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稿(附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57086
  • 上传时间:2022-08-13
  • 格式:PPT
  • 页数:148
  • 大小:1.3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稿(附录)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计量 标准 考核 规范 讲稿 附录 课件
    资源描述:

    1、计量标准计量标准考核规范1第1页,共148页。2第2页,共148页。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通常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来定量地表示,即用测量列结果的实验标准差s(yi)来表示。3第3页,共148页。l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 n 次独立重复测量,若得到的测量结果为yi(i=1,2,n),则其重复性s(yi)为 (C-1)l式中n 为 重复测量次数,n 应尽可能大,一般应不少于10次。l如果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不是主要分量,允许适当减少重复测量的次数,但至少应满足n6。

    2、1)()(12nyyysniii4第4页,共148页。l由于被测对象也会对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有影响,特别是当被测对象是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时。因此,由式(C-1)计算得到的分散性通常比计量标准本身所引入的分散性稍大。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中,当测量结果由单次测量得到时,它直接就是由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当测量结果由N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得到时,由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Nysi)(5第5页,共148页。l被测仪器的分辨力也会对重复性测量有影响。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当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于被测仪器的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可以不考虑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当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

    3、度分量小于被测仪器的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应该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代替重复性分量。若被测仪器的分辨力为dx,则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0.289dx。6第6页,共148页。l对于常规的计量检定或校准,当无法满足n10时,为使得到的实验标准差更可靠,如果有可能,建议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sp,其计算公式为:(C-2)式中,m 测量的组数;n 每组包含的测量次数;ykj 第 j 组中第k 次的测量结果;第 j 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1()(112pnmyysmjnkjkjjy7第7页,共148页。l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与所考虑

    4、的时间段的长短有关。8第8页,共148页。l 计量标准通常由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所组成,因此一般说来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包括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配套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在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稳定的测量对象来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9第9页,共148页。l核查标准的选择大体上可以按下述几种情况分别处理:(1)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是实物量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10第10页,共148页。(2)计量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 实物量具通常可以直接用

    5、来检定或校准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并且实物量具的稳定性通常远优于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进行稳定性考核。但需画出计量标准器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11第11页,共148页。(3)计量标准器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均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l如果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对应于该参数的实物量具,可以用它作为核查标准来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如果对于该被测参数来说,不存在可以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可以不作稳定性考核。l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可以不进行稳定性考核。12第12页,共148页。l对于新建计量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用该计量标准对

    6、核查标准进行一组 n 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测量结果。共观测 m 组(m4)。取 m 个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13第13页,共148页。l对于已建计量标准,每年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 n 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相邻两年的测量结果之差作为该时间段内计量标准的稳定性。l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即不加修正值使用),则测得的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测得的稳定性应小于该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即U,k=2或U95)。14第14页,共148页。l 控制图(又称

    7、休哈特控制图)是对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图形记录。它能判断并提供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因素的信息,以便于查明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使测量过程重新处于统计控制状态。l对于准确度较高且重要的计量标准,如有可能,建议尽量采用控制图对其测量过程进行连续和长期的统计控制。l在计量标准考核中控制图属于推荐采用,而不是强制采用的项目。15第15页,共148页。l测量结果除了会受到测量过程的影响外,还会受测量对象的影响,因此如果能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核查标准并对其作连续的定期观测,则根据由定期观测结果计算得到的统计控制量(例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极差等)的变化情况可以推断出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

    8、状态。因此采用控制图方法来对测量过程进行统计控制的前提是具有一个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16第16页,共148页。l根据控制对象的数据性质,即所采用的统计控制量来分类,在测量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控制图有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s图)和平均值极差控制图(R图)。l控制图通常均成对地使用,平均值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中是否受到不受控的系统效应的影响。标准偏差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是否受到不受控的随机效应的影响。xx17第17页,共148页。l 标准偏差控制图比极差控制图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由于标准偏差要求重复测量次数n10,对于某些计量标准可能难以实现。而极差控制图一般要求n5,因此在计

