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二章生字词及选词造句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部分第二章生字词及选词造句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部分 第二 生字 造句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章生字词及选词造句2010 年考纲热门考点1.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能力层级:识记)2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能力层级:运用)3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理解、运用)4仿写句子,变换句式。(能力层级:运用)5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方法。(能力层级:运用)1.具体语境中根据拼音写词语。2选词造句。3仿写句子。12010 年考纲及热门考点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及趋势1.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能力层级:识记)2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左右,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能力层 级
2、:识记)3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 括成语、关联词语)。(能力层级:理解、运用)2011 年考纲看似改变较小,但实际上考题变化较大。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的能力层级改为识记,从而改变了以往小语段阅读的考查形式,改为在课文原句的语言环境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一共 4小题,每小题 1 分。考查的词语都是初中三年在课文中学过的生词。而这一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在选词2.2011 年考纲新变化层级:运用)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方法。(能力层级:运用)4仿写句子,变换句式。(能力 造句的考查中,从以往单一的选词造 句变为增加附加条件:增加修辞或者5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拟 关联词语。人、夸张、对
3、偶、排比、反复、因为 2011 年考纲属于较大的重新 修订,编者认为这种新的考查方式将 会持续一段时间。1熟练掌握六册语文书中的生字词,注意积累,加强识记。将一些重点课文的字词摘抄下来,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差别,在中考前,对课本中各课课前、课后要求辨认、掌握的生字、生词进行一番系统的认真的扫描,真正掌握。2加强对语法修辞的关注,提高对其运用的能力。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理解各种修辞方法在句子中的作用,并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3加强对语言的锤炼、雕琢,力求做到简洁、清晰、精练。在明确“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怎么写”的问题,要能具体准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4用教材中要求掌握的词语为依托,不断加强组词造句的训练。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一、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生字词一、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生字词(注:文言文、古诗词课文略)二、修辞方法讲解二、修辞方法讲解比比喻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都不是
5、比喻。表示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4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十
6、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5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拟拟人人1概念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式。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7、2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夸夸张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3作用
8、(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1)夸张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合乎情理、合乎分寸,给人以真实感。(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适合运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对对偶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9、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三: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一、例二。宽式对偶对于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三。3结构(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2)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4作用(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2)音调铿锵
10、,有音乐美;(3)表意凝练,抒情酣畅;(4)整齐匀称,节奏鲜明。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排排比比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2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
11、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4)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
12、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3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排比句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各分句的提示语,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反反问问1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2种类(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