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8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387页]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24112
  • 上传时间:2022-08-07
  • 格式:PPT
  • 页数:387
  • 大小:1.3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387页]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387页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 387 课件
    资源描述:

    1、主编:胡静波 李秀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第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第二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方法第二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方法第三章资产的核算第三章资产的核算第四章负债的核算第四章负债的核算第五章净资产的核算第五章净资产的核算第六章收入的核算第六章收入的核算第七章支出的核算第七章支出的核算第八章会计报表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第九章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第十章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第十章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第十一章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第十一章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第十二章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第十二章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第十三章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第十三章事业单位支出的核

    2、算第十四章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第十四章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义、对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义、对象和任务象和任务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及会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计等式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前提和一般原则预算会计的定义预算会计的体系行政单位会计的定义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等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前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原则一、预算会计的定义及组成体系(一)预算会计的定义 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及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

    3、资金收支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与预算相联系的专业会计,具体来讲,理解该定义应把握以下几点:1.会计主体 2.会计客体 3.计量手段(二)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 1.财政总预算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政府各级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2.行政单位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是各级行政机关及接受国家预算拨款的单位用来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专业会计。3.事业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一)行政单位 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检察机关

    4、,以及党政组织和人民团体,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司法、检察机关,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等。(二)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也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其经济活动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主要表现在:一是一般不提供物质产品,有的单位虽然也提供一些物质产品,但它往往是作为知识、技术等的载体来提供的;二是进行业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的单位虽然实行有偿服务,但往往并非足额补偿;三是出资者不要求回报,因而不具有明确的经济权益。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单位,主要表现在:一是事业单位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却实行有偿服务,有的还可以做到以收抵支,而行政单位的服务则是无

    5、偿的;二是事业单位有些业务活动具有经营性的特点,其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大都与其业务活动相联系,而行政单位则无事业收支活动;三是事业单位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大都进行着能创造价值的智力劳动,具有一定的生产性,因而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而行政单位则履行着政府管理职能。(一)行政单位会计的基本特征(1)行政单位会计是为某一具体行政单位服务的,其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明显的非市场性。(2)行政单位会计主要反映某一具体行政单位的经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单位经费收支的核算必须服从预算管理的要求。(3)行政单位会计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也不计算损益。(4)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

    6、。(二)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特征(1)事业单位会计是为某一具体事业单位服务的,其业务活动是向社会提供各种生产性或生活性的服务。(2)事业单位会计对业务活动的核算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以核算事业收入、事业支出及其余超为主,社会效益是衡量其业绩的基本标准。(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有些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要求实行经济核算,并可进行成本核算。(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具有经营性收支业务的事业单位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1.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2.会计要素的构成不同 3.会计等式不同 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

    7、殊性(一)行政单位会计的组成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二)

    8、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 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同样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各级会计单位的具体分工同行政单位。上、下级会计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工作关系,不仅表现在经费领报上,也反映在预算管理的领导和监督上。主管会计单位直接与财政部门发生经费领报关系,它除了有权支配本单位的经费外,同时要分配和转拨所属单位的经费。因此,主管会计单位不仅具有对所经办的行政事业经费的支配权,也具有对所属单位经费的支配权和调拨权。二级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发生经费领报关系,它通过主管会计单位转拨而取得预算经费,不仅是本单位的经费,也包括由它所转拨的所属会计单位的经费。因此,二级会计单位除接受主管会

    9、计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外,也具有对所属会计单位经费的支配权和调拨权。基层会计单位与上级会计单位发生经费领报关系,它所得到的转拨经费只是本单位的经费,因而只具有对本单位经费的支配权。(一)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 1.行政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1)获取经费及预算外收入。各行政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从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领取行政经费,依法获取预算外收入。(2)安排经费支出。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开支标准,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各项经费支出,经费收支相抵为行政单位的结余。(3)核算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在行政单位资金运动的过程中,由行政单位掌管的各种财产和债权形成行政单位的资产,各项应缴和暂存款项形成行政单位的负债