    9、量标准考核中推荐采用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也可以采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18第18页,共148页。l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两类。(1)分析用控制图:用于对已经完成的测量过程或测量阶段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过程是否稳定或处于受控状态。(2)控制用控制图: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测量过程,可以在进行测量的同时进行过程控制,以确保测量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19第19页,共148页。l具体建立控制图时,应首先建立分析用控制图,确认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后,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时间界限延长,于是分析用控制图就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20第20页,共148页。l正态分布假设:假定所选择的统计控制量(也称

    10、为过程参数)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l3s 准则:根据正态分布的概率性质,测量结果超出3s 范围的概率仅为0.27%。因此规定允许判断错误的概率a=0.0027。a 也称为风险度或显著水平。l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一般是不会发生的,一旦发生,则应该怀疑测量过程失控。21第21页,共148页。%27.68警戒区警戒区控制范围%45.95%99.99%73.99-4s4s-3s3s-2s2s-ss正态分布时的置信概率22第22页,共148页。3s-3s2ss-2s-s23第23页,共148页。3s-3s2ss-2s-s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控制下限LCL统计控制量控制范围时间24第24页,共14

    11、8页。3s-3s2ss-2s-s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控制下限LCL统计控制量控制范围警戒区警戒区99.73%95.45%时间25第25页,共148页。3s-3s2ss-2s-s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控制下限LCL统计控制量控制范围警戒区警戒区99.73%95.45%时间AABBCC26第26页,共148页。l确定所采用的统计控制量,即所采用的控制图类型。通常采用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s图)或平均值极差控制图(R图)。xx27第27页,共148页。l预备数据是建立分析用控制图的基本取样数据,要求取样过程处于随机控制状态中。(1)在重复性条件下,对选择好的核查标准作n次独立重复测量。当采用标

    12、准偏差控制图时,要求测量次数n10;当采用极差控制图时,测量次数5次。该n次测量结果称为一个子组。28第28页,共148页。(2)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测量条件下,重复上面的过程,共测量k个子组。要求子组数k20,在实际工作中最好取25组。即使当个别子组数据出现可查明原因的异常而被剔除时,仍可保持多于20组的数据。29第29页,共148页。l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应计算的统计量为:每个子组的平均值 ;每个子组的实验标准差s;各子组间的平均值 ;各子组实验标准差的平均值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应计算的统计量为:每个子组的平均值 ;每个子组的极差R;各子组间的平均值 ;各子组的平均极差 。x

    13、xxxRs30第30页,共148页。l计算各控制图的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l对于不同的控制图,控制界限应分别进行计算。31第31页,共148页。l控制限计算公式汇总 中心线CL 控制上限UCL 控制下限LCL 平均值 极差 平均值标准偏差 RRD4RD3xsRAx2RAx2xsAx3sAx3sB4sB332第32页,共148页。n A2 A3 B3 B4 D3 D4 2 1.880 2.659 0.000 3.267 0.000 3.267 3 1.023 1.954 0.000 2.568 0.000 2.574 4 0.729 1.628 0.000 2.266 0

    14、.000 2.282 5 0.577 1.427 0.000 2.089 0.000 2.114 6 0.483 1.287 0.030 1.970 0.000 2.004 7 0.419 1.182 0.118 1.882 0.076 1.924 8 0.373 1.099 0.185 1.815 0.136 1.864 9 0.337 1.032 0.239 1.761 0.184 1.816 10 0.308 0.975 0.284 1.716 0.223 1.777 11 0.285 0.927 0.321 1.679 0.256 1.744 12 0.266 0.886 0.354

    15、1.646 0.283 1.717 (ISO 8258:1991)33第33页,共148页。l控制图的纵坐标为计算得到的各统计控制量,横坐标为时间坐标。并在图上画出CL、UCL和LCL三条控制界限。在图上标出各子组相应统计控制量的位置(称为测量点)后,将相邻的测量点连成折线,即完成分析用的控制图(图C-1中的实线)。34第34页,共148页。UCLCLLCL控制上限控制下限警戒区警戒区中心线CAABBC统计控制量时间35第35页,共148页。l 按照控制图对异常判断的各项准则,对分析用控制图中各测量点的分布状况进行判断。若测量点的分布状况没有任何违背判断准则的情况,即表明测量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

