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识记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 文档编号:3228314
  • 上传时间:2022-08-08
  • 格式:DOCX
  • 页数:88
  • 大小:1.2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识记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识记 120 常见 文言 实词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识记三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一)爱 愛愛 爱 小篆隶书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夊”部,(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字义例释恩惠例:古之遗爱也。(左传)疼爱,爱护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爱惜,珍惜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同情,怜惜例:仁而爱人。(高祖本纪)羡慕,欣赏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爱戴例: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吝啬,吝惜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识记方法“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

    2、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同情)莫能助爱(喜爱)屋及乌爱(喜爱)不释手爱(喜爱)毛反裘(二)安 安安 小篆隶书楷书“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字义例释安稳,安定,稳固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活用)使安定(安心)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平安,安全例: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苏武传)养生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习惯,满足例:安于现状、随遇而安安放,安置例:安营扎寨安逸,安

    3、适例: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怎么,哪里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识记方法“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安放”“养生”等义。成语助记居安(安稳)思危安(安生)身立命生于忧患,死于安(安适)乐安(安然,坦然)之若素安(平安)然无恙安(安居)土重迁安(安适)居乐业(三)被 被被 小篆隶书楷书“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表示被子。字义例释读bia表示被动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被子(只在口语中使用)例: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长亭送别)c覆盖例:

    4、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d蒙受,遭受例: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读p,同“披”a披散,散开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b披着,穿着例: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识记方法“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成语助记被(穿)褐怀珠泽被(覆盖)后世被(穿)甲枕戈 被(披散)发佯狂(四)倍倍倍 小篆隶书楷书“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字义例释倍数例: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加倍,

    5、愈加,更加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同“背”a背向,背着例:右倍山陵,前左水泽。(淮阴侯列传)b违背,违反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识记方法“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与“背”意义同。成语助记事半功倍(加倍)倍(加倍)道兼行弃义倍(背弃)信(五)本 本本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字(像一棵树)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表示植物的根部。字义例释草木的根或茎干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根本,基础,根源例: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屈原列传)本来的,原来的例:此之谓失其本

    6、心。(鱼我所欲也)版本,稿本例: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推究,推原例: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来,本来(副词)例: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识记方法“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成语助记无本(树根)之木追本(根源)溯源舍本(事物的根本)逐末本(本来,原来)性难移变本(本来,原来)加厉(六)鄙 鄙鄙小篆隶书楷书“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部即阝(在右边),啚(b)声。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字义例释边邑,边境,边疆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

    7、学)浅陋,庸俗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看不起,轻视例: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轻贱例: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用在名词前,用以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例:鄙人、鄙心、鄙见识记方法“鄙”的本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成语助记贵远鄙(低贱)近 鄙(轻视)夷不屑 卑鄙(卑鄙)无耻(七)兵 兵兵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兵”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表示兵器。字义例释兵器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8、(过秦论)士兵,军队例: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策略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兵法谋攻)战争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识记方法“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策略”“战略、战术”等义。成语助记兵(兵力)强马壮兵(兵器)戎相见哀兵(士兵)必胜按兵(军队)不动厉兵(兵器)秣马兵(战争)荒马乱兵(策略)无常势(八)病病病小篆隶书楷书“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表示疾病。字义例释重病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引申义:疲劳,困苦。例:

    9、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毛病,缺点例: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担心,忧虑例: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孔子世家)责备,羞辱例: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识记方法“病”的本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成语助记病(重病)入膏肓切中时病(弊病)无病(疾病)呻吟同病(痛苦)相怜身心交病(疲惫)久病(患病)成医(九)察 察察 小篆隶书楷书“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表示仔细观察。字义例释观察,细看例: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魏公子列传)考察,考查,调查例:当察乱何自起?(兼

    10、爱)了解,弄清楚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精明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考察后予以推荐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理解例:终必不蒙见察。(答司马谏议书)洁净的样子例:以身之察察。(屈原列传)识记方法“察”的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把人了解清楚了,才能向上级“推荐”。成语助记察(观察)言观色明察(看清楚)秋毫察(明察)己知人(十)朝 朝朝 金文 小篆隶书楷书“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潮”的本字。后引申表示早晨。字义例释zho

    11、早晨例:朝辞白帝彩云间。(早发白帝城)choa朝廷例: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b朝见,上朝例: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c接受朝见,使朝见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d朝代,王朝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识记方法“朝”的本义为“早晨”,读“zho”。古代臣子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成语助记朝(早晨)闻夕死朝(早晨)歌夜弦班师回朝(朝廷)改朝(朝代)换代百鸟朝(朝见)凤(十一)曾 曾曾 金文 小篆隶书楷书“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像古代一种蒸

