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件-光网络技术.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配套课件-光网络技术.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 课件 网络技术
- 资源描述:
-
1、第1章 绪 论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和应用 1.2 光纤通信网络 本章主要介绍光纤通信及其网络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的展望等,以期给读者一个关于光纤通信系统及网络技术的概况描述。1.1.1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光纤通信是指利用相干性和方向性极好的激光作为载波(也称光载波)来携带信息,并利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来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很早就提出了将需要传输的信息以某种方式调制在光载波上进行远距离传输的思想,但始终未能实现。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合适的光源,通常的自然光源及电光源的光谱很宽,且是非相干的,很难按无线电波的方式进行
2、调制以实现通信;二是没有合适的传输媒质,光在大气中传播时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极为严重,另外光信号在一般的介质材料中传播时的损耗极大。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即便在最好的光学玻璃中传播时,光信号的传输损耗也在1000dB/km以上,显然在这样的介质中实现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是不现实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激光的出现为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光纤通信提供了合适的光源。激光器是光谱线极窄、方向性极好的相干光源,可以对其进行类似于无线电波那样的调制。在各种类型的激光器中,半导体激光器因其体积小、寿命长且价格低廉等特点而成为实用的和商品化的通信光源。20世纪70年代初,低损耗光导纤维的问世为光通信提供了合适
3、的传输媒质。1966年,英籍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指出,只要将石英玻璃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即可通过适当的拉丝工艺制造出传输损耗低于20dB/km的玻璃纤维,这样的玻璃纤维就可以用于长距离的信号传输。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率先根据这种思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根低损耗光导纤维,其传输损耗低于20dB/km。此后,低损耗光导纤维的研究及制造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在1310nm波长上,石英光纤的传输损耗已降至0.4dB/km;而在1550nm波长上,传输损耗降至0.2dB/km以下,这已接近了石英系光纤传输损耗的理论极限。1.1.2 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
4、由于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来实现通信的,因此与其他的通信方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光纤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损耗小、重量轻、不怕电磁干扰等许多其他传输媒质所不具有的优点。(1)传输容量大。光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以它作为信号的载运体就可传输具有极宽频谱的信号。例如,在光纤中传输的激光属于近红外线范围,其波长在0.75 m2.5 m之间,频率约为31014Hz,若以其频率的1/10作为传输频带,则可传输约1010个电话信号。因此光纤在其单位面积上具有极大的信号传输能力,即单位面积上的信息密度极高,所传输信息的容量极大。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取决于光纤特性、光源特性和调制特性。目前,光纤通信
5、系统中使用的是以SiO2为主要材料的光纤,而单模光纤有着极宽的频带宽度。例如,在光纤通信中适用的1310nm波长段和1550nm波长段,这两个传输低损耗区之间约有200nm的宽度,在理论上可提供相当于30THz的频段宽度。光纤的色散特性是决定光纤通信系统带宽的因素之一。由于石英单模光纤在1310 nm或1550 nm处具有零色散特性,因此单模光纤都具有几十吉赫兹千米的带宽。在一根带状光缆中可以容纳几百根乃至几千根光纤,从而使通信线路的传输容量成百倍、千倍地增加。就单根光纤而言,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或频分复用技术,或减小光源的光谱线宽度,或采用外调制方式等都是增加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有效办法。(2
6、)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目前单模光纤在1310 nm波长的窗口损耗约为0.35 dB/km,1550 nm的窗口损耗约为0.2 dB/km,而且在相当宽的频带内各频率的传输损耗几乎一样,因此用光纤比用同轴电缆或波导管达到的中继距离要长得多。例如,在波长为1550 nm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通信系统中,若传输速率为2.5Gb/s,则中继距离可达150 km;若传输速率为10 Gb/s,则中继距离可达100 km。若在该系统中采用了光纤放大器和色散补偿光纤,则其中继距离还可以再增加。(3)泄漏小,保密性好。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向外泄漏的光能量是很微弱的,难以被窃听,与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相比,具有较
