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pdf

  •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 文档编号:3269200
  • 上传时间:2022-08-15
  • 格式:PDF
  • 页数:27
  • 大小:1.1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pdf》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比例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教案 下载 _其他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生分析比例的意义第 1 教时总第 18 教时比例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学习比的意义和熟练求出比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教材只出示三幅情景图,“第一幅:天安门前的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第三幅:教室前面的红旗”通过分析教材的来龙去脉和教材的内部结构,认为教材主要是渗透比例思想,于是本节课着重抓住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一本质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情3、培养学

    2、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小组合作教学准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 1:2,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 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1、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

    3、得比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如何求比值(学生回答)2、借比值引出比例师: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师: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发现,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6040)指着这组相等的比说: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1、探索组成比例的条件主题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师: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2、

    4、寻找比例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51060405)3、介绍比例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区分比和比例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小组交流)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1、课本 40 页“做一做”第 1 题。(学生汇报比值是否相等,所以成不成比例。教师板书比例式)2、课本 40 页“做一做”第 2 题。两个具有放大关系的三角

    5、形(图中的四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3、师:通过刚才的几组题,我们进一步弄清了比例的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比例吧a 小明买了 3 本笔记本花了 9 元钱,李刚买了 5 本同样的笔记本花了 15 元。(你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写出几组比例式吗并说出理由。)b 写出比值是 5 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师:这节课,大家都非常积极和认真,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肯定很多,那谁来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操场上的国旗:教室里的国旗:6040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生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第 2 教时总第 19 教时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人教

    6、版六年级41 页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意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合作交流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内容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

    7、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和:15 和4;74 和 53802 和 2005(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 41 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60:40 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8、,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 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60962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3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4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5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9、,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改写,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6 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完成 41 页做一做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通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一步了解比例了吧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6

    10、0:40外项内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解比例第 3 教时总第 20 教时解比例是在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两道例题,呈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比例,教学解比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

    11、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教学准备小黑便教学内容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课件出示)。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三、合作交流,发

    12、现规律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 320 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2、出示例题,教学例 2。学生读题。师:1:10 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实际的高度是320 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

    13、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在

    14、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 米。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 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3、出示例 3:=6/X1 谈话引

    15、导学生理解例 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 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3、4、4、小结:5、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含未知数的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1、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解决问题: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先

    16、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解比例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未知项()320 米解:设这座模型高米。板书X:320=1:10设计10X=3201X=32010X=32答:这座模型高 32 米。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练习八第 4 教时总第 21 教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及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做题的效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比例时,能够准确找到对应量,并准确计算。练习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练习法一、

    17、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由几个项组成。分别叫什么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什么叫解比例二、综合练习 1、练习八第一题本题以表格形式出现,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来判断。2、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答案。每个小题中的四个数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需要学生通过两两配对,计算比值,比较,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多样化的。3、写出比值是 5 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本题是开放题,使学生从多样化的角度写出比例,理解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4、练习八的第 4 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计算5、练习八第 5-7、14 题这几道题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回忆比例的基本性质,鼓励学生独立完

    18、成,如果有困难,教师要加以引导。6、练习八第 8 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答案。7、练习八第 9、11、12、13 题重点引导学生找到两个比的前、后项,使所对应的量是一致的,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比的意义。8、补充练习(1)李叔叔承包了两块水稻田,面积分别是公顷和公顷。秋收时,两块水稻田的产量分别为吨和6 吨。(1)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2)202X 年 5 月 22 日,中华鲟纪念币和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比是 2:3,每枚中华鲟纪念币的价格是50 元,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多少元(3)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他的影子长。一棵松树的影子

    19、长 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三、反馈思考,拓展应用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完成练习八第 10、15 题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正比例第 5 教时总第 22 教时教材及学生分析这部分教材是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教材创设了文具店出售彩带的情景来引出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对应关系。单价、总价、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又揭示了正比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并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能初步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实例。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

    20、例。3 发展观察分析,分析交流,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合作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合作交流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去商店买东西的经历,而在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出示例题: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数量/米总价/元127341456217828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21、(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1、学生根据提示,完成上面几个问题。2、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3、汇报交流a 从上表可以看出,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b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一定c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d 上表中,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4、如果用字母和表示两

    22、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一定5、教学正比例图像(1)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对应的数都看作一个数对,引导学生在格子纸上描点,然后连线。(2)观察图,,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射线。(3)、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9 米彩带,总价是多少49 元能买多少米彩带(4)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 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引导学生在格子纸上查找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1、举一举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的例子。2、完成 46 页做一做五、课堂反馈思考,拓展应用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板书设计两种相关联

