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叶澜版教育学概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3239186
  • 上传时间:2022-08-10
  • 格式:PPT
  • 页数:185
  • 大小:52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叶澜版教育学概论课件.ppt》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叶澜版 教育学 概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教育学发展史二、教育学发展史(一)萌芽阶段(一)萌芽阶段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愤启悱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愤启悱发;理想国理想国; 1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关于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原则:教育原则: (1)教学相长;()教学相长;(2)豫时逊摩;()豫时逊摩;(3)道而弗牵,)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而弗抑,开而弗达;(4)长善救失;()长善救失;(5)广交)广交朋友;朋友;论演说家的培养论演说家的培养(二)独立阶段(二)独立阶段(三)发展阶段;(三)发展阶段;三、教育学学科体系三、教育学学科体系 (一)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对

    2、象分(一)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分(二)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分 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基本理论; 教学论;教学论; 德育论;德育论; 学校管理理论;学校管理理论;(三)从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分 学校教育学; 社会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四)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四)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分的关系分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q说文解字说文解字释之曰:释之曰:“教也者,上所施,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下所效也。” “” “养子养子使做善谓之育使做善谓之育”。 理解教育的关键理解教育的关键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教育的历史形态q教育与生产劳动融为一

    3、体;教育与生产劳动融为一体;q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q教育权利是平等的;教育权利是平等的;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具有了阶级性;教育具有了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学校教育发展缓慢;学校教育发展缓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内容与方法逐步现代化;教育内容与方法逐步现代化;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教育事业发展迅猛; 第一节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概述 各种组织系统的正常发育;各种组织系统的正常发育; 体质的增强;体质的增强; 认识能力的发展;认识能

    4、力的发展; 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一、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q遗传素质:遗传素质: 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胜利解剖特点;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胜利解剖特点;q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1.1.它提供了人发展的可能性;它提供了人发展的可能性; 2.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发展过程及阶段; 3.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定影响; 4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

    5、在人发展中的作用q环境概述:环境概述: 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之总和;素之总和;q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1.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2.它可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它可影响遗传素质的发展变化; 3.3.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它可以影响遗传素质的差异性;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q一定的社会为了培养人才都需要设立专门的一定的社会为了培养人才都需要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学校;学校;q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都是遵循学校教

    6、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都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规律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规律的;q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教育工作者;培训的教育工作者;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驱力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驱力q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q它来自于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和人已有的心它来自于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和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q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实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实践范围越广阔、内容越深刻、形式越丰富,践范围越广阔、内容越深刻、形式越丰富,人的发展遂平也就越高;人

    7、的发展遂平也就越高;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间的关系经济制度间的关系一、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一、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的性质q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q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q制约着教育的方

    8、针和政策;制约着教育的方针和政策;q制约着教育目的及部分的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目的及部分的教育内容;二、教育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的促进作用q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巩固、完善和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巩固、完善和发展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q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响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三、教育对一定的政治三、教育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间的关系教育与文化间的关系一、文化概述一、文化概述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q

    9、文化的部分内容可以转化为教育内容;文化的部分内容可以转化为教育内容;q文化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q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与实现;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与实现;q文化影响着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文化影响着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三、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三、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q教育是文化继承、传播的最基本形式;教育是文化继承、传播的最基本形式;q教育能够进行文化选择,提高文明水准;教育能够进行文化选择,提高文明水准;q教育能够创造新文化;教育能够创造新文化;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对人才质量、规格

    10、的要求;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层层 级级陈述名称陈述名称 制定者制定者 特特 点点 举举 例例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q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科技发展水平制约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科技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着教育目的;q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q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功能三、教育目的的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q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q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逐步掌握体

    11、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并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养成自觉技巧,并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q培养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和体育道德作风;培养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和体育道德作风;教育价值与教育观教育价值与教育观中国中国西方西方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个体发展个体发展培养精英培养精英面向大众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追求变化计划、大纲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跑道、共同建构教育内容与教材教育内容与教材学科中心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原理、经典的知识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应用、现

