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乘法交换律-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乘法交换律-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小学 四年级 数学 第四 单元 乘法 交换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 标准 下载 _其他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乘法交换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19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北师大版运算律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 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买文具P47-492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P50-513加法结合律P52-534乘法交换律P54-555乘法分配律P56-586练习四P59-60二、单元分析单 元 分 析课 标 要 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中对第二学段“数 的运算”有明确要求:“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2、理解 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并理解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 加法的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能进行整数四则混 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正确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能说出运算律的含义,并能用字母表示;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 便运算,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运算能力。 ”教 材 分 析运算律是义务教育阶段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 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 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单元教学是 在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之后进行的。在教学 中,让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和分析,
3、初步感受运算规律,并能 用符号和字母表示运算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 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单 元 分 析学 情 分 析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已经学习了加法,掌 握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但还没接触过运 算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东西、新概念。运算律对于 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他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 维转化时期,要帮助他们完成好这个转化。既要向他们呈现 具体的事例,也要帮他们形成抽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对具 体的事例、 图片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起他们的兴 趣。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比较容
4、易接受,而对 于之前四则运算能力不强的学生,这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注 重这类学生的需求,从最简单的开始,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 乐趣。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序号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 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培 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发 展合情推理能力。2结合生活实例,认识中括号,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 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审题、认真 计算的良好习惯。3能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探索的过
5、程中,逐步养成 善于猜想、敢于质疑、举例验证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根据“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的课程理念要求,本单元每课时作业设计分为“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两大 部分。“基础练习”部分: 以计算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和掌握程度,充分考虑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既 能学到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发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鼓励通过多样化的手段 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对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 为有利的。“能力提升”部分:为预防“优等生吃不饱”的情况,特别
6、设立“能力提升”。 这一部分“多以课本题目为依托,稍加变化”,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又对课本知识 难度微微加大。培养孩子肯钻研、肯攀登的学习习惯。五、课时作业买文具作业 层次作 业 内 容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 长基 础 练 习一、仔细想,认真填。 1.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就按( )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后算( );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 )里的,后算( )外的。2.计算(87-16)22+25 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掌 握 三 步 四 则 混 合 运 算 顺序,培养认 真 审 题 的 良 好习惯,并能 正确计算。评价主体: 学
7、生 教师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12分钟二、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对的画“ ”,错的画 “ ”并改正。(45-355)7= (105)7 改=27 正:=14 ( )280(12-8)2=28042 改=702 正:=140 ( )55+455-10=1005-10 改=20-10 正:=10 ( )在 一 个 算 式 中,一定要明 确运算顺序。三、把下面的几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1. 37+23=60 606=360综合算式: ( )2. 1211=132 139-132=7 357=5综合算式: ( )运 用观 察 法 把 几 个 算 式 合 并 成 一 个 综合算式,用
8、式 子 替 换 数 后,算式的运 算 顺 序 要 与 原式相同。能 力 提 升按指定的运算顺序分别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 号,并计算出结果。(1) 除减乘 (2)减乘除36018-132 36018-132添 加 括 号 改 变 运 算 顺 序 时,不能直接 用中括号,当 只 用 了 小 括 号 不 满 足 运 算顺序时,才 用中括号。在 含 有 中 括 号 的算式里,小 括 号 里 面 的 算 式 算 完 以 后, 中括号依 然要保留,只 有 当 中 括 号 里 面 的 算 式 都 算 完 了 才 能 去 掉 中 括 号。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6分钟评价指