    10、,固定基金和结余形成行政单位的净资产。2.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 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就是各级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费收支、预算外收入及其结余,以及在行政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 1.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1)获取经费及其他收入。各事业单位不仅可以按照核定的预算向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领取经费,还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组织创收,取得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等各项收入。(2)安排经费支出。各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开支标准,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各项专业业务和经营业务的各项支出,各项收支相抵为事业单位的结余。(3)核

    11、算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在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由其掌管的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利形成事业单位的资产;由其承担的借入、预收款项和应付、应缴款项形成事业单位的负债;各项基金和结余形成事业单位的净资产。2.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 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各类事业单位在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在事业单位资金运动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一)组织资金供应,合理使用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其业务活动的完成,要根据单位计划和财务预算,及时组织预算资金和业务收入。同时,要根据预算确定的用途和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安排各项费用支出,合理使用预算资金,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坚持“少花钱多

    12、办事”的原则,努力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二)加强会计核算,进行预算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正确反映本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认真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同时,要定期分析本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测定影响预算执行的因素,找出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以便挖掘内部潜力,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期计划和预算的编制做好准备工作。(三)保护公共财产,合理分配结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正确记录、计算本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监督其安全保管与合理使用。对于货币资金的收支、物资的进出都要加以审核,并及时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按期进行清查盘点,保

    13、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事业单位收支相抵后的结余,要按照政策的规定合理进行分配,其中用于事业发展的部分要优先保证,用于职工福利的部分要规定最高比例,不得突破。(四)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在正确反映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以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为依据,审核各项预算收支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情况。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必须及时揭露、坚决制止,以保障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一、会计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做的最基本分类,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设计会计报表的基础。行政事

    14、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前三个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财务状况的披露直接联系,故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也称为静态会计要素;后两个要素与收入支出表中的收支的披露直接联系,故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也称为动态会计要素。(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2.资产的基本特征 3.资产的分类(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2.资产的基本特征 3.资产的分类(三)净资产 1.负债的定义 2.资产的基本特征 3.资产的分类(四)收入 1.负债的定义 2.资产的基本特征 3.资产的分类(五)支出 1.负债的定义 2.资产的基本特征 3.资产的分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亦称会计平衡公式,是指各行政事业

    15、单位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的必然相等的关系。基本会计平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平衡等式是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它是会计人员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做出合理的限定,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明确性。会计人员在确定会计核算对象,选择会计政策,收集会计数据时,都要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定了

    16、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的对象是预算单位的资金运动,其是由各项具体的经济业务构成的,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不同的核算主体的关系日益错综复杂。因此,对于会计人员来说,首先需要明确哪些经济业务应当予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哪些不应包括在核算的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包括行政单位、各类事业单位。如前所述,它们服务的特定空间范围不相同,行政单位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各类事业单位。(二)持续运行 持续运行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业务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够持续不断地运行下去。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的限定。若没有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

    17、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将无法采用,单位也就不能按照正常的会计原则、正常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均具有稳定的财政来源、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依赖于盈利生存,客观上也具有较强的持续运行的能力。因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应当以各行政单位及各类事业单位能够持续不断地运行下去作为组织正常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而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完全是由其营利能力所决定的,长期的亏损、严重的资不抵债,最终将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把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持续运行的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首尾相接的区间。会计期间的划分方法

    18、各国并不完全相同,我国是按公历日期来确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分期的目的,是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按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主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或上一级单位报告。(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各种会计信息以价值形式对外传递。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

    19、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会计核算中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是由货币的价值属性决定的,其他任何计量单位都无法与货币相比。当然,货币计量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许多存在于预算主体且对其运行有重要影响的要素因货币计量的困难而被排斥在财务会计报告之外。因此,预算主体的会计报表还必须有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补充。(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地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真实性原则既是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

    20、是最重要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如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就会给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重大失误。因此,可靠性应成为会计信息质量判断的首选品质。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反映的内容真实、产生的数字准确、核算的资料可靠。要做到核算依据真实、核算过程真实、核算结果真实。(二)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亦称有用性,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经济决策。也就是说,如果会计提供的信息能对信息使用者做出最优决策有所帮助,避免其决策失误,这样的会计信息就具备了相关性的品质。会计的目标就

