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输心理学模块课件3.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轨道交通运输心理学模块课件3.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轨道交通 运输 心理学 模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模块3客服人员心理素质培养 第一节(1)掌握认知的基础知识,了解培养认知能力的意义。(2)掌握加强认知能力学习的策略。模块3 客服人员心理素质培养 第一节(3)认知情绪和情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绪调节的相关知识。(4)知道意志的基础知识,掌握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模块3 客服人员心理素质培养 第一节(5)掌握人格培养的相关知识。(6)掌握人际关系培养的相关知识。模块3 客服人员心理素质培养 第一节(1)认知的培养。(2)情绪和情感的培养。(3)人格的培养。(4)人际关系的培养。模块3 客服人员心理素质培养 3.1 认知的培养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自己的感知开始的。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
2、信息的能力。不同情景、不同语调、不同表情所表达的情感和语义是不同的,而客服人员应对的态度也是不同的。3.1 认知的培养 对于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事件,客服人员需要留心观察周边事物,以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向运输服务对象提供其所需的服务。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1)意识的内涵。意识的哲学内涵和心理学内涵是不同的。意识的哲学内涵。哲学中的意识是指与物质世界相对的精神世界,所以强调的是意识的内容。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意识的心理学内涵。心理学中所讲的意识有两种含义:意识被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层次。3.1 认知的培养 3.1
3、.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2)意识的内容。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指出,意识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3)意识的特点。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作为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具有以下特点:自觉性和主动性。抽象性和概括性。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4)意识的状态。现代科学研究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人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也就是说,个体在行为进行的过程中,能够觉知
4、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意识,但这种意识又不太清晰。例如,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写字,但并不需要清楚每个字怎么写,不用很大的努力,就能做好笔记。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学生在做笔记和听写时的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学生在听写的时候要注意字的每一笔是怎样写的。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其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并且不会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白日梦状态。人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上
5、课走神儿的时候,突然被点名,但是起身之后脑中对于老师刚刚所讲的内容一片空白,这就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即白日梦状态。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白日梦状态是只包含很低水平意志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和睡眠中做梦的状态两者之间,似清醒,也似做梦,通常在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自发产生。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处于白日梦状态的个体不能说是无意识的,这个时候个体还有一定的意识活动,尽管完全没听清楚老师在讲什么,但仍然知道老师在讲课,被点名时也能够听到和反应过来。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一般来说,白日梦的内容与未
6、来的活动有关,带有计划或排练的性质。白日梦不是真正在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其内容也无所谓好坏。一个人的意识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或处于精力集中的状态,或处于白日梦状态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睡眠状态。意识的第四种状态是睡眠状态。过去一般认为人的意识在睡眠的时候是停止活动的,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在睡眠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关于睡眠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脑电波的观察和研究进行的,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脑内神经细胞的电位差仍在变化着,只是出现了不同的波形。人在做梦的时候脑电波的变化更为明显,这些都证明了人在
7、睡眠的时候是有意识活动的。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1意识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户,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1)注意的含义和特征。注意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具体表现为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注意的警觉性。人的意识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警觉水平,即警觉性。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注意的选择性。在纷繁的环境中,人的感觉器官每时每刻都要接收各种信息的刺激,究竟接收哪些信息,不接收哪些信息,也就是说注意什么,不注意什么
8、,都要由注意的选择性来决定。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信息论的观点表明,人在每一瞬间接收的信息是有一定的量的,当刺激信息超载时,心理活动只对由注意选择出的其中一定量的信息做出反应。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选择并朝向特定的对象和范围,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这些特定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是外部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人自身的行为、观念。把注意指向人自身的内部世界是人独有的心理特性,因此人能进行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3.1 认
9、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开始之后,注意就伴随着它深入到被选择出来的事物或活动中,与此同时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或活动。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2)注意的外部表现。人在注意某个对象时,往往伴随着某些特定的生理变化,这些特定的生理变化会引起人的一些特有的外部表现。产生适应性运动。无关动作被抑制。呼吸动作的变化。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3)注意的功能。注意具有组织心理活动的作用,能够使人的心理活动获得必要的驱动力,并发挥其主要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3.1 认知的培养 3
10、.1.1 认知的基础知识2注意(4)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许多刺激物都可以作用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人的头脑中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同时,感觉也能反映机体内部的刺激,如觉察到身体的姿势和运动,感受到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即舒适、疼痛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
11、础知识3感觉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单纯的感觉是极其罕见的,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或实验室中,进行人为的干涉才能诱发独立感觉的存在。感觉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从感觉的对象和内容分析,感觉反映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分析,感觉是在一定的主体头脑中产生并存在的,人的任何感觉都受自身的知识、经验及身体状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是人的主观印象。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因此,感觉既不是主观世界固有的或自发产生的,也不是客观世界移植或注入脑中的,感觉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客观事物个别
12、属性的主观映象。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2)感觉的特点。感觉具有如下共同特点: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影响感觉器官的事物,而不是间接起作用或者过去直接起作用的事物。因此,记忆再现的事物属性、幻觉中的各种体验不是感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感觉反映的是事物某一个具体的特性,即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人通过感觉只能感受事物的声、形、色等个别属性,不能把这些属性整合起来进行整体的反映,也不知道事物的意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3)感觉的分类。感觉的种类是根据分析器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最适宜的刺激物的不同而