    12、饭的器皿,上边像蒸汽冒出,合起来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后借用来表示曾经。字义例释cna曾经例: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zna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例: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夏本纪)b同“增”,增加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竟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识记方法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成语助记曾(曾经)经沧海曾(曾经)几何时(十二)乘 乘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像人,下边是“木”字,像树木。合起来指人

    13、攀上树木。表示登、升。字义例释读shna量词,一车四马为“乘”例: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b“四”的代称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读chna驾车,坐车例: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b冒着例: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c趁着,凭借例: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d登上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e顺应例: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识记方法“乘”的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连,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作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

    14、,故又有“四”之义。成语助记乘(趁)人之危乘(乘坐)坚策肥乘(乘坐)龙快婿衣轻乘(驾驭)肥有机可乘(趁)因利乘(依靠)便 千乘(兵车)万骑(十三)诚 誠誠 诚 小篆隶书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诚”字本来写作“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声。表示言语真诚。字义例释诚心,真诚例:意诚而后心正。(大学之道)实在,的确例: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表假设,果真,如果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识记方法“诚”的本义是“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及连词“假如,如果”等。成语助记诚(确实)惶诚恐 开诚(诚心)布公精诚(诚心)所至

    15、,金石为开心悦诚(真心)服(十四)除 除 除 小篆隶书楷书“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同)。表示台阶。字义例释台阶例: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授予官职例: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整修,整治例: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清除,废除,除掉例: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流逝,过去例: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识记方法“除”的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成语助记除(清除)旧布新斩

    16、草除(除掉)根兴利除(除去)弊安良除(铲除)暴(十五)辞 辭 辭辞金文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字义例释言辞,文辞例: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引申义:借口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告别,辞别例:何辞为?(鸿门宴)推辞,辞去,辞谢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引申义:计较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婉言道歉例: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口供,供词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文体的一种例:楚

    17、辞归去来兮辞识记方法“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可能因为“言之成文”而成为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成语助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辞(文词)微旨远义不容辞(推托)奉辞(命令)伐罪不辞(辞别)而别(十六)从 從从甲骨文 隶书楷书“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像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跟随。字义例释读cna跟随,随从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活用:使跟从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b听从,顺

    18、从例: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c参加,参与,从事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d追赶例:佯北勿从。(孙子兵法军争)e自,由例:从此道至吾军。(鸿门宴)f堂房亲属例:广从弟李蔡亦为郎。(李将军列传)读zn同“纵”,合纵例: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识记方法“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说法。“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即“堂房亲属”也是顺理成章。成语助记从(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跟随)一而终力不从(由)心弃笔从(参与)戎(十七)殆 殆殆小篆隶书楷书“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

    19、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危险。字义例释危险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精神疲倦而无所得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接近,几乎,差不多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大概,恐怕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识记方法“殆”的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意思有着因果关系。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成语助记百战不殆(危险)车殆(困乏)马烦知止不殆(危险)殆(几乎)无孑遗(y)(十八)当 當當当 小篆 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当”字本来写作“當”,是形声字,小篆从“田”部,尚声(韵母相同)。表示两块田地的土质、面积或地理位置不分上下。后引申

    20、为“相当”。字义例释dna对着,向着引申义:遮挡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b抵御,抵挡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c占据,把守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d承担,担当例:当侍东宫。(陈情表)e主持、执掌例: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f判决,判罪例: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g表示时间:值,在,正在例: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h承担例:当侍东宫。(陈情表)i必定,一定例: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j应当,理当例: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k同“倘”,假使,如果例:则胜负

    21、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l同“尝”,尝试例:当察乱何自起?(兼爱)dna作为,当作例:安步以当车。(战国策)b抵押例: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识记方法“当”的本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时候和某个地方”。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成语助记门当(对等)户对 独当(掌管)一面 当(面对着)机立断 当(当前)务之急 当(担任)之无愧 老当(应当)益壮 首当(承当)其冲 安步当(当作)车 豺狼当(处在)道 长歌当(当作)哭 当(应该)仁不让(十九)道 道道 金文 小篆隶书楷书“

    22、道”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间是“首”字,表示领头。合起来指领路。“导”的本字,表示引路、领路。字义例释路,道路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取道,经过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道义,王道例: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思想,学说例: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道理,规律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风尚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志向例: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途径,方法例: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同“导”,引导,疏导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说,议论例: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