    12、代化的内容繁、难、窄、旧繁、难、窄、旧简、浅、宽、新简、浅、宽、新概念、法则、练习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经验、思考、应用注重结论、获得知识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关注过程、强调体验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概述q程度结构;程度结构;q类型结构;类型结构;q专业结构;专业结构;q布局结构;布局结构;第三节第三节 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一、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一、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 背景之一背景之一 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就业结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比例构以及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关系发生重大

    13、变化,结束了那种把人终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结束了那种把人终身固定在某一职业或工作岗位的时代;身固定在某一职业或工作岗位的时代; 背景之背景之二二社会的快速变迁,闲暇时间增多,改社会的快速变迁,闲暇时间增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的选择机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的选择机会与可能增加;会与可能增加; 变革加速。变革加速。 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信息。 闲暇。闲暇。 生活模式和相互关系的危机。生活模式和相互关系的危机。 政治的挑战。政治的挑战。 身体。身体。 意识形式的危机。意识形式的危机。(美)库姆斯把原因归结为:(美)库姆斯把原因归结为: 出于确保每个人

    14、的职业转换的需要,是事业者的再出于确保每个人的职业转换的需要,是事业者的再就业成为可能;就业成为可能; 有助于获得在各个领域保持高度的生产率所需的新有助于获得在各个领域保持高度的生产率所需的新的知识和技术,以确保以往曾受过良好训练的人不的知识和技术,以确保以往曾受过良好训练的人不会落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落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助于通过早文化方面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充实有助于通过早文化方面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充实和改善个人的生活;和改善个人的生活;二、终身教育的意义二、终身教育的意义 可以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可以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 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它使

    15、成人教育获得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它使成人教育获得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将影响学校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将冲破传统学校将影响学校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将冲破传统学校那种僵化呆板的体制和规定;那种僵化呆板的体制和规定; 构建面向构建面向21世纪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三、终身教育的概念三、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与现行教育有终身教育与现行教育有10个主个主要差异(朗格朗)要差异(朗格朗) 现行教育将教育限制在人生的某一现行教育将教育限制在人生的某一时期(青少年时期),而终身教时期(青少年时期),而终身教育则是通过人的全部生涯进行的。育则是通过人的全部生涯进行的。

    16、现行教育注重单一的抽象知识的学现行教育注重单一的抽象知识的学习,而终身教育则进行理智、情感、习,而终身教育则进行理智、情感、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多方面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多方面教育,并在整体上寻求具体的联系。教育,并在整体上寻求具体的联系。 现行教育将职业教育同普遍教育,正规教现行教育将职业教育同普遍教育,正规教育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同校外教育,育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同校外教育,文化活动同教育活动分离隔绝开来,而终文化活动同教育活动分离隔绝开来,而终身教育则注重人格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谋身教育则注重人格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谋求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和一体化;求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和一体化;

    17、现行教育立足于传统已知信息和知识,现行教育立足于传统已知信息和知识,而终身教育则立足于辨证观点的形成,而终身教育则立足于辨证观点的形成,认为人是在终身一生的不断探索中展开认为人是在终身一生的不断探索中展开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的; 现行教育通过教育内部的限制以及外部现行教育通过教育内部的限制以及外部施加的强制,使学习者接受既有文化价施加的强制,使学习者接受既有文化价值观,而终身教育则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值观,而终身教育则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选择,强调通过自主自发的学习和独立选择,强调通过自主自发的学习发展自我。发展自我。 现行教育将教育视为向学习者传统文化现行教育将教育视为向学习者传统文化遗产的手