13、划分的。不同属性的事物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通过不同分析器的活动,产生不同的感觉。对感觉进行分类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感觉的一般规律。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依据刺激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外部感觉。外部感觉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内部感觉。内部感觉又称机体觉,是相对于外部感觉而言的,是反映机体内部状态和变化的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和内脏觉。3.1 认知的培养 3.1
14、.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感觉的意义。感觉是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人就不能形成对物体的整体认识,获得知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3感觉没有感觉就谈不上记忆;即使是认知过程的核心思维,也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材料才能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形成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部分和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例如,人们看到街道
15、上穿梭如流的汽车、来来往往的行人、高耸入云的建筑时,这些汽车、行人、建筑就是人们的知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不仅能够对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进行反映,而且能够利用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对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整合,形成对事物的整体反映,形成对该事物的整体映象。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2)知觉的特点。知觉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知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如他人提起某样东西时你表示知道,这就不属于知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各部分与各属性之间
16、的联系和关系。知觉与知识经验有关。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3)知觉的加工过程。知觉的加工过程分为两种,即知觉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自下而上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又称为数据驱动加工,是指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的加工。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例如,运动知觉依赖于物体的位移等。这种加工方式主要依赖于刺激物的特性。一般说来,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少,他们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自上而下加工。自上而下加工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
17、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例如,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由于人的知识经验不同,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从文章中获取的信息也是不同的。自上而下加工主要依赖于感知主体。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4)知觉的分类。知觉是多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由于不同分析器在联合活动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觉进行分类。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4知觉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根
18、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以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5观察(1)观察的含义。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手段,观察活动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可通过观察活动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5观察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因为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5观察(2)观察与感知的关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19、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因为它们是不同的认知过程。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观察是主动的认知活动,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5观察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并且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因此观察比感知更具有理解性。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5观察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些影响。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指个体过去的经验以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
20、式在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也可以是经历过的事情及练习过的动作等。这些都可能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其中一些痕迹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并能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这就是记忆现象。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编码是个体获得经验的过程,相当于记忆中的“记”,客观刺激以三种方式进行编码,即视觉、听觉和语义编码;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存储是经验在头脑中的保存形式,记忆可以是图像,也可以是概念或命题,而对信息的存
21、储相当于保持过程;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中的“忆”,再认和回忆是记忆提取过程的基本形式。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2)记忆的作用。记忆是基本的认知过程,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人没有对过去的经验就没有对事物的准确感知;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没有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人就无法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3)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3.1 认知的培养
22、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联想记忆法是指利用右脑的图像功能,将抽象的词语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再利用左脑的逻辑功能,将图像进行联结的记忆方法。将词语转换成图像是记忆不可或缺的技巧,良好的记忆力有赖于图像的联结。联想记忆法可以分为故事联想法和简单联想法。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逻辑思维成果和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逻辑思维成果是关于事物的意义、关系、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如概念、公式、思想、原理等;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思维过程是通过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得出思维成果的活动方式。例如,人们对心理学概念的
23、记忆,对数学、物理学中的公式、定理的记忆等都属于逻辑记忆。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虽然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人对该事件的体验仍保持在记忆中,并在一定的情景刺激下,曾经的情绪和情感可被再体验,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揭示的就是情绪记忆。情绪记忆的强度是由过去引起情感、情绪体验的事物和主题与当前需要的关系决定的,强烈、对人有重大意义的情绪和情感保持的时间较长久且容易被再体验。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
24、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对骑自行车的动作的记忆,对广播体操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运动记忆以动作表象为前提,而动作表象来源于对个体自己或对他人的动作的知觉,也能对已有动作表象进行改组,创造新的运动形象。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运动记忆是运动、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非常重要。运动记忆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在运动记忆中,大肌肉的动作不易被遗忘,而小肌肉的动作则易被遗忘。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根据保持时间
25、的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且一瞬间的记忆被保留。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从信息保持时间而言,是指信息保持在 1 min 以内的记忆。例如,人们通过114查询某个电话号码,查到需要的电话号码后,马上就能根据记忆拨出这个号码,但打完电话后就忘了刚才拨打过的电话号码,这就是短时记忆。3.1 认知的培养 3.1.1 认知的基础知识6记忆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