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ppt》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_ 教学 组织形式
- 资源描述:
-
1、1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科学系 苏堪宇2大纲要求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v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v 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3教学目标v 要求学生明确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和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等,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理解和掌握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并能对班级授课制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4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v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v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v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5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v 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
2、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v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内涵有: 1、特殊的师生互动;2、特殊的时空安排;3、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6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v 1.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使教学方法、手段发挥效用;v 2.使教学活动多样化,实现教学的个别化。7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v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
3、展和改进。 8(一)个别教学v 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v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在个别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努力的程度不同,即使是同时上学启蒙的学生,他们各自的学习进度也会有很大差别。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这种个别教学形式在古代学校中普遍推行是与古
4、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在古代的学校中,间或也有采用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但尚未形成一种制度,不占主要地位。91个别教学的历史发展v(1)古代的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教学组织形式。人类最初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由儿童对成人的模仿而进行,另一方面也靠成人逐个向儿童传授知识、技能而进行。学校出现以后,由于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而且受教育的人数不多,学校教学普遍采用个别教授形式,由一个教师面向一两个学生进行教学,从传授知识到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可以说个别教学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10v(2)近代的个别教学 与古代的个别
5、教学有所不同,近代的个别教学,是针对班级授课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倡学生的独立活动而形成的新型的组织形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世纪初出现的道尔顿制和文纳卡特制。v(3)当代的个别教学 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凯勒在实验基础上确立的“个别化教学体系”和威斯康星大学的“个别指导教育”。特点是:1)在采取师生一对一的关系时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材。2)让学生在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己订出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3)采用了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如近些年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学。112个别教学的优缺点v 优点:1)真正意义上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和“英才教育”。
6、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v 缺点:1)降低教学的成效,代价高,不经济。2)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容易养成孤独、不善交际等不良个性,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3)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12(二)班级授课制v 在西方中世纪末期,工商业的逐步发展和科学文化的繁荣进步,一方面使学校教学内容显著增多,课程逐步增加;另方面要求学校能培养更多的人才。于是个别教学便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班级上课制则应运而生。v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
7、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上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v 特点:班、课、时。13v 班级上课萌芽于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经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初步形成了班级上课制。发展到今天,又经过了长期的实践与改进。班级上课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一个教师同时能教几十个学生;比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班级上课便逐渐得到推广,从19世纪
8、中期,已发展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v 班级上课制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创造性人才需求的日益迫切,20世纪初以来,许多国家的教育界人士都致力于改革班级上课制。14(三)贝尔兰喀斯特制v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期。大机器生产需要大批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工人,要求工人接受起码的文化教育,而资产阶级为了榨取更多的利润,只给工人以低劣的、最初级的教
9、育。反映大工业生产的这种要求并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英国出现了所谓的“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导生制”,其创始人是英国一位叫贝尔(Andrew Bell,1753一1832)的牧师和一位名叫兰喀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的教师。其具体作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v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然以班级为基础,不过教师并不直接面向全班学生而只面向一部分学生“导生”。“导生”则向班内其他学生转授教师讲过的内容。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当时英国教育的双轨制相适应:广大劳动者子女只能在设备简陋、师资缺乏的初等学校学习,而师
10、资缺乏和教学水平要求不高,则只能采用这种转授式教学组织形式。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的学校,教学质量一般很低,很难满足大工业生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因此,这种组织形式没有存在很长时间便自行消失了。 在三四十年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曾在我国少数地区试行。15(四)道尔顿制v 道尔顿制是美国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市公立学校形成和实施的。道尔顿制有两条基本原则、三项主要措施。v 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自由原则”,即学生自己计划处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克制自己的活动,由此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二是“合作原则”,学校是社会的“实验室”,应充满合作精神。v 三项主要措施:1
11、)“作业安排”,为学生规定经过周密计划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是以个别学生为立足点,是学生进行个别作业的指南。2)“实验室”,实验室是一般按学科设置,其中配备有本学科学习所需要的各类参考书目、实验器材、模型、标本等。3)“成绩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记录,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成效和进度。道尔顿制保留班级形式。16(五)文纳特卡制v 文纳卡特制是美国教育C.W.Washburne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卡特镇公立学校实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把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必修学科”,包括读、写、算、历史、地理等。教师要编辑儿童自学和自我订正所用的教材,还要制定诊断测验。第二部分是“课程中活
12、跃而有生命的部分”,是为了培养儿童的个人能力和社会意识的“活动课程”,由儿童自己设计、自己进行,教师加以指导。文纳卡特制完全打破班级制谋求彻底的个别化教学。17(六)分组教学制v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校内分组制和班内分组制。18v1分组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甚至不同的兴趣分成几个小组,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2)有利于“英才教育”。班级授课,教师组织教学时更多是面向中等学生,优生常感到“吃不饱”和太容易而厌倦学习。分组
13、教学能较好照顾尖子学生的特点,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和需要,有利于英才的培养。 (3)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v2分组教学的不足 (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在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 (3)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能力强的学生易滋生骄傲情绪,能力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19(七)特朗普制v 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
14、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不难看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试图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使既能集体上课,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仍在使用。20(八)开放课堂v 1.产生与发展v 2.特点v 3.与儿童中心主义的区别v 4.作用21第二节 现代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一、
15、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v(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22(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v (1)以“班”为教学单位,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不同的相对固定的班级,学生在班集体中同步地接受教育和学习。班级人数一般3050人。v (2)以“课”为活动单位,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每节课用于教授某一特定的学科课程。v (3)以“课时”为教学时间单位,师生在规定的课时里开展教学。每门课程每周有预定的课时数,每节课50分钟、45分钟、30分钟,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v (4)以“课堂”为固定教学场所,可以在教室、实验室等地进行教学,场所是固定的。学生的座次也相对固定。23(三)对班级授
16、课制的评价v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v2班级授课制的缺陷24v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教育普及的进程并达到一定的教育质量。v 由于班级是按学生年龄和程度编排的,由教师根据统一的教材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各门学科均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表有计划地、轮流交替地进行教学,因此,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来看,它都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人类长期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教学形式。 (2)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v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规范,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使其教育理想、智慧和才华得以充分展现。v 在班级上课中,教师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17、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它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课业。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通过信息反馈,教师可以随时解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25 (3)便于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各科知识。v 班级授课能以周课时表方式科学地安排各科教学,可使之有条不紊地交错进行,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系统科学知识,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v 班级授课形式,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规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了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因此,有劳有逸,保证了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18、。v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内学生的年龄相近,学习的内容相同,追求的目标大体一致。因此,同学之间在学习、思想、行为上可以彼此观摩,互相学习;在遇到困难时,也便于展开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与此同时,由于在同一班级担任教学工作的各科教师,在思想上、业务上、经验上和风格上各有特点,学生也可以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示和教育,从而促成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26v2班级授课制的缺陷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集体教学,教学活动多由教师设计和组织,学生被动适应教师的教学。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以“讲授接受”为主要模式的班级授课中,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