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六章-----课程(完整).ppt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3239250
  • 上传时间:2022-08-10
  • 格式:PPT
  • 页数:72
  • 大小:68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章-----课程(完整).ppt》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六 _ 课程 完整
    资源描述:

    1、 第六章 课程教育科学学院 吕林本章逻辑构架本章逻辑构架课程的本质课程的本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结构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开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课程本质的批判性分析课程本质的批判性分析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课程结构的特点课程结构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和目标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课程改革的创新第一节第一节课程的本质课程的本质 一、一、课程本质的批判性分析课程本质的批判性分析(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课程即学问和学科(2)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

    2、计划)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4)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学习经验(5)课程即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文化的再生产 对课程概念的各种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或对课程概念的各种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课程的某些本质,都有某些多或少都涉及到课程的某些本质,都有某些合理性,但同时也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对教合理性,但同时也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选择这种或那种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选择这种或那种课程定义,而是要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课程定义,而是要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伴而随之的新问题,拓展对解决的问题

    3、以及伴而随之的新问题,拓展对课程的理解,以便根据课程实践的要求,做课程的理解,以便根据课程实践的要求,做出明智的决策。出明智的决策。 二、课程的本质与特点二、课程的本质与特点本质本质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客体性客体性 目的性目的性 经验性经验性 教育性教育性 系统性系统性特特点点三、课程的定义三、课程

    4、的定义 宋代朱熹在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朱子全书论学论学中多次使用了中多次使用了“课程课程”一词。一词。如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其等,其中中“课程课程”一词就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一词就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在西方,在西方,“课程课程”一词的英语是一词的英语是Curriculum,其词根源于其词根源于拉丁语的动词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 ,本意指跑道,在学校里孩子们也,本意指跑道,在学校里孩子们也要沿着学习的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跑道”进行学习。把进行学习。把“课程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

    5、于英国教育家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斯宾塞。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系统组织。 辞海辞海中界定:功课的进程;教学的科目。中界定:功课的进程;教学的科目。 辞源辞源中界定: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中界定: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卷中释义为:课业及其进程。中释义为:课业及其进程。 l狭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l广义的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

    6、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氛围等。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及学校的环境氛围等。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学校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和个人的经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和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历产生的情感体验。 l即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即课堂教学、课外学习

    7、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科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科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一)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一)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1、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展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3、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 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 “学会生存学会生存”

    8、“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 ” “ “学会关心学会关心” ” “ “学会理解、宽容与尊重学会理解、宽容与尊重” ” “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 ” 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自然即课程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四)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四)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缔造取向关注的是师生的课程构建问题,认为师生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应当致力于课堂中自然发生的课程问题。因此,它特别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意义诠释、文化背景、价值认同等。 课程政策关注

    9、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权力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不管是在地区间、的分配和再分配,不管是在地区间、民族间或阶层间,课程政策实施的结民族间或阶层间,课程政策实施的结果总是反映了不同人、不同集团、不果总是反映了不同人、不同集团、不同社会力量对课程的要求。同社会力量对课程的要求。(五)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五)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课程三级管理模式课程三级管理模式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学校课程) (六)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六)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 发展性课程评价主要指课程评价发展性课程评价主要指课程评价功能、目的的改变,即要改变原来过于功能

    10、、目的的改变,即要改变原来过于重视选择功能,而忽视它对学生、教师重视选择功能,而忽视它对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价值,使课程评价指向于和学校发展的价值,使课程评价指向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进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进步。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组织 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组织课课程程目目标标课课程程内内容容课课程程类类型型课课程程结结构构课课程程实实施施课课程程评评价价一、课程结构一、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特点:目的性、稳定性、层次性、整体性特点

    11、:目的性、稳定性、层次性、整体性 如果把课程比作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么,课如果把课程比作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么,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就像人的思想和灵魂,而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就像人的思想和灵魂,而课程结构则是人的骨骼,如果没有骨骼的支课程结构则是人的骨骼,如果没有骨骼的支撑和支持,那人的思想和灵魂就无所依附。撑和支持,那人的思想和灵魂就无所依附。 所以,课程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课所以,课程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和支持。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和支持。理解理解(一)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一)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分科课程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

    12、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评价:评价: (1)分科课程由来已久,故被称为传统课程。)分科课程由来已久,故被称为传统课程。 (2)分科课程是今天各国学校课程的主体类型,)分科课程是今天各国学校课程的主体类型,并将在日后继续发展。并将在日后继续发展。 (3)分科课程能够使人通过学习,较系统地掌握)分科课程能够使人通过学习,较系统地掌握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 (4)分科课程重

