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公司法律规章制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经济法与公司法律规章制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法 公司法律 规章制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经济法学沈文天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地位本章重点: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地位 经济法的本质 经济法与邻近部门法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渊源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的发展一、现代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经济法是法律、法学体系中最年轻的最年轻的“法种法种”。作为一国事实上存在的经济法律制度,无论是奴隶制法,还是封建制法,都有体现,但它们既不是现代的经济法,更不是独立科学意义上的经济法。现代经济法一般都认为它最早产生于德国最早产生于德国,大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0年代,俄国在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适应国家组织管理经济生活的需要,于颁布苏俄民法
2、典前后,也颁布了许多经济法规。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的发展总之:当今许多国家通过对于自身经济发展道路的反省,都认识到要发展本国经济,既不能实行完全放弃的纯粹市场经济,也不能实行完全国家干预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总是要以“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调整的商品经济的运行。我国亦然。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定义 定义:定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部分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题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经营协调关系。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调整对象:(一)国家经济管理关系(一)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经济关系 横向经济关系:eg民法 纵向
3、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管理关系(整体利益)微观经济管理关系(自身利益)经济管理关系即纵向经济关系。包括国家(国家机关及其授权组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宏观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企业等社会组织自身的微观经济管理关系。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二)经营协调关系(二)经营协调关系(主体平等)(主体平等)经营协调关系,即专指经济法所调整的那部分横向经济关系。它包含着经营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竞争关系。大体上说,经济法主要调整由国家计划制约的、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或涉及全局利益的,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经营协调关系。横向经济关系包括 经济联合关系 (市场调控关系)经济协作关系 经济竞争关系第二
4、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是指在企业等组织内部各组织之间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主要指有关内部领导体制、经济责任制、内部承包、内部经济合同、经济核算制等方面发生的关系。eg全民企业中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公司中的三会制度。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四)涉外经济关系(四)涉外经济关系 涉外经济关系,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eg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五)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五)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二、中国经济法定义:中国经济法是有关确立国家
5、机关、社会组织和中国经济法是有关确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它们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它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所发生的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总称)。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总称)。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本质 一、经济法的地位 中国经济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独立的部门。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应有的重要地位,它是在宪法之下的一个重要性的法律部门,是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并列的一个基本法。“两必、两合”(经济上的必然性、政治上的必要性、法律上的合法性、法学上的合理性)(1)有独立的调整
6、对象(2)符合法律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趋势(3)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本质二、经济法的本质(特点)阶级性阶级性:中国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总体上也体现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其不同于剥削阶级法律的应有的阶级性。法律属性法律属性:即经济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本质和功能。(一)经济法是综合、系统调整法(一)经济法是综合、系统调整法(二)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二)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三)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三)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四)经济法是(四)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社会责任本位”法法 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
7、本质 三、经济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联系和区别(一)经济法与行政法 联系:经济法调整经济管理关系,某些也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性质;在调整手段上也包括必要的行政手段。区别:(1)调整对象上:)调整对象上:(2)主体上:)主体上:(3)价值取向上:)价值取向上:(4)调整方法上:)调整方法上: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本质(二)经济法与民法联系:都是为了在经济领域内发生作用,且是相互作用。区别:(1)调整范围上:)调整范围上:(2)主体不同:)主体不同:(3)主旨不同:)主旨不同:(4)调整手段:)调整手段:第四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对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
8、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及对经济法制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遵循和综合运用经济规律的原则(一)遵循和综合运用经济规律的原则(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保护多种经济形式(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保护多种经济形式合法发展的原则合法发展的原则(三)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三)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四)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四)责权利效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节 经济法的渊源和体系 经济法的渊源有: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包括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 管理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最高人民