    18、段而终身教育则认为教育是学遗产的手段而终身教育则认为教育是学习者个人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将教育习者个人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将教育视为成长的手段。视为成长的手段。 现行教育将教育变成筛选人的工具,而终身教育现行教育将教育变成筛选人的工具,而终身教育则认为,在人的未成熟期只进行一次性选择是则认为,在人的未成熟期只进行一次性选择是无益的和有害的一生在各个阶段都应得到充分无益的和有害的一生在各个阶段都应得到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质的机会。地发挥其内在潜质的机会。现行教育将教育限定在学校,而终身教育则要现行教育将教育限定在学校,而终身教育则要把教育扩大到家庭、交际关系、职业岗位、把教育扩大到家庭、交际关系、

    19、职业岗位、政策、工会、社团组织与人们实际生活有关政策、工会、社团组织与人们实际生活有关的各种环境中去。的各种环境中去。 现行教育为各种教育媒体和训练都设置了一定现行教育为各种教育媒体和训练都设置了一定的阶梯,而终身教育则强调学习者在自主选择的阶梯,而终身教育则强调学习者在自主选择教育机会时,主要应考虑教育媒体和训练是否教育机会时,主要应考虑教育媒体和训练是否适合一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将它作为唯一的出适合一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将它作为唯一的出发点。发点。现行教育认为教育只能由社会中的一部分(教现行教育认为教育只能由社会中的一部分(教师)来进行,而终身教育则认为教育应根据师)来进行,而终身教育则认为教

    20、育应根据时间和情况不同由社会整体提供机会时间和情况不同由社会整体提供机会。 四、终身教育的理论框架和特征终身教育的理论框架 改造以学校教育为主和为终结的教育体系,改造以学校教育为主和为终结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改造社会,使整个社会学习化;改造社会,使整个社会学习化;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结合,重新调整和配置教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结合,重新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育资源; 由重视人的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转向重视人的“学学习权习权”,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改变教育管理,实现学习这受教育和学习的改变教育管理,实现学习这受

    21、教育和学习的自律性;自律性;终身教育的特点 以人为本,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价值和选择;以人为本,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价值和选择; 以学习化社会为基础,突出以学习化社会为基础,突出“学习学习”的意义;的意义; 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构架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构架终身学习的社会;五、终身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实施原则 (一)终身教育的目的(一)终身教育的目的1 1实现教育民主化,核心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民主化,核心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2 2建立学习化社会。即每一个国民为求得自我实现,建立学习化社会。即每一个国民为求得自我实现,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终身自提高生活质量,获

    22、得职业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终身自主的、主动地不断学习的社会。主的、主动地不断学习的社会。3 3教人们掌握一种在自己的整体求知道路上得心应教人们掌握一种在自己的整体求知道路上得心应手的方法,即手的方法,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4 4要提供多层面的教育,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要提供多层面的教育,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二)终身教育的实施方法(三)终身教育的实施原则(四)终身教育的难点q 在正规教育部门中,人们总是按习惯的思维定势,将学习在正规教育部门中,人们总是按习惯的思维定势,将学习活动与学校联系起来。在终身教育中如何突破这种思维定活动与学校联系起来。在终身教育中如何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呢?势呢?q 成人教

    23、育是终身教育制度的核心。如何为成人提供广泛的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制度的核心。如何为成人提供广泛的教育机会和继续教育方面的多样选择,帮助其适应新的环教育机会和继续教育方面的多样选择,帮助其适应新的环境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境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国际国际21 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学习学习-内在的财富内在的财富提出,提出,终身教育是围绕着四种学习安排的,这四种学习是将终身教育是围绕着四种学习安排的,这四种学习是将21 21世世纪人生的知识支柱纪人生的知识支柱1学会认知(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2学会做事(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各种职业技能;

    24、学会有效地应付变化。学会各种职业技能;学会有效地应付变化不足的社会;学会参与创造未来;不足的社会;学会参与创造未来;3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1)发现他人的多样性;)发现他人的多样性;(2)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4学会生存(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要克服因技术发展而出现的非人化现象。要克服因技术发展而出现的非人化现象。 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一、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及任务一、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及任务q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q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教师劳动的社会意义