    13、视教师的作用。)分科课程重视教师的作用。 不足: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逻辑,学生学习的兴不足: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逻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能趣,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动作用。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生对学习易产生厌烦心理。习过程、学习方法;学生对学习易产生厌烦心理。 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的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的作业为核心所组成的课程。作业为核心所组成

    14、的课程。 特点:特点:(1)活动课程的出发点是基于儿童的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活动课程的出发点是基于儿童的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主动的、活泼的,学习的效果也是好的。活动中是积极的、主动的、活泼的,学习的效果也是好的。 (2)使学习与生活环境联系密切。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使学习与生活环境联系密切。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的准 (3)由于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积累了经)由于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积累了经验,而且智力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乃至人格、民主的意识等验,而且智力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乃至人格、民主的意识等都得到了发展。活动课程能全面提高教育的价值。都

    15、得到了发展。活动课程能全面提高教育的价值。 (4)活动内容重视儿童心理的逻辑,因此,儿童年龄越低,)活动内容重视儿童心理的逻辑,因此,儿童年龄越低,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好。 不足:忽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忽不足:忽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忽视教师在传递知识方面的作用。视教师在传递知识方面的作用。 1显性课程显性课程 是在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是在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

    16、程。 2 隐性课程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潜在课程”、“隐蔽隐蔽课程课程”,它包括:,它包括: 在物质层面上,包括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桌椅的在物质层面上,包括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排列、校园环境等;排列、校园环境等; 在行为层面上,包括学生间的交往、教师之间的交往、在行为层面上,包括学生间的交往、教师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社区与学校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社区与学校的交往等;等; 在制度层面上,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在制度层面上,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

    17、行方式等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等l在观念层面上,主要有校风、办学方针、教学风格、教在观念层面上,主要有校风、办学方针、教学风格、教学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等。学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等。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区别: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区别: (1)在学生)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学习的结果上,学生在隐性课程,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中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而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程中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 (2)在)在计划上计划上,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学习活,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

    18、其中的经验的,而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于其中的经验的,而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3)在)在学习环境上学习环境上,隐性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隐性课程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而显性课程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而显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进行的。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由学校国家课程标准、参照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2、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 课程3、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4、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核心课

    19、程与外围课程(1)核心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性课程。规定核心课程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2)外围课程:核心课程以外的课程,是核心课程的拓展、补充或深化。l课程标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第五节第五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必将引起整个教育体系全方知识经济必将引起整个教育体系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它必将对基础教育课位的深刻变革,它必将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产生全面影响。程体系产生全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

    20、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 知识重组和知识应用能力知识重组和知识应用能力 自我更新能力自我更新能力 个性化的决策能力个性化的决策能力 社会合作能力以及反馈速度社会合作能力以及反馈速度 价值反省与承担责任的能力价值反省与承担责任的能力(1 1)对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影响)对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具有其特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具有其特殊性,它分为四类:殊性,它分为四类: 事实知识(事实知识(knowknowwhatwhat) 原理规律知识(原理规律知识(know

    21、knowwhywhy) 技能知识(技能知识(knowknowhowhow) 人力知识(人力知识(knowknowwhowho) (2 2)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探究学习、自主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话教学、理解教学、学习合作学习、对话教学、理解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 (3 3)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观的影响)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观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需要由选拔式评价基础教育课程评价需要由选拔式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向发展性评价转变。(4 4)对基础教育课程评价观

    22、的影响)对基础教育课程评价观的影响 素质教育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致素质教育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致使素质教育的实效并不明显。使素质教育的实效并不明显。(二)我国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我国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将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将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十五十五”期期间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取得间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了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23、体系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在学生发展上强调全面性与个性的结合在学生发展上强调全面性与个性的结合 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重视国际理解的教育重视国际理解的教育(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启发课程改革的启发 课程改革必须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课程改革必须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加强道

    24、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课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课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课程向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方向发展课程向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课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课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 应处理好以下问题应处理好以下问题 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课程内容存在着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繁、难、偏、旧”的状况;的状况;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课程结

    25、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新内容;映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自身(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发展完善的需要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 学生死记硬背与题海训练的状况学生死记硬背与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普遍存在;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功能;别、选拔功能; 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适应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

    26、发展的需求。 2001年年6月,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试行)中规定中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7、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28、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目标之一:倡导全人的教育倡导全人的教育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 倾向,强调倾向,强调形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29、价值观的过程。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目标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知识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的目标目标之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12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语文

    30、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345678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 科学科学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 体体 育育年年 级级思想品德思想品德9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或选择历史、地理)科学科学(或选择(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 艺术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或选择音乐、美术)语文语文数学数学外语外语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与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表表3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31、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语语文文1 1语语文文5 5语语文文4 4语语文文3 3语语文文2 2必修必修选修选修系列系列新闻与传记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与专题文化论著与专题小说与戏剧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诗歌与散文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

