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56110
  • 上传时间:2022-08-13
  • 格式:PPT
  • 页数:57
  • 大小:53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苏联 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 计划经济 社会福利 课件
    资源描述:

    1、社会福利思想社会福利思想第六章第六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第1页,共57页。第一节第一节 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l(选择)苏东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致仍然可以去分为两种模式:“苏联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第2页,共57页。一、苏联、东欧国家一、苏联、东欧国家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l苏联和南斯拉夫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出现,常常被看做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l但是从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看,两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出现,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它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只

    2、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可走。第3页,共57页。(一)苏联对东欧八国民族(一)苏联对东欧八国民族 民主革命的影响民主革命的影响1)苏共与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关系十分密切2)苏共严厉控制和粗暴干涉东欧党的内部事务3)苏军是欧洲战场上打击法西斯的主力,对东欧国家的解放起着重要作用。4)苏联掌控东欧各国联合政府及共产党在联合政府的地位。l在新政府的领导下,东欧各国开展民主改革:一、自上而下地进行土地改革,结束了农村的封建剥削。二、废除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国家机构。第4页,共57页。(二)东欧八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二)东欧八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的的“冷战冷战”背景和背景和1948的苏南冲突的苏南冲突l194

    3、6-1947年,反法西斯联盟破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形成。l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中的西方国家。l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内的东欧国家。l在“冷战”的格局下,苏联为了巩固以它为首的“东方阵营”,以便与“西方阵营”相抗衡,采取了一系列引起世人震惊的措施,使东欧国家在捉摸不定的四种发展前景中,只能以斯大林模式作为唯一的选择。第5页,共57页。(二)东欧八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二)东欧八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的的“冷战冷战”背景和背景和1948的苏南冲突的苏南冲突l1.对资产阶级政治势力的清除:在东欧各国中,亲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势力被清除。l2.对共产党“国内派”的清洗:对东欧共产党来说

    4、,只能听从“苏共”,不允许擅自探索结合本国特点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独特道路。“苏南冲突”:其根本原因是苏联不能容忍铁托领导的南共根据本国的特点,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因为这样做无视了苏联的经验。苏联只允许东欧国家“听从”,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不允许擅自行动。第6页,共57页。(二)东欧八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二)东欧八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的的“冷战冷战”背景和背景和1948的苏南冲突的苏南冲突l3.社会民主党的“共产党化”东欧各国政府在驱走资产阶级政治势力之后,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的是社会民主党。按照苏联模式,工人阶级的政权只能由共产党一党执政,东欧要加速向社会主义过渡,决

    5、不允许走社会主义民主主义道路。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强迫东欧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与本国的共产党“合并”,是指“共产党化”。这种合并的实际意义是:共产党“吞并”了社会民主党,因为合并后的执政党推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按斯大林模式运转的,社会民主党的价值观毫无立身之地。第7页,共57页。(三)苏联、南斯拉夫(三)苏联、南斯拉夫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l1.苏联和东欧七国的“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是一 个极为复杂的长期过程。自然形成三个不同的基本发展阶段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B建设发达或成熟社会主义

    6、阶段。C发达或成熟社会主义发挥职能的阶段。第8页,共57页。(三)苏联、南斯拉夫(三)苏联、南斯拉夫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l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根据:第一,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发展程度的不同,把同一社会形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马克思就曾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差别。第二,从俄国革命的实际出发。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且已经根据各方面的发展程度,做出了发达与不发达之分。第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种生产方式必然被另一种更新

    7、的生产方式所替代,这是客观规律。第9页,共57页。(三)苏联、南斯拉夫(三)苏联、南斯拉夫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l2.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理论 南斯拉夫自制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代表是南共领导人铁托和卡德尔。社会主义作为由资本主义制度到共产主义制度的过渡性社会,其发展大体要经历两个必然的阶段:A第一阶段是国家社会主义阶段 B第二阶段是自制社会主义阶段 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第10页,共57页。(三)苏联、南斯拉夫(三)苏联、南斯拉夫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l在国家社会主义或国家集权性社会主义阶段,经济上有如下基本特征

