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法 行政诉讼法 课程 课件 汇总
- 资源描述:
-
1、授课人:XX XX XX学院 XX 专业【全套课件全套课件】必读法律法规必读法律法规 宪法公务员法宪法公务员法 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许可法 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等国家赔偿法等 第一节行政法的含义第一节行政法的含义 一、公共行政一、公共行政 (一一)国家意志执行说国家意志执行说 古德诺古德诺 (18591939)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1859 年1月18日生于纽约。19141929 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先后教授行政法、历史和政治学,是美国政治学会的主要创建人。1913 年曾到北京任袁世凯政府的法律顾问,年曾到北京任
2、袁世凯政府的法律顾问,古德诺在华两年期间,为帮助袁世凯实现皇帝梦不遗余力于。1915年发表共和与君主论,认为共和制度不适宜中国,为袁世凯的复辟制造舆论。著作有比较行政法、政治与行政 等。他在代表作政治与行政代表作政治与行政中,率先系统阐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认为政治是表示国家意志的领域,行政是实现国认为政治是表示国家意志的领域,行政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方法和技术,家意志的方法和技术,行政不应受政治权宜措施及政党因素的影响。对美国的行政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排除说 该观点认为行政是指国家立法、司法以外的一类职能。(三)目的说 该观点认为行政是指在法律规制之下,为实现国家目的而为的
3、积极、连续、整体、统一的管理活动。(四)内容说 该说认为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马克思:“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特点:1.行政是一种国家活动,而不是一般社会组织对事务的管理;2.行政不同于其他机关的活动。与立法、司法活动不同,是以组织、执行为其活动方式。我们认为,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这一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公共行政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2.公共行政的主体,即行政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机构。3.公共行政的手段方式多样。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对公共行政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行 政私行政公共
4、行政国家行政社会公行政 行政积极行政消极行政干预行政给付行政负担行政授益行政羁束行政裁量行政 1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以实施公共行政的主体为标准,可将公共行政分为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国家行政是指国家设立行政机关,直接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又称为直接行政。社会行政是指社会公共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又称为间接行政。2规制行政与给付行政。以公共行政的目的为标准,可将公共行政分为规制行政和给付行政。规制行政是指以规范限制公民等一方的自由来实现某种公共秩序的行政活动,如交通规制、经济规制等。给付行政是指通过给公民等一方直接提供帮助或服务以实现某种公共目标的行政活动,如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3授益行政与负担
5、行政。以公共行政对公民等一方产生的不同影响为标准,可将公共行政划分为授益行政和负担行政。授益行政是指给予公民等一方某种权利和利益的行为,如行政许可、减免税收。负担行政是指给公民等一方设定义务、增加负担的行为,如行政罚款、行政收费等。4消极行政与积极行政。以实施公共行政的主动与否为标准,可将公共行政划分为消极行政和积极行政。消极行政主张无为而治,将公共行政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只有在危及个人安全自由和公共秩序时才被动采取相关措施。积极行政指主动采取各种手段管理公共事务以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行政法中的行政已不限于行政机关的组织和管理活动。而扩展到非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共组织。如一些公共团体,企业,单
6、位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如公立学校对学生的处分等。二、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指调整在公共行政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配置、规范行政权和确认、保障公民等一方权益为核心来规定各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之总称。对这一概念可从以下方面予以分析:1行政法是有关公共行政的法。2行政法是有关公共行政的法律规范之总称。3行政法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配置、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确认、保障公民等行政相对人一方在公共行政中的权益。4行政法的目的是要将公共行政纳入法治的轨道,实现公共行政的民主、公正、理性和高效的价值追求。三、行政法的特点 (一)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法典。2行政法由效力层次
7、不同的法律规范构成。(二)内容上的特点 1行政法调整领域宽泛、内容丰富。2行政法中融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于一体。3行政法富有变动性。行政法学内容框架行政法学内容框架 基基 本范畴本范畴行政行为行政行为 行政救济行政救济 行政法主体行政法主体概念、特征、渊源概念、特征、渊源地位、作用、原则地位、作用、原则法律关系、基本原则法律关系、基本原则 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受委托的组织受委托的组织 公务员公务员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诉讼行政行政 赔偿赔偿行政补偿行政补偿 四、行政法的分类 根据
8、不同标准,可对行政法进行不同的划分:(一)行政组织法、行政活动法与行政救济法(二)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三)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 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行政法的渊源包括基本渊源和其他渊源两部分。其中,基本渊源的适用范围最广。行政法的渊源宪 法法 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法律解释 一、行政法的基本渊源 在我国,行政法的基本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等。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法律和权力机关的特别授权,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
