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教师招聘思维导图)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08(教师招聘思维导图)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df》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招聘思维导图 08 教师 招聘 思维 教育学 第八 德育
- 资源描述:
-
1、一、德育的概念二、德育的构成三、德育的性质四、德育的功能五、德育的任务六、德育的意义一、德育目标的概念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三、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一、德育内容的概念二、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三、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原则的概念二、我国中小学主要德育原则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深化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菲尔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布娃娃实验)价值澄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等人一、德育的途径二、德育方法及其选择与运用三、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四、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
2、的德育更为狭义的理解,就是专指道德教育二、德育的构成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三、德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社会性(二)历史性(三)相对独立性(四)阶级性和民族性(五)继承性四、德育的功能(一)社会性功能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文化功能(二)个体性功能生存性功能(德-得)发展性功能(静-动)享用性功能(苦-乐,最高境界)(三)教育性功能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五、德育的任务(一)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三)逐
3、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六、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二)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三)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一、德育目标的概念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三、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1993年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规定的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的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一、德育内容的概念二、德育内
4、容选择的依据(一)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文化传统的作用,影响德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和侧重点。(五)政治经济状况,影响着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六)教育者的经验和价值观,影响德育内容的实现程度。三、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1.热爱祖国的教育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3.热爱人民的教育4.热爱集体的教育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10.辩证唯物主
5、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二)初中阶段的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劳动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三)高中阶段的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8.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一)德育过程的含义(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1.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客体/主体3.德育内容中介4.德育方
6、法手段,活动方式的总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的矛盾其中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先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发展过程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
7、动。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教育性活动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一、德育原则的概念二、我国中小学主要德育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基本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8、(二)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颜回评价孔子:“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2=0基本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
9、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五)因材施教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孔子:“力行而近乎仁”要求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