    25、; 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起桥梁作用;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中起桥梁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格的形成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格的形成者;二、教师劳动的特点二、教师劳动的特点q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创造性;q连续性、广泛性;连续性、广泛性;q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示范性;q个体性、群体性;个体性、群体性;q情感性、理智性;情感性、理智性;三、教师的专业化及成长三、教师的专业化及成长(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进程1.从兼职到专职从兼职到专职有学问就可以当教师;有学问就可以当教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教师资格证

    26、书制度的建立;2.从专门到专业从专门到专业 18 18世纪开始,对教师的选定、世纪开始,对教师的选定、教师的培养、教师的资格证书教师的培养、教师的资格证书以及教师的工资、社会地位、以及教师的工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相继开始做出规定;福利待遇等相继开始做出规定;3.从数量到质量从数量到质量 到到 2020世纪世纪80 80 年代,教师专业年代,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发展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问题之一。(二二)专业及专业的本质特征专业及专业的本质特征1.专业专业 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莱培养和完成,这

    27、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莱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2.专业的本质特征专业的本质特征美国教育协会美国教育协会(1948)含有基本的心智活动含有基本的心智活动; ;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 ;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 ;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 ;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 ;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 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 19561956年利伯曼

    28、年利伯曼( (MMLiebemanLiebeman) )提出提出专业的八条特征:专业的八条特征: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从业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从业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行为的责任;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

    29、 曾荣光提出专业的核心特质是曾荣光提出专业的核心特质是一套有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一套有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一套与理论系统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一套与理论系统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专业人员服务具有忘我主义;专业人员服务具有忘我主义;专业人员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专业人员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专业人员的服务公正不偏。专业人员的服务公正不偏。其中前四个方面属于专业知识的范其中前四个方面属于专业知识的范 畴。后三个方畴。后三个方面属于专业服务的范畴。面属于专业服务的范畴。专业的衍生特质专

    30、业的衍生特质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门学科;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门学科;专业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统;专业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统;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总结总结 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专业,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一种职业要被认

    31、可为专业,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专门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专门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专业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专业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织;(三)专业和职业的区别(三)专业和职业的区别 1 1。从事专门职业需要以掌握系统。从事专门职业需要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行事;而从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行事;而从事普通职业无须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普通职业无须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只需按例规行事只需

    32、按例规行事。2 2。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长。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在期的专业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在大学里进行的,是以是否接受过高大学里进行的,是以是否接受过高等专门教育为标志;而普通职业的等专门教育为标志;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无须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从业人员无须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主要通过个人体验和个人工作经历主要通过个人体验和个人工作经历而积累工作经验。而积累工作经验。 3 3。专业与职业相比,更多地提供一。专业与职业相比,更多地提供一种特有的、范围明确的、社会不可种特有的、范围明确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服务,在自主的范围内对于或缺的服务,在自主的范围内对

    33、于自己的专业行为与专业判断负有责自己的专业行为与专业判断负有责任,以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获得报酬,任,以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获得报酬,并且把服务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并且把服务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4 4。专门职业把服务和研究融为一体。即。专门职业把服务和研究融为一体。即专业人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专业人员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同时为了保证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的不同时为了保证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还要在服务中不断进行研究,断提高,还要在服务中不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并且对专业人员通过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并且对专业人员而言,这种研究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而言,这种研究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普

    34、通职业仅提供一种服务,没有研究的普通职业仅提供一种服务,没有研究的意识;意识; 5 5。在专业问题范围内,有明显的内。在专业问题范围内,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非专业人员对专行和外行的差异。非专业人员对专业内的事物了极为浅薄,正如隔行业内的事物了极为浅薄,正如隔行如隔山;而普通职业无内行和外行如隔山;而普通职业无内行和外行之别。之别。6 6。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把工作看作是。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事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一种事业,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同专业的从业人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专业的从业人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仅仅把工作而普通职业的从业人员仅仅把工作看作是一