    21、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就必须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身份构成,他们需要的会计信息的内容构成,解决如何能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协调的问题。相关性要求会计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时效性三个要素构成。预测价值是指一项信息对信息使用者预测未来事项的发展趋势或结果有帮助;反馈价值是指一项信息能使信息使用者证实或更正过去决策时的预测价值;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提供应是快速、及时的。(三)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里的可比性有两层含义

    22、:一是同一会计主体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在预算执行报告中说明。二是不同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和核算方法处理,以便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如果说第一层含义是为了保持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而第二层含义则更强调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会计信息时,不仅要考查单一主体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信息,还要对同类型的部门和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考查。为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同一类型的不同部门和单位的财

    23、务状况、收支状况,只要是相同的交易和事项,就应当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四)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各部门和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对其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这一作用的发挥与其获得的时间密切相关,信息的效用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的。为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及时获得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中要做到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五)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亦称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提供的目的在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的提

    24、供方法也应以这一前提为出发点。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考虑使用者的情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冷僻问题简明化,力求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清晰明了。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对明晰性的要求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要做到清晰、准确、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晰,文字摘要规范、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要做到项目填列完整、钩稽关系清楚、数字核对准确。(六)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在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情况下,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单独反映。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告时,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结余情况,不能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财务数据,不应由

    25、于所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交易和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核算、全面记录、准确反映。对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使会计信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预算会计预算会计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1.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论述预算会计的对象。3.论述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4.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5.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前提。6.论

    26、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原则。返回目录书页第一节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第三节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第三节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第四节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第四节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第五节账务处理程序第五节账务处理程序会计科目的设置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第一节会计科目和账户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含义及种类 1.会计科目的含义 会计科目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按其经济内容所作的具体分类。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设置账户的依据。2.会计科目的种类(1)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具体分为资产类、

    27、支出类、负债类、收入类及净资产类五大类。(2)会计科目按其核算级次分类。会计科目的级次是指每一个会计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它体现会计信息详细程度的不同。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按级次,可分为总分类科目(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细目)。(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与预算管理相适应的原则 3.简明、实用原则(三)行政单位的会计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使用要求是:(1)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单位不需要的科目可以不用,但非经财政部同意,不得减并或自行增设,不得擅自更改科目名称。(2)制度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编号的,各行政单位在使用会计科目编号时,应与会计科目名称同时使用

    28、。单位可以只使用会计科目名称,不用科目编号,但不得只填科目编号,不写科目名称。(四)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使用要求是:(1)事业单位应按财政部制定的有关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使用某些会计科目。(2)统一的会计科目编号一旦规定后各单位不要打乱重编,在某些科目与科目之间留有一定的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二、账户(一)账户的含义及种类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的,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的、系统的、连续记录的手段。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其所提供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不

    29、同分为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也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统称为明细账;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净资产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支出类账户。(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因此,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不同的记账方法,账户的结构不同,即使采用同一种记账方法,不同性质的账户结构也不同。但是不管采用什么记账方法,也不管账户的性质如何,其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账户一般分为左、右两个方向,每一方向再根据实际需要分成若干栏,用来分类登记经济业务及其会计要素的增加、减少以及增

    30、减变动的结果。第二节借贷记账法记账方法是指在账簿中记录业务活动的方法。记账方法按照每次记录的经济业务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及账户间的对应关系,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在我国会计发展的历程中,曾经呈现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并存的局面。我国预算会计从1966年起普遍采用收付记账法,1998年以世界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取代了“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以借贷相等的金额记录会计要素变动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这里的“借”、“贷”没有字面含义,只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以

    31、标明记账的方向。一、账户结构(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借方记录该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该项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该项资产的期末实有数额。(二)负债类账户的结构 根据会计等式,负债及净资产要素列在资产要素的反方,表示资产的形成原因。因此,负债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反。贷方记录该项负债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该项负债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该项负债的期末实有数。(三)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净资产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净资产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净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四)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收入类账户中,贷方记录该项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该项收入的减少