    8、:第一,国家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强有力的调节者。第二,国家主要靠行政手段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即各种指令、条例规定和指令性计划指标加以实施的。第三,国家集中式的计划是整个经济制度的骨干。计划经济为主。第四,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色彩(“大锅饭”)。实行全国固定的工资制度。第11页,共57页。(三)苏联、南斯拉夫(三)苏联、南斯拉夫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l工资制度的固有弊病:第一,不利于调动各民族和地方的积极性 第二,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国家集权式管理制度下,无论是劳动者个人或企业,都不是经济决策的主体,他们都处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一切经营活动,都带有上级指

    9、令的性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上级反映汇报执行指示的情况,根本谈不上创造精神的发挥;这就使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内在活力。第三,不利于客服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和提高管理效率。他们认为,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集权管理是国家管理人员官僚化和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第12页,共57页。(三)苏联、南斯拉夫(三)苏联、南斯拉夫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l管理中的官僚主义表现在:(1)国家政权同生产资料所有权融为一体,使得国家政权同时高度垄断着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及管理权。这样,一方面是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支配和管理中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另一方面是以生产资料占有者国家的代表身份出现的

    10、管理者高高凌驾于劳动者之上。(2)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同国家政权融为一体,造成国家经济管理机构不仅重叠臃肿,人浮于事。而且他们通常不是以劳动者的身份进行管理,而是以国家的身份进行管理;不是主要以经济方法来管理,而是主要以行政手段和强迫命令来管理;不仅不受劳动者的监督,反而对劳动者进行压制。其结果必然是使管理机关越来越脱离实际和劳动者第13页,共57页。(三)苏联、南斯拉夫(三)苏联、南斯拉夫 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 (3)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同党的领导机关融为一体,常常导致经济管理中的一切问题都由党委决定的局面。这样,就会经常出现懂业务的管理者没有决定权,而某些有决定

    11、权的党的领导人又常常不懂业务的现象,从而使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和瞎指挥现象在所难免(外行管内行)。(4)高度集中和个人意志融为一体,往往便管理决策、措施以及管理活动带有个人主观意志和官僚主义的色彩。第14页,共57页。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 “发达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l(一)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内容 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入,生产资料和劳动的积累不断增长,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以此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结构比过去更加完善,生产联合公司不断建立,经济联系的直接形式和间接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变化,国民经济管理的民主化过程不断加强。在这些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性

    12、质的变化。生产资料性质的变化,主要通过建立联合公司的形式从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一是通过农工综合体和农工联合公司的形式,使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民所有制逐步融合。二是通过建立部门性或地区性的大型国营联合公司,不断扩大生产企业的规模及其与其他社会性事业的联系。第15页,共57页。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 “发达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l(二)劳动具有了新属性 劳动者生产资料更加直接地结合,劳动日益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首先,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直接参加管理,将使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其次,由于一些新的分配方式的出现,诸如企业鼓励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的

    13、日益扩大,将使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更加协调;第三,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使各阶级和社会集团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日趋平等,利益的一致性得到巩固和发展,他们生活条件、利益和需要的一致性将不断得到发展。第16页,共57页。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 “发达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l(三)社会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加强 一、生产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达到了最大 的规模。二、科学与生产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人们能更大规模和更有效地完善全部生产环节。另一方面,使人类的社会智慧不断得到积累。第17页,共57页。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

    14、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 “发达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l(四)满足人们需要 成为影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社会发展越到高级阶段,生产与需要之间的联系就更加复杂。为发展生产,就应不断刺激消费。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人一方面作为生产者在发展,另一方面又作为消费在发展。在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就形成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第18页,共57页。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二、苏联和东欧七国的 “发达社会主义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l(五)社会结构和经济管理有了新变化首先,是社会各阶段和阶层相互接近。它们之间本 质差别的不断消失,社会统一的全民基础不断加强,是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突出特点

