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根据2022全国乙卷改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3235243
  • 上传时间:2022-08-0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4.7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根据2022全国乙卷改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高考 复习 文言文 内外 词汇 对比 练习 根据 2022 全国 改编 参考答案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2022全国乙卷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

    2、,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

    3、:“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1.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B.“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C.“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D.“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与“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两句

    4、中的“浮”字含义相同。B.“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与“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两句中的“中流”含义相同。C.“吴起对曰”与“肯与邻翁相对饮”(客至)两句中的“对”字含义不同。D.“在德不在险”与“其险也如此”(蜀道难)两句中的“险”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谓吴起曰”与“忍顾鹊桥归路”(鹊桥仙)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B.“夏桀之居”与“居则曰,不吾知也”(侍坐)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C.“德义不修”与“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D.“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

    5、字含义不同。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之养之”与“最难将息”(声声慢)两句中的“将”字含义不同。B.“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与“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字含义不同。C.“守国之本也”与“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本”字含义相同。D.“是夺民时也”与“舅夺母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夺”字含义相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君不信德”与“若入的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B.“咸刈厥敌”与“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咸”字含义相同。C.“臣闻爱其人者”与“不爱珍器重宝肥

    6、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D.“武王克殷”与“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与“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B.“在予一人”与“举以予人”(六国论)两句中的“予”字含义不同。C.“咸刈厥敌”与“思厥先祖父”(六国论)两句中的“厥”含义相同。D.“臣闻之”与“谨拜表以闻”(陈情表)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仁是亲”与“是心足以王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B.“

    7、无罪者活之”与“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罪”字含义相同。C.“景公游于寿宫”与“秦时与臣游”(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游”字含义相同。D.“百姓有过”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罪者活之”中的“活”是“使活下来”的意思,与“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字含义不同。B.“田其田”中的第一个“田”为动词,与“莲叶何田田”(江南)中的“田”字含义不同。C.“睹长年负薪”中的“负”是“背”的意思,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句中的“负”字含义相同。D.“乐贤而哀不肖”中的“

    8、不肖”是名词“无才德之人”,与“臣等不肖,请辞去”(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不肖”含义不同。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春筑台”中的“公”是爵位名,与“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公”字含义不同。B.“鳏寡有室”与“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寡”字含义不同。C.“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中“者”是音节助词,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者”的用法不同。D.“乃罢台役”中的“罢”是停止的意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罢”字含义不同。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9、)A.“靡使有余”与“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中的“余”字含义不同。B.“以其仁而有德也”与“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中的“以”字含义不同。C.“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中的“老”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中的第二个“老”字含义相同。D.“论而供秩焉”与“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中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与“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之于”含义相同。 B.“饥者则食之”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两句中的“者”字含义相同。 C.“寒者则衣之”与“五十

    10、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衣”字含义和用法相同。 D.“育之长之”与“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两句中的“长”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与“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两句中的“下”字含义相同。 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与“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两句中的“哉”字含义相同。 C.“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两句中的“左”字含义不同。 D.“而禹灭之”中的“禹”指的是“大禹”,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

    11、禹、帝禹,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称为夏禹。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汤放之”中的“汤”指的是“商汤”,灭了夏王朝,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汤灭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B.“船中之人尽敌国也”与“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两句中的“尽”字含义相同。C.“恶其余胥”与“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恶”字含义不同。D.“使各居其宅”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使”字含义不同。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变旧新”与“是故无贵无贱”(师说)两句中

    12、的“无”字含义相同。B.“景公游于寿宫”与“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C.“乐贤而哀不肖”与“尊贤而重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贤”字含义不同。D.“晏子”又名“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聪颖机智,能言善辩。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请求老弱之不养”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诗经周南桃夭)两句中的“之”字含义不同。B.“晋平公春筑台”与“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句中的“春”字含义相同。C.“是夺民时也”与“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D.“乃罢台役”与

    13、“役聪明之耳目”(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役”字含义不同。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项不同,前者读s为“让吃”的意思,后者读sh,为“吃”的意思;B项均为“放逐,流放”之意。C项不同,前者为否定副词“不”,后者为动词“倒下”;D项不同,前者为形容词为动用法,“为悲伤”,后者为形容词,悲伤,悲苦。2.【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动词“乘船”的意思,后者是“漂浮”的意思;B项,意义相同,都是“河流中央”的意思;C项,前者是“回答、对答”的意思,后者是“彼此相向”的意思。D项,前者是名词“险要的地形”的意思,后者是“艰险”的意思。3.【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

    14、者是“平素家居”的意思。A项,两个“顾”都是“回头看”的意思;C项,前者是“学习、锻炼和培养等”的意思,后者是“修订”的意思;D项,前者是“险固”的意思,后者是“顽固”的意思。4.【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失去”的意思,后者是“强行改变”的意思;A项,前者是“抚养”的意思,后者是“调养”的意思;B项,前者是“达到”的意思,后者是“等到”的意思;C项,都是“根本”的意思。5.【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动词“喜爱”的意思,后者是动词“吝惜”的意思;A项,前者是假设连词“如果”的意思,后者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B项,两者都是副词“全”的意思;D项,前者是动词“攻克”的意思,后者是能愿

