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问题研究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论文题目: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问题研究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题目 基于 信息 不对称 视角 银行业 信用风险 监管 问题 研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问题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问题研究 目录v第一章 引 言 v第二章 银行监管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 v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v第四章 博弈论视角下的银行信用分析 v第五章 对我国银行业信用监管问题的建议 v参考文献 v致 谢 v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摘要 摘摘 要要 从银行诞生之日起,信用风险便伴随其左右。信用风险不仅导致银行资从银行诞生之日起,信用风险便伴随其左右。信用风险不仅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更是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乃至引发区域性甚至产质量下降,更是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推动因素
2、之一,乃至引发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中存在着起步晚、基础弱、发展滞后的问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中存在着起步晚、基础弱、发展滞后的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用风险仍是构成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用风险仍是构成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信信用风险的形成根植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导致用风险的形成根植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导致交易双方之间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引起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交易双方之间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引起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
3、度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基于此,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薄弱环节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薄弱环节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框架结构及主要创新之处本文框架结构及主要创新之处v本文第一部分对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理论研本文第一部分对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整理及概述;究进行了整理及概述;v第二部分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及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出发,分析了信第二部分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及信用风险的形成机理出发,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以
4、及对银行监管的影响;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对银行监管的影响;v第三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了概括;第三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了概括;v第四部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第四部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关系进一步进行了理论探讨;关系进一步进行了理论探讨;v第五部分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第五部分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尝试性的解决办法。尝试性的解决办法。v本文主要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原理以及信本文主
5、要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原理以及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博弈模型从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降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博弈模型从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降低信用风险的建议和对策。用风险的建议和对策。第一章第一章 引引 言言l 1.1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l 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极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乃至全球经济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其危害至今尚在蔓延。此次危机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大的冲击和破坏,其危害至今尚在蔓延。此次危机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显示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流动性
6、过剩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一再降低贷款条件和贷款利率,放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商业银行一再降低贷款条件和贷款利率,放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最终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不良影响。这次危机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到风险,最终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不良影响。这次危机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信用风险的巨大破坏力,给各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警示。信用风险的巨大破坏力,给各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警示。l 信息不对称是引起交易过程中失信行为的主要因素。信用是奠定市场经信息不对称是引起交易过程中失信行为的主要因素。信用是奠定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
7、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向信用经济过渡,信用交易的规模日益扩大,迅速膨胀的信用交易规步向信用经济过渡,信用交易的规模日益扩大,迅速膨胀的信用交易规模与巨大的信用风险相依而生。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主模与巨大的信用风险相依而生。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甚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甚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l 国外学者对银行监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3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rt
8、hur 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提出的。信息不对称将会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问题。l 管制理论中的社会利益论认为由于自然垄断、外部性效应、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难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1.2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l 明斯基(Minsky,1963)提出的银行脆弱性理论认为由于银行业务的“借短还长”和高负债特征难以避免先天的内生脆弱性,阐述了周期上升阶段过度负债和周期下降阶段金融危机发生的机制。l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和米什金(S.
9、Mishkin,1991)运用信息经济学从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的微观角度解释了单个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脆弱性。银行经营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其所带来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偷懒与机会主义,放大了银行的外部负效应,使单个银行的信贷安全边界日益下降。l 麦金农(Mckinnon,1973)、肖(Shaw,1973)和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从金融监管失灵方面论述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理论。l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魏斯(Joseph E.Stiglitz,Weiss,1981)的研究表明,每两个市场主体之间都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内生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市
10、场失灵不可避免。l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1997)和青木昌彦(90年代中期)在信息经济学分析框架下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他们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会使金融机构随时因信息问题而陷入困境。l 其他的银行监管理论包括基于政治经济学的银行管制论(Roe,1990)、特殊利益论和多元利益论(佩茨曼,Peltzman,1976;Stockman,1991)以及基于组织结构角度对银行监管的研究。v国内学者对银行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对金融监管问题研究的起步较晚,对银行业信用风险问题的研究较为滞后,主要还是基于国外理论基础的
11、探讨,停留在局部性和实务性研究上。王霞的论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2000)、储敏伟等校译的金融规管(1991)运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现代先进技术对金融监管进行了分析。张维迎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004)一书中对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讨论和分析。第二章第二章 银行监管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银行监管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l 2.1 银行监管的概念及理论发展银行监管的概念及理论发展l 狭义上的银行监管是指政府机构对银行的监管行为,主要指监管机构所制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广义的银行监管还包括市场纪律与市场监控、银行机构倒闭时政府的干预与救助措施等范
12、畴。l 2.2银行监管的理论起源:市场失灵银行监管的理论起源:市场失灵 l 2.2.12.2.1银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银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市场失灵是客观存在的,金融市场的失灵表现在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监管能够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理论是金融监管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基础。l 2.2.22.2.2银行监管的金融学分析银行监管的金融学分析l 基于金融学角度对银行监管的理论分析主要是从监管的必要性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金融脆弱性理论、金融社会崩溃论、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等相关理论。随着信息经济学及博弈论的兴起,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不完全受到重视。l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