9、法院司法解释 国际条约和协定(限于我国参加制定或认可的)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本章重点: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的概念、特点、条件和种类经济法律关系的运行、管理和保护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概述 一、经济关系与经济法律关系 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 (法律)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民族关系等等 各类的法律关系 (法律)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过程上和经营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法规确经济管理过程上和经营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法规确认和调
10、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经认和调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济义务相统一的关系。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概述二、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须由此三个要素构成:主体 内容 客体 关系:关系:一个经济法律关系必须首先有参加者主体主体;参加者根据经济法律、法规,确定彼此享受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此即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内容;参加者通过设定权利义务所要获得的财物,所要实现的行为,即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客体。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是构成经济关系最基本、最必需的要素。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概念和条件 经济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11、。它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经济法主体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它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是经济权利义务的承受者,是行为的实施者。条件:条件:组织上的统一性;财产上的自立性;法律上的独立性。特点: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广泛性)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二、经济法主体种类(一)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农村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三)内部组织内部组织(企事业内部相对独立的单位)(四)个体工商户、专业户、承包户和公民个体工商户、专业户
12、、承包户和公民(五)国家国家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一、经济权利、经济义务的概念和含义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即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一)经济权利 经济权利是经济法律所规定的一种资格或许可。含义:1、能自己为一定的行为;2、能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3、能要求司法救济。(二)经济义务 经济义务是经济法律所规定的一种责任。含义:1、必须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2、否则将承担的后果。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内容二、经济权利 经济权利可分为原生权利和取得权利。原生权利原生权利,是指经济权利主体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命令等直接直接取得的、不必依赖特定义务主体的行为即可行使和实现的权利。取得权利取得权利,是指主
13、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才能获得的权利。种类:(一)所有权 (二)经营管理权 (三)经济职权 (四)经济债权 (五)工业产权 三、经济义务 经济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约定义务。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一般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和目的。象和目的。是经济法主体通过经济法律关系所追求的目标。二、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一)财物(二)经济行为(三)智力成果 条件:(1)有一定的载体;(2)有一定的现实经济价值;(3)经过法律的确认。第五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和特征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一)按经济法律关系的经济内容分 计划法
14、律关系、建设法律关系、合同法律关系等等(二)按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性质分 1、组织法律关系。这类关系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等在实施组织管理职能时发生的关系。2、财产法律关系。这是指以一定的具体财产形态为客体的或与财产相关的行为客体的一类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主体之间为实现经营管理的目的而发生的有关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以及收益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第五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和特征(三)按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形态分 1、经济管理法律关系。即纵向经济管理关系被经济法律、法规调整后所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2、经营协调法律关系。即部分横向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一)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
15、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组织的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广义上的经济法律关系还有一些特点,如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多为“组织”。2、经济法律关系一般应采用较为严格的法律形式和法定程序 第六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运行、管理和保护 一、经济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事实也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一)事件 事件,是指不依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不依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与其主观意志、行为无关的那些可以引发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二)行为 行为与事件相反,它是由组织或个人所为的、受其主观受其主观意志支配意志支配的那些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第
16、六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运行、管理和保护 二、经济法律行为 经济法律行为是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并依法运行的最主要的经济行为。经济法律行为仅指合法行为合法行为,不包括经济违法行为。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一)经济法从外及里从外及里的全面地管理和保护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法自始至终自始至终的系统地管理和保护经济法律关系(三)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手段综合地管理和保护 第三章 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本章重点企业的概念和主要特征企业的种类工业企业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工业企业设立的条件、程序工业企业的变更和终止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厂长经理负责制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概述 一、企业
