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2..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课程与教学论2..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课程论的发展历史张荣华张荣华 副教授副教授/博士博士第1页,共65页。一、课程论论课程o研究课程问题、界定课程概念、阐明课程理论、揭示课程规律、指导课程实践的学问。o独立学科o与哲学、教育学、教学论的关系第2页,共65页。课程论o课程是什么(概念)o课程为什么(目的)o课程有什么(内容)o课程能怎么(功能)第3页,共65页。课程的词源学解释o“课程”,英文为curriculum,指古罗马战车竞赛的“跑道”;其词根为currere“跑”;o有“人生阅历”的含义,英文“curriculum vitae”的中文含义是“履历书”;o作为教育术语,出现于宗教革命后的大学教育。1582年,荷兰的莱顿(Le
2、iden)大学的拉丁语文献中已经出现了这一词语。第4页,共65页。课程的词源学解释o16世纪、17世纪,宗教革命带来了教会和国王权力对大学的管理与控制,大学教授和学生们将接受这种管理和控制的教育内容称之为“课程”学程的赛马车道。课程带有“强制”、“管理”、“控制”等意思;第5页,共65页。课程与教育内容的关系o古代:教育内容o近代:出现了“课程”一词o20世纪初:杜威将教育定义为“经验的重组”,课程=学习经验之总体。为着提供经验的计划被后人称之为“经验课程”第6页,共65页。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o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课程一书o主张建立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采取科学方法编制课程o这是美国教育
3、史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论课程的著作,是课程研究专门化的里程碑。第7页,共65页。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o1923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查特斯发表了课程的建设o1924年,博比特出版了第二部著作课程编制o1926年美国教育研究会公布了长达685页的总结课程研究的年鉴,书名叫做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第8页,共65页。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o以上著作均以课程为研究对象o从课程的基本理论到课程的编制技术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o建立了独立的研究领域课程论第9页,共65页。二、课程实践促使课程论学科得到进一步发展o古代o文艺复兴时期o近代美国的课程实践第10页,共65页。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o中外奴隶社
4、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课程:o“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o 外国古代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希腊为代表):“三艺”(文法、辩证法和修辞学)“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第11页,共65页。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o古希腊崇尚和实践着的是一种一种“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式的式的“完全教育完全教育”,一种包含人文修养和包含人文修养和科学修养的科学修养的“博雅教育(博雅教育(liberal liberal educationeducation)(沈立钦,)(沈立钦,20082008)”o“算术、几何、音乐原理和天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及其神秘的“砾智”作用广为人知。在中世纪时,被
5、基督教徒固定为基督教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12页,共65页。1、古代的课程与教育实践o西罗马时代,由于政治或者其他原因,“修辞学”、“雄辩术”为主的人文教养受到了倡导和重视;o基于数学推理的教养与教育受到了忽视;o而众所周知,西罗马时代科学成果也不如它的前一个时代那么繁荣。第13页,共65页。1、古代课程的特点o分科设置o全面发展o体现了古代教育家的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第14页,共65页。中世纪o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成为惟一合法的教育。为了弥补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之间的裂缝,圣奥古斯丁(354430)用自己的权威论述,率先为异教徒文化合法地进入基督教世界打开了大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多种自由技艺
6、(liberal arts and liberal sciences),经过他以及其他基督徒的选择和论证,逐渐固定为一个为神学服务的固定的教育框架“七艺”专指文法、修辞、逻辑、音乐、数学、几何、天文这七个学科,成为未来一千年的课程体系。前三门总称为“三科”或“三艺”,后四门总称为“四科”或“四艺”。“三科”是基础,学完之后才允许进入“四科”的学习,所以,一般只有少数学生一般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进行这一阶段的学习。o 详细过程参见沈文钦论“七艺”之流变复旦教育论坛Vol.5No.12007;第15页,共65页。2、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与教育实践o从拉伯雷小说巨人传(15321564年出版)卡冈都亚的教
7、育,窥见十六世纪家庭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第16页,共65页。2、文艺复兴时期的课程与教育实践o弗吉里奥和培根 o夸美纽斯 o卢梭 o巴泽多 o裴斯泰洛齐 o斯宾塞和赫胥黎 第17页,共65页。夸美纽斯(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曾对西方国家的课程研究有着深远影响。第18页,共65页。所谓“泛智”,是指一切人都能接受的知识,包括语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泛智论主张:三个人人 人人受教育 人人均须学习一切 人人都应具有全面智慧。“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课程论在教学论中。第19页,共65页。洛克(17世纪英国教育家)提出 可感觉主义的课程理论第20页,共65页。洛克认
8、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观念和表象是这些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他以唯物主义感觉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门类,如算术、几何、地理、天文、历史、年代学、伦理学、法学、法理学、逻辑学、修辞学、自然哲学等科目。他重视实验和观察作业,认为旅行也是必要的教学科目。在他的思想影响下,18世纪欧洲各国的学校先后增设了自然科学,增加了实验设备。这一切为学校的新变革拉开了序幕。第21页,共65页。3、近代美国的课程与教育实践o美国美国2020世纪初的公立学校运动世纪初的公立学校运动o帕克的帕克的“昆西实验昆西实验”o杜威的芝加哥学校实验杜威的芝加哥学校实验o拉尔夫拉尔夫泰勒的八年研究泰勒的八年研究o美国美国2
9、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的课程编制运动年代的课程编制运动第22页,共65页。当时,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少数学生升大学做准备的,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那时,美国的初等教育日趋普及,中学在校学生正在成倍地增加;可是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却不能升入大学,而必须就业。学校设置的传统课程很难满足不能升学的大多数中学毕业生的需求,不能适应美国社会对于有文化的劳动力的需要。自19世纪末起,一些美国教育家展开了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验。第23页,共65页。o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运动中,课程教育行政所规定的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course of study),学校教师所创造、学生
10、所经验的课程叫做课程(curriculum)(佐腾学,2003)第24页,共65页。(一)课程论形成的理论准备 自欧洲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期,课程理论的逐步发展为课程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第25页,共65页。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教育家对于课程理论的论述还只是课程理论的萌芽。进入19世纪以后,课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才有显著的进展。一些学者以自己创立或信奉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对课程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比较系统的实验,提出了具有一定深度的课程理论。影响最大的学者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德国)、斯宾塞斯宾塞(英国)和杜威杜威(美国)。第26页,共65页。赫尔巴特赫尔巴特o德国
11、教育家,主知主义课程理论的倡导者。o主知主义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学说。o主知主义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他认为,在知、情、意三者当中,知是主要的;情和意的存在与表现都依靠知。第27页,共65页。兴趣论是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核心内容。他主张培养人的多方面兴趣,并为此而提出六种独立的不同兴趣;认为中学课程的设置应同这六种兴趣相适应。第28页,共65页。六种兴趣:1经验的兴趣。与其相适应的科目是自然、地理、物理和化学;2同情的兴趣。与其相适应的科目是古代的和现代的外国语;3思辨的兴趣。与其相适应的科目是语法、数学和伦理;4社会的兴趣。与其相适应的科目是政治、历史和法律;5审美的兴趣。与其相适应的科目是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