    35、种谋生的手段;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7 7。专业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职业声。专业人员一般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在社会职业声望的排位中处在望,在社会职业声望的排位中处在最高层。最高层。四、教师的职业道德及修养四、教师的职业道德及修养1 1。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1 1)热爱学生;)热爱学生;(2 2)关心教师集体;)关心教师集体;(3 3)尊重学生家长;)尊重学生家长;2 2。教师的素养。教师的素养(1 1)文化素养;)文化素养;(2 2)思想素养;)思想素养;(3 3)教育素养;)教育素养;(4 4)语言素养;)语言素养;五、教师的任务五、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第二节第二节 学

    36、生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的本质属性q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个体;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个体;q学生是有独特发展需要的个体;学生是有独特发展需要的个体;q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二、学生的年龄特征二、学生的年龄特征q年龄阶段的划分;年龄阶段的划分;q学生的年龄特征描述;学生的年龄特征描述;三、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三、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规律q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q要面向全体;要面向全体;q要使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要使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q教育要特别关注交往和活动的价值;教育要特别关注交往和活动的价值;第三

    37、节第三节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师生关系的社会制约性一、师生关系的社会制约性二、新型的师生关系二、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民主平等;(一)民主平等;(二)尊师爱生;(二)尊师爱生;(三)教学相长;(三)教学相长; 第八讲第八讲 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践一、一、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分析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分析二二、素质教育的一般原理素质教育的一般原理三、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的本质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质量 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

    38、分析一、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分析(一)科技竞争和社会变化加剧;(一)科技竞争和社会变化加剧;(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三)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三)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四)我国教育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四)我国教育发展由数量规模型转向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并重型;转向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并重型;(一)科技竞争和社会变化加剧(一)科技竞争和社会变化加剧 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产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使体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使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发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结束了那种把人生了重大变化,结束了那种把人终身固定在某

    39、一职业或工作岗位终身固定在某一职业或工作岗位的状况;的状况; 同时,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同时,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闲暇时间增多,增加活方式,使闲暇时间增多,增加了人的选择机会与可能;了人的选择机会与可能;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如果从产业结构角度划分人类发展如果从产业结构角度划分人类发展史,分为史,分为“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 “创新创新”概念的出现与被重视。概念的出现与被重视。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的理性能力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的理性能力和非理性能力必须和谐发展。非理性能力必须和谐发展。(三)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三)终身教育观念的

    40、确立 (四)我国教育发展由数量(四)我国教育发展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与数量规模并重型规模并重型 二、素质教育的一般原理素质教育的一般原理 (一)素质概述(一)素质概述 (二)素质的特点(二)素质的特点 (三)素质与知识的区别(三)素质与知识的区别(一)素质概述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2社会素质社会素质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从上一代继承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在先天禀赋的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能够长期发练所获得的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

    41、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二)素质的特点(二)素质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 2功能的潜在性功能的潜在性3整体性整体性 4内源性内源性 5内化性内化性6发展性发展性7全民性全民性 (三)素质与知识 的区别 区别之一: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知识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其生活环境及其自身认识上对其生活环境及其自身认识的结果。它以接受的方式获得。的结果。它以接受的方式获得。 素质是在实践和活动的过素质是在实践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并展现的。较之于结程中获得并展现的。较之于结果,过程本身更重要。果,过程本身更重要。 。 区别之二: 从存在方式及表现形式来从存在方式及表现形

    42、式来看,知识可以脱离主体存在于看,知识可以脱离主体存在于实物性媒体中,用文字、语言、实物性媒体中,用文字、语言、图象及其它符号性工具储存和图象及其它符号性工具储存和展现。展现。 素质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素质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它与生命及其活动是联系在,它与生命及其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一起的。 区别之三: 从检测及评价方式来从检测及评价方式来看,知识可以用考试的方看,知识可以用考试的方式检测和评价。式检测和评价。 素质只能通过观察人素质只能通过观察人的实际活动表现来评价的实际活动表现来评价。 三、素质教育的本质三、素质教育的本质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素质教育的性质(

