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马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23115
  • 上传时间:2022-08-07
  • 格式:PPT
  • 页数:87
  • 大小:4.4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认识 世界 改造 课件
    资源描述:

    1、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章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v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v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基本的观点v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v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v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v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v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第

    2、二节 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第三节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本的观点。(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 1、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主体和客体的含义p主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3、动的人。p 客体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2、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v认识关系认识关系v实践关系实践关系3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的主要环节、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的主要环节p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p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

    4、际的实践活动p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人类的认识活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确定的。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恩格斯

    5、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成为可能。段,使人的认识成为可能。月球探测器月球探测器智慧一号智慧一号高能加速器高能加速器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你要有知识,你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毛泽东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问题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问题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古人学问无遗力

    6、,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陆游冬夜书示自律冬夜书示自律不登高山,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知地之厚也。荀子荀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

    7、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海王星海王星太阳太阳太阳系牛顿力学成功地解释牛顿力学成功地解释了天王星轨道的摄动了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有一颗海王星)(有一颗海王星)没有革命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的运动。列宁列宁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维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维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8、(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孟子主张有孟子主张有“不虑而不虑而知知”、“不学而能不学而能”的的“良知良知”、“良良能能”。柏拉图认为柏拉图认为“知知识就是回忆识就是回忆”。(二)(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 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直观、消、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极、被动的反映论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

    9、而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2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u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u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p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p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

    10、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革命的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主 体体客客 体体主主 体体实实 践践客客 体体主体主体客体客体模写模写选择选择建构建构创造创造认识认识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一)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1.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1)(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

    11、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初级阶段。(2)(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知觉、表象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感觉觉硬硬!红红!甜甜!圆圆!(2)(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知觉、表象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1.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性认识及其形式又硬又圆又红又硬又圆又红又甜的果实又甜的果实吃掉苹果之后,头吃掉苹果之后,头脑中还留下对于

    12、又脑中还留下对于又硬又圆又红又甜的硬又圆又红又甜的果实的映象。果实的映象。(2)(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知觉、表象表象是表象是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回忆和再现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回忆和再现。(3 3)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直接性: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具体性: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2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及其

    13、形式(1 1)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认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2 2)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概念鱼鱼鸟鸟推理推理判断判断鱼是用腮呼吸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的水生动物鸟是长羽毛的鸟是长羽毛的动物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鲸用肺进行呼吸鲸用肺进行呼吸鲸不是鱼类动物鲸不是鱼类动物鸟

    14、是长羽毛的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鸭子长羽毛鸭子长羽毛鸭子是鸟类动物鸭子是鸟类动物(3)(3)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一是间接性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二是抽象性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规律。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间

    15、接性水果水果鸟鸟鱼鱼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男人男人女人女人友人友人众人众人劳动劳动语言语言思维思维意识意识男人男人女人女人张三张三李四李四社会关社会关系总和系总和多种具多种具体的人体的人人人抽象性抽象性抽象抽象舍象舍象人人3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v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v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F=GM1M2/R2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理性认识理性认识v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16、。这花是这花是红红的。的。感觉感觉判断判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唯理论论和和经验论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和和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的错误。4 4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v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乎实际的感性材料。v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

    17、思维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加工。的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第谷第谷开普勒开普勒5 5、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u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u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的结果。u非理性因素对

    18、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注意:注意: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二)从认识到实践(二)从认识到实践1 1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

    19、同。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同。2 2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一,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的原则。第二,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等中介。第三,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

    20、限发展1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u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毛泽东u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

    21、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复性和无限性v从形式上看,认识发展总过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从形式上看,认识发展总过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反复循环v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人类认识的反复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人性和无限性说明,人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上升的运动过程。牛顿:光是牛顿:光是“粒子粒子”。惠更斯:惠更斯:光是波。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波动性。光的本性之争光的本性之争2 2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造成认识过

    22、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认识过程的无限性。了人们认识过程的无限性。真真 理理 与与 价价 值值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正确反映。主体主体客体

    23、客体真理真理谬误谬误正确反映正确反映歪曲反映歪曲反映一、真理的客观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一)真理的客观性p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p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注意: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注意: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n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问题上的唯物论唯物论,

    24、就真理的发展过,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辩证法。1 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

    25、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

    26、是有条件的、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有限的。3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

    27、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真真理理

    28、确定性、确定性、无条件性无条件性绝对性绝对性近似性、近似性、有条件性有条件性相对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从广度和深度上看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性辩证统一的 u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

    29、限性和绝对性 u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以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 (三)真理与谬误(三)真理与谬误 1 1真理和谬误的含义真理和谬误的含义l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相符合、相一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致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l真理真理:标志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标志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30、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l谬误谬误:同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同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不真实的、歪曲的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不真实的、歪曲的反映。反映。2 2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v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v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v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争来实现的。v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化。“

    31、权威权威”标准标准 众人标准众人标准 “实用实用”标准标准 实践标准实践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孔子孔子权威标准权威标准宋朝宰相赵普自诩:宋朝宰相赵普自诩:“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毛泽东毛泽东华国锋提出:华国锋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众人标准众人标准实用标准实用标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家詹姆士宣称:家詹姆士宣称:“有用即真理有用即真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

    32、的检验标准,这是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由真理的本性真理的本性和和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的桥梁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能够成为检验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主观认识认识客观客观效果效果实践实践真理真理谬误谬误相符相符不符不符真理的本性: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实践标准

    33、的补充:逻辑证明实践标准的补充:逻辑证明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鸭嘴兽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胎生的鸭嘴兽是胎生的哺乳卵生水果都含有维生素水果都含有维生素梨是水果梨是水果梨含有维生素梨含有维生素 (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准的唯一性。2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

    34、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的条件性。(一)价值及其特性(一)价值及其特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尺度的制约,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1 1价值的含义价值的含义 哲学上的哲学上的“价值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三、真理与

    35、价值的辩证统一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2 2价值的特性价值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v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v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v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 1价值评价的含义:价值评价的含义:价值评价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是否具有满

    36、认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评判,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第一,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 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 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

    37、观性的认识活动。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2 2价值评价的特点价值评价的特点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u价值评价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价值评价是推动着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量。u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范因素。u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向因素。1 1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的功

    38、能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p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的。p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p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进步起着促进作用。2 2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成功的

    39、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价值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互促进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三节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

    40、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节第三节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41、u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u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4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也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条重要政治经验。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

    43、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在当代中国,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在当代中国,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重要思想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用发展着题,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n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

    44、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n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界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n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n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n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

    45、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n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线的理论基础。1 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

    46、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第4 4卷,人民出版社卷,人民出版社19951995年版,年版,第第332332页)。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页)。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

    47、用。定作用。思考题思考题2 2 19971997年年11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CNICCCNIC)第一次向世界发)第一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6262万;到万;到20052005年年7 7月月2121日,该中心第日,该中心第1616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互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到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到1.031.03亿,居世界第亿,居世界第2 2位。互联网的发位。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也可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

    48、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也可以被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以被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宣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传部理论局:2005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版社200520

    49、05年版,第年版,第162162、166166页)。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页)。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3 3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然而却引起

    50、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性利,似乎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性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马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2311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