    32、额或结转额,期末一般无余额。(五)支出类账户的结构 支出类账户中,借方记录该项支出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该项支出的减少额或结转额,期末一般无余额。二、记账规则记账规则是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根据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和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我们可以知道: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只涉及会计等式的一端,引起这一端会计要素的此增彼减;或者涉及会计等式的两端,引起两端会计要素的同增或同减。而无论如何,在记账时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借贷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有借方必有贷方,借方与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三、试算平衡试

    33、算平衡,是根据会计等式和记账规则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完整、正确的一种方法。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对每笔经济业务所做的会计分录,所涉及账户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到了一定时期期末,将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以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相等,这是记账规则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账户余额反映的内容看,账户的借方余额代表一定日期预算主体所拥有的资产,贷方余额反映其在该日期承担的负债和净资产。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这是会计等式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记账发生错误,就会造成账户借贷双方出现不平衡,这个不平衡包括发生额不平衡

    34、,也包括余额不平衡。因此,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借助上述平衡关系的存在,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账户的平衡关系可用公式表达如下: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账户的试算平衡工作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在试算平衡表内,一般包括三段平衡关系:期初余额平衡、本期发生额平衡、期末余额平衡。第三节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进行账务处理,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讲求真实性。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真实可信的会计凭证作为记账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这既是会计工作的

    35、开始,又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也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的重要环节。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经办业务的人员填制或取得相应的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并在会计凭证上签名、盖章。企业取得的会计凭证必须经过审核,只有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一、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书面文件。它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根据。企业货币资金的收付、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等,都必须取得或填制

    36、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原始凭证的内容和格式,预算会计制度并没有做详细规定,但一般情况下,原始凭证上都应该具备下列基本内容:(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和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3)凭证填制的日期;(4)凭证的编号;(5)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6)经济业务发生的金额(数量、单价);(7)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二、记账凭证(一)记账凭证的含义及基本要素 1.记账凭证的含义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的,载有反映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和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文件。2.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 (1)记账凭证的名称;(2)

    37、填制凭证的日期;(3)凭证编号;(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5)应用的会计科目;(6)记录的借贷方金额;(7)所附原始凭证张数;(8)制单、审核、出纳、记账、会计主管的签名或盖章。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记账凭证需增加科目编码栏。(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它也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转账凭证是用以记录与货币资金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

    38、,作为登记有关总账、明细账的依据。(三)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1)事业单位应根据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归类整理编制记账凭证。(2)记账凭证一般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当天发生的同类会计事项可以适当归并后编制。不同会计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合并编制一张记账凭证,也不得把几天的会计事项加在一起做一个记账凭证。(3)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几张记账凭证的,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主要的一张记账凭证后面,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的编号。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但应经主管会计人员签章。(4)记账凭证必须清晰、工整,不得潦草。记账凭证由指定人员复核,并

    39、经会计主管人员签章后据以记账。(5)记账凭证应按照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顺序整理、制证记账。按照制证的顺序,每月从第一号起编一个连续号。(四)记账凭证的审核(1)审核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记录的内容与所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一致、金额是否相等,所附原始凭证的种类是否齐全、张数是否正确。(2)审核会计分录的编写是否正确。(3)审核记账凭证其他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否填写齐全。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能据以登记账簿。(五)记账凭证的保管 记账凭证每月应按顺序号整理,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加上封面,装订成册保管。(六)记账凭证错误的更正(1)发现未登记账簿的记账凭证错误,应将原记账凭证作废,重新编制记账凭

    40、证。(2)发现已经登记账簿的记账凭证错误,应采用“红字冲正法”或“补充登记法”更正。采用计算机做记账凭证的,用“红字冲正法”时,以负数表示。第四节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一、会计账簿的含义和种类(一)会计账簿的含义 会计账簿是指按照会计科目开设账页,并由若干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登记依据,用以系统、序时、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账簿与账户相互关联,账簿是账户的载体,账户是账簿的内容。(二)会计账簿的种类 1.账簿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可将账簿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种。2.账簿按账页格式分类 根据经济业务的核算需要,账簿可以采用不同的格式。按账簿格式的不同,可将账簿分为三栏式账簿、数