    15、。其次,是党在管理经济方面的作用加强,领导方式发生变化。以越来越多的经济政策的手段,主要依靠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来实现党发展经济的目标,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最后,是国家经济职能仍需要加强。在生产资料的单一国家所有制,商品货币关系作用的范围不断缩小,以直接实物交换为基础的产品经济范围的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家集中统一计划管理的职能应该大大加强。总之,发达社会主义作为建立迈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基本条件的阶段,不仅要实现单一的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要不断缩小商品货币关系的范围,扩大以直接实物交换为基础的产品经济的范围,加强国家集中统一计划的作用。第19页,共5

    16、7页。三三 南斯拉夫的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自治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l(一)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l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使得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和生产的管理权都在国家、而非劳动者,这种生产关系无法成为社会主义的自治生产关系。南斯拉夫实现自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就是逐步废除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的过程。第20页,共57页。(二)实行劳动者的自主联合和自主管理(二)实行劳动者的自主联合和自主管理l1)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劳动者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表现为强大的生产力;l2)只有在劳动者自主行动的基础上,只有在劳动者自觉地通过自治生产单位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立自治生产关系,才能

    17、使他们与社会生产资料结合起来。l3)自治生产单位的劳动集体,既是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同时又作为各种不同的商品生产者进行经济活动,获得了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地位。第21页,共57页。(三)国家经济职能社会化(三)国家经济职能社会化l随着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的转变和自治联合劳动的发展,南斯拉夫国家原来的经济职能也逐步走向社会化。l南斯拉夫的社会计划: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和自治联合劳动基础之上的,因此,它同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和国家行政力量基础之上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有着本质性的不同。第22页,共57页。社会计划与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区别:社会计划与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区别:l1.制定计划的主体

    18、不同l国家指令性计划制定的主体是国家。计划确定后主要通过行政的力量,层层下达到生产单位,各生产单位则无条件地执行;社会计划制定的主体是联合劳动组织,这种计划反映劳动者的意志利益,是在各联合劳动组织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市场情况,自主确定自己计划的基础上,由自下而上通过层层协商和协调而形成的。第23页,共57页。2.计划的性质和作用不同计划的性质和作用不同l指令性计划所反映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国家管理经济和管理劳动者的一种工具。自治社会计划反映的是自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民主关系。第24页,共57页。3.制定计划的依据不同制定计划的依据不同l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依据,主要是国家的需要,不可能的

    19、具体情况,其结果往往造成既不符合各生产单位的具体情况,又不能真正反映社会的需要。自治社会计划的依据主要是各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市场行情。第25页,共57页。四、苏联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的异同四、苏联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的异同相同点相同点不同点不同点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国家所有制社会所有制经济体制计划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自治计划体制国家的职能宏观管理国家集权绝对化国家职能非集权化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全国固定的工资制企业自主分配第26页,共57页。第二节第二节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福利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福利观l一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价值观和福利观l(一)社会

    20、主义的基本特征及价值追求l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l2)各尽所能,按劳分配l3)有计划的发展国民经济l4)满足人民需要的生产目的l5)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第27页,共57页。(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必要性l马克思的两次有效扣除学说P221第28页,共57页。(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l列宁的国家保险学说的基本思想:要充分保证全体成员的福利,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lP222第29页,共57页。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l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的特色

    21、表现:(简答)l1)社会保障事业由国家统一制定法律,统一领导,统一收支标准,统一管理;l2)社会保障费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负担,个人不负担任何保险费;l3)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和完全就业,公费医疗,低房租,多子女补贴,困难补助和伤残优抚等制度;l4)社会保障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第30页,共57页。(一)苏东七国(一)苏东七国“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福利观的福利观l苏联模式的社会福利观特点:P223-225l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目的:P224第31页,共57页。(二)南斯拉夫(二)南斯拉夫“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的福利观的福利观l1)社会保障的分散管理l2)重视消费和福利