9、标等 级备 注ABC综合评价A 等,答案正确,解题步骤清晰、正确。B 等,答案正确,解题步骤有问题。C 等,答案不正确;解题步骤不正确;答案不准确,无 步骤。作业分析:课后练习同步课堂教学,能起到“趁热打铁”的非常效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 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 计算能力。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 的能力。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作业 层次作 业 内 容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 长基 础 练 习一、运用加法交换律
10、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1.验算 76+269 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 ( ) +76 来验算。2.甲数( )=乙数( )3.62+ ( ) =27+ ( )4. ( )+30= ( ) +A5.4823= ( ) 486. = ( ) ( )掌 握 加 法 交 换 律 和 乘 法 交换律,体会 用字母、图形 表 示 运 算 律 更直观、更方 便,渗透了符 号化思想,培 养应用意识。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12分钟二、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或乘 法交换律进行验算。289+374= 9628= 35243=运 用加 法 交 换 律 和 乘 法 交
11、换 律 可 以 验 算 加 法 和 乘 法 计 算 的 结 果 是 否正 确。在用竖式 计算乘法时, 可 以 将 位 数 多 的 数 放 在 上面,位数少 的 数 放 在下 面,从而使计 算简便。三、解决问题。育英小学新建了一栋 3 层的教学楼,每层有 4 个教室,每个教室需要 25 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 张课桌?在 解 决 问 题 中,算式是多 个 数 相 乘 时 可 以 利 用乘 法 交 换 律 进 行简便计算。能 力 提 升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观 察 竖 式 发 现,两个加数 中 都 含 有 未 知数字,可通 过“交换两个 加 数 的 相 同 数 位 上 的 数 字,和不变”
12、 的规律,将原 竖 式 转 化 为 “ 已 知 两 个 加 数 的 和与 其 中 一 个 加 数,求另一个 加数”。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6分钟6 + 3 5 7 4 2+3 7 5 7 8 1 3+ 2 4 5 5 7评价指标等 级备 注ABC综合评价A 等,答案正确,解题步骤清晰、正确。B 等,答案正确,解题步骤有问题。C 等,答案不正确;解题步骤不正确;答案不准确,无 步骤。作业分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很大程度上将学生以前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 性认识。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运算定 律来验
13、算加法和乘法,会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本次练习也非常适合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模型思想,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 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加法结合律作业 层次作 业 内 容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 长基 础 练 习一、根据运算定律,填上适当的数。 1.a( )b( ) 2.65316965( )3. (4563)27 ( ) (63 )4.a(bc) (ab)( )b( )5.25287175113 ( ) ( )针 对 本 节 课 的 加 法 结 合 律 字 母 表 示 的记忆,加深 对 知 识 点 的 理
14、解,突出记 忆的重点。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14分钟二、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不 符合的画“ ”。1.a (158) (a15) 8 ( )2.cd dc ( )3. (ab) ca (bd) ( )4. () () ( )使 学 生 通 过 观察、分析、 对比、辨别、 改正,加深对 知 识 点 的 理 解 , 融 会 贯 通。三、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并计算。24846154 8229518895234266 358 (246142)运 用运 算 律 提 高 计 算 能 力 、 计 算 速 度,锻炼学生 的思维能力, 开拓思路。题 目 呈
15、现 由 浅 入深。四、三个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增强学生“学 以致用”的能 力,解决现实 生 活 中 的 实 际问题, 同时 注 意 解 决 问 题 策 略 的 多 样化,思维的 灵活性。提高 分析问题,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使学生能 够 运 用运 算 律 寻 求 合 理 简 洁 的 运 算 途 径 解 决 问 题。能 力 提 升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7254654 725(4654)拓展知识,开 拓视野,从探 究 活 动 中 培 养 学 生 独 立 思考、主动探 索 的 习 惯 和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6分钟我发现: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用这 个数减去两个减
16、数的( )。用字母表示为 abca( )。合 作 交 流 的 意识。获得基 本 的 数 学 活 动经验。积累 数 学 知 识 并 会 运 用发 现 的 规 律 简 化 运算过程。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评价指标等 级备 注ABC综合评价A 等,答案正确,解题步骤清晰、正确。B 等,答案正确,解题步骤有问题。C 等,答案不正确;解题步骤不正确;答案不准确,无 步骤。作业分析:本次作业是响应国家教育部“双减”政策下制作的。减的是作业量,但不减作业质量。 本次作业全面考虑各层次不同学情的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强化与综合应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次作业有较简单的
17、填空题、判断题, 有难度适中的计算题;有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解决问题,还有拓展学生思维的拓展 题。教师参考评价标准对学生予以评价,以激励为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 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乘法结合律作业 层次作 业 内 容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 长基 础 练 习一、填空。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 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 数相乘, ( )不变。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 ( ) 。2.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填一填。 125 (68)= ( ) 6 3825 ( )=38 ( 4) (ab)c
18、=a( ) ( ) = ( ) 3.要使 12548 计算简便,可将 48 拆成( ),将原式变为( )。通 过 辨 别 异 同 , 对 比 练 习 , 改 变 形 式 , 灵 活 练 习 , 拓 展 思 维,发展练习 等 途 径 使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运用乘法 结合律,做到 一举多得。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教师评价12分钟二、判断。 (对的画“ ”,错的画“x”) 1.7225872 (258) ( ) 2.25+154=254+15 ( ) 3.15(612)=6(1512),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4. (3a)b5=3(ab)5,这里运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7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