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件-管理学.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配套课件-管理学.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 课件 管理学
- 资源描述:
-
1、 管理学管理学 目录目录 第一章 管理学总论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计划与决策 第四章 组织 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六章 领导第七章 激励第八章 沟通第九章 控制第十章 技术与管理创新 第一章 管理学总论 第一节 管理概述 第二节 管理学及其基本原理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第四节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概念泰罗: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即指挥他人能用其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德魯克:管理就是牟取剩余。孔茨:管理就是通过别
2、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上述观点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各个侧面,本书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对管理概念的理解管理具有不同的范围和领域管理服务于组织目标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是通过一系列职能来实现的 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规律性 艺术性实践性 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四项职能。这四项职能相互关联、连续进行,构成了管理工作连续不断、循环往复的完整过程。管理者管理者计划计划组
3、织组织控制控制领导领导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执行执行实现实现 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计划职能明确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明确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研究环境、分析条件、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案、制定战略、筹划人、财、物、时间,拟定实施步骤的连续过程。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构建组织框架构和建立运行机制构建组织框架构和建立运行机制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制、分配权力和资源、配备人员、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监督组织运行和变革组织。领导职能领导职能统御和指引组织成员的活动统御和指引组织成员的活动通过职权影响力和非职权影响力,运用沟通、奖惩、激励等方式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保证组织目标实现。控制职能控制职能发
4、现和纠正偏差发现和纠正偏差对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管理活动能按照计划进行。第二节 管理学基本原理 一、管理学及其特性 二、管理学基本原理 管理学及其特性 管理学是指管理者在长期从事管理活动的实践中,探索、总结管理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客观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综合性科学。综合性内容广泛,涉及相关学科众多实践性影响因素复杂,方法运用灵活 管理学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及其分类 二、管理者的角色 三、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及其分类 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担负着对整个组织的资源整合,实现既定目标
5、,而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人。组织纵向结构所处位置分类从事工作性质和管理领域分类从事工作性质和管理领域分类 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将管理者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组织资源过程中需要履行的特定职责简化为10种角色。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组织代表、领导者、联络官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兹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一篇题为能干的管理者应具有的技能的论文,指出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技术技能 指运用工具、程序、技术和技巧等来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人际技能 指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概念
6、技能概念技能 指管理者综观全局、系统分析的能力。格里芬对卡兹的三项基本技能作了新的补充,增加了另外两项技能。诊断技能诊断技能根据组织出现的症状来诊断问题,通过表象分析问题的实质。分析技能分析技能在某一形势下鉴别关键变量的能力,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最值得关注的因素。管理的层次与管理技能之间的关系第四节第四节 管理伦理和社会责任管理伦理和社会责任 一、管理伦理 二、社会责任 管理伦理的含义韦伯斯特:组织的管理者们在其业务活动中采用的行为或道德判断标准。劳拉纳什:管理伦理是研究如何将个人道德规范运用到商业企业的行为和目标之中。关于管理伦理的理解 一方面是指组织管理者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是
7、指管理组织的伦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内在联系。管理者的伦理是管理组织的伦理的核心和基础,前者对后者起着重要的主导影响作用。管理决策中的伦理观功利观 完全按照结果、后果制定决策。权利观 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公平理论观 管理者公平和公正贯彻和加强规范,并在过程中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社会契约整合理论 道德决策基于是两种“契约”的整合:允许组织处理并确定可接受的基本规则的社会一般契约,以及处理社区成员之间可接受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更为具体的契约。影响管理伦理的道德因素 管理者行为管理者行为自我强度自我强度道德问题道德问题强度强度道德发展道德发展阶段阶段结构变量结构变量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组织文化组织文化
8、提高员工道德修养途径 甄选高素质员工建立伦理准则与决策准则加强高层管理的领导建立明确和现实的工作目标进行伦理培训综合评价绩效独立社会审计提供正式保障机制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 社会责任概念的正式提出 60年代关于社会责任概念的广泛讨论 70年代社会责任内涵的争论与理论的发展 80年代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 20世纪90年代至今:核心竞争力与“社会责任原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对顾客的责任 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 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 企业对社区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1996)联合国