    32、要内容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近代民主与近代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专制的较量历史上重大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回眸20世纪的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物评说探索历史探索历史的奥秘的奥秘世界文化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遗产荟萃历史历史3 3历史历史2 2历史历史1 1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地理地理1 1地理地理2 2地理地理3 3必修必修模块模块选修选修模块模块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响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

    33、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调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城城乡乡规规划划与与生生活活宇宇宙宙与与地地球球自自然然灾灾害害与与防防治治地地理理信信息息技技术术应应用用海海 洋洋 地地 理理旅旅 游游 地地 理理环环 境境 保保 护护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多多媒媒体体技技术术应应用用 算算法法与与程程序序设设计计数数据据管管理理技技术术 网网络络技技术术应应用用 人人工工智智能能初初步步 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必

    34、修模块模块选修选修模块模块信息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与社会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技术与设计技术与设计1 1技术与设计技术与设计2 2现现代代农农业业技技术术 家家政政与与生生活活技技术术汽汽车车驾驾驶驶与与保保养养简简易易机机器器人人制制作作建建筑筑及及其其设设计计 服服装装及及其其设设计计 电电子子控控制制技技术术 必修必修模块模块选修选修模块模块技术及其性质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设计的评价 结构与设计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控

    35、制与设计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绘画绘画雕塑雕塑美术鉴赏美术鉴赏书法书法篆刻篆刻设计设计工艺工艺现代媒体艺术现代媒体艺术 从上述系列中任选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 3个模块,获得个模块,获得3 3个必个必修学分。修学分。选修选修系列系列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音乐鉴赏音乐鉴赏演演 奏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舞蹈歌歌 唱唱创创 作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戏剧表演 从上述从上述6 6个模块中任选个模块中任选2-32-3个模块,获得个模块,获得3 3个必修学分。个必修学分。选修选修模块模块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艺术与艺术与文化文化系列系列艺术与艺术与

    36、科学科学系列系列艺术与艺术与情感情感系列系列艺术与艺术与生活生活系列系列 上述四个系列共上述四个系列共1616个模块,从中任选个模块,从中任选6 6个模个模块,获得块,获得6 6个必修学分。个必修学分。生活中的音乐生活中的音乐身边的设计身边的设计身体表达的艺术身体表达的艺术戏剧创编入门戏剧创编入门音乐的情感表现音乐的情感表现视觉语言表达视觉语言表达舞蹈即兴表演舞蹈即兴表演戏剧表演基础戏剧表演基础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图形的奥秘图形的奥秘舞蹈与服饰舞蹈与服饰中外戏剧欣赏中外戏剧欣赏音乐与科学音乐与科学材料与造型艺术材料与造型艺术乐舞与身心健康乐舞与身心健康影视特技影视特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

    37、本结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田径运动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民族民间体育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获得11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证1 1学分。学分。健康教育专题健康教育专题选修选修系列系列新课程的目标目标之三:体现内容的现代化体现内容的现代化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 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

    38、课程内容与学 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 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的目标目标之四: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倡导建构性的学习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 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

    39、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目标目标之五:确立正确的评价观确立正确的评价观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 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 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 的功能。的功能。各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各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成长记录;成长记录; 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 答辩;答辩; 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 集体评议;集体评议; 通过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新课程的目标目标之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促进课程的

    40、民主化与适应性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 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 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

    41、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它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的课程。它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三)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征(三)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征1.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2.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4.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

    42、方式的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培养培养5.提出适应终身学习的意识、技能与方法。提出适应终身学习的意识、技能与方法。 1课程理念课程理念2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目标3课程结构课程结构4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6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7课程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8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四)课程改革的内容(四)课程改革的内容问题思考问题思考 现代课程的本质与特点。现代课程的本质与特点。 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赶快赶快行动行动吧吧!参考书籍参考书籍 顾明远: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教育大辞典第1 1卷卷,上,上海教育出版社海教

    43、育出版社19901990年版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985年版年版 靳玉乐:靳玉乐:现代课程论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出版社19951995年版年版 李子建、黄显华: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取向和设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19961996年版年版 瞿葆奎: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学文集,人民教,人民教育出版社育出版社19881988年版年版 郭颖颐著,雷颐译:郭颖颐著,雷颐译:中国现代思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江苏人民出版社版社19891989年版年版 谢谢教学合作谢谢教学合作祝:学业进步祝:学业进步 生活愉快生活愉快 下次再会!下次再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六章-----课程(完整).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3925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