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第二 单元 同步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同步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汉朝时期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阶层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朝()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成为主流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2.“刘彻(汉武帝)派他们去监督地方豪强、官吏,他们的地位很高,作用相当于钦差大臣”。“他们”的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B.枢密使C.刺史 D.参知政事3.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道:“殊不知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草野)望之起家,簪绂
2、(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该材料说明科举制的实行()A.巩固了唐朝的统治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实现了贵族和平民的平等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4.“唐朝遂有台、谏分职。谏官之职在谏皇帝,不谏宰相,也不得弹劾朝廷百官。弹劾朝廷百官是御史台的职分。照唐朝习惯,宰相见皇帝讨论政事,常随带谏官同去,遇皇帝有不是处,谏官即可直言规正。”下列关于唐朝台谏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台谏的设置分割了皇权B.台、谏分职不利于加强皇权C.台、谏分职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D.台谏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5.汉朝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监
3、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朝官仅七品的察院院长,可察尚书省;宋朝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机构()A.地位越来越高,可弹奏宰相B.是朝廷的耳目,对朝廷负责C.成为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D.位卑权重,以小制大6.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下表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据此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吏科 监督文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事项 户科 监督国家钱粮收支、仓储等 礼科 监督各项祭祀、封赠等 兵科 监督军事方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武官的考选、任命、赏功罚罪 刑科 对审
4、判等进行监督 工科 监督各项建筑、水利工程的建造A.沿袭了唐朝三省六部制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C.有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D.改变了当时的行政决策方式7.伏尔泰盛赞中国的科举制度,“人民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这个政府的成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上述材料反映出()A.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B.科举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诞生的根源C.中国的政治制度受到了欧洲的普遍认同D.当时欧洲的政治体制较落后8.英国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英国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得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
5、.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度改革的根本C.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9.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美国在1883年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建立了文官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建立的先后次序说明文官制度()A.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B.促进了国家管理专业化的发展C.杜绝了官员腐败现象的发生D.已经触及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0.1883年颁布的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款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6、()A.保证文官工作的公开透明B.保证文官的政治中立C.防止文官以权谋私D.鼓励文官参与政治11.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曾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说明文官体系()A.在政党竞争中具有重要地位 B.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具有决定作用C.决定了国家的政策走向D.已经控制了执政党12.1902年的科举考试共有顺天、浙江、江西等12省开考,顺天府试题为“各国选将用兵皆出学校,其要旨若何策”;浙江试题为“各国改用金币始于何时,金价日增其故安在,主之者何人”。在考试顺序上,将“各国政治艺学策”提升到头两场进行考试。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推动科举制度革新B.科举制度
7、不再重视传统伦理C.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潮流D.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转型13.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提出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清廷却在1905年主动废除了科举制。这表明()A.科举制失去选拔人才的作用B.慈禧太后的阶级立场发生了细微的变化C.康梁思想得到清廷的认同D.清朝选官制度被动革新14.1912年5月颁布的铨叙局官制规定铨叙局职务范围为“荐任官以上任免事项,荐任官以上履历事项,文官高等考试事项,恩给及抚恤事项,荣典授予事项,外人勋章受领及配用事项等”。这说明铨叙局的主要职能是()A.官吏的选拔与考核B.前朝官吏的甄别C.制定选拔官吏的制度 D.筛选奖
8、励有功人员1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B.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C.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D.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选择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1分,第20题11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
9、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朝已占有绝对优势。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材料三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
10、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朝,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展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是中国
11、科举发展史上的早期,当时的科第人物是北方士人占绝对优势。安史之乱以后,南方士子在科场中开始崭露头角。北宋以后,科举及第的比重出现了南北易置的转折,南方举子在科场竞争中转而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南北差异的变易,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争论的双方以司马光和欧阳修为代表,司马光代表了朝中长于经史的北方派,针对南方士子科场的绝对优势,力主按地域均衡举额分路取人,提出了著名的“逐路取人”思路。到了明朝,南方士人在科场的压倒性优势继续存在,南北地域之争又起波澜,引发了科举史上有名的“南北榜”事件。1425年,大学士杨士奇向仁宗提出南北分卷录取的设想。两年
12、后,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南北卷制度正式实施,自此,科举录取按南、北、中(不易划定为南或北的区域)进行分地域按比例录取。然而,按大的区域录取毕竟还是会造成各省取中人数的不均,一些边远省份由于教育的落后甚至出现被科举取中所“遗漏”的情况。因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北卷制度被分省定额取中制度所取代,即按各省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会试中额”,一直实行到科举终结。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围绕“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任选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
13、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劾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朝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一般称为“宪官”或“法吏”,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历朝对于监察官员的选任主要奉行三条原则:其一,注重监察官员的基本素质。其二,注重在具有实际政治经验和有良好治绩
14、的各级官吏中选拔监察官。其三,晋升从优,出将入相。御史台至东汉时已开始独立行使职权,魏晋以后成为皇帝亲自掌握的机构,台官的地位也相对独立,往往不受台主牵制,而直接向皇帝上章弹奏。唐玄宗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弹奏。宋朝规定御史每月必须奏事一次,称为“月课”,如果上任百日还无所纠弹,就要被罢黜,或调任外官,或受罚俸减薪之处分。同时加大对失职者责任的追究,监察官员倘有滥用权力,除受到同行纠弹之外,也常要负实际责任;如有案件长期积压、定罪量刑错误、钱粮埋没等项依律处理。清朝“科道合并”,“台谏”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