    22、,影响积累基金和经济发展;l3)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不平衡;第32页,共57页。第三节第三节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福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分析利观的分析l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的优势或劣势?P227-228第33页,共57页。社会福利中的社会主义理想元素社会福利中的社会主义理想元素1、消除剥削与压迫,追求社会公正2、追求个人充分发展,实现社会的平等、3、行动取向是以集体主义至上为思想基 础的国家干预第34页,共57页。第一节第一节 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社会福利的经济来源是社会消费基金,大约占其三分之一社会消费基金国家预算国营企业资金各种组织、机关的资金集体农庄、

    23、工会和其他团体的资金第35页,共57页。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退休金残疾抚恤金)加盟共和国(病假、疗养、生育、婴儿补助)企业、机关团体各级工会集体农庄社会保障委员会各级地方人民代表苏维埃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委员会全苏集体农庄社会保障中央联合基金会集体农庄庄员全体大会第36页,共57页。社会福利的项目社会福利的项目1、免费教育(各级学校)2、免费医疗(所有公民)3、免费疗养和度假(部分人)4、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补贴(几十年一贯制)5、住房补贴(居民交纳的房租只占房屋维护费用的三分之一)第37页,共57页。社会保障制度的项目社会保障制度的项目1、劳动休息制度。1932年实行7小时工作

    24、制,1967年开始每周5天工作制。除了周末和每年20天的带薪休假外,每年还有8天的节假日,苏联职工每年的休息日为130天左右。2、退休制度。男60岁,女55岁退休。退休分为年老退休、职业退休、功勋退休和残废退休等,其退休金计算也有所差别。3、基本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证、社会保险及国家保险等内容。社会保证用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用于支付养老金和对临时丧失劳动能力职工的救助。国家保险弥补自然灾害和非常事故的损失。第38页,共57页。制度困境制度困境1、社会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福利的实践留下隐患。2、国家主导模式并不能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3、市场变形导致社会福利运作的诸多漏洞,

    25、也破坏其道德基础。第39页,共57页。案例:苏联的住房福利案例:苏联的住房福利第一个把公民住房权写入宪法的国家。苏联宪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苏联公民有获得住房的权利。”苏联公民长期住在公共宿舍,五十年代后才逐步改善。1920年代的法律就规定居民住房面积至少9平米,但到1970年代后期只有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和拉脱维亚超过该标准。1970年代苏联每100套住房供123户家庭使用,同期西方国家每100套住房供90余户家庭使用。第40页,共57页。续续政府限制大城市发展。大城市实际增加人口与计划指标之间存在极大缺口,住房建设不能满足城市扩张的居住要求。城市离婚率上升增大对住房建设的压力。原因:违背城市演

    26、变的基本规律第41页,共57页。续续强调国家投资兴建住宅。国家投入的资金常常不足,二战后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只有40的住房是国家投资建设的。70、80年代因军备、农业建设等原因,住房投资逐年下降到战前的水平。合作建房运作不顺,缺乏政府的鼓励,也限制了住房建设的增长。房租低增加财政负担,而且很多人占房不让。第42页,共57页。续续国家控制房源,分配住房官员腐败严重,勒索、囤积居奇、裙带关系导致的住房腐败比比皆是。1975年罗斯托夫市有个房管员向登记要房的居民每套住房勒索1000卢布,1973 年该市某工厂有个厂长及其助手在四年里共向登记要房的人索取了48000卢布格鲁吉亚商业部副部长的一个助手在

    27、上级的支持下侵占公房一 百多平方米,还擅自将其原来的住房让给他的女儿一家居第43页,共57页。续续乌克兰扎列锡基市内新建 的一批二、三层小楼房,几乎都是当地干部挪用集体农庄的建筑材料、侵占农庄土地兴盖起来的 民间的房屋市场交易自发兴旺起来莫斯科、列宁格勒等一些大城 市,街道两旁的电线杆上、公共汽车站、电车站或房屋围墙上到处可以看到居民张贴的换房 启事或分租广告;有些城市每周还出版一次换房通报向群众提供信息;在大城市房管所 门前,每天都围聚着一批要求换房或租房的人,彼此做交易;不论是国家的、合作社的房 屋,还是私人的房屋,只要两厢情愿,都可以交易。第44页,共57页。思想基础思想基础1、国家化的

