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形成.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品德的形成.ppt》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 形成
- 资源描述:
-
1、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第一节 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实质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1 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杂过程。(2
2、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彼一时地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成。(3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人物的自觉行为,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人物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二)对品德定义的理解(二)对品德定义的理解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 (一一) )道德认识道德
3、认识(二)道德情感(二)道德情感(三)道德意志(三)道德意志(四)道德行为(四)道德行为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核心成分核心成分称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称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一)联系1. 1. 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两者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两者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 2. 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学校道德教育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在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的影响下,在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 3. 3. 社会道德本身是由许许多多的品德集合构成的。社会道德本身是由许许多多的品德集合构成的。 (二 )区别1. 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2. 2. 道德的内容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品德的内容往往只道德的内容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品德的内容往往只是道德规范的部分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是道德规范的部分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 3. 3. 道德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发展不仅受社会道德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
5、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 4. 4. 道德是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教育道德是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段论(二)柯尔伯(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阶段论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 (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观(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观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25 5岁岁) )2.权威阶段权威阶段(6(67 7、8
6、8岁岁) )又称他律阶段又称他律阶段3.3.可逆性阶段可逆性阶段(8(81010岁岁) )又称自律阶段又称自律阶段4.4.公正阶段公正阶段(10(101212岁岁) )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 1. .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0(09 9岁岁) ) 第一第一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准则 第二第二阶段,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阶段,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准则2.2.习俗水平习俗水平(9(91515岁岁 第一第一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好孩子”取向取向
7、 第二第二阶段,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阶段,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为准则3.3.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5(15岁以后岁以后) )又称原则水平又称原则水平 第一第一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准则 第二第二阶段,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阶段,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准则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 (二)家庭因素(二)家庭因素(三)社会环境(三)社会环境 (四)同伴群体(四)同伴群体(五)个人社会实践与主观能动性(五)个人社会实践与主观能动性(六)学校教育(六)学校教育1.1
8、.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专门教育机构,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学校是一个培养人的专门教育机构,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施加影响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施加影响2.2.学校德育有专门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能够对学生的品德发学校德育有专门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能够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施加全面系统的影响展施加全面系统的影响3.3.学校德育有专门培训的教师进行施教传道活动,能够有效学校德育有专门培训的教师进行施教传道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率4.4.学校德育尤其是现代学校德育是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尤其是现代学校德育是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三、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一)依从(
9、一)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行为。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二)认同(二)认同认同是在思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他人相接近。(
10、三)内化(三)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系。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宜春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育心理学(一)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一)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二)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至出现分化(二)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至出现分化(三)逐渐形成自觉纪律(三)逐渐形成自觉纪律自觉纪律的形成有三个阶段:自觉纪律的形成有三个阶段:1.1.依赖外部教育要求依赖外部教育要求2.2.过渡阶段过渡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