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1.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80376
  • 上传时间:2022-08-16
  • 格式:PPTX
  • 页数:67
  • 大小:1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1.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齐桓晋文之事 统编 教材 齐桓晋文 优秀 课件
    资源描述:

    1、齐桓晋文之事趣味导入趣味导入古往今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他们或者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安康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或者为了自己的同胞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或者为了国家的和平独立敢于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他们无一不是用切实的行动甚或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他们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光辉的业绩如同漆黑的历史航程上的一座座耀眼的灯塔,引领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孟子便是其中的一位。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

    2、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作者简介课题解读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他们两人都是春秋时称霸的诸侯,与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合称“春秋五霸”。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晋文公简介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3、,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著作简介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著作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名篇之一,也是古代论辩文中的杰作,代表着当时逻辑

    4、文的最高水平。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霸业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那么,在论辩中孟子是怎样运用辩论技巧说服齐宣王放弃霸图,实行王政,取得论辩胜利的呢?故事背景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成为圣王。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齐

    5、桓晋文之事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注释: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晋文公,即重耳,晋国国君。春秋时期二人先后称霸,齐宣王有志于效法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于诸侯。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无以”二句:无以,无法说。以,以为话题。王(wng),用作动词,行仁义以取得天下。“保民”二句:爱护百姓,行王道于天下,没有人能抵御他。保,安抚保护。御,抵御。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齐桓晋

    6、文之事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才可以称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

    7、)说:“可以。”。(齐宣王)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注释:胡龁(h):齐宣王近臣。衅钟:古代祭祀时用牲口的血涂抹钟的仪式。觳(h)觫(s):因恐惧而发抖。爱:吝惜。褊(bin)小:狭小。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何由知吾可也?”曰

    8、:“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译文:(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

    9、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译文:(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但是)诚然我

    10、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从前,一个孤岛上有一个奇怪的风俗:凡是漂流到这个岛上的外乡人都要被当作祭品杀掉,但允许被杀之人在临死前说一句话,然后由这个岛上的长老判定这句话是真还是假。如果说的是真话,则将这个外乡人在真理之神面前杀掉;如果说的是假话,则将他在错误之神面前杀掉。有一天,一位哲学家漂流到这个岛上,他在被杀之前说了一句“”,使岛上的人没有办法杀掉他。反对关系在逻辑学中有两种含义: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1、。(自我:认真)(2)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之一,亦称“上反对关系”“大反对关系”。具有相同素材的全称肯定命题同全称否定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即可以同假但不可同真的关系。由其中一个命题为真,必然推出另一个命题为假,,但由其中一个命题为假,却不能必然推出改为“许多读者读了这本书之后,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拿来主义的案例则比较具体地体现了用逻辑的眼光读解议论文有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却偏偏从“闭关主义”说起,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在论述和“拿来主义”看似无关的内容,这一点颇令人费解。我们在求解这个问题时,往往会讲“铺垫”等写作方法,至于说为什么能起到“铺垫

    12、”等作用呢?又很难进一步回答。但如若理清其内在的逻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俗地说,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排除法”。7.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答案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加“可能”,或去掉“一本”并在“书”后加“之一”。与之间是关系;与之间是关系。你关注过日常话语中的逻辑错误吗?反对关系在逻辑学中有两种含义:C.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

    13、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注释:无异于:不要怪异。庖(po)厨:厨房。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译文:(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

    14、:“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译文:(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

    15、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注释:“他人”二句:忖度,揣测。诗经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言他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来。戚戚:内心有所感动的样子。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相当于现在的三十斤。“明足以”二句:明,视力。秋毫,鸟兽在秋天长的细毛。末,尖端、末梢。舆薪,一车子的木柴。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6、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译文: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

    17、:“不相信。”第八章D.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12、“伦”重在分别,是有等差的次序,是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9.请选出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一项,并阐明理由。18、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第12段:最后一段总结,整篇文章论述观点。指出中国乡土社会实则是一种长老统治。第4段:用通俗的话解释感情的意思并阐述感情淡漠才能稳定社会关系。第5段:作者针对感情提出并论述了解是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的观点。(1)学习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第13段:论述社会的发展导致商业发展和出现,传统的人情社会也随之解体。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

    18、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201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很有特色。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答案:答案CA.违背排中律。B.违背不矛盾律。D.违背同一律。(3)强加因果 (4)以偏概全小结: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忍”到“反”,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结合林冲的性格特点,你觉得他到底算不算“英雄”?同一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同一思维过程是指

    19、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基本错误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天下可运于掌。注释:“挟太山”二句:挟,用胳膊夹着。太山,即泰山。超,越过。语(y),告诉。折枝:折取树枝。“老吾老”二句:把别人的父母当作我的父母,把别人的孩子当作我的孩子。“老吾老”“幼吾幼”均是意动用法。可运于掌:可在手掌中运转。形容极为容易。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

    21、,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文:(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

    22、:“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译文:(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就如同在手

    23、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注释:刑于寡妻:刑,通“型”,用作动词,作为榜样。寡妻,寡德之妻,谦辞。“抑王”三句:抑,表疑问,难道。甲兵,铠甲和武器,此代指军队。构怨,结怨。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

    24、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译文: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5、?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译文: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

    26、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注释:轻暖:轻软暖和的衣服。便(pin)嬖(b):能说会道、善于迎合的宠臣。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译文:(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

    27、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注释:莅(l):临,到。因缘木而求鱼:爬上树去捉鱼,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劳而无所得。课课

    28、文文 解解 读读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译文:(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

