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新部编版 年级 上册 教学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春教学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学重难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导入新课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给大地带来希望,春天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在古人眼中,春草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花是“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和朱自清一起走进春天,感受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梦幻景象。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及要求:1有感情
2、地朗诵课文,要注意语调,读出文中春的气息。2思考: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春的?3试着划分本文的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明确】1略。2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3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绘春(总体勾勒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颂春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1研读第一部分。(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明确】“盼望着,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图解】第一段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盼反复、拟人2研读第二部分。(1
3、)赏析第一幅图:春醒图。春醒图总写(2)赏析第二幅图:春草图。春草图(3)赏析第三幅图:春花图。春花图描写顺序:上中下(4)赏析第四幅图:春风图。春风图(5)赏析第五幅图:春雨图。春雨图(6)赏析第六幅图:迎春图。迎春图3研读第三部分。赞春三、研讨释疑重点探究1作者如何调动五官,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的?作者通过眼见(视觉),写出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这样优美的语句;通过耳听(听觉)写出了“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等悦耳的句子;通过手摸、面抚(触觉),写出了“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给人以春风温和的轻柔之感的语句;通过鼻闻(嗅觉),写出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
4、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样芳香扑鼻的语言,通过口尝(味觉),写出了“花里带着甜味儿”,这样的可口语句。全文这样的句子有很多,无一不是通过五官感受,抓住特点来写景的,使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2结尾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顺序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最后一个比喻含蓄而又不失热烈地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并以此作为全文的结束语,所以不能颠倒顺序。如果把三个比喻合为一段,那么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
5、文章语言的表现力。3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这篇写景的抒情散文,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的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蜂儿蝶儿鸟儿飞舞歌唱、牧童孩子老老少少抖擞精神做事的种种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四、技法赏析写作借鉴1精巧别致巧构思。作者匠心独运,紧紧围绕着“春”字,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盼春、绘春、赞春。作者在写景中不忘写人,写人时不忘抒情,画面愈加更迭,感情愈加炽热。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却无斧凿痕迹,构思巧妙,可见一斑。2珠圆玉润巧用词。不管是宏观勾勒,还是细致描绘,本文都是字字珠玑,句句清丽。写山“朗润”,我们似见山之秀;写水“涨”,我们似见水之媚这些词句
6、,或动或静,或单纯或连绵,都如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了春的乐章。3文采斐然巧修辞。作者能将春天描绘得如诗如画,巧妙的修辞立了大功。你看,树上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多么鲜艳娇美这些比喻、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将春天的各种景物描绘得形神兼备,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获得美的体验。4醇厚温润巧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融情于景,有了情的滋润,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春天的清新气息,这是借景抒情。结尾的三段,则是对春天的直接赞美,是大手笔的激情涌动。附板书设计:春布置作业 1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2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的散文。2济南的
7、冬天教学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抓住自然景物特点描写的手法。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3了解、区分、并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学重难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情感性。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导入新课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温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的确如作者描绘的那样诗情画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感受济南冬天的温馨,去体味蕴涵其间的浓郁情致。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及要
8、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思考: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3试着划分本文的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明确】1略。2济南冬天的“温晴”。3本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通过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1研读第1自然段。(1)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明确】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有温晴的天气,真得算个宝地”,因为一是“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二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2)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明确】作者通过
9、把济南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写出来的。总写温晴对比2研读第23自然段。(1)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
10、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3研读第4自然段。(1)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
11、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3)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后矮松秀美形态,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用“花衣”比喻雪色。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4研读第5自然段。(1)本段写什么?写出了它的什么特征?本段承接上文写城外远山,写出的特征是像张“小水墨画”(比喻)。(2)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
12、。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5本文第3、4、5自然段都是写山的,请概括说明写出了山怎样的特点。山6研读第6自然段。(1)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水的暖:作者描写水不但不结冰,还冒着热气,写出了水的暖。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水(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
13、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3)文章的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该如何理解?这一句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题旨,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三、研讨释疑重点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写济南的山和水,主要借三幅画来描写济南的冬景。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作者以这样三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2
14、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3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形象地描写、寓情于意,情景
15、交融地展示了人间宝地济南的特色,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四、字斟句酌名句品析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品析】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品析】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
16、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五、技法赏析写作借鉴1布局合理,层次井然。文章开头第一段,写济南的天气,突出它的“温晴”,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二段第一句承上启下,转入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的描写。下面用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先写阳光下的山,再写小雪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后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作者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最后,以简明有力的句子结束,使全文浑然一体。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有直接抒发感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有创造意境、流
17、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有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感情,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饱含喜爱之情。3比喻拟人,巧妙运用。本文比喻生动贴切。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拟人的句子更显个性化特征。如把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水、水藻、垂柳都人格化了。如“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六、多元智能拓展延伸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
18、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附板书设计:布置作业请你仔细观察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3*雨的四季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 2体会语言之美,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情感,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19、的意趣。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2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导入新课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粗犷(gung) 诱惑(hu) 静谧(m) 莅( l )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
20、用于书面。莅,到。吝啬( ln s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咄( du )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2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 1 )喜雨; 第二部分:(25)绘雨; 第三部分:(67)赞雨。 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一)走进文本 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 冬雨:平静、自然 2这四幅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示例:春雨图中“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
21、沙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3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形象化地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有何不同。“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和意境。 (二)走进语言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从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等角度赏析。 1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
22、“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冬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出雨后春景。3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运用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雨的热爱。 4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
23、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整棵树及其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萌发的叶子像绿茵茵的波浪”写出了春雨的清新、柔和、滋润万物的特质,也给了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在同一时间聆听到了四季的雨声,亲身领略了散文的赏析方法。其实我觉得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盖增愁思结半语。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