    16、态。36第36页,共148页。l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时间坐标延长,每隔一规定的时间间隔,再进行一组测量,在控制图上标出测量点位置后,将连接测量点的折线逐次延长(图C-1中的虚线),就成为可以对测量过程进行日常监控的控制用控制图。l一旦控制用控制图中测量点的分布出现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并将其减小或消除,直到控制图恢复正常。37第37页,共148页。l如果测量的工作量较大,一时无法完成20 组以上的预备数据测量,也可以在完成6-10组测量后就开始建立初步的分析用控制图。在测量点分布状况没有任何违背判断准则的条件下将其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按常规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控制测量。当累计的子组数(包括预备测

    17、量在内)达到 k=20时,重新计算中心线CL和控制界限UCL,LCL,并按新的计算结果建立新的满足 k 20 要求的分析用控制图。38第38页,共148页。l为方便起见,将常规控制图的控制范围均分为6个区,每个区的宽度均相当于所采用统计控制量的标准偏差s。如图C-1所示,自上而下分别标记为A、B、C、C、B和A。l测量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中的概率为4.28%,因此偶尔有测量点出现在A区中是允许的,但此时至少应密切注意控制图此后的发展趋势,故A区常称为警戒区。39第39页,共148页。l测量过程异常可以分为两类:(1)测量点超出控制界限 (2)测量点分布不随机l现行的ISO标准(ISO 8258:

    18、1991)和国家标准(GB/T 4091-2001)总结了常见的测量过程异常的8种分布模式,从而给出了对应的8种异常判据。40第40页,共148页。l一个测量点落在A区之外UCLCLLCLAXXABBCC41第41页,共148页。l当所计算的统计控制量接近于正态分布时,测量点出现在A区之外的概率为0.0027。并据此规定显著水平a=0.0027,所以只要有任何测量点超出控制界限(图中X点),就表明测量过程出现异常。l测量点超出上界UCL,表明统计控制量的均值增大;而当测量点超出下界LCL,表明其均值减小。42第42页,共148页。l连续9个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UCLCLLCLAABBCCX43

    19、第43页,共148页。l测量点连续出现在控制图中心线的同一侧的现象称为“链”。链的出现表明统计控制量分布的均值向出现链的一侧偏移。l每个测量点出现在控制范围内的概率为0.9973,因此连续n个测量点出现在中心线同一侧的概率为l计算后可以得到不同长度的链所出现的概率为 n 3 4 5 6 7 8 9 10 p 0.2480 0.1237 0.0617 0.0307 0.0153 0.0076 0.0038 0.0019np29973.0244第44页,共148页。l旧标准规定的是7点链,即连续7个测量点出现在控制图中心线的同一侧时,即可判为异常。l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别在于:(1)对于测量点超出控制

    20、界限,两者均规定风险度或显 著水平a=0.0027。(2)而对于其他异常判据,新标准基本上仍采用a=0.0027,而旧标准通常采用a=0.01。l旧标准还将异常判据推广到了“间断链”:(1)连续11个点中至少有10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2)连续14个点中至少有12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3)连续17个点中至少有14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4)连续20个点中至少有16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45第45页,共148页。间断链:多数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11点有10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14点有12点在中心线一侧46第46页,共148页。l连续6个点单调递增或递减UCLCLLCLAABBCCXX47第47

    21、页,共148页。l测量点排列呈现单调递增或递减的状态称为“趋势”。趋势的出现表明统计控制量的均值随时间增大或减小。ln点趋势出现的概率为 n 3 4 5 6 7 p 0.3306 0.0824 0.0164 0.0027 0.0004nnp)9973.0(!248第48页,共148页。l连续14个点出现上下交替排列UCLCLLCLAABBCCX49第49页,共148页。l连续n个测量点出现上下交替排列的概率为l计算结果 n 9 10 11 12 13 14 15 p 0.0286 0.0190 0.0126 0.0084 0.0056 0.0037 0.0025nnnp)9973.0(!322

    22、350第50页,共148页。l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A区中UCLCLLCLAABBCCXXX51第51页,共148页。l连续3个点中,至少有2个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A区中的概率为l旧标准也有类似的异常判据,但并不要求落在“同一侧的A区中”0027.09759.0)0214.0(2223Cp52第52页,共148页。l国标中的说法是“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之外”。l“B区之外”的意思是包括A区和A区之外。而根据判据一,只要有任何一个测量点出现在A区之外,即可判为异常。故在其他判据中可以将A区之外的情况排除。l连续N个测量点中,至少有n个测量点出现在中心线同一侧A区中,