17、定义:定义:企业应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特征:特征:1、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2、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3、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4、企业是能够独立地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法律主体。种类:种类:按企业的经济性质划分:按企业的生产规模划分: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概述 二、工业企业法 工业企业法是有关确立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以及调整由工业企业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工业企业法号称“小经济法”。它的调整对象是以工业企业为中心所产生的上下、左右、内外各种
18、经济关系。这些关系可概括为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和横向的经营协调关系两大类;也可概括为经济管理关系和财产经营关系两大类,内部经济关系(包括内部领导体制、企业与职工等方面关系)是工业企业法调整范围中的特殊部分,可以单列一类。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概述 具体地说,工业企业法应规定的范围是:1、工业企业性质、任务、地位、经营方式;2、工业企业的经济权利(经营权)和经济义务(经营责任);3、工业企业设立、变更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4、工业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包括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内部协作关系,企业与职工等关系;5、工业企业外部经济关系。6、其他。第二节 工业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工业企业的设立 条
19、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17条规定 1、产品为社会所需要;2、有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的必要条件;3、有自己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4、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5、有自己的组织机构;6、有明确的经营范围;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二节 工业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程序:第16条规定简言之 “三部曲”1、申请 2、审批 3、登记第二节 工业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二、工业企业的变更和终止 企业变更,是指企业组织结构上的调整(改组)和其他登记事项的变动。企业终止,是指企业因法律上、经济上的正常或不正常的原因导致企业经济实体的解散和法人资格的消失。企业的变更和终止,如同企业的设立一样,也要依法定程序
20、进行。第二节 工业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变更:转产 合并 分立 终止:解散 破产 撤销 其它 停产整顿第三节 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 一、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 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是依法享有经营权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是独立的法人。第三节 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权利(一)生产经营决策权 (二)产品、劳务定价权(三)产品销售权 (四)物资采购权(五)进出口权 (六)投资决策权 第三节 工业企业的法律地位(八)资产处置权(九)联营、兼并权 (十)劳动用工权(十一)人事管理权 (十二)工资、奖金分配权(十三)内部机构设置权 (十四)拒绝摊派权 第三节 工业企业的法律地
21、位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义务、经营责任(一)企业的义务 对国家 对协作单位、用户和消费者 对企业职工 (二)企业的经营责任 分配责任制度 工资储备基金制度 财务管理责任制度 经营性亏损处理制度 奖励制度第四节 企业经营方式 一、承包经营(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性质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国家、企业、经营者、生产者利益兼顾的原则;“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
22、补”的原则;平等协商的原则。第四节 企业经营方式二、租赁经营(一)租赁经营的性质 198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规定:“租赁经营,是指在不改变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的条件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家授权单位为出租方,将企业有期限地交给承租方经营,承租方向出租方交付租金并依照合同规定对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的方式。”第四节 企业经营方式区别:企业租赁经营与一般租赁关系、租赁合同(1)企业租赁实行两权分离、实行经营责任制,在国家何企业间确立责权利关系,由企业自主经营,出租方是国家授权单位,代表国家行使处分权,但不是所有人;(2)企业租赁的标的是由生产要素组成,可
23、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价值活动的整体组织;(3)企业租赁经营的承租方要遵照并实现合同的经营目标,有自主权行使合同内的经营管理权,又必须依照合同接受出租方的指导监督;(4)企业租赁中承租方不但要支付租金,而且要为国家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经营目标,能持续发展、保持更高经济效益的企业。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内部领导体制 一、厂长(经理)负责制(一)厂长的地位及其条件 厂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指挥工作中心处于中心地位,统一领导,全面负责。地位:1、企业的法定代理人;2、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人;3、企业生产经营的指挥人。(二)厂长的产生和去职 “两条途径,三种办法,上下结合,以上
24、为主”。厂长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5年,可以连任。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内部领导体制(三)厂长的职责 提出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并组织实施;完成国家履行经济合同;开源节流,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严格质量管理;推动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劳动条件,重视安全生产;开发智力和加强职工教育;保障职工代表和工会行使职权等。(四)厂长的职权 1、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2、生产指挥权。3、行政领导干部的提名权和任免权。4、职工的奖惩权。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内部领导体制二、职工民主管理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是: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选举、
25、推荐权。第六节 法律责任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了6项法律责任,即:企业违反企业设立登记法规的法律责任;企业产品质量责任;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企业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的法律责任;企业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工作过失和玩忽职守的法律责任;公民个人阻碍公务和扰乱企业秩序的法律责任。上述6项法律责任中规定了5种责任主体。即企业、政府部门、企业领导人、政府部门领导人、公民个人。上述6项法律责任运用3种形式处理,即:行政责任(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经济责任(经济处罚、赔偿责任);刑事责任。追究法律责任的机关分别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政府主管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