    15、动词“能够”的意思。6.【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的原因”,后者表目的或方式,“用来”;B项,前者通“余”,作代词“我”讲,后者是“给”的意思;C项,都是代词“其”;D项,前者是“听到”的意思,后者是“使听到”的意思。7.【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动词“游览”的意思,后者是动词“交好”的意思;A项,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是代词“这”的意思;B项,都是“罪过”的意思;D项,前者是“过错”的意思,后者是“责怪”的意思。8.【答案】A【解析】A项,“活”字含义相同,都是“使活下来” 的意思;B项,前者是动词“耕作”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茂盛”的意思;B项,都是“背着”的意思;D项,前者

    16、是“无才德之人”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无才德”的意思。一般来说,词性(即用法)不同,意义也不同。9.【答案】C【解析】C项,“古者”“昔者”中的“者”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作音节助词,表停顿,不翻译。A项,前者是爵位名,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后者是第二人称代词,上对下的尊称。B项,前者是“老而无夫之人”,后者是“寡德”的意思,“寡人”是“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D项,前者是“停止”的意思,后者是“贬低排斥”的意思。10.【答案】D【解析】D项,前者是句末语气词,后者是疑问代词“什么”;A项,前者是“残余”的意思,后者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B项,前者是连词“因为”的意思,

    17、后者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都是“老人”的意思。11.【答案】C【解析】C项,前者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有衣服穿,后者是名词的一般动用,穿丝帛做的衣服;A项,二者含义是“对于”,两个句子的结构特征完全一样,其用法和意义也是相同的。B项,“者”作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D项,前者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长大;后者是形容词,年长,相比之下年纪大。12.【答案】A【解析】A项,前者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往下走;后者是方位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下。B项,二者句式完全一致,都是主谓倒装句,“哉”作语气词,表示感叹。比较虚词重点看结构语境!C项

    18、,前者方位名词作动词,是“左边有”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意思是“左手”。13.【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全都是”的意思;后者是动词,“吐尽”的意思。C项,前者是动词“厌恶”的意思;后者是疑问副词“怎么”的意思。D项,前者是动词“让”的意思;后者是“假如”的意思,“向使”二字都表示假设。14.【答案】C【解析】C项,两处的“贤”都处在宾语的位置上,都是形容词作名词,“贤人”的意思。A项的“无”都是“无论”的意思,前者“无”后有“旧新”,后者“无”后有“贵、贱”,根据语境(后面所跟两种相反的事物)可推断。B项,前者是介词,意思是“在”;后者是介词,意思是“比”。一个结构是“动

    19、词+于”,另一个结构是“形容词+于”,结构不同,意义和用法也不相同。15.【答案】B【解析】B项,前者是名词作状语,“在春天”的意思;后句是名词“春光、春景”的意思。A项,前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译为“没人供养的年老病弱之人”;后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用于名词之前。C项,前者是代词“这”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词“对的、正确的”的意思;D项,前者是“劳役”的意思,后者是“役使”的意思。【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的老百姓,就像对待婴儿一样啊!饥饿时就给他饭吃,寒冷时就给他衣服穿,扶持他调养他,抚育他成长,唯恐他不能长大。魏武侯乘船顺西河而下,行到中流,回头对吴起说:“真美啊,河山这样的险固!这

    20、是魏国的宝贝。”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稳固在于德政而不在险要的地形。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不修道德仁义,因而大禹消灭了他们。夏桀居住的地方,左有黄河、济水,右有太华山,伊阙在南边,羊肠坂在北面,执政不讲仁爱,因而商汤就放逐了他。由此看来,国家的稳固在于德政而不在险要的地形。如果您不修德政,那么船上的这些人都会变成您敌国的人。”魏武侯说:“讲得好!”周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姜太公并问他道:“将怎么对待殷商的官员和民众呢?”姜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就兼及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就连他房外的篱笆也厌恶。全部杀掉那些敌人,不要使他们留有残余,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姜太公退出,邵

    21、公进来,武王问他:“如何处置殷商臣民?”邵公回答说:“有罪的杀掉他,无罪的就让他活命,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退出,周公旦进来,武王问他:“如何处置殷商臣民?”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耕种自己的土地,对旧人新人一视同仁,只要是仁德的人就亲近他。老百姓有了罪过,都是国君一人的责任。”周武王说:“胸怀广大啊,天下能够平定了。”大凡君王尊重贤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恩德。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有老年人背着柴并面带饥色。齐景公为此悲伤,他长叹一声说:“命令官府供养他。”晏婴说:“我听说:喜爱有才德的贤人而哀怜无才德的人,这是守国的根本。现在您哀怜老人并且恩惠无所不及,这是治国的根本。”齐景公面带喜色地笑了。晏婴说:“圣明的帝王见到贤人而喜欢贤人,见到无才德的人就哀怜他们。现在我请求对没人供养的年老病弱之人,没有家室的鳏夫寡妇,分别不同的等级供给他们的生活用度。”齐景公说:“好吧。”于是,年老病弱的人有国家供养,鳏夫寡妇都有了家室。晋平公在春季修筑亭台,叔向说:“不可以。古代的圣王注重德政并务必施行,宽缓刑罚并急于民时。现在春季修筑亭台,这是侵占农时。难道这是使百姓安身立命,被后世称道的国君吗?”晋平公说:“好。”于是就停止了修筑亭台的劳役。5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汇对比练习(根据2022全国乙卷改编)(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35243.html
    luzy369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