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延安我把你追寻-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延安我把你追寻-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第七 单元 延安 追寻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 2022 下载 _小学语文综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目录单元信息及单元分析.1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2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3.4古诗三首.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1梅兰芳蓄须.81延安,我把你追寻.12习作:写信.52语文园地.82.13.93.14-1-单元整体分析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部编版第七单元自然单元重组单元古诗三首2第 21 课(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第 22 课(精读课文)梅兰芳蓄须1第 23 课(略读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1第 24 课(略读课文)写信1习作语文园地1语文园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属于“家国情怀”主题,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
2、学目标以文化人的 育人导向。”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悟 爱国主义精神,能在体验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结合自身成长,树报国之心,立 报国之志。本单元主要围绕“保家卫国”这一话题展开,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精心编排了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其中,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习作属于应用文方面的练习,要求“学习写书信”,目的是让学生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学会用书
3、信与别人互通消息、交流情感。语文园地设置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的内容。旨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回顾学习收获,对单元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做到举 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2-(三)学生从三年级升至四年级,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以及感受、理解、欣 赏、评价语言的能力,尤其掌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些为本单元学习“关注主要人 物和事件,归纳写一件事和几件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奠定了基础。由于本单元所选课文的时代背景都与现代生活相差甚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情境,与人物产生情
4、感共鸣。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和文中重点 词句、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感悟人物崇高精神,并借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感。情境板块主要内容作业目标感悟家国情怀21 古诗三首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3*梅兰芳蓄须1.会认31个生字,会写“催、醉、项”等 21 个生字,分清“将、宁、要”三个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边塞诗”的特点。3.能抓关键词句,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人物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立志读书、热爱祖国的情感。4.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5.追寻红色印迹,运用课文中习得的方法了解英雄人物主要事
5、迹。追寻革命精神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传承红色基因习作:写信6.知悉书信的格式,学会写信和正确书写信封。语文园地7.正确运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反问句。8.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常用方法。9.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和别离的诗句,提高文化素养。单元质量检测10.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厚植家国情怀。-3-为积极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响应新的课改精神,将教育新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特以教材为本,学生为主,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设 计本单元的作业。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和人文主题“家国情怀”,将单元作业分成三大情境板块:感悟家国情怀追寻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6、依托教材中已有的作 业题,关注前后知识勾连,针对单元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结合具体学情展开设 计。不仅关照单元整组,更凸显单元语文要素,努力在课前(自学吧)、课中(共 学吧)以及课后(延学吧)的各阶段作业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与 实践性,充分发挥作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温度、高度和深度。单元整体教学让我们更加关注课文之间的关联与共性,抓住重点,精巧设计。在作业题目数量上,我们不要求多,只要求“精”,作业内容灵活多样,呈现阶 梯式前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夯实基础,逐步发展,培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身心特点,力求在形式上有所创新,题目设计生
7、动有趣,贴合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作业图文并茂,美观整 齐。题目的提示语亲切自然,问题指向明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拉近学生与作 业的距离。兼顾群体特点与个体差异,我们设计了可供选择的差异化作业套餐,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些练习不仅体现灵活性,而且体现梯度性(同类问题之间的拓展)和选择性(必做题+选做题),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作业设计还密切联系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力求在真实的 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业设计语亲爱的同学们: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天生情愫,是一种发乎内
8、心的本能。中华文明源 远流长绵延不绝,爱国主义生生不息根深叶茂。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多少仁人先贤的爱国事迹流芳千古。本单元,我们将一同重温历史,开启 一段意义非凡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旅。开篇-5-课时作业位于今甘肃境内的阳关、玉门关、嘉峪关,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也是烽火连天的西域“古战场”。金戈铁马、攻略杀伐、智略权谋、刀光 剑影造就多少英雄豪杰。今天,让我们追寻诗人的足迹,重回曾经的 古战场,去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第 21 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延伸单元检测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将”“还”,会写“秦”“催”等生字。2.分组查找相关资料,质疑提问,体会诗歌的