9、全球契约 国际劳工协议 本章小结1.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組织拥有的资源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以便有效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2.管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3.管理学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等。4.管理者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5.管理伦理一方面是指组织管理者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是指管理组织的伦理,受到管理者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
10、织文化和道德问题强度等的影响。6.对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会、行业协会都越来越关注劳动者劳动条件、环境、人权等社会问题,并通过社会舆论、行业规制以及各种国际性社会责任标准不断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第二章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趋势 李嘉诚谈管理管理者对自己负责的事和身处的组织有深层的体验和理解最为重要。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要正确地挑选团队,并找到正确的“杠杆”支点位置。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把持
11、和尊重,正现金流的控制,公司预算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元素。管理人员特别要花心思在脆弱环节,要防范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造成的毁灭性灾难。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艺术在其将新事、新思维与传统中和更新的能力。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在众多社会问题中略尽绵力而已。第一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二、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三、国外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儒家的管理思想儒家的管理思想 核心观点“仁政、德治”仁政的管理理念 贵和中庸的管理准则 义利与礼的管理手段 法家的管理思想核心观点“法、术、势”“法”是指管理的法律制度“术”是指管理的策略手段“势”是指统治者的权势威势、影响力 道
12、家的管理思想道家的管理思想 核心观点“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以柔克刚的管理策略 二、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的组织管理对象教会 按照教义,依靠信徒的虔诚,来组织和管理它的财产政府 依据国家法规,依靠军队力量,来实施其统治军队 通过严格的等级纪律和权力结构管理大批的官兵家庭 通过家庭血缘关系(亲情)和家法来管理家庭事务 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国外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亚当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斯密的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经济人观点罗伯特罗伯特欧文的管理思想欧文的管理思想 人事管理方面的实践与理论 查尔斯查尔斯巴
13、比奇的管理思想巴比奇的管理思想 时间成本控制、工资利润分享制、经理人员建设性意见弗雷德里克弗雷德里克哈尔西的管理思想哈尔西的管理思想 工资制度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三、韦伯的科学组织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谋求提高工作效率2.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运用的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3.为实施科学管理,需要开展一场“心理革命”科学管理方法1.挑选和培训一流的工人2.制定工时定额,推进标准化3.实行计件工资报酬制度4.实行职能工长制5.实施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卡尔乔治巴思 发明计算尺、成本会计贡献、科学
14、管理思想传播。亨利甘特 “甘特图”、改进刺激性付酬制度、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疲劳研究、员工培训与发展亨利福特 生产标准化、流水线作业 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六项经营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五项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合理报酬原则、等级制度原则、集权程度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人员团结原则 韦伯的科学组织理论韦伯的科学组织理论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传统权威、感召
15、权威与合法权威归纳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具有明确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制、正规的员工选择选择和晋升机制、依照规程办事、人与人关系非人格化。第三节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一、早期行为学家 雨果芒斯特伯格 玛丽福莱特二、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理论三、行为科学理论 梅奥的霍桑试验1924年到1932年期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器公司共同主持了一项研究活动,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被后人称为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四大阶段霍桑试验四大阶段工人照明试验(1924-1926)福利试验(1926-1931)访谈试验(1928-1931)继电器线圈装配组观察试验(1931-1933
16、)试验结论:工作环境的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人际关系理论员工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工人的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和工人的工作态度企业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行为科学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和领导行为 主要观点 1.了解人的需求以及需求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探索合适的激励方法。2.需求和行为之间存在动机,改变动机能影响个体的行为。3.强调个体的行为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群体和组织去理解行为,强调找出个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节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中通
17、过别人,并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的过程,管理过程的职能具有普遍性;应该运用职能分析方法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建立起认知管理的理性知识体系。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正式组织是协作系统,不论其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即共同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联系。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决策是管理的中心,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决策的标准是“满意”而非“最优”,决策的类型有定型化决策和非定型化决策两类。系统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组织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系统具有综合性、整体性,要把握构成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
