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影像诊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脾脏疾病影像诊断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脾脏 疾病 影像 诊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1页,共40页。第一节第一节 脾肿大脾肿大 脾脏弥漫性疾病:多表现为脾肿大脾脏弥漫性疾病:多表现为脾肿大(enlarged spleen),脾脏大小个体差异较大,解剖学测量脾,脾脏大小个体差异较大,解剖学测量脾脏的平均长脏的平均长10.5cm,宽,宽6.5cm,厚,厚2.5cm,最大径超过,最大径超过15cm者肯定增大。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炎症者肯定增大。引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炎症性、淤血性、增殖性、寄生虫感染、胶原病和浸润性病变性、淤血性、增殖性、寄生虫感染、胶原病和浸润性病变等。等。第2页,共40页。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1)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2、。)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2)脾肿大病因不同而致临床症状各异。)脾肿大病因不同而致临床症状各异。3)深吸气时,脾脏触诊在肋缘下超过)深吸气时,脾脏触诊在肋缘下超过2 3cm。叩诊时,脾浊音区相应扩大。叩诊时,脾浊音区相应扩大。第3页,共40页。2.X线平片:线平片:脾脏脾脏X线测量长径超过线测量长径超过15cm,宽径超过宽径超过8cm可诊断脾肿大。明显增大时可引可诊断脾肿大。明显增大时可引起左膈升高,胃泡右移,左肾轮廓影向内下方起左膈升高,胃泡右移,左肾轮廓影向内下方移位。移位。3.消化道钡餐造影: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显示脾大对胃肠道可显示脾大对胃肠道的压迫、推移征象,结肠脾曲下移,相应的横结
3、肠的压迫、推移征象,结肠脾曲下移,相应的横结肠上缘出现压迫。上缘出现压迫。4.MRI检查:检查:单纯性脾肿大单纯性脾肿大MRI信号强度均信号强度均匀。匀。第4页,共40页。【CT表现表现】1.CT平扫:显示弥漫性脾肿大的程度、形态、实质密平扫:显示弥漫性脾肿大的程度、形态、实质密度变化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推移征象。度变化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推移征象。1)长径超过长径超过10cm,短径超过,短径超过6cm,上下方向长度超过,上下方向长度超过15cm即为脾肿大(图即为脾肿大(图6-5-1A)。)。2)横断面图像上以横断面图像上以5个肋单元作为标准,超过者为脾肿大。个肋单元作为标准,超过者为脾肿
4、大。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图(图 6-5-1B)。)。3)当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时,提示有肝脏弥漫性病变。当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时,提示有肝脏弥漫性病变。2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第5页,共40页。弥漫性脾肿大弥漫性脾肿大 超过超过5个肋单元个肋单元 第6页,共40页。第二节第二节 副脾副脾 副脾(副脾(accessory spleen)又称额外脾。)又称额外脾。为先天性异位脾组织,与主脾
5、结构相似,具为先天性异位脾组织,与主脾结构相似,具有一定功能的脾组织。约占尸检有一定功能的脾组织。约占尸检10%30%,多为单发,常位于脾门或沿脾血管分布,也多为单发,常位于脾门或沿脾血管分布,也可沿脾脏的悬韧带分布。约有可沿脾脏的悬韧带分布。约有20%的副脾发的副脾发生在腹部或后腹膜的任何地方。生在腹部或后腹膜的任何地方。第7页,共40页。【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症状与体征:通常无临床症状,较大者可于上腹症状与体征:通常无临床症状,较大者可于上腹部触及肿块。部触及肿块。2.消化道钡餐造影:位于胃壁或胃周围者,可显示消化道钡餐造影:位于胃壁或胃周围者,可显示类似胃粘膜下肿瘤征象。类似胃粘膜下肿
6、瘤征象。3.MRI检查: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信号特征检查: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信号特征与主脾相同,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的强化一致。与主脾相同,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的强化一致。4.DSA检查:可见脾动脉的小分支进入副脾,检查:可见脾动脉的小分支进入副脾,与主脾染色一致。与主脾染色一致。第8页,共40页。【CT表现表现】1.CT平扫脾门部小结节,多数直径不超过平扫脾门部小结节,多数直径不超过2.5cm,边缘光滑。,边缘光滑。偶见位于脾门以外者。偶见位于脾门以外者。2.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强化一致,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强化一致,CT值相同。值相同。3.动态增强扫描:两者的增强与消退之动态变化也完全一
