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得道多助.docx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3258908
  • 上传时间:2022-08-14
  • 格式:DOCX
  • 页数:102
  • 大小:792.7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得道多助.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模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 标准 2022 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语文 第六 单元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得道多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初中语文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作 业 设 计一、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二) 教材分析(三) 学情分析二、单元目标(一) 学习目标(二) 作业目标三、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四、单元教学设计五、课时作业(一) 23 课孟子(三课时) 1.第一课时作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分析(5) 设计意图 2.第二课时作业富贵不能淫(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

    2、分析(5) 设计意图 3.第三课时作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3(4) 作业分析(5) 设计意图(二) 24 课愚公移山(两课时) 1.第一课时作业(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分析(5) 设计意图 2.第二课时作业(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分析(5) 设计意图(三) 25 课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时)(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分析(5) 设计意图(四) 26 课诗词五首(两课时) 1.第一课时作业(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分

    3、析(5) 设计意图2.第二课时作业(1) 作业内容4(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分析(5) 设计意图(五) 写作:表达要得体 (两课时) 1.第一课时作业(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分析(5) 设计意图 2.第二课时作业(1) 作业内容(2) 时间要求(3) 评价设计(4) 作业分析(5) 设计意图(六)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一课时) 1.作业内容2.时间要求3.评价设计4.作业分析5.设计意图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 作业内容(二) 时间要求(三) 评价设计(四) 作业分析(五) 设计意图(六)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5第六单元作业

    4、设计一、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在使用 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 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阅读与鉴赏: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 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表达与交流:根据生活需

    5、要,写常见应用文。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 点符号。中学生在 45 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写作。4.梳理与探究: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 论分析问题,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二)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课文共四课古诗文:三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诗 词五首。本单元的作品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篇目,大多运用对比的写作

    6、手法展现人的 品格、志趣、情怀、抱负等。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 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书写人生感悟与思考。文体 有说理散文、寓言故事、人物传记、古诗词,既有“人文主题”,又有“语文要素”。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讨论战争,强调行仁政、得人心的 重要性,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叙了孟子与景春 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 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这几章都是孟子 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教学中6把

    7、握文体特色,重在学习孟子说理性散文的说理方法,领悟孟子的“仁”“礼”“义” 主要思想。愚公移山是列子 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 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愚公的形象。 教学中要多角度分析愚公这一人物,从中能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韧执着。学习 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 军的故事,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勾勒出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 象。教学中,重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强 烈的责任感。五首古代诗词,有对

    8、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 (饮酒) ,有对国破家亡、妻 离子散的沉痛抒写 (春望) ,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 (雁门太守行) , 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 (赤壁),还有对沉闷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 的热切向往 (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教学中,重在通过 有感情的诵读诗词,借助联想、想象,掌握古诗词的内容,理解诗意,体会古诗词的 语言美、意境美。可以说,本单元每一篇经典作品,体现了儒家的“仁、礼、义”的思想,体现了 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文化,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 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材料。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学生养成正

    9、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培养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三) 学情分析1.基于前面的学习积累,学生已初步具有文体意识,但对古诗文中的说理性散文、 寓言故事、人物传记、古诗词的文体特点有待进一步的理解与提升。2.学生暂未养成自主探究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意识, 有效实现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名言警句的目标。3.学生诵读古诗文,仍难根据语境、人物、 内容和情感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 出韵味,需要加强诵读指导提升水平。4.学生赏析古诗文,难以准确把握方法,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其反复诵读、鉴赏。7二、单元目标(一) 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积累:积累常见的文言词

    10、语和名言警句;了解孟子列子史记、唐 诗宋词等文学常识;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2.能力发展: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诗文中名言警句的 含义;熟悉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写作方法,归纳主题;培 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3.鉴赏创新:提高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掌握表现美、 创造美的方法。4.涵养品格:阅读古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陶冶情操, 提升精神品格。5.文化传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获得积极的人生启示。(二) 单元作业目标依据“课标”学习古诗文的要求,以“双减”的文件精神为向标,实践