    41、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三种。二、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一)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 1.封面 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账、各种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2.扉页 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活页账、卡片账在装订成册后,填列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账页 账页是账簿的主要内容,是用来记录具体经济业务的载体(二)序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序时账簿的设置 序时账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它们应选用订本式账簿,其账页格式多采用收入、支出、结存三栏或借方、贷方、余额三栏。2.序时账簿的登记 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

    42、银行存款日记账。在登记时需注意的问题是: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相互划转的业务,只根据付款凭证登记,以免重复记账。(三)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总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预算主体应为每个总分类科目开设总分类账。由于总分类账的登记次数相对较少,内容较为概括,因此并不需要太多的账页,对于一般的预算主体来说,设一本总分类账就可以了,而对于核算业务量较大的部门和单位可考虑多设几本总分类账。2.明细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明细分类账簿是用来详解总分类账簿中的概括数字的,设置明细分类账时,应根据该会计科目的特点及实际管理需要,决定其采用的格式和所需要预留的账页。登记明细分类账时,可根据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会计人员

    43、编制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分别登记按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并为每一个账户预留若干账页,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有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详细资料。三、会计账簿的使用规则(1)账簿在启用时,应详细填列“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2)账簿的登记依据,必须是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或者是它们的汇总表。(3)为确保账簿记录清晰、整洁,登记账簿时,必须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不得用红色墨水记账,红色墨水可用于改错、冲账等。(4)登记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登记入账。登记完毕,记账人员应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标明已经登账

    44、的符号。(5)各种账簿要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发生跳行、隔页,应在空行、空页处用红线对角注销,注明“此行空白”或“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章。(6)当本账页记满时,应办理“转页”手续。具体做法是:首先,在账页最后一行,加计本页发生额合计数,结出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转次页”字样;其次,将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下一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7)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为了留有改错的空间,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应紧靠行格的底线书写,一般不要超过该格的二分之一。(8)凡需结出余额

    45、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的字样,以表明余额的方向。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该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元”位上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第五节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又有不同的方法、特点和适

    46、用范围。为了把会计核算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各单位都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择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账务处理程序。二、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一)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都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其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在这一程序中,记账凭证可以是通用记账凭证,也可以分设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需要设

    47、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其中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账根据需要可采用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二)一般程序(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2)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6)期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7)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预算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原始凭证

    48、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1.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方法及其主要内容。2.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其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3.论述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基本结构。4.论述会计凭证及其种类。5.论述原始凭证的格式。6.论述记账凭证及其种类。7.论述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8.论述会计账簿及其种类。9.论述会计账簿使用的规则。10.论述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种类。11.论述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程序。返回目录书页第一节流动资产第一节流动资产第二节固定资产第二节固定资产 资产核算的内容 现金的管理原则 银行存款的核算 库存材料的管理及核算 固定资产的核算第一节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

    49、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等。行政单位的资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2)资产能够用货币来计量。(3)资产为行政单位所占有和使用。(4)行政单位的资产是从国家取得的,具有无偿性。(5)行政单位的资产具有非经营性。一、现金的核算(一)现金的管理原则 1.坚持“钱账分管,互相牵制”的原则 2.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现金 3.严格遵守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的限额 4.不准坐支现金 5.现金收支业务必须根据合法凭证办理 6.如实反映现金库存,保证账款相符(二)现金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应设置“现金”账户。该账户属于

    50、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其借方反映库存现金的增加,贷方反映现金的减少,本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的数额。二、银行存款的核算(一)银行存款的管理要求(1)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银行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开户头。行政单位的预算经费应统一存在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户头,行政单位不得自行转移资金,并应履行银行规定的申请开户程序。(2)银行存款账户只能供本单位使用,不能出租、出借或转让。(3)严格遵守银行的各项结算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接受银行的监督和管理。(4)严格审核收付款凭证。各种收付款凭证必须如实填写款项来源或用途,不得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严禁利用银行账户进行非法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387页]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241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