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综合自然区划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80739
  • 上传时间:2022-08-16
  • 格式:PPT
  • 页数:45
  • 大小:82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综合自然区划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综合 自然 区划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第二节 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第1页,共45页。一、概述一、概述(一)概念 所谓区划,就是区域的划分。是确定区域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方法。广义:区划是确定地理界线的研究第2页,共45页。区划的特点所划分的区域在空间上统一,不可分割区划的对象是地域综合体区划就是“地域系统法”区划不仅是划分,还有合并地域分异规律学说是区划的理论基础区划不排除分类第3页,共45页。区划的分类 区划自然区划 行政区划 经济区划 部门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第4页,共45页。第5页,共45页。区划的意义区划是区域研究的总结,是编写区域著作的第一步区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根据区划是推广某些与地域有联系的经验的根据认

    2、识性区划是实践性区划的基础第6页,共45页。综合自然区划 综合自然区划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指导,根据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区域空间的完整性和区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一致性,逐级划分或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按这些地域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这种地域系统的研究法通常简称为自然区划。第7页,共45页。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同属于地域个体单位的划分。不同的是所划分的单位等级不同。大范围自然区域的划分属于自然区划的研究范畴,小范围自然地段(土地分级单位)的划分属于土地类型研究的范畴。综合自然区划是揭示等级较高的地域个体单位空间分异的研究方法,它需要以地域分异的一般规律为指导,其区划的结果又是地

    3、域分异规律的客观反映。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单位的空间差异反映出不同的自然结构。这种自然结构的宏观反映是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第8页,共45页。二、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二、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一)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1.1.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 自然区划必须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以形成该区域单位整体特性的发展史为区划依据相对一致性原则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区域共轭性原则 自然区划所划分出来的必须是具有个体性的、区域上完整的自然区域第9页,共45页。2 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 综合自然区划必须综合分析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

    4、用及其表现程度和结果。主导因素原则 必须在形成各自然区域特征的诸要素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第10页,共45页。总原则从源 必须考虑成因、发生、发展和共轭关系从众 必须考虑综合性和完整性从主 应考虑其典型性、代表性第11页,共45页。(二)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1 1、部门区划叠置法、部门区划叠置法 采用重叠各部门区划(气候区划、地貌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等)图的方式来划分区域单位。把各部门区划图重叠之后,以相重合的网络界线或它们之间的平均位置作为区域界线。第12页,共45页。2 2、古地理法、古地理法 通过实地古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遗迹的考察,并借鉴有关古籍文献及地质历史研究资料,深入探讨区域分异

    5、产生的原因与过程,并根据自然区域逐级分异产生的历史过程的相对一致性,划分出不同性质和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第13页,共45页。3 3、地理相关分析法、地理相关分析法 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文献资料以及统计资料对各种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相关分析后进行区划:选定区划所需的有关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专门地图有关内容等材料,并标注在带有坐标网格的工作底图上;对上述资料进行地理相关分析,并按照其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编制出具有综合性的自然要素组合图;在此基础上逐级进行综合自然区域的划分。第14页,共45页。4 4、主导标志法、主导标志法 区划时,通过综合分析选取某种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自然标志或指标,作为划定

    6、区界的依据。并且同一级区域单位基本按同一标志划分。第15页,共45页。5 5、顺序划分法、顺序划分法 顺序划分法即“自上而下”的区划法。这种方法先着眼于地域分异的普遍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按区域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共轭性划分出最高级区域单位,然后逐级向下划分低级的单位。第16页,共45页。6 6、合并法、合并法 合并法又称“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这种方法从划分最低级的区域单位开始,然后根据地域共轭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把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单位。第17页,共45页。三、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三、综合自然区划单位及其等级系统(一)综合自然区划单位1.1.地带性单位地带性单位自然带:最高级的地带