    23、其出现的概率p的计算公式为:kNkNnkkNCp9759.0)0214.0(253第53页,共148页。l连续5个测量点中有4点出现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或A区中 UCLCLLCLAABBCCXX54第54页,共148页。l国标中的说法是连续5个测量点中有4点出现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之外,现将“C区之外”改为“B区或A区中”。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还包括A区之外的区域。l连续5个测量点中有4点出现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或A区中的概率为0051.0)1573.09973.0()1573.0(2445Cp55第55页,共148页。l连续15个测量点出现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中UCLCLLCLAABBCCX56

    24、第56页,共148页。l连续n个测量点出现在中心线两侧C区中的概率为l计算结果n 11 12 13 14 15 16 17 P 0.0150 0.0103 0.0070 0.0048 0.0033 0.0022 0.0015l旧标准规定连续12个测量点出现在C区中判为异常。np)6827.0(57第57页,共148页。l连续8个测量点出现在中心线两侧并且全部不在C区内UCLCLLCLAABBCCX58第58页,共148页。l当被测统计控制量的分布,是两种不同分布的混合,且其中一个分布均值与另一个分布的均值有明显的差异,而在测量过程中两种分布交替地出现,就出现本判据所出现的情况。59第59页,共

    25、148页。60第60页,共148页。l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是指对给出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实验验证。由于验证的结论与测量不确定度有关,因此验证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同时也说明了所给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否合理。61第61页,共148页。l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测量一稳定的被测对象,然后将该被测对象用另一更高级的计量标准进行测量。若用被考核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进行测量时的扩展不确定度(U,k=2或U95,下同)分别为Ulab和Uref,它们的测量结果分别为ylab和yref,在两者的包含因子近似相等的前提下应满足 (C-15)2ref2labreflabUUyy62第62页,共148页。

    26、l当 成立时,可以忽略Uref的影响,此时上式成为 (C-16)3labrefUUlabreflabUyy63第63页,共148页。l如果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可采用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假定各实验室的计量标准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此时采用各实验室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l若被考核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为ylab,其测量不确定度为Ulab,在被考核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方差比较接近于各实验室的平均方差,以及各实验室的包含因子均相同的条件下,应满足 (C-17)lablab1Unnyy64第64页,共148页。l传递比较法是具有溯源性的,而比对法则并不具有溯源性,因此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

    27、证原则上应采用传递比较法,只有在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的情况下才允许采用比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并且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多。65第65页,共148页。l根据与所建计量标准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画出该计量标准溯源到上一级计量器具和量传到下一级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66第66页,共148页。67第67页,共148页。l计量标准考核原则上应当采用本规范统一规定的格式,并按规定的要求填写。l本规范附录给出的计量标准考核用表用证有两类,一类是正式格式,另一类是参考格式。l参考格式,包括附录D计量标准履历书,附录E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以及附录F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这些用表

    28、用证属于推荐采用的格式。也就是说,如果这些表格的格式不适合于所建计量标准的话,建标单位可以另行设计适用的格式,但其内容不得少于推荐格式所规定的内容。l其他所有的用表用证均属于正式格式,这些用表用证的格式属于必须采用的统一格式,也就是说,是强制采用的格式。68第68页,共148页。l由于不同领域、不同计量标准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本规范附录中规定的计量标准考核用表用证可能不能完全适应所有的计量标准,对于不适用的栏目可以按照各自专业项目的特殊性约定填写方法,但不应与本规范的基本要求相矛盾,并应在本专业内统一。69第69页,共148页。l申请计量标准考核的单位应按要求填写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无

    29、论申请新建计量标准,或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均应提供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l各栏目的填写要点和具体要求如下:70第70页,共148页。l1“量标 证字第 号”填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编号。新建计量标准申请考核时不必填写,待考核合格后,根据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发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填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编号。l2“计量标准名称”和“计量标准代码”按计量标准命名规范JJG1022-1991的规定查取计量标准名称和代码。计量标准命名技术规范中没有的,可按该规范规定的命名原则进行命名。l3“申请考核单位”和“组织机构代码”分别填写申请计量标准考核(或复查)单位的全称和该单位的组