    29、结果必然有灾祸。”易犯的逻辑错误B.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勤劳勇敢的。B.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第3段:解释社会规章制度,权力产生于社会冲突,成社会合作。但同时又举出例子来表明,还有一种权利来源于并非社会合作(同意权利),又非社会冲突,(横暴权力),以引出下文对这种权利的论述。C.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第八章“低头走路”“抬头走路”的“路”是现实生活中的路,“上坡路”“下坡路”的“路”是国家的发展之路,这两个“路”全然不是一个概念,“上坡下坡”有力反击了对方的挑衅。第15段:回应第10段,阐述了“客边”人担

    30、当商业活动的媒介的例子,进一步突出血缘社会是一个非商业的商会。答案CA.违背排中律。B.违背不矛盾律。D.违背同一律。第3段:陈述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是没有理由的最佳的稳定社会的方式。分析:第一个“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第二个“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看起来表述一样,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所以造成推理的错误。这样的情况就是“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第3段:引述心理学家詹姆斯对感情的定义来论述感情的本质。(1)概念的不相容关系之一,亦称“对立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在外延上相互排斥,而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凡 A类的分子都不是B类的分子,并且A类的分子加上B

    31、类的分子小于其邻近的类即C类的分子,在这种情况下,反映这两个类的概念A与B之间就具有反对关系。例如A概念“白”与 B概念“黑”同是C概念“颜色”之下的种概念,“白”与“黑”的外延互相排斥,但是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颜色”的外延,因此“白”与“黑”就具有反对关系。概念的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A、B两个概念外延之和是小于还是等于其邻近的属概念C的外延。如小于,则是反对关系;如等于,则是矛盾关系。7、团体格局中由公正而产生权利,而产生宪法。11、孔子用私人间的道德要素来解释仁。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

    32、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注释:涂:通“途”,道路。赴愬(s):前往申诉。愬,同“诉”。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

    33、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译文:(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34、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译文: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35、。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注释:惛(hn):同“昏”,迷乱、糊涂。放辟邪侈:恣意作恶。放,放荡。辟、邪,不正当。罔民:罔,通“网”,网罗、陷害民众。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

    36、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译文: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

    37、、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译文: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

    38、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释:赡(shn):足够、富足。奚暇:奚,哪里。暇,空暇

    39、。鸡豚狗彘(zh):家畜。豚,小猪。彘,大猪。谨庠序之教:谨,谨慎从事。庠(xing)序,商周时期学校的名称,泛指学校。颁白:头发花白,指老人。颁,通“斑”。负戴:背上背着东西,头上顶着东西,意为劳作。课课 文文 解解 读读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

    40、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

    41、,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字词学习字词学习通假字通假字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12、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字词学习字词学习通假字通假字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

    42、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字词学习字词学习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字词学习字词学习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

    43、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字词学习字词学习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19、

    44、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字词学习字词学习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判断句6、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判断句判断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特殊句式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句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1)学习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3)学习逻辑,可以使文学作品通过故意表面上违背逻辑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从而引起读者

    45、的注意,或造成读者情感的震荡。十三章(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13、儒家的“推”就是水波浪向外扩张(差序格局)。第8段:论述“阿波罗式”的乡土社会中,空间与时间都不是造成人与人的阻隔从而造就差别,那么不禁疑问,还有什么因素会造成人与人的阻隔妨碍人的了解呢?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解析与之间是同一关系。因为“弃疾”是人物的名,“幼安”是他的字,说的是同一个人,所以与之间是同一关系。C.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第4段:提出“横

    46、暴权力”与“同意权利”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一个社会中同时共存,只不过各有侧重罢了。(1)划分不当 (2)自相矛盾有些时候,文学作品又会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2)素材相同的全称肯定命题同特称否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同特称肯定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即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的关系。由其中一个命题为真,必然推出另一个命题为假。如由“所有鲸都是哺乳动物”为真,必然推出“有的鲸不是哺乳动物”为假;由“所有鲸都不是卵生动物”为真,必然推出“有的鲸是卵生动物”为假。由其中一个命题为假,也必然推出另一个命题为真。如由“所有导电体都是固体”为假,必然推出“有的导电体不是固体”为真;由“所有导电体都不

    47、是因体”为假,必然推出“有的导电体是固体”为真。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通常也简称为“矛盾命题”。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4、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5、然则一羽之不举: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6、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7、舆薪之不见: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8、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48、,即“以何异”9、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2)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4)道芷阳间行(取道)(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一词多义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2)牛何之(去、往)(3)臣闻之

    49、胡龁曰(助词,无意义)舍(1)sh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2)sh舍之!吾不忍其觳觫(释放)(3)sh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4)sh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5)sh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舍弃,放弃)一词多义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文文 本本 解解 析析1、齐宣王首先发招,他询问的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是否真的没听说过?孟子为何不接招?齐宣王问的是霸道,是靠武力、刑法、权势进行统治,而孟子要宣扬的是王道,主张仁义治天下,回答则与自己主张相违,于是孟子使出第一招:避实就虚

    50、。孟子说:“如果非要谈,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此言一出,可能带来两个结果:一是齐王不感兴趣,谈话结束;二是齐王勉强听闻,但是兴趣不浓。你想故事会怎样发展下去?既然故事要发展,齐王当然要继续听下去,只是注意齐王兴趣不浓。那么孟子要达到说服的目的,该怎么办呢?当务之急是引起齐王兴趣。于是,孟子使出第二招:欲擒故纵,引人入彀。文文 本本 解解 析析2、本来齐宣王是心不在焉,随口问“怎样的道德修养才可以行王道”,但是后来却逐渐感兴趣,问“像我这样的寡德之人,可以安抚人民吗”。孟子是用什么来吸引齐宣王的?“莫之能御”暗合了齐宣王称霸之大欲,正所谓“欲擒故纵”齐宣王就感兴趣了,主动问道:“何由知吾可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教材《齐桓晋文之事》优秀课件1.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8037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