    23、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正比例的练习课第 6 教时总第 23 教时这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合作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一、

    24、观下图表,回答问题:234567时间(时)122446688110132154米数上表中()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时间和米数是()的量。二、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1、白糖单价一定,白糖数量和总价;2、稻谷的出米率一定,碾成大米重量和稻谷重量;3、一个人的身长和体重;4、订小学生世界报份数和总价;5、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5、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三、练习:1、请举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圆周长与圆半径;、圆面积与圆半径;、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四、练习九的第 17 题1 题,引导学

    25、生观察表格,然后计算和比较几组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最后,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作出判断。2 题,引导学生根据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定义判断。3 题,引导学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4 题,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成比例关系的定义来列出比例式。5 题,使学生知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前提下,任何物体的高度与他的影子的长度都是成正比例的量。6 题,让学生通过填表,描点,连线发现,n 是自然数,2n 表示的是偶数,2n 和 n 也是成正比例的量,比值等于2 是不变的,图像也符合正比例图像的特点。7 题,重在引导学生能根据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五、小结: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六、作业:合作交流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

    26、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生分反比例第 7 教时总第 24 教时本节教材是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并学会判断和灵活运用。正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种数析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目标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

    27、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合作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合作交流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1、(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出示题目,指名回答)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面积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圆的周长和半径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成反比例的量。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师:老师提供给大家一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出示例 2 中表格。高度/30 20 15 10 5 底面积/10 15 20 30 60 体积/杯子的底面积(平方厘米)水的高

    28、度(厘米)论: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什么规律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1030152020153010605小组讨2、交流汇报3、教师据学生汇报说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积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4、阅读1、20000cm400m40000cm250m25000cm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00001/100002(cm)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 1/1000

    29、0(cm)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000020000)1/10000 2(cm)5 绘制平面图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1、完成 54 页做一做2、完成 55 页做一做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比例尺的应用例 2:解:设地铁 1 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的实际长度是X 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例比例式解答板书设计10/X=1/400000X=10400000(问:根据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X=40000004000000=40 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生分析教学目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 11 教时总第 28 教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

    30、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指导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换的特点。1、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相似。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合作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1、看课本图片,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

    31、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学生看图,汇报。2、像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都是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是怎样放大或缩小的。(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学习例 4按 2:1 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审题: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小组讨论:按 21 放大是什么意思?画一画。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完后小组里面比较一下,你们画的是不是一样,交流一下你们各是怎样画的(下面是学生的练习纸)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画法。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重点评讲三角形的画法:按 21 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2 倍,刚

    32、才同学们只把底和高放大2 倍,斜边呢(用尺子量一量)那你为什么不先画斜边(斜边很难确定它的倾斜度。)小结:也就说按 21 放大三角形,应先确定底和高,再画斜边。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你是怎么知道图形的大小没变的?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 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合作交流比一比,再发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三组图形的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59 和 60 页,认真看看,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把三角形按

    33、 41 放大;把梯形按 14 缩小。1、学生独立练习,在方格纸上作图。2、汇报画法。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后拓展李师傅把它制作的零件按一定的比画在图纸上,你能帮它标上比例尺吗你是怎样想的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例 4按 2:1 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生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第 12 教时总第 29 教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

    34、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教学目标重点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难点教学方法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合

    35、作交流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一、训练铺垫,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不仅能用一种方法解决,而且常常一个问题有很多方法。这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获得的,今天我们继续探索研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二、明确目标,探究新知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三、合作交流,发现规律(一)教学例 5(出示例 5)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2)师

    36、: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2 探究解法(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3)用比例解决问题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表示)。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分析判断。从上表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用比例解答。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3 展示成果指定学生

    37、的汇报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水费(元)28用水量(吨)810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列出比例是:(28:8=:10),比例的解是=35。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检验461 页做一做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 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5 提炼方法师:解决了两个问题

    38、,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合作交流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二)教学例 61师: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刚才归纳的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2 课件出示例 6 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题意。3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1)自主解决问题。(2)交流汇报解决过程。(算式和比例)板书:解:设原来 5 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天。25=100 525=500=20答:原来 5 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 天。(3)

    39、25和 1005 分别表示什么呢4例题改编。现在 30 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5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完成 62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五、课反馈思考,拓展应用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用比例解决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设计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练习第 13 教时总第 30 教时对比例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练习,帮助学