9、条例。6.规章。规章分为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二、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行政法的其他渊源包括国际条约与协定、法律解释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与执政党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国际条约与协定。2.法律解释。3.国家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等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的地位可从其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以及在法律部门中的地位两方面予以分析。(一)行政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 在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推进过程中,行政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行政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2行政法的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心所在。3行政法的发展将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二)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在现代国家的法律体系中,行政法具有重要地位。行政法与
10、宪法的关系十分密切。行政法是重要的公法部门之一。在所有的法律规范中,行政法规范所占的比例最大,行政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宽泛。二、行政法的作用 关于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观点有四种:1.保权。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行政权,即赋予行政机关行政权和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行政相对人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2.控权。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控权,即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并通过控权来保障公民等一方的合法权益。3.平衡。认为行政法具有平衡作用。行政法既能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能保护公民等一方的合法权益。4.服务。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为个人提供服务。除上述第一种观点视相对人为客体,视行政法为工具,需要彻底批判
11、外,其他三种观点都有相当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我们认为行政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一)支持和保障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二)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三)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行政法理论基础诸说 1、管理说 这一学说主要源于前苏联。其主要观点是,认为行政法是在各行政领域内规范被管理者行为,用以保障国家行政权的顺利行使,维护国家行政管理秩序的一个部门法。2、控权说 这一学说主要源于英美法系,主张行政法是控制、约束政府权力,防止并及时救济违法行政和不当行政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侵害的部门法。3、折衷说 这一学说认为行政法具有控权和保权的双重作用,既是控制政府权力的法,也是保障国
12、家行政管理的法。(一)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设立和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包括了实体合法与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违反实体法与违反程序法均构成对合法性原则的破坏。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行政权行政权)公民公民 代表代表 代表机关代表机关 司法机关(司法权)司法机关(司法权)公民权利公民权利 立法机关立法机关 权力机关权力机关 民意机关民意机关选举组成 1、公民权利是行政权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公民权利是行政权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源于公民权利),行政权是公民权利础(源于公民权利),行政权是公民权利得以保障的手段。得以保障的手
13、段。行政权存在的目的是维持和保障公民权利,行政权存在的目的是维持和保障公民权利,而不是侵犯公民权利,但最易侵犯和危险而不是侵犯公民权利,但最易侵犯和危险公民权利的则是行政权。公民权利的则是行政权。二者即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二者即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2、“法无明文规定不得有权法无明文规定不得有权”与与“法不禁法不禁止皆自由止皆自由”即即“法无明文规定便不可为法无明文规定便不可为”与与“法无明文法无明文规定便可为规定便可为”1.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取得取得2.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行使行使3.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监督监督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法无明文规定
14、便不可法无明文规定便不可为为 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法无明文规定便可为法无明文规定便可为 1、权自法出。、权自法出。2、法律保留。、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法律优先。4、行为有据。、行为有据。5、司法审查。司法审查。合法行政合法行政 职权法定职权法定 依法的规定行政依法的规定行政 法律优先法律优先 法律保留法律保留 又称行政适当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其行政决定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其具体要求有:(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立法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应当必要、适当,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3)行政行为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私、
15、不歧视;(4)不得任意迟延或不作为;(5)行政合理性原则还包含实施紧急行为、以实现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目标的要求。(行政应急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合法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着重解决合法与否的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适当与否的问题。合法性原则适用于一切行政领域,而合理性原则主要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行政机关享有的自由裁量权也随之增加。不论在哪个国家,不论在哪个国家,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是存在的,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是存在的,只是范围和监督制约的方式不同而已。现代行政的特点是行政权力的迅速扩张,行政权力扩张的表现是行政机关拥有巨大的自由裁
16、量权,它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率之它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必需。但要实现行政法治,又必须对行政自由载必须对行政自由载量权加以一定的控制。量权加以一定的控制。在我国,行政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具体的事实和依据,选择自己认为最为适当的方式、范围、幅度、种类去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 1.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这种自由裁量权很大,只要该行政机关具有相应的职权,它采取的措施,当属合理。2.法律只规定了模糊的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和方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标准的合理解释,采取具体措施,行使自由裁量权。3.法律规定了