    7、性区划单位,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来划分。自然带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热量分配上的差别,而且还表现在大气环流、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方面明显的差别。因而自然带不等同于温度带,它是一个具体的综合性的景观带,即自然综合体。自然带的划分应该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找出主导标志。通常选取的主导标志是综合性气候特征及其指标。第18页,共45页。自然地带 次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通常被视为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每个自然地带都具有特定的反映地带分异的土壤和植被类型,从而构成一定的优势景观型。在地势和构造地貌差异支配下,每一自然地带内部通常形成从属于该自然地带的景观型和垂直带谱,它们与平地的显域景观型

    8、有所差别,并且不成优势分布。自然地带划分的主导标志往往是构成优势景观的显域性土壤和植被类型,并可以把它们的界限作为自然地带的分界线。第19页,共45页。表9.1 我国的部分亚地带第20页,共45页。亚地带 自然地带内再划分的地带性单位。在宽广的自然地带内部,某些组成成分的量变(还不足以引起整个自然地带质变)引起地带内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分异,从而产生了亚地带。亚地带是以显域性的植被亚型和土壤亚类为主要标志。第21页,共45页。次亚地带 最低级的地带性单位。它是某些亚地带内自然地理综合特征或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局部的和更次级的地带性分化才构成次亚地带。第22页,共45页。2 2、非地带性单位、非地带性

    9、单位自然大区 最高级的非地带性单位,往往占据大陆的巨大部分。自然大区与大地构造地貌单元紧密联系,通常相当于古地台(包括其周围比较年幼的褶皱构造地段),或巨大的造山运动带。并因其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的影响,每个大区在全球大气环流中都占有特殊地位,形成大气活动中心。因此,自然大区之间在地质地貌基础、热量带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自然大区内所含有自然地带的数量、排列形式和基本轮廓因各大区差异而各具特色,甚至位于不同大区范围的同一自然地带的不同地段也各具有自己的特征。第23页,共45页。我国疆域主要位于东亚大区和亚洲中部大区范围。东亚大区的特征是具有湿润的季风气候以及由南向北连续更替

    10、的森林地带谱。亚洲中部大区的特征是具有干旱气候以及荒漠草原地带谱。第24页,共45页。自然地区 比大区次一级的地带性单位,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非地带性单位。原苏联有的学者把这级区划单位称之为“国”。自然地区比自然大区的发生统一性和区域界限更加鲜明。自然地区除了水热条件的差异以外,一般分别与第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相适应,各具有一定的地貌组合特征。第25页,共45页。我国的自然地区划分 东部季风大区:东北地区(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针叶林与草原地区)华北地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至半干旱夏绿林与草原地区)华中华东地区(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区)华南西南地区(热带湿润季雨林地区)西北干旱大区:内蒙古地区(干

    11、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区)甘新地区(干旱荒漠地区)青藏高原大区: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第26页,共45页。自然亚地区 自然地区的一部分,其范围内具有最明显的地势起伏与地质构造一致性,每个自然亚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表沉积物性质等基本相似,气候、土壤、植被以及土地类型的组合等也具有明显的共同性。在地势与地质构造分异比较清楚的区域,自然亚地区应以地质地貌特征为主要标志,大致相应于第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当地势与地质构造分异不太清楚时,自然亚地区的划分需以相应的地貌组合特征为标志。第27页,共45页。我国典型的亚地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秦巴山地闽浙丘陵第28页,共45页。自然

    12、州 自然州是比自然亚地区低级的非地带性单位,也称为次亚地区。目前对自然州的研究很不充分。自然州的划分标志是自然亚地区内地质地貌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自然特征的变化。在山地区域划分自然州时应注意山脉的中等组合情况;在平原区域则应注意沉积物的性质及其分布特征和气候省性分异。第29页,共45页。3 3、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单位、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单位景观景观“景观”三种涵义等同于“自然地理综合体”,这是广义景观;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分类单位;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个体区域单位,是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这是狭义景观。第30页,共45页。景观的独特性景观具有最一致的地带性和非地带属景观的界线与气候区、地貌区、土

