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08(教师招聘思维导图)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df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3267608
  • 上传时间:2022-08-14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994.9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08(教师招聘思维导图)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df》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师招聘思维导图 08 教师 招聘 思维 教育学 第八 德育
    资源描述:

    1、一、德育的概念二、德育的构成三、德育的性质四、德育的功能五、德育的任务六、德育的意义一、德育目标的概念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三、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一、德育内容的概念二、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三、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原则的概念二、我国中小学主要德育原则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深化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菲尔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布娃娃实验)价值澄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等人一、德育的途径二、德育方法及其选择与运用三、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四、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

    2、的德育更为狭义的理解,就是专指道德教育二、德育的构成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三、德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社会性(二)历史性(三)相对独立性(四)阶级性和民族性(五)继承性四、德育的功能(一)社会性功能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文化功能(二)个体性功能生存性功能(德-得)发展性功能(静-动)享用性功能(苦-乐,最高境界)(三)教育性功能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五、德育的任务(一)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三)逐

    3、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六、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二)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三)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一、德育目标的概念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三、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1993年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规定的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的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一、德育内容的概念二、德育内

    4、容选择的依据(一)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文化传统的作用,影响德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和侧重点。(五)政治经济状况,影响着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六)教育者的经验和价值观,影响德育内容的实现程度。三、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1.热爱祖国的教育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3.热爱人民的教育4.热爱集体的教育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10.辩证唯物主

    5、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二)初中阶段的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劳动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三)高中阶段的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8.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一)德育过程的含义(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1.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客体/主体3.德育内容中介4.德育方

    6、法手段,活动方式的总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的矛盾其中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先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发展过程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

    7、动。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教育性活动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一、德育原则的概念二、我国中小学主要德育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基本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8、(二)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颜回评价孔子:“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2=0基本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

    9、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五)因材施教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孔子:“力行而近乎仁”要求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

    10、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七)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要求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八)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来源: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思想要求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

    11、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九)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认知模式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深化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主要观点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一)理论假设1.道德发展论2.道德教育论(二)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1.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

    12、道德两难故事法-新苏格拉底法2.道德讨论中的提问引入性提问的策略第一,突出道德争端;第二,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第三,使情境复杂化深入性提问的策略:第一,升华性问题;第二,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第三,澄清与总结;第四,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公正团体法-新柏拉图法科尔伯格发现,通过在集体生活中的共同交往,通过对规则的实践和讨论就可以使每个集体成员遵守社会道德规则。德育认知模式的特征有(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菲尔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一)理论假设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

    13、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二)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1.设身处地2.证明规则3.付诸行动。理论的特征(1)坚持性善论,主张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德育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布娃娃实验)(一)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映(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该理论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在替代基础上

    14、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二)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的发展阶段。3.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5.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价值澄清模式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的教育(一)理论价值澄清的目标之一就是使人们获得一种价值观念(二)评价过程选择(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供迭择的项目中进行;(3)在仔细考虑后果之后选择;赞赏(4)赞同与珍视(做出喜欢的选择并对选择感到满意);(5)确认(乐于向别人公布自己的选择);行动(6)依据选择行动;(7

    15、)重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一、德育的途径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二)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三)课外、校外活动(四)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五)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六)班主任工作(七)家庭二、德育方法及其选择与运用(一)德育方法的概念(二)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1)语言说服法方式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要求第一,要有针对性第二,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引导总结。(2)事实说服法方式参观、访问、调查要求第一,明确目的,制定计划。第二,做好充分准备。第三,加强指导。第四,做好总结工作。说服法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

    16、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2.情感陶冶法知识点孔子提倡用诗歌、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孟子、荀子也重视环境对人的陶冶作用。董仲舒明确提出了陶冶的概念。方式:人格感化、环境陶冶、情感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景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要求1.0加强修养。创建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要求2.0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3.实际锻炼法两种形式(1)常规训练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确常规的内容、要求和意义。坚持不懈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2)实践锻炼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以学为主,加强指导。持之以恒

    17、,随时总结。包括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等4.榜样示范法示范的榜样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要求1.0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因。指导学生明确向榜样学习哪些方面,怎样学习。狠抓落实。要求2.0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狠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5.品德评价法(奖励与惩罚法)要求1.0: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奖励为主,抑中带扬。要求(2.0):第一,提高对奖惩关系的认识;第二,目的明确,具体有度;第三,客观公正,有利于团结;第四,奖励为主,抑中带扬;第五,充

    18、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6.角色扮演法7.合作学习法具体策略双人式学习、小组学习、小队式学习、跨小组的协作式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式学习、全班协作学习要求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目标。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策略,或者从合作策略出发,安排或者设计恰当的学习内容。要规定一些重要的合作原则。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8.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自我修养)知识点孔子:“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形式立志、反思、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箴言)、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慎独(自我想修的最高境界)(三)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中

    19、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此外,选择德育方法还要考虑到时代特征、文化传统、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等。三、德育工作的新形式(一)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建立德育基地(四)创办业余党校四、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一)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改革的背景(二)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教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4.知与行分离,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2.确立符合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与行的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国内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1、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2、实现由单向灌输德育向双向互动德育转变3、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转变4、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8(教师招聘思维导图)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676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