    11、“课程视 域下单元作业”的理念,紧密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特点,致力于以 作业下目标:1.发挥“作业即巩固”的作用。“学而习之”以少而精的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 巩固所学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文言句式,学会翻译文言文,积累常见文 言词语和名言警句。熟悉掌握阅读古诗文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语 调、读出感情。最终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 习惯,为继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2.达成“作业即评价”功效。“温故知新”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问题。 准确了解古诗文单元中,在字词句积累、段篇章的理解和鉴赏、运用与创新等方面学 习情况,教

    12、师教的内容与学生学内容是否一致,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是否一致。3.发挥“作业即学习”的作用。“学而思之”以题型多变的作业,让学生理清文章 思路,感知文章内容,品味文言语句,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文的方法,拥有欣赏古诗 文能力,从而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4.达成“作业即活动”的功效。“举一反三”以活动作业为主,有对话、表演、听 音乐、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代说理散文、寓言故事、人物传记、 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三、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八年级第六单元古诗文作业设计,一改过去过分强调“作业即巩固”的功效的观点;一

    13、改过去重竞争轻合作,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一改过去机械重复、粗糙繁琐的 作业方式。依照“课标”学习古诗文的要求,落实“双减”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本 单元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特点,将“教”“学”“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设计 单元作业。( 一)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为 11 个“课时作业”和一份“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根据“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理论,对照课程学习目标和本单元所学的课程内容,着眼于本单元古诗文共同的主题人的志趣与品格、各篇目不同特点,依据每 课时的教学设计,设计相应的课时作业。单元作业设计为课时作业和质量检测作业, 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具有递进性和综合性。(二) 作业内容设计为“学

    14、而习之”“温故知新”“学而思之”“举一反三”四个版 块。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知 识思维审美创新”四个层次,逐步提升。“学而习之”是少而精的基础题, 注重考查学生文言字词积累情况。“温故知新”是理解题,从文章内容、结构、主题等 方面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学而思之”是审美鉴赏题,作业难度系数有所增 加,大多将课内外古诗文进行比较阅读,鉴赏其异同,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 时强化本单元的主题意识。“举一反三”是创新题,以多变的题型,考查学生的创新表 达能力,同时更是考察学生课外知识面的广度,让学生结合历史或现实,结合自己或 他人,对古诗文的

    15、思想内涵进一步探讨,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高洁的志趣、远 大的抱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质量检测作业内容设计分为四个版块:“积累与运用”“活动与实践”“阅读与欣赏” “写作与表达”,体现其综合性。第一版块检测文言实词、虚词和诗文积累的情况;第 二版块检测对身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在实际活动中组织、协调、实施能力;第三版 块检测分析理解、知识迁移、赏析探究等综合能力;第四版块“读”与“写”,用以检 测创新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三) 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书面作业、活动型作业;有分层作业、跨学科 作业。针对八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作业

    16、活动中,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培养技能,陶冶情操。如语文与艺术跨学科设计,愚公9移山课时作业中设计课本剧表演;诗词五首课时作业设计学唱歌曲一剪梅, 并与渔家傲比较鉴赏。跨学科设计,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加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激起了学习欲望,培养了审美鉴赏、创新能力。(四) 作业评价设计多元化:有自评、师评、互评。依据“作业即学习”“作业即评价”理论,作业除了设计“作业内容”,还设计了 “作业时间”“作业评价”“设计思路”以便学生自主评价、 自主诊断、 自主学习。学 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意愿由被动变主动,学习方式由跟老师、书本学转向 跟新媒体学。“评价设计”改变单一用分数评价的方式,打破教师

    17、评价一言堂的格局, 评价方式多元:有分数、有趣味图标、有等级;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有自己、有 同学。这样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扩展了作业的外延,增加了作业的乐趣。通过这 些评价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四、单元教学设计23三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朗读节奏,疏通文意。2理解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3体会孟子的思想及社会意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难点:体会孟子的思想及社会意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过程10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二、教学新课目标导

    18、学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掌握朗读节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听读课文,读出语句的停顿。 重点句停顿示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3赛读课文(教师评点)。目标导学三:疏通文意,积累字词1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对照注释,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交流释疑。3以“接龙”的形式,翻译文章,教师及时点评纠正。4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通假字】亲戚畔之:同“叛”,背叛。【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19、。今义:水塘)目标导学四:把握观点,理清思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失道”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怎样的 联系?11明确:天时有利的自然条件,如风、雨、季节、气候等;地利有利的物 质条件,如城、池、兵革、米粟等;人和众人拥有的士气、斗志,万众一心的精 神状况,众志成城、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等;得道得到仁义,施行仁政,施恩 于民;失道失掉仁义,倒行逆施,残暴统治。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和? ”明确:做到“得道”二字,即人心向背,对战争有重要意义。4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按照“是什么