    30、织机构代码。申请考核单位的全称应与本申请书“申请考核单位意见”栏内所盖公章中的单位名称完全一致。71第71页,共148页。l4“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分别填写申请计量标准考核(或复查)单位的具体地址,以及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l5“联系人”和“联系电话”联系人可以是该单位分管计量标准的负责人,也可以是所建计量标准的具体负责人。联系电话应是联系人的办公电话号码(同时注明所在地区的长途区位号码),或手机号码。l6“年 月 日”填写申请计量标准考核(或复查)单位提出计量标准考核(或复查)申请的日期。该日期应与本申请书“申请考核单位意见”一栏内的日期相一致。72第72页,共148页。二、申请书内容二、

    31、申请书内容l1“计量标准名称”与本申请书封面的“计量标准名称”栏填法一致。l2“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申请新建计量标准时不必填写,申请计量标准复查时应填写原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编号,并与本申请书封面的相关栏目填法一致。l3“存放地点”填写该计量标准存放部门的名称,存放地点所在的地址、楼号和房间号。73第73页,共148页。l4“计量标准总价值(万元)”填写该计量标准的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原值的总和,单位为万元,数字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该总价应当和计量标准履历书中“总价值(万元)”相一致。l5“计量标准类别”需要考核的计量标准,分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和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三类。

    32、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属于计量授权。此处应当根据该计量标准的类别和是否属于计量授权在对应的“”内打“”。74第74页,共148页。l6“前两次复查时间和方式”填写该计量标准前两次复查时间和方式。如果是新建计量标准则不填;如果是新建后的第一次复查,则仅填新建计量标准考核时的时间和方式;如果是第二次复查,则填新建计量标准考核时和第一次复查的时间和方式。如果考核仅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仅在书面审查的“”内打“”,如果采用现场考核方式,则在书面审查和现场考评两者的“”内均打“”。75第75页,共148页。l7“测量范围”填写该计量标准装置的测量范围,根据计量标准装置具体情况的不同,它可以与计量标准

    33、器所提供的标准量值的范围相同,也可能与计量标准器所提供的标准量值范围不同。本栏应该根据计量标准装置的具体情况填写。对无法填写测量范围的计量标准装置,可以填写该计量标准所复现的标准量值或量值范围。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应该分别给出每一个参数的测量范围或量值。76第76页,共148页。l8“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对于不同的计量标准,可以填写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具体采用何种参数表示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或遵从本行业的规定或约定俗成。填写时必须用符号明确注明所给参数的含义。77第77页,共148页。最大允许误差用符号MPE表示,其数值一般应带“”号。例如可以写为

    34、“MPE:0.05 mm”,“MPE:0.01mg”。准确度等级一般以该计量标准所符合的等别或级别表示,可以按各专业的规定填写,例如:可以写为“2等”,“0.5级”。78第78页,共148页。本栏中的不确定度,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被测对象时,该计量标准在测量结果中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其中不应包括由被测对象、测量方法、以及环境条件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由环境效应导致的被测对象的不稳定,或由于被测对象和计量标准之间的失配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79第79页,共148页。当填写不确定度时,可以根据该领域的习惯和方便的原则,用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来表示。标准不确定度用符号u表示;扩展不确

    35、定度有两种表示方式,分别用U和Up表示,与之对应的包含因子分别用 k 和 kp 表示。当用扩展不确定度表示时,应同时注明所取包含因子的数值。不确定度数值前不带“”号,也不得用小于符号表示。80第80页,共148页。l当包含因子的数值是根据被测量 y 的分布,并由规定的置信水准 p 计算得到时,扩展不确定度用符号Up表示,与之对应的包含因子用kp表示。具体地说,当规定的置信水准p分别为0.95或0.99时,分别用符号U95或U99以及k95和k99表示。当包含因子的数值是直接取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2),而不是根据被测量 y 的分布计算得到时,扩展不确定度用符号U表示,与之对应的包含因子用 k