    23、奴娇赤壁怀古)识记方法“道”的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成语助记道(道路)听途说道(道路)不拾遗志同道(思想,主张)合文以载道(道理)安贫乐道(思想,主张)津津乐道(讲,谈论) 古道(风尚)热肠(二十)得 得得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得”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下边是“又”字,像人手。合起来指手持钱财。表示取得、获得。字义例释能够,可以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4、(鸿门宴)取得,获得,得到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对,正确例:此言得之。(六国论)收获例: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实现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得意,满足例: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应该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处事合宜例: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同“德”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识记方法“得”的本义是“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成语助记得(能,能够)过且过得(得到)不偿失怡然自得(满足)得(得到)寸进

    25、尺得(得到)陇望蜀一得(收获,心得)之见得(得到)鱼忘筌心安理得(适合)(二十一)度 度度小篆隶书楷书“度”是形声字,小篆从“又”部,庶(省略灬)声(韵母相同)。指用手、手臂测量长度。表示测量长短。字义例释读da计量长短的标准,尺度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韩非子郑人买履)b限度例: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c度量,有气度例: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本纪)d法度,制度例: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e情况例:皇览揆余初度兮。(离骚)f计划例: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g谱写例: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h越过例:春风不度玉门

    26、关。(凉州词)i次、回例: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读dua估计,揣测例: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b测量,比较例: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识记方法“度”的本义是“量长短”,引申出“计算”和“量长短的标准”之义。由“计算”引申为“推测”,由“标准”则引申出“尺度”,进一步引申出“法度,制度”。成语助记审时度(估量)势风度(气度)翩翩 挥霍无度(限度)度(测量)长絜大 暗度(过去)陈仓 度(度过)日如年金针度(传授)人 置之度(思考)外(二十二)非非非 金文 小篆隶书楷书“非”是象形字,金文像两翅相背。表示违背、相反。字义例释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

    27、昨非。(归去来兮辞)动词a讥评,责难,认为不对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b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副词a不例: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b没有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识记方法“非”的本义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成语助记大是大非(错误)非(不是)亲非故人非(不是)圣贤,孰能无过文过饰非(错误)物是人非(不是) 是古非(否定)今 无可厚非(非难,指责)(二十三)复 複複 复甲骨文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复”是形声字

    28、,甲骨文从“夊”部,畐(f)声。后来写作“複”,表示回来、返回。 複複 复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复”字又是“複”字的简化字,音f。“複”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即衤),复声。表示有里有面的双层衣服,夹衣。后引申为“多层的、繁复的”。字义例释重复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返回例:至今九年而不复。(九章哀郢)恢复例: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回答,回复例: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双层的,夹层的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免除赋税例:沛幸得复,丰未复。(高祖本纪)弥补,补救例: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再,又例: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识记方法“复”的本义是

    29、“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出“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成语助记无往不复(返回)万劫不复(恢复)周而复(又)始髀肉复(又)生故态复(又)萌 无以复(再)加(二十四)负 負负小篆隶书楷书“负”本来写作“負”,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人”字,下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合起来指人有了钱财,生活就有了依靠。表示依仗、依靠。字义例释背例:负而前驱。(五代史伶官传序)担负,承受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凭借,依仗例: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舍弃,违背例: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30、(廉颇蔺相如列传)辜负,对不起例: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失败的一方例: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识记方法“负”的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抽象表达为“承担”(如“负债”)。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失败”了当然“对不起”自己或他人。成语助记忘恩负(背弃)义忍辱负(担负)重负(背负)荆请罪负(蒙受)屈含冤负(依恃,依仗)隅顽抗久负(怀有)盛名披裘负(背着)薪决一胜负(失败)负(背负)弩前驱不负(辜负)众望(二十五)盖蓋蓋盖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盖”本来写作“蓋”,是形声字,小篆

    31、从“艸”部(即艹),盍声(古音相近)。表示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字义例释读ia伞例: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b器物的盖子,车盖例: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张衡传)c遮盖例:覆盖周密无际。(张衡传)d超过,压倒例: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本纪)e大概,因为例: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f发语词,用于句首,可以不译例: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报任安书)读h,同“盍”,怎么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识记方法“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成语助记盖

    32、(覆盖)棺论定冠盖(车盖)如云欲盖(遮掩)弥彰盖(超过)世奇功(二十六)故 故故小篆隶书楷书“故”是形声字,小篆从“攴”部,古声。表示变故、事故。字义例释名词a缘故,原因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b旧交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形容词a旧有的,原来的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b衰老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动词,死亡例: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苏武传)副词a故意,特意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b过去,从前例: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连词,所以例:故木受绳则直。(劝学)识记方法“故”有