    20、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路,逐层深入阐明自己的思想 观点,论证严密,条理清晰。即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揭示了“天时”“地利”“人 和”三者的关系,然后以“攻城”为例,先从攻方说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从守方 说明没有人心团结、众志成城的精神,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守住城池,即“地利 不如人和”,这样层层垫高,最终强调了“人和”是三个条件中最关键的因素。进而从 “域民”“固国”“威天下”类推到治国也需要“人和”。目标导学五:扩展延伸你能说出有关“和”的成语、俗语或典故吗? “和”字在当代社会又具有了怎样 的新内涵?示例:成语有“和气生财”、“一团和气”、“和气致祥”、“和衷共济”等;俗语有 “家和万事

    21、兴”;典故有“将相和”等。“和”字不仅仅是指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和谐发展。三、板书设计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防御 地利不如人和类推 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需“人和”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课时作业。12第二课时 富贵不能淫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悉解文义1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节奏划分示例: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多朗读几遍,说说你的朗读感受。明确:本文朗读

    22、时需要注重朗读技巧,首先是文中有不少对比和排比的句式,需 要注意朗读节奏鲜明;其次部分语句需要通过重音读出语气,如“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大丈夫哉”的“诚”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的“焉”字,都应读出重音。总之, 本文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把握文本气势磅礴的特点。3反复朗读,并结合课文注释,感知文义。目标导学三:合作探究,分析内容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明确: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 的当权者。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明确:“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 顺从秦王的意

    23、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 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 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 夫”呢? (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明确: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 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

    24、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 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3三、板书设计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课时作业。第三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畎亩(qun) 傅说(yu) 胶鬲(g) 拂乱(f) 曾益(zng) 拂士(b)2把握朗读节奏。示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3反复朗读,并结合课文注释,感知文义。4教师

    25、引导梳理文章大意,梳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饥饿)目标导学二:把握论点,理清论证思路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他们的共同点:都出身卑微,历经苦难磨炼,终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吗?明确: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观点,着眼于“生于忧患”, 这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

    26、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1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磨炼的目 的是什么?明确: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 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2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 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示例:文中孟子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的才 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 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

    27、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 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若颓然丧 志,一蹶不振, 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对于国家来说,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 居安思危极其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三、板书设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1列举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 (个别一般) 归纳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客观主观)2个人因逆境而有所作为(正面论证)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反面论证)(对比论证)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四、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课时作业。教学反思可取之处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

    28、文,然后再对中心论点进行概括,对论 证思路进行分析等,最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行体验和反 思。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习也不是很吃力。不足之处因为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所以在文言文翻译这个环节有 所疏忽,讲解不够细致,不利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学习。1524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愚公移山是列子 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 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愚公的形象。 教学中要多角度分析愚公这一人物,从中能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韧执着。学习 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文学常识。

    29、 2.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意、人物形象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欣赏愚公不畏自然艰险,努力改造大自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 区别。 (重点)2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家及作品简介2朗读课文,读好停顿。 点拨示例:16(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

    30、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再次朗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义,教师从旁指导,梳理文言现象。 4.教师点拨。(1)一词多义且:A.年且九十(将近)B且焉置土石(况且)(2)特殊句式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提问 1: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提问 2: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 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 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 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

    31、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以突出愚公 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 人。提问 3: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明确: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 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 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 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 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 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

    32、,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 定有完成的希望, 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 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提问 4:结合课文说说智叟的形象特征。明确: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17目标导学三:比较探究,理解内涵提问 5: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明确: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 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 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3、“焉置土石? ”智叟则显然是讥 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 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 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特点。三、作业布置完成相关课时作业。四、板书设计愚公移山对比愚公 目光远大 智叟 目光短浅坚持不懈定能克服困难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析内容朗读课文,熟悉内容。提问 1: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烘托的手法。学生分组 讨论后交流,教师点拨。明确:二山高峻与