    36、表示。81第81页,共148页。l本栏目应根据计量标准的具体情况填写不同的参数(1)若计量标准简单地由单台仪表或量具组成 a)若在检定或校准中直接采用该仪表或量具的示值或标称值,即不加修正值使用,则填写该仪表或量具的最大允许误差;b)若在检定或校准中,该仪表或量具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即采用其实际值,则填写该修正值的不确定度;c)若该仪表或量具有准确度等别和(或)级别的规定,则也可以填写该仪表或量具的等别和(或)级别。使用等别,相当于用不确定度来表示;使用级别,相当于用最大允许误差表示。82第82页,共148页。(2)若计量标准由多台仪表或测量设备组成的一套系统,则在原则上可以将计量标准分成计量标

    37、准器和比较器两部分。a)若可以分辨这两部分各自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则按上面的原则分别 填写这两部分的有关参数(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当比较器是由多种设备构成时,则填写这些设备的合成不确定度。b)若无法分辨这两部分各自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则直接填写上述两部分的合成不确定度。83第83页,共148页。l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表示,均应明确用符号表明所提供数据的含义。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应分别给出每种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l对于不同测量点或不同测量范围,计量标准具有不同的测量不确定度时,则应该分段给出其不确定度,以每一分段中的最大不确定度表示。如有可能

    38、,最好能给出测量不确定度随测量点变化的公式。l若对于不同的分度值,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不同时,应给分别给出对应于每一分度值的不确定度。84第84页,共148页。l9“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计量标准器是指计量标准在量值传递中对量值有主要贡献的那些计量设备。主要配套设备是指除计量标准器以外的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明显影响的其它设备。本栏目中各子栏目的填法如下:“名称”和“型号”两栏分别填写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名称和型号。“测量范围”栏填写相应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测量范围或量值。85第85页,共148页。“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栏填写相应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不

    39、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填写要求与本申请书的同名栏目相同。“制造厂及出厂编号”栏填写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制造厂及出厂编号。86第86页,共148页。“检定周期或复校间隔”栏填写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周期或复校间隔,例如:1年,半年。“末次检定或校准日期”栏填写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最近一次的检定或校准日期。“检定或校准机构及证书号”栏填写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溯源单位的名称及检定或校准证书编号。87第87页,共148页。l10“环境条件及设施”(1)应填写的环境条件项目可以分为三类: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中提出具体要求,并且对检定或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

    40、有显著影响的环境项目;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中未提具体要求,但对检定或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项目;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中提出具体要求,但对检定或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不大的环境项目。88第88页,共148页。l对第一类项目,“要求”栏填写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对该环境项目规定必须达到的具体要求。“实际情况”栏填写实际使用该计量标准时环境条件所能达到的实际情况。“结论”栏是指是否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对该项目所提的要求。视情况分别填写“合格”或“不合格”89第89页,共148页。l对第二类项目,“要求”栏按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栏目

    41、中对该项目的要求填写。“实际情况”栏填写实际使用该计量标准时环境条件所能达到的实际情况。“结论”栏是指是否符合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栏中对该项目所提的要求。视情况分别填写“合格”或“不合格”90第90页,共148页。l对第三类项目,“要求”和“结论”栏可以不填,“实际情况”栏填写实际使用该计量标准时环境条件所能达到的实际情况。91第91页,共148页。(2)在本栏中还应填写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中提出具体要求,并对检定或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有影响的,同时又是独立隶属于该计量标准装置的设施和监控设备。在“项目”栏内填写设施和监控设备名称,在“要求”栏内填写计

    42、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对该设施和监控设备规定应达到的具体要求。“实际情况”栏填写设施和监控设备的名称、型号和所能达到的实际情况,并应与计量标准履历书中相关内容一致。“结论”栏是指是否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该项目所提的要求。视情况分别填写“合格”或“不合格”。92第92页,共148页。l11“检定或校准人员”分别填写使用该计量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工作的持证计量检定或校准人员的有关信息。每项计量标准应有不少于两名的持证计量检定或校准人员。“姓名”、“性别”、“年龄”、“从事本项目年限”、“文化程度”等栏目按实际情况填写;“核准的检定或校准项目”应填写检定或校准人员所取得的相应的检定或校准

