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件-内部控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配套课件-内部控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 课件 内部 控制
- 资源描述:
-
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 目录目录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第二章第二章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第三章第三章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第四章第四章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第五章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第六章第六章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第七章第七章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第八章第八章 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概念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要素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念一、产生与发展(一)六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5.风险管理框架阶段(二)加拿大内部控制概况借鉴美国模式,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成立了控制基准委
2、员会。该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内控的框架性文件控制指南评估和报告的标准。随后,委员会又陆续发布了评估控制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共同构成了包含内控系统设计、评估和报告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系统的加拿大内控框架体系。(三)巴塞尔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1975年跨国银行监管权威机构巴塞尔委员会建立。1986年3月颁布银外行表风险管理指出“适当的内部控制包括双人控制、职责分离、风险限制等原则,以及审计、风险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1988年巴塞尔协议将内部控制思想具体化到资本充足率的问题上,提出一级资本(核心资本)、二级资本(附属资本)、表内资产风险权数、表外资产风险换算系数、总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
3、以及分级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等概念及要求。(四)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1.我国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背景(1)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强化内部控制(2)经济健康发展迫切呼唤加强内部控制(3)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我国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简要历程(1)1996年财政部制定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内部控制要求(2)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3)2001年6月财政部制定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4)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5)2003年10月财政部制定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二、我国加快
4、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财务报告的有效性,这对于保证投资者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体现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上市公司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堵塞管理漏洞,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有效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减少乃至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3)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最大限度地回报股东和社会。三、内部控制概念1.控制与制度(1)控制是指掌握、支配、牵制,使控制对象不超出一定的范围或任意活动。
5、按照这一含义,在现实管理活动中人们形成的决策及其实施行为思路是“决策方案及预定目标计划与预算实施偏差纠正实现预定目标”;进而形成查找问题的办法与思路是“标准-现状=问题”。(2)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不仅仅是约束和控制,而且具有保证、保护功能,制度是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实现目标的基本保证。2.内部控制定义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定义突出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四、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
6、循的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目标一、内部控制目标的形成机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达到目的、要求和标准的总称。它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企业环境下,人们根据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基于对内部控制的本质、对象内容及其职能的认识,对内部控制“为了什么”、“应该做什么”所作的规定性的规范。二、内部控制目标构成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资产安全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三、关于内部控制目标的不同表述1.美国COSO 1992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目标设定2.美国COSO 1992年企业风险管理
7、整体框架目标设定3.英国内部控制目标设定4.加拿大内部控制目标设定第三节 内部控制要素一、内部控制要素的概念内部控制要素是指内部控制整体的必要内容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简明的划分。合理确定内部控制要素有利于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二、内部要素的划分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在结构上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有时也称为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在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阶段,内部控制要素由原来的五要素扩展为八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活动、信息
8、与沟通、监督。八要素及其控制目标关系我国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要素划分为五个方面,指出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要素。八要素与五要素关系图第二章 内部环境第一节 内部和环境概述第二节 内部环境的内容第一节 内部环境概述一、内部环境的概念(一)全美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对内部环境的定义(二)我国的审计准则对内部环境的定义二、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意义(一)公司治理结构、审计委员会和经营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意义(二)内部机构设置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意义(三)企业文化及价值观因素对内部控制的意义第二
9、节 内部环境的内容一、公司治理结构与议事规则(一)公司治理结构1.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2.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3.公司治理结构模式4.公司治理结构原则5.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要素(二)议事规则1.股东大会议事规则2.董事会议事规则3.经理层议事规则4.监事会议事规则二、审计委员会(一)审计委员会的定义 审计委员会 是指董事会里的一个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根据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定义,审计委员会是指由发行证券公司的董事会发起并由董事会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或同等意义的团体),其目的是监督公司的会计、财务报告以及公司会计报表的审计。(二)审计委员会的背景审计委员会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作是对在美国和
10、加拿大发生的几起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欺诈和公司破产案作出的反映。(三)审计委员会的职责1.审核与评估年度财务报告2.选择评估和更换外部审计人员3.监督内部审计机构4.通过内财务报告监督内部控制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四)审计委员会的作用1.审计委员会在职能上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 2.审计委员会负责全部的外部审计事务3.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内外部审计部门的沟通(五)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资格1.商业经验2.理解审计人员的角色3.对主要会计和报告准则的了解 三、内部机构设置(一)内部机构设置的目的内部机构的设计是组织架构设计的关键环节。只有切合企业经营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的内部机构,才能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发挥积极
11、促进作用。(二)内部机构设置的原则1.一个上级原则2.权责一致原则(三)内部机构设置的内容1.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2.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3.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四、内部审计(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二)内部审计的特点1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都设在各个单位内部2审计的内容更侧重于经营过程是否有效、各项制度是否得到遵
12、守与执行3服务的内向性和相对的独立性4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低,并且以建议性意见为主(三)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与外部审计相比,共同点为掌握基本的财务审计技术,审计结果可能存在相互借鉴。2.区别(1)独立性不同。(2)审计目标不同。(3)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4)业务范围不同。(5)审计标准不同。(6)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不同(四)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1.财务审计2.经管审计3.管理审计4.风险管理(五)内部审计的作用1.预防保护作用2.服务促进作用3.评价鉴证作用五、人力资源政策(一)人力资源政策的定义人力资源政策是公司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有关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的
13、政策规定。(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风险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三)人力资源政策制定模型 分层、分类、分等、分阶段和人性化(四)企业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1.高级人员的引进与开发2.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开发3.一般员工的引进与开发六、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定义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二)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
14、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七、企业文化及价值观(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二)企业文化的内容1.经营哲学2.价值观念3.企业精神4.企业道德5.团体意识6.企业形象7.企业制度(三)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5.调适功能6.辐射功能(四)积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1.要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2.要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品牌3.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4.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
15、的领导责任 八、法制观念(一)法制观念的定义以人们的法律观、法制观和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二)法制观念的重要性1.增强法制观念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增强法制观念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3增强法制观念是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三)增强法制观念的措施1.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2.继续发展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3.搞好法制教育4.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5.建立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第三章 风险评估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第二节 风险目标的设定第三节 风险识别第四节 风险评估的意义和方法第五节 风险应对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一、风险的概念(一)风险的定义1.