    28、经济活动替代市场化的经济活动。最终达成消灭商品的目的。2、追求社会平等,为此从生产资料的占有、劳动的投入到产品的分配都需以平等为准。3、以集体利益至上为基本价值前提,并转向国家至上,国家成为社会的总工程师。第45页,共57页。内在矛盾内在矛盾1、商品之不可消灭。因为交换意识植根于人性深处,商品不过是最直接的体现而已。所以市场无处不在,只是形式不同。2、以国家计划开展社会工程会因为与之相关连的地下市场而走向低效、不公甚至崩溃。3、以上缺陷反过来损害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第46页,共57页。第二节第二节 南斯拉夫模式南斯拉夫模式以自治原则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自治制 又称“工人自治制”。是

    29、南斯拉夫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自行组织起来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其他社会事务的一种制度。“社会主义共和国是建立在民族主权以及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的权力和自治基础上的国家,是劳动者和公民以及各平等民族的社会主义自治共同体。”(南斯拉夫宪法)第47页,共57页。自治模式的发展过程自治模式的发展过程19501963年宣布实行企业工人自治,在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企业中建立工人委员会。企业实行自由经营、自负盈亏,只承担向国家交纳税金的义务。196370年代初,规定国家机关和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单位也实行自治原则,同时在联邦议会中增设经济院、文化教育院、社会福利和卫生院以及政治

    30、组织院,1974年之后,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基础上建立一级到三级的联合劳动组织,在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建立“自治利益共同体”;在城乡,区以下按居住区域建立地方共同体。第48页,共57页。自治式的社会福利制度自治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市场社会主义是以自治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强调基层社会组织的主体性和权利,自治组织负责生产、销售与分配。社会福利资金来自自治组织的积累,包括个人交纳的福利费用。自治组织可以决定消费基金于积累基金的比例。自治组织在第一次上交时先扣除保证劳动者最低生活需求的基金,组织自己支配的资金里也必须有个人的补助费用。第49页,共57页。续续消费基金比例大,再生产资金比例小。国家仍

    31、然保证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例如住房、就业都有相应的保障。第50页,共57页。目标与问题目标与问题南斯拉夫模式实质上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的大框架下结合市场经济。以市场的方式达成社会主义的目标,承认多元利益的存在、利益差别和利益冲突的存在,为此提出自治利益 的多元主义作为社会工程的思想基础。第51页,共57页。续续产权不清,市场经济无法正常运作,最终导致制度效率低下和方向的转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仍然无法解决,勉力维持的结果是经济衰退和社会矛盾的爆发。靠个人魅力和理想主义维持的体制难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第52页,共57页。两种模式的异同两种模式的异同有计划的社会调节生产者的联合公有制按需分配没剥削

    32、没压迫自由平等寡头集团主导的中央集权彻底的国家所有制严格计划的社会工程卡里斯玛型领袖控制下的分权制社会所有制市场社会主义原则下的社会工程第53页,共57页。第三节第三节 社会主义福利思想总结社会主义福利思想总结1、社会福利的执行主体是国家,社会在这一制度的实行中是次要的。2、社会福利本身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证明共产主义理想的可行性3、社会福利能够运转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它在整个社会工程实施计划里的位置。第54页,共57页。国家介入社会福利实践的差异国家介入社会福利实践的差异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以国家覆盖社会,以官僚机构的运作代替社会自组织功能。国家和社会二元互补结构,共同作用于社会政策。集体至上价值观下个体的原子化市场至上价值观下个体的异化第55页,共57页。续续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的历史断层,随之产生的一系列人口、经济、政治后果直接引起社会主义社会的振荡。社会福利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中自然演变,能够保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第56页,共57页。作业作业1、“现代”的来临对于社会福利的产生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哪些问题是贯穿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历程的核心问题?为什么?3、简述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福利思想流派或者思想家的观点,评价其主张的价值。第57页,共57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561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