    40、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合作教学方法指导、合作教学内容一基础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3)从 A 到 B 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5)正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6)小学生报的本数和总数和数量成正比例。(7)圆的面积和半径成

    41、正比例。(8)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被除数一定,()和()成()比例。(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后项一定,()和()成()比例。二、提高练习1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1)每本书的单价本数=总价(一定)速度时间=路程(一定)(2)3X=Y Y 和 X()比例(3)1/3 X=2/5Y Y 和 X()比例2引导学生总结判断规律:一列(列出乘除法算式)、二找(找出定量)、三判断(积一定,则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商一定则成正比例)。三、深化练习1利用判断规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

    42、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2)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3)圆的半径和周长。2从汽油的千克数,行的千米数和行1 千米的耗油量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3从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和花生油的千克数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四、补充:正、反比例应用练习1、用比例解答下列应用题。(1)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计划每天安装 90 米,20 天完成。实际只用了 15 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安装多少米(2)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20 天安装了 90 米,照这样计算,15 天能安装多少米(3)用边长 13 厘米的方砖铺地要200 块

    43、,若用边长 18 厘米的方砖铺地要多少块全班练习,指名个别板演,后集体订正。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 米。15X=9020X=120答:略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解:设 15 天能安装 X 米。20X=9015X=答:略2小结对比上面的第(1)、(2)题。3总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解题思路: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找出题中三种量,写出数量关系式,判断谁一定,谁变化。根据一定的量判断两种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或不成比例。解题步骤:(1)

    44、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2)设未知数 X,注明单位名称。(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4)检验,并写答句。2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1)902015(2)902015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课题教材及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整理和复习第 14 教时总第 31 教时这部分教材对比例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运

    45、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合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指导、合作教师提出复习要求,学生整理知识点: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一、比、比例的意义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口答,出示表格填空。意义项数基本性质举例比比例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二、解比例1什么叫解比例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3解比例。完成 65“整理与复习”第 2 题。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练习活动。(2)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3)请学生上台板书。(4)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三、正、反比例的意义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

    46、比例关系3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比例反比例4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一找: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5完成 65 页“整理与复习”第3 题。过程要求: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三步骤进行练习。(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2)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3)这里哪一种量一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四、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数除数=商(一定)(2)因数因数=积(一定)

    47、2完成练习十二第 14 题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姓名_一、填空。(每题 2 分,共 22 分)1、5:15=20:60,2:7=14:49,你这样的式子叫做()2、4:10=2:5 那么()()=()()。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4、:2 的比值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5、Y=KX(K 一定),Y 与 X 是成()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关系。6、两个人的身高比是 4:3,高个的 160 厘米,矮个的是()米。7、A 牌纯净水比 B 牌纯净水的容量多 20%,A 牌纯净水与 B 牌纯净水容量的是最简整数比是()。8、数值比例尺1:6000000 表

    48、示图上 1 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千米的距离。如果实际距离是 150 千米,在这幅图上应画()厘米。9、用 36 的因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1:()=():()。10、单价、数量和总价三种量,当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比例;当总价一定时,数量和单价成()比例;当数量一定时,()和()成()比例。11、子恒用 3 分钟写了 36 个字,照这样的速度,5 分钟可以写()个字,写 108 个字需要()小时。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0 分1、:和 48:16 可组成比例。()2、在小两个圆周长的比是 2:5,它们半径的比也是 2:5。()3、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4、在一幅

    49、平面图上,图上距离是 3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 6 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2()5、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和一条边长成正比例。()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 分)1、如果 6=7,写成比例是()A、6:7=:B、:=6:7 C、6:=7:D、6:=7:2、用3、7、9、21 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下面的哪个式子是正确的()。A、21:3=7:9 B、3:7=9:21 C、9:3=7:21 D、321=793、下面每组的两个量中,成正比例的量有()A、一本童话故事书,已经看的页数和没看的页数B、男学生数一定,女学生数和全班人数C、一袋大米,已经吃了的和没吃的 D、圆的周长和直径 4、

    50、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中,成反比例的量有()A、圆的周长和圆周率 B、如果 A=4 那么 A 和 B C、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5 平方厘米,它的底和高 D、房间面积一定,铺地方砖的面积和所需块数四、解比例。(12 分)(1):=9:(2):=4:3:=:五、应用题。(48 分)1、在比例尺是1:6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火车站的距离是厘米。求甲乙两个车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在某城市的公交路线图上,2 路公交车从火车站到终点站的实际距离是 20 千米,已知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50000,从火车站到终点站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3、学校班车 4 分钟行驶了 2400 米,照这样的速度,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教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692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