16、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2.事件遭受损失的机会(二)风险的构成要素1.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 3.损失(三)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 2.普遍性 3.损失性 4.不确定性 5.可变性(四)风险的分类1.按照性质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2.按照来源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3.按照涉及范围可分为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五)企业风险1.行业风险2.经营风险二、风险评估的概念(一)风险评估的维度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2.风险产生的影响程度分析(二)风险评估的一般程序目标设定 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第二节 风险目标设定一、目标设定的必要性目标设定是企业在识别和分析实现目标的
17、风险并采取行动来管理风险之前,采取恰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选择的目标支持和切合企业的发展使命,并且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相一致。二、目标设定方法(一)基于总体战略目标设定风险目标(二)基于具体目标设定风险目标(三)合理确定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第三节 风险识别一、风险识别的必要性只有充分识别风险,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如果不知道风险的所在,风险评估势必陷入困境。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分析出研究对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衡量和对付风险才有实际意义。只有风险被识别,才可以制订甚至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二、风险识别的内外部因素(一)内部风险因素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
18、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二)外部风险因素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三、风险识别技术方法(一)财务报表分析法(二)流程图分析法(三)事件
19、树分析法(四)问卷调查法(五)现场调查法(六)保单对照法(七)分解分析法(八)小组讨论和访谈(九)5c要素分析法(十)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第四节 风险评估一、风险评估的意义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计量、分析、判断、排序的过程,是风险应对的主要依据。二、风险评估方法(一)定量分析法(二)定性分析法(三)综合分析方法(四)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第五节 风险应对一、风险应对的意义风险应对是风险评估的最后一道程序,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发生的整体概率;事故发生后,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最终达到降低单位预期财产损失的目的。做好这关键的一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都至关重要。良好的风险应对
20、方案是企业减少损失乃至创造收益的重要举措。二、风险应对的策略(一)风险规避(二)风险转移(三)风险降低(四)风险承受 第四章控制活动第一节 控制活动概述第二节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第三节 授权审批控制第四节 会计系统控制第五节 财产保护控制第六节 预算控制第七节 运营分析控制第八节 绩效考评控制第一节 控制活动概述一、控制活动的概念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一系列活动。控制活动是落实风险评估结果的基本手段,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控制活动体现在整个企业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中,贯穿于企业所有的运营活动中。二、控制活动设计的基本原
21、则(一)合规性原则(二)有效性原则(三)全面性原则(四)相互牵制原则(五)协调配合原则(六)程序定位原则(七)成本效益原则三、控制活动方法控制方法主要有手工控制、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检查性(也称发现性)控制等。四、控制活动的内容(一)根据权限特征,分为股权控制和经营管理权控制(二)根据控制范围,分为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三)根据专业特点和职能,分为人事控制、财务控制、会计控制、生产控制等(四)根据控制进程和时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五)根据集权程度,分为集权控制和分权控制(六)根据控制侧重点,分为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七)根据控制者态度,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八)根据控制力来源,
22、分为借力控制和自力控制(九)根据控制层次,分为制度控制和观念控制(十)按照经济活动的内容,分为公司层面控制和业务活动层面控制五、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和缺陷逐步暴露。在信息系统环境下,为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效率,需要对传统的内部控制进行整合。必须加强对在电子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对财产记录的控制。六、执行控制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一)把握好授权尺度(二)加强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力度(三)提高控制人员的控制能力第二节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一、不相容职务的概念不相容职务的设置源于内部牵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
23、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二、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原则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就是在合理设置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对不相容职务实行岗位分离,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避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舞弊行为。三、不相容职务的范围(一)会计岗位设置中的不相容职务(二)货币资金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三)采购与付款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四)存货与仓储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五)销售与收款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六)投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七)筹资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四、不相容职务失效和优化不相容职务对于解决舞弊的作用有时是有限的,可以说,
24、任何内部控制制度都是有漏洞的,不存在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也是如此。(一)不同的业务循环中的不相容职务交叉而导致不相容职务的失效(二)不相容职务设置本身存在漏洞(三)不相容职务的僵化导致不相容职务设置的失效(四)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导致不相容职务设置失效第三节 授权审批控制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授权审批控制母公司为了发挥企业集团的协同效益、从战略角度出发、对子公司的现金、经营、投资决策等进行授权、同时拥有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二、多层组织结构形成的授权审批控制从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在股东、董事会、经理等不同层级之间的授权审批使不同的管理主体及相对应的职责权利形成了相互制衡
25、的内部控制机制。三、各项业务中的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经营业务与事项中、只有在资产业务、工程项目业务、采购与付款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成本费用业务、筹资与投资业务、担保业务等的关键控制点上建立有效的授权审批控制、才能达到控制目标、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第四节 会计系统控制一、会计系统控制概念会计系统控制是重要的内部控制方法之一。在这个系统中、会计人员在一定会计组织下、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借助一定的计算工具和设备、按照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登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生成会计信息资料。二、会计系统控制的具体措施(一)会计岗位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