    33、两个基本含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问引申,故意即为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故人”“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成语助记平白无故(缘故)故(故意)弄玄虚欲擒故(故意)纵不经世故(变故)非亲非故(旧交情,老朋友)一见如故(旧交情,老朋友)革故(旧的)鼎新(二十七)顾 顧顧 顾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顾”本来写作“顧”,是形声字,小篆从“頁”部(即页),雇声(古音相近)。表示回头看。字义例释看,回头看,四周看例: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顾念,顾及,思念例: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苏武传)大行不顾细谨。(鸿门

    34、宴)看望,拜访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但,只是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表反问,反而,难道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识记方法“顾”的本义是“回头,回头看”,既然“回头看”,肯定要有所“顾念,顾及”,由“看”自然引申出“看望”“访问”“拜访”等义。后虚化为“只是”“反而”等义。成语助记顾(顾及)此失彼顾(看)名思义顾(看)盼生姿顾(回头看)影自怜三顾(拜访)茅庐奋不顾(顾虑)身(二十八)固 固固小篆隶书楷书“固”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古声。表示城郭、关塞坚固。字义例释地势险要(形容词)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坚固,牢固例: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谏太宗十思疏)

    35、活用为使用动法,使坚固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巩固,安定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坚持,坚决例: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顽固,固执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原来,本来例: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确实,实在例: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识记方法“固”的本义是“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出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成语助记固(城墙坚固)若金汤根深蒂固(坚固)事有必至,理有固(本来)然固(使坚固)壁清野君子固(坚守)穷(二十九)归 歸 歸归

    36、甲骨文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归”是形声字,甲骨文右边是“婦”字(即妇,省去“女”),左边是“”(du)字,表声(韵母相同)。后来又加形旁“止”(“趾”的本字,像人脚),写作“歸”。表示女子出嫁。字义例释女子出嫁例: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复合词,“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例:吾妻归宁。(项脊轩志)返回例: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归附例:而皆背晋以归梁。(五代史伶官传序)归还例: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称赞,称许例: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十二章)识记方法“归”的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

    37、“归附、附属”于夫家了。成语助记归(回家)心似箭返璞归(返回)真物归(归还)原主解甲归(回家)田完璧归(送还)赵宾至如归(回到家中)铩羽而归(返回)众望所归(归向)(三十)国國國国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国”本来写作“國”,是形声字,小篆从“囗”部,或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国家。字义例释国家例:国破山河在。(春望)诸侯国,封国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高祖本纪)国都,京城例: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有时活用为动词,建国都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鲁周公世家)识记方法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

    38、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成语助记安邦定国(国家)国(国家)破家亡国(国家)泰民安经国(国家)之才天府之国(地区)共商国(国家)是周游列国(诸侯国)(三十一)过過過 过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过”本来写作“過”,是形声字,小篆从“”部(即辶),(u)声(古音相近)。表示走过、经过。字义例释过错,过失例: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责备例: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经过,到,往例: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拜访例: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魏公子列传)超过例: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苏武传)过分,过于例: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识记方法“过”的本

    39、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就容易出现“过错”,出现“过错”当然就会被“责备”。成语助记过(过分)犹不及过(从这儿到那儿)江之鲫文过(过错)饰非白驹过(跑过)隙矫枉过(超过)正秋风过(吹过)耳闭门思过(过失) 闻过(责备)则喜(三十二)恨恨恨小篆隶书楷书“恨”是形声字,小篆从“心”部(即忄),艮(n)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遗憾、不满意。字义例释遗憾,后悔,不满意例:子为父死,无所恨。(苏武传)怨恨,仇恨例: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说明:“恨”在秦以前只有义,到汉以后才有义且很少用,多见于诗词。识记方法“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推出“怨恨”之义。成语助记相见恨(遗憾)晚吞声饮恨(抱恨)一失足成千古恨(遗憾)新仇旧恨(怨恨)恨(埋怨)铁不成钢(三十三)胡 胡胡小篆 隶书楷书“胡”字始见于战国时期文字,本义为牛脖子下的垂肉,引申泛指兽脖子下的垂肉。兽胡垂在头颈下,上面多长着毛,引申指胡子。唐代以后,又引申指任意地,随意地。也泛指中国古代西部、北部地区的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识记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28314.html
    四川三人行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