7、好的保密性,因此信息在光纤中传输是非常安全的。(4)节省了大量的有色金属。通常制造电缆需要消耗大量的铜和铅等有色金属,以四管中同轴电缆为例,1km四管中同轴电缆约需460 kg的铜,而制造1 km的光纤,只需几十克的石英即可,而且制造光纤的石英(SiO2)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便宜。(5)抗电磁干扰性能好。光纤由SiO2材料制成,它不会受到各种电磁场的干扰,强电、雷击等也不会对光纤的传输性能产生影响,甚至在核辐射的环境中,光纤通信仍能正常进行。因此,光纤通信在电力输配、电气化铁路、雷击多发地区、核试验等环境中的应用就更能体现其优越性。(6)重量轻,可挠性好,敷设方便。在传输同一信息量时,光缆的重量
8、比其他通信电缆的重量要轻得多,每根光纤的直径很小,制成光缆后可充分地利用地下管道进行敷设。例如二次套塑的光纤,即使将它以几厘米的曲率半径弯曲也不会折断,在施工时就可以采用与电缆相同的敷设技术进行敷设。总之,光纤通信不仅在技术上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而且在经济上亦具有巨大的竞争能力,因此在通信领域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1.3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光纤通信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回顾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光纤通信在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通信容量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目前,10Gb/s的光纤通信系统已经商用化,而40Gb/s的光纤通信系统也即将投入使用。
9、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即在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多个光载波,可成倍地增加通信容量。另外,提高中继距离也是光纤通信研究的方向,其采用的技术主要是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入纤光功率。提高接收机灵敏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相干光通信方式,而提高入纤光功率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半导体激光放大器或光纤放大器。展望未来,光纤通信系统仍将在超高速及超长距离无中继的传输上下功夫。纵观光纤通信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光纤通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单波长通道向多波长通道过渡。下一代光纤通信系统将普遍地采用波分复用WDM技术,使得系统传输的总容量提高到几百吉比特每秒及以上,而中继距离也达数百千米乃至数千千米。(2)用户网
10、络的光纤化。光纤通信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实现电信网格的全光纤化,而实现通信网络的全光纤化所面临的困难是光纤用户网络,这使得光纤用户网络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光纤通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目前,由于光纤用户网络的成本较高,在价格上难以与电缆网络竞争,加之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电缆网络较窄的传输带宽还未成为其致命的弱点,因此在用户网络中电缆仍居于主要地位。随着光纤及光器件成本的降低以及用户对多种宽带业务需求的增长,光纤用户网络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电信网络的全光纤化已为期不远了。(3)光交换节点将取代电交换节点。由于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使得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电交换节点的速率成了影响整个网络传输速率的瓶颈,电
11、交换机将被光交换机所取代。所谓光交换是指对光纤传送的光信号直接进行交换。光交换是在光域中完成光交换功能的,而无需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由于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都是光信号,因而光交换有效地减少了信号的时延,增大了系统的吞吐量。(4)相干光通信是未来的光纤通信方式。它与传统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系统相比,主要差别在于其接收机采用的是外差式接收或零差式接收,同时在接收机中增加了本振光源和光混频器,具有了混频增益的特性,从而使得系统的接收灵敏度极高,而且具有出色的波长选择性。这些优点使得相干光通信必将在波分复用系统,尤其是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相干光通信对光源的光谱宽度、光源的频
12、率稳定性以及光的偏振(极化)特性,光纤的传输损耗、色散、偏振状态都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因而其目前尚未实用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问题必将得到解决。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像现在调节无线电接收机那样,通过调节光接收机的本振光源波长,从众多的信息通道中极为方便地调出所需要的任何信息。(5)孤子通信与全光系统。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光纤的色散效应会导致光脉冲展宽,从而限制了传输速率和中继距离。而光纤的非线性作用恰好相反,它使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变窄,并最终导致脉冲破裂,从而限制了入纤光功率。如果同时利用上述的两种作用,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光纤的非线性效应与色散效应相互抵消,从而保持光脉冲在传播过程中