    13、壤区、植被区等相应单位的界线相吻合景观保存有全部高级区划单位的典型特征景观的个体特征和非重复性都比较明显,因此可以对每个景观进行单独研究;景观具有较长的年龄和较大的稳定性。第31页,共45页。(二)综合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指区划单位的排列方式。任何综合自然区划总是要拟定一定的等级系统,这是区划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第32页,共45页。1 1、双列系统、双列系统 一部分地理学家从分析观点出发,认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两者互不从属,因而在其支配下形成的两类区域单位也应是互不从属的,它们可分为并列的两个系统,即地带性地域单位系统和非地带性地域单位系统。这是双列系统的理论基础。第33页,共45页

    14、。双列系统的支持者以A.伊萨钦科为代表。综合自然区划必须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个区划单位并列。景观是区划的两个系列中的最终一级。联系单位是在等级相称的地带性单位与非地带性单位的界线交叉(即两个系统叠置)后获得的,其南北界线从属于地带性单位,东西界线从属于非地带性单位。因此这种派生的区域单位具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两重特征。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是基本的,而联系单位是次要的。第34页,共45页。第35页,共45页。2 2、单列系统、单列系统 与双列系统论者相反,另一部分地理学家从综合观点出发,认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两者虽互不从属,然而,它们是共同作用于地表自然界的,区域分异应该是这两种规律

    15、的综合表现,因此每一个区域单位都应该是综合性的,并可按其区域等级的从属关系建立一个单列的等级系统。这是单列系统的理论基础。第36页,共45页。根据地域分异的两大基本规律相应划分两类不完全综合的区划单位并建立双列等级系统是必要的。双列等级系统只是获得完全综合性的区划单位和建立完全综合性的单列等级系统的重要手段和步骤。双列系统中的联系单位恰好相当于单列系统的区划单位。“联系单位”不是次要的单位,而正是重要的或基本的区划单位。第37页,共45页。第38页,共45页。带段 自然带与自然大区相叠置所得的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它是自然大区中的一段自然带,同一带段的热量条件、大地构造单元组合和大地貌单元组合等都

    16、具有共同性。此外,每一带段都具有一定的地带谱型。在我国东部季风大区的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便是带段这一级区划单位。第39页,共45页。国 由地区与带段叠置所得的最高级省性单位,是带段内地质地貌与气候省性相对一致的较大的区划单位。自然国的划分主要依据大地构造基本单元的一致性,因此每一“国”都具有一定的气候省性和占优势的土类系列。第40页,共45页。地带段 由地带与国相叠置所得的第二级带段性单位。它是国中的一段地带,即国中水热对比相对一致的区划单位。地带段内具有比较一致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类型,地貌外营力作用也有一定共性。第41页,共45页。省 由地区与地带段相叠置所得的第二级省

    17、性单位。它是地带段范围内按地质地貌省性或气候省性划分的区域单位。当地带段内地质地貌省性差异明显时,那么可分出平原、丘陵、高原与山地之类的自然省。如这种差异不明显,则据气候省性分异划分自然省。每个省相当于一个二级或三级地质构造单元的范围,它具有一定的地方气候(如海岸气候、山地气候等)特征和优势植被纲,并与一定的土壤亚类和土属分布相关。第42页,共45页。四、山地综合自然区划问题四、山地综合自然区划问题(一)垂直带谱类型分析 比较研究各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分析其带谱结构,确定其基带及优势垂直带并给予恰当的分类,不仅可以系统地认识垂直自然带谱的性质和结构特点,而且是山地自然区划的重要前提。第43页,共45页。(二)代表基面的确定 在起伏较大的高原和山原进行自然区划,必须确定一定区域的代表基面。在这个代表基面上,水平地带性首先得到充分的反映,然后再体现垂直带性的差异。第44页,共45页。(三)山地区划界线的划定 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一是以山脊为界,把山地两坡分作不同的自然区域;二是以山麓为界,把整个山地归属于某个自然区域;三是以山坡某一高度为界,把山地某一坡面下部垂直带和上部垂直带分属不同的自然区域。第45页,共4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综合自然区划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8073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