7、致。动态增强扫描:两者的增强与消退之动态变化也完全一致。4.鉴别诊断:需与腹部肿瘤鉴别,勿把副脾误认为淋巴结鉴别诊断:需与腹部肿瘤鉴别,勿把副脾误认为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肿物。脾摘除后副脾可增大。副脾也可发生脾肿大或其他肿物。脾摘除后副脾可增大。副脾也可发生脾脏的病变,如淋巴瘤。脏的病变,如淋巴瘤。第9页,共40页。左图:左图:CT平扫示脾门处类圆形小结节影,边界光滑平扫示脾门处类圆形小结节影,边界光滑右图:增强扫描脾门部小结节影均匀强化,与脾脏强右图:增强扫描脾门部小结节影均匀强化,与脾脏强化一致化一致 第10页,共40页。第三节第三节 多脾综合症多脾综合症多脾综合征(多脾综合征(polyspl
8、enia syndrome)为先天性脾脏发育)为先天性脾脏发育异常伴有多个内脏畸形和心血管畸形的综合征。本病较异常伴有多个内脏畸形和心血管畸形的综合征。本病较为罕见。为罕见。【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多脾:多在多脾:多在2个以上,大小相近,位于双侧腹部或右腹个以上,大小相近,位于双侧腹部或右腹部,脾总重量等于正常脾重量。部,脾总重量等于正常脾重量。2.心血管畸形:如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异心血管畸形:如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异常连接并扩张,肝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双上腔静脉,双主动脉常连接并扩张,肝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双上腔静脉,双主动脉弓,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单心房及
9、心脏位置异常等。弓,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单心房及心脏位置异常等。3.两侧肺分叶异常。两侧肺分叶异常。4.内脏异位:可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内脏转位。内脏异位:可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内脏转位。5.其他表现:如胆囊缺如,胆管闭锁等。其他表现:如胆囊缺如,胆管闭锁等。第11页,共40页。【CT表现表现】1.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脾脏,呈结节状或球状,其密度和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脾脏,呈结节状或球状,其密度和增强扫描强化特征与正常脾脏相同。增强扫描强化特征与正常脾脏相同。2.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3.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及心脏位置异常等。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及心脏位置异常等。4.肝左右叶
10、反位或对称等大,胆囊缺如等畸形表现。肝左右叶反位或对称等大,胆囊缺如等畸形表现。第12页,共40页。左图:左图:CT平扫示左上腹脾区有两个球形软组织密度影,平扫示左上腹脾区有两个球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边缘光整;右图:增强扫描两个球形软组织密度影均匀强化右图:增强扫描两个球形软组织密度影均匀强化 第13页,共40页。第四节第四节 脾外伤脾外伤 脾外伤(脾外伤(trauma of the spleen)占腹部外伤的)占腹部外伤的1/4。因。因受力机制不同,可为单纯性脾外伤,也可同时合并肝及其受力机制不同,可为单纯性脾外伤,也可同时合并肝及其他器官和组织损伤。脾外伤的分型:他器官和组织损伤。脾
11、外伤的分型:脾挫伤。脾挫伤。脾包膜下血肿。脾包膜下血肿。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脏破裂。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脏破裂。脾破裂。脾破裂。第14页,共40页。【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明确的左上腹创伤史。明确的左上腹创伤史。2.脾脏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痛,脾脏增大,压痛以及腹膜刺激征象。脾脏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痛,脾脏增大,压痛以及腹膜刺激征象。3.当伴有脾破裂时,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并有休克等严重症当伴有脾破裂时,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急速下降,并有休克等严重症状。状。4.X线平片:脾脏形态变化,破裂出血时轮廓不清或消失,反射性肠郁张,线平片:脾脏形态变化,破裂出血时轮廓不清或消失,反射性肠郁张,合并肋