    34、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对比,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 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 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 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18提问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明确: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 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 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目标导学二:辨析寓言,明确主旨

    35、提问 3: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明确: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 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目标导学三:延伸课外,举一反三以“成功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为题在班级开展一场小型辩论赛。(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评)三、作业布置完成相关课时作业。四、板书设计愚公移山对比、衬托不利条件:山高 人少 路远 年高 工具简陋 周围人反对有利条件:家人支持 邻人参与 子孙绵延 发展的观点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注重引导学生关注

    36、本文特殊句式,有利于提升学生文言阅 读能力。2抓住本文对比、讽刺、烘托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揭示 人物精神。不足之处由于学生生活体验有限,课上也没有“愚公精神”方面作足 够的拓展补充,学生对本文深刻意义体会不深。1925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史记 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勾勒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教 学中,重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责 任感。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及文学常识。2.疏通文意,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3.朗读课文,感受、学习周

    37、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重点)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人物的表现手法。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疏通字词1简介作者及作品2读准字音。祝兹侯(z) 棘门(j) 彀(gu) 弓弩(n) 诏(zho)按辔(pi) 揖(y) 胄(zhu) 曩(nng)3. 朗读课文,划分句子节奏。(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204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

    38、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文义。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5.教师点拨。【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古今异义】(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 今义:用鼻子嗅)(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节日)(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 今义:墙壁)(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6)使人称谢(古义:致意,问候 今义:感谢)【词类活用】(1)军棘门(名词作动词,驻

    39、军) (2)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作动词,下诏)(4)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提问 1: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明确:第一部分为第一 自然段。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 驻地。第二部分为第二自然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三部分为第三自然段。 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提问 2: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由朗读,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

    40、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 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提问 3: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由发言)明确:语言描写:“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中不得驱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叙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 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21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提问 4: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性格特点。(自由发言,教师评价) 朗读第二段,感受人物的精神风采。目标导学三:写法

    41、探究,拓展延伸提问 5:为了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征,课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 手法,请你找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好在哪里? (小组合作,讨论交 流)明确:侧面描写:文帝在前两位将军处遇到的情况;周亚夫军队的军容;汉文帝 的赞叹;群臣的惊叹。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举止(笔墨较少)。正侧面相结合的手 法使人物性格特征更加形象突出,通过对比衬托更能突出表现周亚夫的“真”将军形 象。提问 6:“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这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 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 而取得地位。你认为是这样的吗?如果是,假如有

    42、一天你也像周亚夫那样,成了国家 干部,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那又该怎么样发扬周亚夫的“真”将军精神呢?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明确:有敬业精神,恪尽职守等。三、布置作业完成相关课时作业。四、板书设计周亚夫军细柳对比文帝巡视霸上、棘门文帝巡视细柳营直驰入军士整装,严阵以待将以下骑送迎两次不得入若儿戏耳军中不得驱驰,请以军礼见真将军矣周亚夫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熟悉课文,积累了丰厚的文言语 感材料。2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及手法,深入研读,让学生更加理解人物形象及精神。不足之处教学中没有注重趣味性,可适当补充相关电子

    43、材料,调动学 生积极性。22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所学五首古诗词,或志在田园,或志在家国,或志在战场,或志在怀古,或 志在人生追求,都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生志趣”的主题。五首诗词的风格也各有 特色,如饮酒(其五) 的风格朴实恬淡,春望风格沉郁厚重,雁门太守行风 格冷峻夸张,赤壁风格犀利新异,渔家傲风格奇伟浪漫。学习这五首诗词,要结合自己所熟悉的诗词作品去体会,去理解。对于不太熟悉 的作品要多查资料,对于诗词的感情要多朗读体会,对于诗词的韵律要多加思考,进 行比较。对于五首诗词中的名句,要引导学生赏析,在积累名句和熟读的基础上,背 诵五首诗词,增加古诗词文化的积累。教学目标1通读不同

    44、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不同的韵律特点。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2.难点:巩固欣赏古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饮酒 (其五) 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就23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国度,感受诗歌的魅力。二、教学新课饮 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2 明确诗歌节奏, 自由朗读诗歌。3 请一个学生朗读。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 因为)心灵避离尘俗, 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得道多助.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589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