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块6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块6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运输 安全管理 模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模块6 铁路交通事故的预防6.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6.2培养职工健康的心理素质6.3接发列车作业惯性事故的预防模块6 铁路交通事故的预防6.4调车作业惯性事故的预防1.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模块6 铁路交通事故的预防6.1礼仪6.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针。“安全第一”就是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在组织生产、指挥生产时,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保证条件。“预防为主”就是要求铁路运输企业以主动积极的态度,从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增强运输安全保障系统
2、的整体功能,把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春节习俗6.1.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指导方针的发展历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人们经过无数伤亡事故的血泪教训,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与时俱进总结出来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因而所有企业都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可是,有些单位偏要别出心裁,提出五花八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比如“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第三”,“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等,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由来和内涵。6.1.1铁路运输安全管
3、理指导方针的发展历史 早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毛泽东在劳动部的工作报告上明确批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根据这一批示,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会议提出了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也就是说,针对当时在工业生产中实施增产节约的时候有人错误地“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而制定劳动保护的方针“安全生产”,强调的是生产与安全的统一,要安全地生产。6.1.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指导方针的发展历史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
4、口号,这在当时是进步;但是,其根本目的是生产,安全仅仅是手段;“目的”与“手段”相比,当然是“目的”第一,“手段”第二。所以,当时实质的指导思想是生产第一,安全其次。这在当时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是可以理解的。如此一来,违章冒险作业与盲目蛮干现象时有发生。在“大跃进”期间,片面追求产量、速度,忽视甚至排斥安全工作的错误造成出现伤亡事故高峰。6.1.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指导方针的发展历史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遭到严重破坏,伤亡事故再次大幅度上升,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二个事故高峰。197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搞好
5、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1980年8月,国务院做出决定严肃处理“渤海二号”翻沉事故,指出“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1981年3月,国家经委、劳动总局等9个部门在关于开展安全活动的通知中提出“进一步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同时要求“预防为主”。6.1.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指导方针的发展历史 1983年4月20日,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1983年5月18日,在国发85号文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
6、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报告的通知中提出:“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搞好安全生产,是经济管理、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6.1.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指导方针的发展历史 1987年,在全国劳动安全监察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此后的表述一般为:在安全生产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1990年以来,政府文件或权威文章都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6.1.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指导方针的发展历史 2002年7月1日我国颁布的安全生产法表述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种提法是广大安全生产管理工
7、作者与时俱进、艰难探索的成果,十分精练、科学,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正确地阐明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预防与事故处理的关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该法于2014年8月31日进行修改,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修改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一步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国的铁路安全管理也遵从这一指导方针,它指导着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发展。6.1.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作用 接待技巧 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运输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是与计划、生产、技术、质量、物资、设备、劳动和财务等管理密切相关并渗透其中的企业管理
8、的首要任务。安全管理是上述八项管理中与安全相关的管理内容的综合和发展,并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监控实施。6.1.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作用 接待技巧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指导方针,是安全科学理论与安全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也是几十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这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安全与效率、安全与效益及安全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表明了安全管理自身各项工作应遵守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主要有导向、规范、约束、评价四个方面的作用。6.1.
9、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作用1.导向作用 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安全与效率、技术与管理、软件与硬件、局部与整体等。安全与效率始终是主要矛盾,而安全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任何时候只有首先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对影响安全的不利因素,如隐患、危险等主动出击,预先防止,就能牢牢把握住运输生产的主动权,促使矛盾向有利于安全的方面转化,任何单位和个人违背这个原则,必将受到事故惩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6.1.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作用2.规范作用 铁路运输生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影响安全和生产的因素很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安全
10、第一”要做的工作、“预防为主”必办的事情落到实处,才能收到预期的安全效果,并做到“综合治理”。如从指导思想到奋斗目标,从阶段任务到主攻方向,从实施方案到具体办法,从组织分工到监控反馈等进行周密规划、统一部署,并按变化做出必要调整,形成着眼于现场作业控制的管理落实机制,使运输生产处于有序可控状态。6.1.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作用3.约束作用 安全需要纪律严明、按章办事,以及工作高效的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管理行为的联合保证。这就需要上上下下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共同思想基础,并以此为准则,抵制、克服不利于安全的思想和行为。为此,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要
11、求,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各级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激励机制,使广大铁路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开创运输安全新局面。6.1.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作用4.评价作用 发生事故的数量及其损失大小可以衡量一个生产单位安全状况的好坏。但由于事故具有潜在性和再现性、偶然性和必然性、事发原因的多重性和因果性等特性,为了实事求是地判断运输企业的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除以事故指标衡量外,还需要考察“安全第一”的思想和“预防为主”的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即对运输系统中的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关键作业、关键设备等有无防范举措,安全观念中是否有超前防护意识,作用如何等进行评价。可见,“
1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认识其本质含义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关键在于认识的深化、决策的正确和扎扎实实地工作。6.1.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要求 接待技巧 我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明确指出:铁路运输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依靠先进技术和装备,保障行车安全。以行车安全为核心,保障旅客运输安全为重点,系统配套发展铁路安全技术与装备,制定、修订有关行车安全的规程、法规和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完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6.1.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要求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