12、骨骨折,胸腹腔积液等征象。合并肋骨骨折,胸腹腔积液等征象。5.腹腔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动脉闭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腹腔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动脉闭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形成,无血管区和包膜下血肿及脾周围腹腔内血肿可导致脾脏受压、移形成,无血管区和包膜下血肿及脾周围腹腔内血肿可导致脾脏受压、移位征象等。位征象等。6.B型超声:脾实质内片状或团块状回声增强或强弱不均。当包膜下血型超声:脾实质内片状或团块状回声增强或强弱不均。当包膜下血肿时,呈梭形或不规则形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脾包膜中断,脾周围积肿时,呈梭形或不规则形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脾包膜中断,脾周围积液和腹腔游离积液征象。液和腹
13、腔游离积液征象。第15页,共40页。1.脾挫伤:脾挫伤:CT可无异常表现。可无异常表现。2.脾包膜下血肿:在脾外周见半月状密度异常区。脾包膜下血肿:在脾外周见半月状密度异常区。1)CT平扫:血肿密度与受伤时间有关,新鲜血肿或等同于脾密度,或平扫:血肿密度与受伤时间有关,新鲜血肿或等同于脾密度,或稍高于脾密度,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也逐渐降低。稍高于脾密度,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也逐渐降低。2)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脾实质增强形成密度差异,清晰显示血肿形态和边缘。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脾实质增强形成密度差异,清晰显示血肿形态和边缘。当血肿较大时,脾可受压、变形。当血肿较大时,脾可受压、变形。3.脾实
14、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1)CT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2)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与增强的脾脏实质形成对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与增强的脾脏实质形成对 比。比。4.脾破裂:脾破裂:1)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和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和/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更为清楚,早期血肿境界可不清晰,随着时间延长血肿呈境界清扫描更为清楚,早期血肿境界可不清晰,随着时间延长血肿呈境界清晰的椭圆形低密度区。晰的椭圆形低密度区。2)完全破裂:脾周、脾曲、腹腔内均可见不规则的血肿存在,此时完全破裂:脾
15、周、脾曲、腹腔内均可见不规则的血肿存在,此时脾脏轮廓不规则,体积增大,实质内可见有撕裂裂隙贯穿脾脏,呈不脾脏轮廓不规则,体积增大,实质内可见有撕裂裂隙贯穿脾脏,呈不规则状低密度带规则状低密度带第16页,共40页。脾包膜下血肿脾包膜下血肿左图左图.CT平扫示脾脏后方包膜下见新月状低密度区;平扫示脾脏后方包膜下见新月状低密度区;右图右图.增强扫描脾脏强化明显,低密度区不强化,边界更加清楚增强扫描脾脏强化明显,低密度区不强化,边界更加清楚 第17页,共40页。脾破裂脾破裂:CT平扫示近脾门处脾内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区,密度欠均匀平扫示近脾门处脾内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区,密度欠均匀 第18页,共40页。第五节
16、第五节 脾梗死脾梗死 脾梗死(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是脾内的动脉分支梗塞,形成脾脏局部)是脾内的动脉分支梗塞,形成脾脏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脾梗死后,其坏死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因瘢痕收缩,组织的缺血坏死。脾梗死后,其坏死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因瘢痕收缩,脾边缘出现局限性凹陷,较大梗死病灶中央产生液化形成囊腔。脾边缘出现局限性凹陷,较大梗死病灶中央产生液化形成囊腔。1.大多数脾梗死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左上腹疼痛、发热等。大多数脾梗死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左上腹疼痛、发热等。2.X线平片:可见左侧膈顶抬高和胸腔积液。线平片:可见左侧膈顶抬高和胸腔积液。3.MRI检查:对脾梗死较
17、敏感,检查:对脾梗死较敏感,T1WI表现为低信号,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增强后病灶无强化。4.B型超声:脾实质内楔形低回声区,尖端指向脾门。型超声:脾实质内楔形低回声区,尖端指向脾门。第19页,共40页。【CT表现表现】1.急性期:急性期:1)CT平扫:见脾实质内三角形低密度灶,基底位于脾的外平扫:见脾实质内三角形低密度灶,基底位于脾的外缘,尖端常指向脾门,边界清楚或模糊。缘,尖端常指向脾门,边界清楚或模糊。2)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边界较平扫时更加清楚。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边界较平扫时更加清楚。2.慢性期:慢性期:1)CT平扫:梗死区密度逐渐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