13、不变形而形成所谓的孤子。利用光孤子通信时,其传输速率可高达1Tb/s。将光孤子传输技术与光放大技术相结合即可抛弃传统的光电光再生中继方式,以实现超长距离、超高速的全光通信,而其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光孤子的产生、光孤子的编码调制技术以及光放大技术。目前,虽然光孤子通信的真正实用化还有待时日,但是光孤子通信的诱人前景必将吸引各国的科学家、工程师不遗余力地去解决在其实用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可以预见,以光孤子通信为标志的全光通信时代必将到来。1.1.4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目前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较多采用的是数字编码、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的通信系统(IM-DD系统),这种系统的框图如图1-1
14、所示。图1-1 光纤通信系统的框图图1-1所示的光纤通信系统是一个单方向传输的示意图,其反方向传输的结构也是相同的。在图1-1中,电端机即为复用设备(准同步复用或同步复用),其作用是对来自信息源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模/数变换、多路复用等。光发送机、光纤线路和光接收机构成了可作为独立的“光信道”单元的基本光路系统。如果给其配置适当的接口设备,那么就可以将其接入现有的数字通信系统(或模拟通信系统)或者有线通信系统(或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此外,若配置适当的光器件,还可以组成传输能力更强、功能更完善的光纤通信系统。例如,在光纤线路中接入光纤放大器组成的光中继长途系统;配置波分复用器和解复
15、用器组成的大容量波分复用系统;使用耦合器或光开关组成的无源光网络等。下面简要介绍基本光路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1)光发送机。光发送机的作用是把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将光信号最大限度地注入光纤线路。光发送机由光源、驱动器和调制器组成。光发送机的核心是光源,对光源的要求是其输出功率要足够大,调制速率要高,光谱线宽度和光束发散角要小,输出光功率和光波长要稳定,器件的寿命要长。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或称激光二极管,LD)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普通的激光器光谱线宽度较宽,是多纵模激光器,在高速率调制下激光器的输出频谱较宽,从而限制了传输的码速和中继距离。因此,一种光谱线宽度很
16、窄的单纵模分布反馈(DFB)激光器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光发送机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的过程是通过电信号对光源进行调制而实现的。光调制有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也称外调制)两种。直接调制是利用电信号注入半导体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从而获得相应的光信号的,其输出功率的大小随信号电流的大小而变化,这种方式较简单且容易实现,但其调制速率会受到激光器特性的限制。外调制是把激光的产生和调制分开来进行的,在激光形成后再加载调制信号,是用独立的调制器对激光器输出的激光进行调制的。外调制方法在相干光通信中得到了应用。(2)光纤线路。光纤线路是光信号的传输媒质,可把来自发送机的光信号以尽可能小的衰减和脉冲展宽传送到接收机。
17、对光纤的要求是其基本传输参数衰减和色散要尽可能地小,并要有一定的机械特性和环境特性,如工程中使用的光缆是由许多根光纤绞合在一起组成的。整个光纤线路由光纤、光纤接头和光纤连接器等组成。目前光纤线路中使用的光纤均为石英光纤,在石英光纤的损耗-波长特性中有三个低损耗的波长区,即波长分别为850 nm、1310 nm和1550 nm的三个低损耗区,因此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波长只能选择在这三个波长区,而激光器的发射波长、光检测器的响应波长都应与其一致。这三个低损耗区相对应的损耗分别小于2 dB/km、0.4 dB/km和0.2 dB/km。石英光纤有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单模光纤的传输性能比多模光纤的好
18、,因此在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传输系统中都采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线路。针对不同要求的光纤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光纤类型有G.651光纤(多模光纤)、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G.654光纤(低损耗光纤)和G.655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等。(3)光接收机。光接收机的功能是把由发送机发送的、经光纤线路传输后输出的已产生畸变和衰减的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再生恢复为原来的电信号。光接收机由光检测器、放大器和相关电路组成。对光检测器的要求是其响应度要高、噪声要低、响应速度要快。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检测器有光电二极管(PIN)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光接收机把