13、“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是保障运输安全的重要前提。人的因素是影响运输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安全思想和意识是安全行为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持久深入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广大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及不安全的危机感,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事事确保安全的工作氛围。而运输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发生的事故(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外)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第一”思想不牢、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所致。在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矛盾或安全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安全第一”的思想往往被淡化或移位。这是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形势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应坚决克服并纠正。6.1.3贯
14、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要求2.遵守规章制度,严格组织纪律 遵守规章制度,严格组织纪律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我国铁路部门根据运输生产规律、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防止事故的宝贵经验,制定了许多保证安全、提高效率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加以完善和发展。有章必循,就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6.1.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要求2.遵守规章制度,严格组织纪律 纪律松弛、有章不循是对运输生产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必须加强职工队伍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使“严字当头、铁的纪律、团结协作、雷厉风行”的路风得以发扬光大。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
15、制度最重要的是各级安全责任制的逐步完善和切实执行。应避免发生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互相推诿的不良现象,并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做到是非分明、赏罚分明,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6.1.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要求3.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安全素质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安全素质是运输安全的重要基础。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或培训。这在高科技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的情况下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我国铁路部门要大力抓好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和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非
16、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全国落实作业标准化。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干部的技术业务培训,普遍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6.1.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要求4.不断改善和更新运输技术设备 不断改善和更新运输技术设备是保障运输安全的物质基础。运输设备质量取决于出厂的产品质量,也取决于运用中的设备能经常得到精心的维护和保养。因此,要坚持设备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攻克设备隐患,落实维修标准、作业标准和质量标准,努力提高设备的有效性,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备功能,加快实现主要运输装备现代化的步伐。积极发展和完善既能提高运输效率
17、,又能确保安全的各种安全技术设备,这是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6.1.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的要求5.争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争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运输安全的坚强后盾。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指出:“铁道部门的工作没有各地的支持是做不好的。”铁路运输安全尤为突出。铁路应主动加强与地方的安全联防和共建,不断改善铁路沿线的治安秩序,积极依靠地方政府和沿线人民群众参与事故救援、抢修等工作。加强铁路安全宣传教育,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交通事故,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1.1培养职工健康的心理素质模块6 铁路交通事故的预防6.26.2培养职工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铁路运输人机
18、环境系统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性与运输安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和揭示运输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性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6.2.1铁路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在心理学上一般理解为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方面,且各自都包含一些复杂的心理要素和具体表现形式。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心理现象是人们时刻都在产生着的,因此也是每个处于清醒状态的人所熟悉的。6.2.1铁路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19、意志过程。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在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一般而言,影响运输安全的心理素质主要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情绪、能力、疲劳、需要、动机、意识、气质和性格等。6.2.1铁路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人在一切活动、劳动、学习和游戏中都有。如听到树叶的沙沙声,看到光亮、颜色,尝到滋味,闻到气味,摸到物体知道软硬、冷热等都是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它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
20、但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纯的感觉。感觉是认识的入口和开端,没有感觉便不会有比较高级和复杂的知觉、表象与思维,而且在后来的心理活动中仍然需要感觉给予充实和修正。6.2.1铁路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能辨认出这是刮风、阳光,那是花朵、果实等,属于知觉。在离开了刺激物的作用后,原来听过的话语,看过的某些图形、物象仍“话犹在耳”“历历在目”,这就是记忆。人不仅能通过记忆把经过的事物回想起来,而且能想出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这是想象。凭借人特有的语言,通过分
21、析综合,判断事物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这是。6.2.1铁路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都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统称为认识过程。6.2.1铁路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等态度体验,这在心理学上叫作情感或情绪。除此之外,人还能够根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改造世界。人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确定行为目的,拟订计划和步骤,克服各种困难,最后把计划付诸行动,这种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叫作。认识、情感、意志这三个心理
22、过程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统一在一起,构成。而人的心理现象中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又统称为个性的。6.2.1铁路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在铁路运输生产活动中,人的操作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即辨认接收信息、操纵控制设备和观察调整运作,而这些行为都要受心理现象影响。当人的心理现象处于积极状态时,感知快速,思维敏捷,动作可靠,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否则,人的感知觉、思维和反应机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差错增多,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6.2.1铁路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 因此,积极的心理现象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内在依据,消极的心理现象及由此产生的侥幸、麻痹、惰性、烦闷、自满和好奇等心理倾向是人的差错(
23、辨认不清、主观臆测、理解不当、判断失误等)引发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人的心理现象状态及其转变程度,成为铁路运输生产中事故与安全相互转化的制约因素,铁路运输安全的心理保障关键就在于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6.2.2心理要素与运输安全1.感觉、知觉与运输安全 感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对客观事物的各种表面现象和诸多属性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现象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旦离开人的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但是,
24、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6.2.2心理要素与运输安全1.感觉、知觉与运输安全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知觉不仅依赖于现实的感觉,而且依赖于以往感觉经验的积累。感觉和知觉两者密不可分,通常将这两种心理现象称为感知或感知觉。6.2.2心理要素与运输安全1.感觉、知觉与运输安全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有些事故是人的感知觉发生错误(如误认信号、误听或误传命令等)造成的。引起错觉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心理因素,又有生理因素。错觉现象也很多,其中以视觉错误对运输安全的影响较大。6.2.2心理要素
25、与运输安全2.记忆、思维与运输安全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人和事的识记、保持和重现。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目前,把对它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叫作回忆;客观事物在目前,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过的,叫作认知。6.2.2心理要素与运输安全2.记忆、思维与运输安全 思维是大脑在感知和记忆的基础上,对客观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心理过程。思维是人的心理过程中最复杂的心理现象之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指的是能决定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某一类事物共同的不可缺少的根本特性。事物的内在规律主要是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