9、意境。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感受边塞诗的特点,体悟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4.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尝试提取重要信息。5.渗透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在积累中传承,在鉴赏中汲取。扫清字词障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1.根据书写提示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秦2.给本课出现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jingB.jing飞将()将军()A.hunB.hi人未还()还是()针 对 学 生对古诗相关历史背景缺乏了解的学情,充分发挥资料对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应课时作业目标 1 和 2。醉笔 画 比较多,要写 得 紧凑一些。一半四画不右分横短部个长。“禾”的最 后
10、 一笔 捺 写成点。催-6-(分小组布置)预习完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上课时请老师和同学帮忙解答。乐于参与学习,能积极主动完成预习作业,态度端正;深入地了解相关信息,能主动与小组同学合作、分享;能从多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理 解 古 诗大意后,比较分析两首诗,便于学生体会那个时代边塞诗人的情怀。有效落实课时作业 目标 3。比较阅读,品悟“边塞”诗情。【温馨小提示】把 出塞 和 凉州词 两首诗放在一起比 较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小 组内,通过表格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发现。相同点不同点出塞凉州词能通过比较 出塞 和 凉州
11、词 这两首诗,品悟“边 塞”诗情,就二者异同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7-通 过 阅 读资料和扫码看视频的方式,了解诗中提及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感悟人物优秀品质,实现学法迁移。进一步落实课时 目标3和对应课时作业目标 4。华夏历史上名将辈出,一个个名将留下了赫赫战功。请结合相关材料,选用恰当的四字词语来赞美你心目中的英雄。岳 飞李 广更多精彩扫一扫更多精彩扫一扫能结合资料,正确梳理诗中提及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四字词语准确概括人物品质。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 同学互评良好合格-7-绘制创意 书签或者连环 画,让语文阵地 充满“生活味”和
12、“趣味性”。对应课时作业目标 5。请以边塞诗(课外积累)为主题绘制创意书签,或者用连环画的方式再现戍边场景。-15-能以边塞诗为主题绘制创意书签,书写工整,设计精美;想象大胆合理,用连环画的方式再现诗中戍边场景,布 局美观,色彩搭配体现古诗意境,让人赏心悦目。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 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第 21 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延伸单元检测1.复习巩固前两首古诗,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2.鼓励学生将查找的资料内化,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3.通过古诗对比阅读,进一步感悟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积累与
13、战争有关的词语、诗句。由 于 本 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设置课前预习作业,一方面复习巩固前两首古诗;另一方面开启新知,鼓励学生了解诗人李清照和南宋的历史背景,培养自学能力。对应课时作业目标 1、2,为落实课时作业 目标 3 做准备。1.与“生当作为杰”中“杰”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豪杰B.杰出C.杰作D.人杰地灵2.夏日绝句赞颂的英雄是()。A.刘邦B.李广C.曹操D.项羽1.爱国就是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感叹;爱国就是王昌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腔豪情;爱国就是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放旷达。2.夏日绝句是代女诗人所写,她被誉 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慷慨豪迈气概的诗
14、句 是“,”。)。-15-认真审题,填写正确,选项书写工整;能准确理解诗意,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同 样 是 描写项羽乌江自刎题材的诗词,通过课内外两首诗的对比,初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思辨能力。对应课时作业 目标3。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注释】乌江亭: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不期:难以预料。1.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杜牧题写在的一首诗。2.下面哪个观点和诗中的观点不一致?()A.大丈夫能屈能伸。B.君子报仇,十年不晚。C.胜者为王,败者为寇。D.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5、3.与李清照的 夏日绝句 不同,诗人杜牧首先提出“胜败 乃兵家常事”,只有“”才是真英雄;最后的“未 可知”表达了对项羽没有“卷土重来”的之情。整首诗 批评项羽。能结合注释读懂古诗,审题细致,正确完成相关题目,针对诗中阐述的观点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15-设计“基础闯关”的题目,在巩固课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效落实课时作业目标 4。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爱国的壮志豪情,尝试背诵。2.学习了三首古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3.写出下列与战争有关的词语的主人公。四面楚歌()草船借箭()破釜沉舟()能正确、流利、有
16、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能清楚表述 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清理由;熟练掌握常见的历史故 事及主要人物。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本 题 通 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欣赏古诗的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进一步落实课时作业目标 4。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课下与同学自由组队,开展班级赛诗会,共同传唱那 一篇篇激荡人心的边塞诗篇。内容切合主题,整体感强;精神饱满,自信大方;普通 话标准,吐字清晰;情感真挚,动作自然。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15-课时作业江苏淮安是“人民的总理”