17、具体明确的范围和方式,由行政机关选择裁量。4.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行政机关可超越法律的限制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应急性原则。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也有被滥用的可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有腐败的趋势,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古到今,腐败发生在所有的国家,而且形式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它是权力的专利,自由裁量权并不例外。我们既应当承认和保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又应当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加以控制。自由裁量给予了行政更多的权力,因此也应受到更多的限制。(一)司法控制 司法控制的出发点是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是凭空产生的,说到底是法律授予的,
18、是法定的;法定的权力必须根据并符合法律的要求去行使。行政合理性原则既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正确适用的要求,又是对不正确适用甚至是违法适用的判断依据。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行态势表明,行政自由裁量权出现负效应是因为它的逆向运行或越轨运行,即不按预先设置的方式、方法、步骤运行。从这个角度讲,“行政程序是为行政权力运行设置的一种安全装置。”应当从立法技术上对自由裁量的腐化和控制,包括:1.加强立法解释,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化。2.完善程序立法,促进行政行为程序化。3.扩展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加强司法权力,全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自由裁量权的控制除了立法权、司法权以及未及论述的权利、公意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外,内部的自
19、律也是必不可少的,行政机关自身理性认识的提高在任何时候都是自由裁量权良好控制的组成部分。除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仲裁、行政监察等相对熟悉的制度外,还应:1.合理分工。对权力运行进行合理分工,对权力与利益进行分离,可以有效阻止“部门权力利益化”和“利益法制化”,去除谋求部门利益不正当动机的原因。2.责任追究。1、无权限、无权限 2、级别越权、级别越权 3、事务越权、事务越权 4、地域越权、地域越权 案例 某市规划局为华达公司颁发建设工程规某市规划局为华达公司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意华达公司将其临沿江大道划许可证,同意华达公司将其临沿江大道的二层楼房改建为三层楼房。的二层楼房改建为三层楼房。其后
20、华达公司又申请增建两层,但未获批其后华达公司又申请增建两层,但未获批准。一年后,华达公司建成五层楼房一栋,准。一年后,华达公司建成五层楼房一栋,命名为华达商厦。命名为华达商厦。规划局察知,即向华达公司作出了行政处规划局察知,即向华达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罚决定。认定:华达公司超出批准范围建成华达商认定:华达公司超出批准范围建成华达商厦,属违法建设;商厦所在沿江大道是历厦,属违法建设;商厦所在沿江大道是历史名街,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沿江大道景史名街,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沿江大道景观之保护规定要求观之保护规定要求“从整体环境出发,使从整体环境出发,使新旧建筑互相协调,保证完美的风貌,而新旧建筑互相协
21、调,保证完美的风貌,而商厦第商厦第4-5层遮挡了沿江大道的典型景观武层遮挡了沿江大道的典型景观武陵阁,严重影响了沿江大道的完美风貌。陵阁,严重影响了沿江大道的完美风貌。根据城市规划法第根据城市规划法第40条规定,限华达条规定,限华达商厦商厦60日内整体拆除商厦的第日内整体拆除商厦的第4-5层。层。华达公司复议请求减少拆除面积,遭到拒华达公司复议请求减少拆除面积,遭到拒绝后,遂诉至法院。绝后,遂诉至法院。1.华达公司超出批准范围建成华达商厦,是华达公司超出批准范围建成华达商厦,是否属违法建设?否属违法建设?2.对华达商厦的处置是整体拆除,还是拆除对华达商厦的处置是整体拆除,还是拆除华达商厦华达商
22、厦4-5层的遮挡武陵阁的部分?层的遮挡武陵阁的部分?法院经现场勘查确认:华达商厦第法院经现场勘查确认:华达商厦第4-5层只有一小层只有一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部分遮挡了武陵阁。法院认为:华达商厦第法院认为:华达商厦第4-5屋确属违法建设,市规屋确属违法建设,市规划局有权责令华达公司采取补救措施,但由于华划局有权责令华达公司采取补救措施,但由于华达商厦第达商厦第4-5层只有一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故市层只有一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故市规划局要求华达公司整体拆除第规划局要求华达公司整体拆除第4-5层明显超出了层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从而可能给华达公司造成不应有的损必要限度,从而可能给华达公司造成不应有的损
23、失,是不合理的,所以处罚决定显失公正,依法失,是不合理的,所以处罚决定显失公正,依法应予变更。应予变更。根据行政诉讼法第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条(4)项、城)项、城市规划法第市规划法第40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将处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将处罚决定变更为:罚决定变更为:拆除华达商厦拆除华达商厦4-5层的遮挡武陵阁的部分,层的遮挡武陵阁的部分,对违法建设的其余部分处以罚款。对违法建设的其余部分处以罚款。宣判后,双方均服。宣判后,双方均服。本案在实体处理(即判决结果)方面是很本案在实体处理(即判决结果)方面是很妥当的,争讼双方均服判息诉就是明证。妥当的,争讼双方均服判息诉就是明证。然而,本案判决理由的论证
24、上尚存在不足然而,本案判决理由的论证上尚存在不足之处,案中,法院认为:华达商厦小部分之处,案中,法院认为:华达商厦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规划局却要求整体拆除明遮挡了武陵阁,规划局却要求整体拆除明显超出了显超出了必要限度必要限度,可能给华达公司造成,可能给华达公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是不合理的,所以依法应不应有的损失,是不合理的,所以依法应予变更。予变更。然而,该判决理由中使用的一个相当模糊然而,该判决理由中使用的一个相当模糊的表述的表述“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却,却使判案理由显得不够缜密、周详。使判案理由显得不够缜密、周详。“限度限度”在本案中意指什么,何为在本案中意指什么,何为
25、“必要必要的的”限度?如何判断明显超出了必要的限限度?如何判断明显超出了必要的限度?规划局的行政处罚应把握什么样的限度?规划局的行政处罚应把握什么样的限度?有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等等。度?有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等等。在本案的判决理由中并未给予明确的阐释在本案的判决理由中并未给予明确的阐释和解答。和解答。要使理由更充分,还需要寻找更有说明力要使理由更充分,还需要寻找更有说明力的理论依据。的理论依据。我们认为,真正的理由在于法院对行政法我们认为,真正的理由在于法院对行政法上的上的比例原则比例原则的自觉感受和不自觉的运用。的自觉感受和不自觉的运用。行政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意义上的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