    43、项目。“资格证书名称及注册编号”可以填写计量检定员证的编号,或填写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的编号以及注册计量师注册证编号。“发证机关”填写颁发这些证件的机构简称。93第93页,共148页。l12“文件集登记”对表中所列18种文件是否具备,分别按情况填写“是”或“否”,若填写“否”应在“备注”中说明原因。94第94页,共148页。l13“拟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本栏目是指计量标准拟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各子栏目的填写要求如下:“名称”栏填写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名称(如果只能开展校准,必须在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名称(或参数)后注明“校准”字样。l“测量范围”栏填写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或量值。l“不确

    44、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栏填写用该计量标准对被检计量器具或被校准对象进行测量时所能达到的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95第95页,共148页。“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栏填写用该计量标准对被检计量器具或被校准对象进行测量时所能达到的测量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1)如果被检定或被校准的计量器具不加修正值使用,则填写该计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如果被检定或被校准的计量器具有准确度级别的划分,也可以填写可以检定或校准的计量器具的级别。96第96页,共148页。l (2)如果被检定或被校准的计量器具需加修正值使用,则填写所出具的检定或校准证书上所提供的修正值

    45、的扩展不确定度,并同时给出有关该扩展不确定度的足够多的信息。如果被检定或被校准的计量器具有准确度等别的划分,也可以填写可以检定或校准的计量器具的等别。97第97页,共148页。“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代号及名称”栏填写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代号及名称。填写时先写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代号,再写名称的全称。例:JJG240-1981一等标准液体压力计试行检定规程,JJG146-2003量块检定规程。若涉及多个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时,则应全部分别予以列出。此处应当填写被检或被校计量器具(或参数)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而不是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的计量

    46、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98第98页,共148页。l14“申请考核单位意见”申请考核单位的负责人(即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并签名和加盖公章。l15“申请考核单位主管部门意见”申请考核单位的主管部门在本栏目签署意见。如申请建立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则应在意见中明确写明“同意建立本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并加盖公章。如企业申请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申请考核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在本栏目签署“同意建立该企业最高计量标准”意见。99第99页,共148页。l16“主持考核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主持考核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审阅申请资料并确认受理申请后,根据所申请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确定组织考核(复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持考核

    47、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将是否受理的明确意见如“同意受理,请局组织考核”写入本栏并加盖公章。l17“组织考核(复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组织考核(复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确认受理申请后,确定考评单位或成立考评组,并将处理意见写入栏内并加盖公章。100第100页,共148页。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申请计量标准考核的单位应按要求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无论申请新建计量标准,或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均应提供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一般由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考核单位存档。101第101页,共148页。计量标准技术报告l申请计量标准考核的单位应按要求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48、无论申请新建计量标准,或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均应提供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l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一般由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l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考核单位存档。102第102页,共148页。l1“计量标准名称”本栏填写的名称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名称相一致。l2“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所建计量标准负责人的姓名。l3“建标单位名称(公章)”填写建立计量标准单位的全称并加盖公章。该单位名称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申请考核单位的名称和公章中名称完全一致。103第103页,共148页。l4“填写日期”填写编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日期。如果是重新修订,应注明第一次填写日期和本次修订日期

    49、。l5“目录”目录共12项内容,应在每项()内注明页码。104第104页,共148页。l1“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简要叙述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意义,简要分析建立计量标准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建立计量标准的传递对象及范围。l2“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用文字、框图或图表简要叙述该计量标准的基本组成,以及开展量值传递时采用的检定或校准方法。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应符合所建计量标准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105第105页,共148页。l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写内容和方法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的对应栏目完全相同。l4“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明确给出整套

    50、计量标准的量值或量值范围,分辨力或最小分度值,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以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指标。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必须给出对应于每种参数的主要技术指标。若对于不同测量点,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不同时,建议用公式表示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与测量点的关系。如无法给出其公式,则分段给出其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对于每一个分段,以该段中最大的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表示。若对于不同的分度值具有不同的测量不确定度时,也应当分别给出。106第106页,共148页。l5“环境条件”本栏的填写内容应与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中的相应栏目一致。l6“计量标准的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稿(附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5708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