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教师招聘思维导图)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01(教师招聘思维导图)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df》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招聘思维导图 01 教师 招聘 思维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
- 资源描述:
-
1、 1 13 29 41 53 60 62 71 74 81 84 107 113 122 131 133 142 144 150 155 157 160 164 171 177 185 191 197 205 212 216 217 221 225 229 236 246 248 258 263 274 275 278 281 285 287 291一、教育的概念词源社会角度个人角度个体与社会角度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三、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中介、媒介)四、教育的功能(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三)按教育功能作
2、用呈现的形式五、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二)生物起源说(三)心理起源说(四)劳动起源说六、教育发展的历史(一)原始形态的教育(二)古代社会的教育(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四)近代的教育(五)现代社会的教育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研究价值宏观角度微观角度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三)20世纪教育学发展的多元化时期(四)现代化发展阶段(理论深化阶段)一、教育的概念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最早对教育一词做出解释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
3、,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社会角度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个人角度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个体与社会角度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由教育本身职能决定。历史性:不
4、同时期,性质、目的、内容不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超前”“滞后”政治、经济的发展继承性:不同时期,前后相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产性:生产性活动民族性:民族特征(语言、文化等)三、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媒介)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四、教育的功能(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功能本体功能、直接功能社会功能间接功能、派生功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人口(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
5、促进;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消极、阻碍;损害性功能(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客观结果与主观预期目标相符隐性功能非预期性功能、出乎意料的五、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代表人物:朱熹教育应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宗教)人类有关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二)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勒图尔诺),(英)沛西能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本能的学习,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的解释(三)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四)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
6、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唯一正确教育起源学说六、教育发展的历史(一)原始形态的教育(二)古代社会的教育(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四)近代的教育(五)现代社会的教育六、教育发展的历史(一)原始形态的教育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古代中国(1)夏朝中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代主要有两类“序和校”(2)商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场地并且有了“大学”“小学”之分(3)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官师不分”有国学(设在王城和诸侯国度)和乡学(设在地方
7、)之分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教育为中心。(3)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成为当时的显学稷下学宫建立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特点:官家主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4)两汉时期的教育选士制度:察举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文翁兴学,西汉最早兴办地方官学之举东汉鸿都门学,这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打破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传统。(5)魏晋南北朝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选士制度上采用科举制唐代形成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
8、、算学二馆弘文馆、崇文馆(6)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书院盛行,六大书院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命题的依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7)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1905)古代西方(1)古代印度宗教性宗教的权威至高无上,教育主要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以家庭教育为主,内容是背诵吠陀经佛教的教育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教义等级性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奴隶或者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没有受教育权利)(2)古代埃及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学为文士”学校类型
9、宫廷学校寺庙学校:最高学府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开设最多农民子弟与学校是无缘的,奴隶子弟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3)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教育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4)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共同特点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埃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10、四)近代的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德国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五)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和终身性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提出者保罗朗格朗(法),被称为终身教育之父。俗语体现“活到老学到老”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享有教育资源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育方式、教
11、育内容的民主化教育的自由化、教学自主权的扩大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1.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教育认识现象2.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提出是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3.教育规律一是对存在于教育领域中的某一规律进行揭示和说明二是对整个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系进行阐释和解释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研究价值宏观角度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12、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微观角度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古代西方的教育学思想(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培根(英国)夸美纽斯(捷克)卢梭(法国)康德(德国)裴斯泰洛齐(瑞士)洛克(英国)赫尔巴特(德国)杜威(美国)(三)20世纪教育学发展的多元化时期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
13、育学(社会主义教育理论)5.批判教育学(四)现代化发展阶段(理论深化阶段)1.我国近现代2.国外当代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1.儒家的教育思想(1)孔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核心思想“仁”和“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学对象主张“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公平。教育内容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君子谋道不谋食”。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者,心求通而未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