    43、二)素质教育的性质 (三)素质教育的实质(三)素质教育的实质 (四)素质教育的特点(四)素质教育的特点(一)内涵:(一)内涵:“两全一发展两全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都得到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展;(二)素质教育的性质(二)素质教育的性质它是现代教育;它是现代教育;它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特别关注个别差异;它特别关注个别差异;它充分发展每个人潜能;它充分发展每个人潜能;(三)素质教育的实质(三)素质教育的实质面向全体学生,它不是面向全

    44、体学生,它不是“尖子教育尖子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 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全民素质; 为了准确理解素质教育,为了准确理解素质教育,应当深刻反思以下问题:应当深刻反思以下问题:难道教育方式和难道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是确定学习方式是确定和标准化的吗?和标准化的吗? 当前教育中当前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是育和学习方式是阉割个性的、控阉割个性的、控制取向的教育价制取向的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值观的具体化。 教育和学习教育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本质方式转变的本质是教育价值观的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一

    45、切为了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难道教育的意难道教育的意义只能在学科义只能在学科(书本)中寻(书本)中寻找吗?找吗? 现行教育的基现行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以学科本性质是以学科(书本)中心论的(书本)中心论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中心论,因而社会中心论,因而整个学校教育的课整个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是被全面工程体系是被全面工具化的。具化的。 教育的意义只教育的意义只能在学生的生活世能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去寻找。界中去寻找。难道教育只能以难道教育只能以间接经验(书本)间接经验(书本)为唯一内容吗?为唯一内容吗? 我国教育的主导观我国教育的主导观念是:课程即间接经验念是:课程即间接经验

    46、(书本)。学生的直接(书本)。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价值仅仅在于更经验的价值仅仅在于更好地掌握体现于分门别好地掌握体现于分门别类的学科中的间接经验。类的学科中的间接经验。 “ “亲历实践、深度亲历实践、深度探究探究”是素质教育的基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本原则。 “ “亲历实践亲历实践”的文的文化意蕴。化意蕴。 教师主体塑造教师主体塑造学生客体依然是我学生客体依然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导国学校教育的主导价值观。价值观。 “ “等级文化等级文化”是是“塑造文化塑造文化”孳孳生的温床。生的温床。难道人在本质难道人在本质上是由他人塑上是由他人塑造的吗?造的吗? 教育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教育是生活世界的有

    47、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别人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的教育的被动接受者提供的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哪怕这种教育是无可哪怕这种教育是无可挑剔的挑剔的); 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教育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的体现,教育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独特性; 分等划类的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分等划类的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教育评价的惟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质性评价教育评价的惟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质性评价更能体现人的发展的特殊性;更能体现人的发展的特殊性; 个性健全发展是教

    48、育的根本目的;个性健全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素质教育的特点(四)素质教育的特点1.关于关于“传统教育传统教育”2.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 “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的主要区别“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升学、应试升学、应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知识型的人知识型的人创新型的人创新型的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知识知识五育五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三死三死” ” :死扣书本、: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死记硬背、死追分数;“三发展三发展” ” :全面发:全面发

    49、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展;理论依据理论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学生观学生观少数尖子学生少数尖子学生全体学生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 全民性全民性 整体性整体性 主体性主体性 合作性合作性 活动性活动性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基本策略(一)更新观念(一)更新观念 1确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正确的人才观; 2建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建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3建立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素质建立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素质的新教学观;的新教学观; 4确立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确立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50、的学生观;的学生观;(二)实施素质教育应坚持的(二)实施素质教育应坚持的几个基本观点几个基本观点 1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2主体的观点;主体的观点; 3活动的观点;活动的观点; 4辩证的观点;辩证的观点; 5个性的观点;个性的观点; 6全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7质量的观点;质量的观点;(三)建立和完善有中国(三)建立和完善有中国 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1要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想;要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想; 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使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使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化;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化; 3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叶澜版教育学概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3918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