【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池非不深也(古义
18、:护城河。今义:水塘)目标导学四:把握观点,理清思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失道”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12明确:天时有利的自然条件,如风、雨、季节、气候等;地利有利的物 质条件,如城、池、兵革、米粟等;人和众人拥有的士气、斗志,万众一心的精 神状况,众志成城、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等;得道得到仁义,施行仁政,施恩 于民;失道失掉仁义,倒行逆施,残暴统治。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和?”明确:做到“得道”二字,即人心向背,对战争有重要意义。4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按照“是
19、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路,逐层深入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论证严密,条理清晰。即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揭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关系,然后以“攻城”为例,先从攻方说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从守方 说明没有人心团结、众志成城的精神,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守住城池,即“地利 不如人和”,这样层层垫高,最终强调了“人和”是三个条件中最关键的因素。进而从“域民”“固国”“威天下”类推到治国也需要“人和”。目标导学五:扩展延伸你能说出有关“和”的成语、俗语或典故吗?“和”字在当代社会又具有了怎样的新内涵?示例:成语有“和气生财”、“一团和气”、“和气致祥”、“和衷共济”等;俗语有“家和万事兴”;典
20、故有“将相和”等。“和”字不仅仅是指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三、板书设计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进攻天时不如地利防御地利不如人和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需“人和”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课时作业。13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悉解文义1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节奏划分示例:(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多朗读几遍,说说你的朗读感受。明确:本文朗读时需要注重朗读技巧,首先是文中有不少对比
21、和排比的句式,需 要注意朗读节奏鲜明;其次部分语句需要通过重音读出语气,如“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大丈夫哉”的“诚”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焉”字,都应读出重音。总之,本文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把握文本气势磅礴的特点。3反复朗读,并结合课文注释,感知文义。目标导学三:合作探究,分析内容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 的当权者。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 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
22、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 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 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明确: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 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
23、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4三、板书设计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课时作业。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畎亩(qun)傅说(yu)胶鬲(g)拂乱(f)曾益(zng)拂士(b)2把握朗读节奏。示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3反复朗读,并结合课文注释,感知文义。4教师引导梳理文章大意,梳理文言现象。【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衡于虑(衡,同“
24、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饿其体肤(使饥饿)目标导学二:把握论点,理清论证思路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他们的共同点:都出身卑微,历经苦难磨炼,终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吗?明确: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观点,着眼于“生于忧患”,这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1担当大
25、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磨炼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 行拂乱其所为。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2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 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示例:文中孟子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的才 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8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