18、纯粹理论的研究;管理者要了解本企业的目标和使命,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实行目标管理。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两者关系密切并相互影响,管理者需要对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进行有效的协调。当二者之间发生冲突时,通常应在技术系统中做出某些变革以适应社会系统。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强调借助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重点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科学性问题。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组织管理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
19、理理论和方法,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有所变革,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来选择最适宜的管理模式。经理角色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是在现代企业组织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在探讨经理人的角色、工作性质、职能及如何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管理实践的新特点 1.信息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 2.管理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3.管理组织呈现开放和网络化趋势 4.知识和创新在管理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五节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趋势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趋势管理理论的新进展 战略管理理论 新型组织理论 企业再造理论 供应链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1.中外古代的管理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对于工厂
20、制度下管理问题的研究,为科学管理和行为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古典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开辟了管理理论的纪元。3.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理论否定了“经济人”假设,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进一步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引发了管理重心的重大转变。4.20世纪中期,产生了多种管理理论,被誉为“管理理论丛林”,主要有: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等。5.现代管理活动的要素信息化
21、,管理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管理组织呈现开放和网络化趋势,知识和创新在管理活动中越发重要。为了适应管理实践的要求,战略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等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不断涌现。第三章第三章 计划与决策计划与决策第一节 计划概述第二节 制定计划的步骤与方法第三节 目标管理概述决策方法第四节 决策活动概述第五节 决策的程序与分类第六节 决策的技术与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计划概述计划概述 一、计划的概念与特征 二、计划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三、计划的原则计划的概念与特征 计划是确定未来目标并对实现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计划工作是管理者确定必要的行动方针,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
22、解任务和目标,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目标的过程。计划工作具有首位性、目的性、普遍性、实践性的特点计划的类型 按照计划的期限划分按照计划的期限划分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按计划范围的广度划分按计划范围的广度划分 战略计划和作业(行动)计划 按计划的明确性程度划分按计划的明确性程度划分 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具体计划 按照计划的内容划分按照计划的内容划分 综合计划、职能计划和项目计划计划的表现形式 使命 目 标 战 略 政 策 程 序 规 则 规 划 预 算 计划的层次体系 第二节第二节 计划的原则计划的原则 计划的原则计划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挑战性原则挑战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23、适应性原则 第三节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步骤和方法计划工作的步骤和方法 估量机会 确定目标 确定前提 拟定备选方案 评价方案 选择方案 制定派生计划 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计划编制方法计划编制方法传统计划方法 定额换算法 系数推导法 经验平衡法现代计划方法 滚动计划法 网络计划技术 甘特图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近细远粗,计划逐期向前滚动2014-2018的五年计划20142015201620172018很细较细一般较粗很粗2014年实际完成情况计划与实际间的差异修订计划2015-2019的五年计划20152016201720182019很细较细一般较粗很粗 计划修正因素差异分析环境变化经营方针调整
24、 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在任务分解基础上绘制网络图,并进行时间和费用优化。网络图构成:一般由箭线、节点和路线组成。箭线:分为实箭线和虚箭线,代表一项活动、工序、作业。节点:是箭线的连接点,代表某项活动的开始或结束。路线:从始点开始,沿着箭头方向到达终点的一条通道。其中,在路线上的各项作业时间之和为最大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4 46 65 53 37 78 8DEFGH1 12 2ABC5108159663第三节第三节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 一、目标及其制定 二、目标管理 目标及制定原则目标及制定原则目标是组织和个人活动所指向的终点或一定时期所寻求的最终成果。制定目标的原则 目标必须指向明确 目标
25、应尽量具体 目标必须可考核 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定 目标必须是合理的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BOMBO)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系统方法,在该系统中,最高领导层与各级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及每个主管和员工的保证措施,并定期检查,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目标管理的特点 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 强调民主管理与自我控制 注重工作成果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BOMBO)的实施步骤)的实施步骤1.建立目标体系 确定总目标 确定组织分工 确立分目标 逐级授权 2.目标实施 执行者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3.成果评价 对目标执行者进行考核与奖惩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目标管理的优点与局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