17、周恩来的故乡。1898 年 3 月 5 日,周总理 就诞生在这里,12 岁那年外出求学,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他一生两袖清风,为民鞠躬尽瘁。让我们走进这座纪念馆,去追寻一颗爱国之心,感悟少年 强则国强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 22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延伸单元检测1.认读“崛、范”等生字,会写“肃、晰”等生字。2.分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简介和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3.积累四字词语,能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反问句的 表达效果。4.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8、,并试着从不同角度作 批注。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选词填空。抱负沉郁肇事惩处崛起(1)周恩来从小就有远大的()。(2)那个肇事的外国人应当受到严厉的()。2.整体感知:课文讲了少年在奉天被外国人占据的地 方体会到伯父说的“”的含义,因此立下“”的志向的事。通过各自学环节,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其中,“我会问”鼓励学生用前面单元学习的批注方式写出自己 不 懂 的 问题,培养边读边 思 的 好 习惯。对应课时作业目标 1、2和 3。-15-(分小组布置)预习完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上课时请老师和同学帮忙解答。乐于参与学习,能积极主动完成预习作业,态度端正;深入地了解相关信息,
19、能主动与小组同学合作、分享;能结合自己的体会作批注,从多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1.人物事件法。按照时间顺序,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简要概括课文每件事的内容。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2.学法点金:概括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首先要理清楚几件事情的关系。以上三件事中,第件事是原因,第件 事是结果。像这样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 的发生、发展的写作手法叫做倒叙。3.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事件顺序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这三件事连接起来。先果后因法。用“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来连接这三件事。题 目
20、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通过阶梯训练,逐步掌握如何概括写几件事的课文主要 内 容 的 方法。对应课时作业目标 4。-15-能根据人物、事件,简要概括每件事的内容,语言流畅 简练;能弄清几件事的关系,了解什么是倒叙;能运用 所学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主动与小组同学交流。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词语比拼”采用积累四字词语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对应课时作业 目标 3。“句子品析”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 的 表 达 效果,学会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进一步落实课时作业 目标 3。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找一找,读一读。我最喜欢的词语是:。我要用它写一个句子: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
21、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我发现语气比较强烈的是第句。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这是中国乃至亚洲所有国家的共同荣誉。能正确、工整地填写四字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个具体生动的句子;能体会出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正确熟练地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阅读下面的短文,试着用“把几件事串联起来”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5-1954 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到达以后,出于礼节和总理握了手,随后拿出
22、一块 手帕擦了又擦才收起来。周总理看在眼里,也拿出一块手帕仔细地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丢进废纸篓里。在场的外交官和记者见此情景,都点头称赞周总理。杜勒斯却当众丢了脸。杜勒斯不甘心失败,于是又生一计。在一次各国代表团参加的宴会上,他 让人做了一个大蛋糕,中间用奶油制成“卐”字希特勒的反动标志,以此 来为难中国代表团。周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 里全明白了。只见他拿起刀叉说道:“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说完,刀叉一把把落下,把这个“卐”字划得破碎不堪。周围的人啧啧称赞周 总理的才能。杜勒斯又一次当众丢了脸。周总理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受到许多国家代表团的敬重。短文写了
23、的事。本题不仅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实现学法迁移,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又一次提升。进一步落实课时作业目标 4。能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准确概括写多件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 同学互评良好合格第 22 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课后延伸单元检测1.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华不振”和周恩来立下宏志的原因。2.联系实际,思考并分享个人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3.能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并能灵活运用。4.通过阅读领袖故事丛书:周恩来的故事,了解伟人的事迹,感悟总 理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伟大精神。(长作业)大江
24、歌罢掉头东作者: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扫码看注释扫码看注释-15-创作背景:借 助 注释,用自己的话说 说 诗 句的 意思。初 步 理 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大体意思,以及周恩来立下宏志的原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落实课时作业 目标1 做准备。能结合注释及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意。优秀教师学生小组教师评价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良好合格-15-100 多年前,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如今已经 成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 起来”再
25、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今天,我们有幸搭乘时光穿梭机,回到当 年的那节修身课上,与魏校长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课堂对话。时间:新学年开始地点:奉天东关模范学校人物:魏校长、周恩来、我以及其他同学魏校长: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 1:为家父而读书。同学 2:为明理而读书。同学 3: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魏校长:新同学,听说你来自百年之后的 2022 年,那时的中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生活在那样的好时代,还有必要读书吗?我:魏校长:哦,为什么呢?我:(写清楚理由和内心想法)本 题 采 用创设情境、现场表演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对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8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