19、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是通过光检测器实现的。光检测器检测的方式有直接检测和外差检测两种。直接检测是由光检测器直接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外差检测是在接收机中设置一个本地振荡器和一个混频器,使本地振荡光和光纤输出的光进行混频产生差拍而输出中频信号,再由光检测器把中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外差检测方式中,对本地激光器的要求很高,要求光源是频率非常稳定、光谱线宽度很窄、相位和偏振方向可控制的单模激光器,其优点是接收灵敏度高。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方式,而外差检测方式用在相干光纤通信中,虽然外调制-外差检测方式的技术较复杂,但其具有传输速率高、接收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一种有应用前途的
20、通信方式。衡量接收机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接收灵敏度,它表示在一定误码率的条件下,接收机调整到最佳状态时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接收机的噪声是影响接收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对于长距离传输的光纤传输系统,在传输途中还需要接入光中继器,其作用是将经过光纤长距离衰减和畸变后的微弱光信号放大和整形,并再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光信号继续送向前方,以保证良好的通信质量。以往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中继器都是采用光电光信号的形式,即将接收到的光信号用光电检测器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整形、再生后再对光源进行调制才能将电信号变换成光信号重新发出,而不是直接把光信号放大。但随着光放大器(如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开发以及技术日趋成熟,将光信号
21、直接放大传输已成为可能,也就是说采用光放大器的全光中继和全光网络已为期不远了。1.1.5 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光纤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的数据传输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纤通信系统的各种应用概括如下:(1)通信网络。通信网络主要用于遍及全球的电信网中语音和数据的通信,包括全球通信网(国家和国家间的光缆干线)、各国的公共电信网(如我国的国家一级干线、省级干线及县以下的支线和市话中继通信系统)、专用网(如电力、铁道、国防通信等的光缆系统)和特殊的通信网络(如石油、化工、煤矿等易燃易爆环境下使用的光缆通信系统)。(2)
22、计算机网络中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如光纤以太网、路由器之间的高速传输链路等。(3)有线电视网络,如有线电视的干线和分配网;工业电视系统,如工厂、银行、商场、交通和公安部门的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等。(4)综合业务的光纤接入网络。它分为有源接入网和无源接入网,可实现电话、数据、视频及多媒体业务的接入,还可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等。1.2.1 光纤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光纤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 两个用户之间需要通信时,须利用通信系统来完成。也就是说,若让A、B两地的用户互相通信,则必须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通信系统。对于离散分布的n个用户,若要让其中任意两个用户能互相通信,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通信系统把各
23、用户分别一一连接起来,这就需要建立n(n1)/2个通信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连接多个用户的网状结构,即通信网络,简称通信网,如图1-2所示。1.2 光纤通信网络 图1-2 n个用户相互通信无集中交换的网状结构对于光纤通信网络,若从其所承载的通信业务来分,则有电话网、电报网、传真通信网、计算机数据网、图像通信网及有线电视网等;若按其所服务区域的范围来分,可分为长途骨干网、本地网以及用户接入网。光纤通信网络实质上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等硬件系统以及相应的信令系统、协议、标准、资费制度与质量标准等软件系统构成的,其主要组成部分介绍如下:(1)用户终端设备是以用户线路为传输信道的终端设备,
24、也称为终端节点。(2)传输设备是为用户终端和业务网提供传输服务的电信终端,主要包括光收信机和发信机设备,PDH准同步数字系列中的PCM复接设备,SDH同步数字系列中的终端复用器等各种复用设备。(3)交换设备用于对用户群内各用户终端按需求提供相应的临时传输信道的连接,并控制传输信号的流量和流向,以达到共用电信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例如,电话通信系统中的程控交换机,数据通信中的分组交换机,宽带通信系统中的ATM(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及全光通信系统中即将问世的光交换机等。(4)信令系统是光纤通信网络的神经系统。比如,电话要接通,就必须传递和交换必要的信令以完成各种呼叫处理、接续、控制与维护管理
25、等功能。信令系统可使网络作为一个整体而正常运行,有效地完成任何用户之间的通信。(5)协议是光纤通信网中用户与用户及用户与网络资源之间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约定的共同“语言”。这种语言使通信网络能够合理地运行,可正确地控制。(6)标准是由权威机构所制定的规范。1.2.2 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低损耗石英光纤的研制,光纤的传输带宽不断地增加、光源和光/电检测的性能不断地改善,光纤通信系统已由起步逐渐地走向成熟。到了1976年,第一个传输速率为44.7 Mb/s的光纤通信系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进入了商业化运作。20世纪80年代是光纤通信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