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世界》教案(共5课)(2022新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世界》教案(共5课)(2022新版).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的世界 小学 科学 冀人版 四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声音 世界 教案 2022 新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冀人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 声音的世界6.声音的产生【教材简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寻找声音”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活动,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及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初步感知声音产生的条件。活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应用与拓展“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发声现象,加深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认识。【学情分析】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并不十分明白。另外,有的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乐器,对振动发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不能够将振动和发出声音建立联系,这些
2、都为学生建构物体振动发声的知识提供了认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声音的产生作出假设,并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3.能用记录表等方法记录和整理实验现象。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声音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声音产生的原因。难点是认识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音叉、橡皮锤、水
3、槽、小鼓、水、纸屑、人唱歌,蟋蟀鸣叫、杨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等。学生钢板尺、皮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知道要上课的呢?对,是铃声响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能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 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二、寻找声音,初步感知1.寻找声音。(1)引导:声音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在学校里,就可以听到上下课的铃声;在教室里,可以听到钟表发出的“滴答”声。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听到了哪些物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2)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并把结
4、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2.制造声音。(1)引导:同学们都是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声音。那你能用身边的些物体制造声音吗?(2)实验: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让身边各种物体发出声音。(3)小结:我们可以用敲击、拍打、吹气等多种方法使不同的物物体发出声音。那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步探究。三、实验探究,建构知识1.实验探究,获取信息。(1)讲解: (出示幻灯片)讲解实验方法。用橡皮锤敲击音叉的叉股,仔细倾听音又发出的声音,观察又股有什么变化,用手摸损叉股,看看有什么感觉。用发声音又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水面出现的现象。在小鼓上撒一此纸屑,轻轻地敲击鼓面,观察纸屑出现的
5、现象。把钢板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边,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压钢板尺的另一端,之后松开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钢板尺会有什么变化。(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3)汇报: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手摸音义的时候感觉有些发麻,音叉放在水里会溅起水花;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起来;钢板尺来回运动。)2.分析信息,形成知识。(1)讨论: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司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四、运用知识,拓展延伸1.使物体停止发声。(1)引导: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6、呢?请同学们利用音叉和小鼓再试一试。(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2.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1)提问:人、 蟋蟀、扬声器分别是用什么部位振动发声的?(2)出示:人唱歌、蟋蟀鸣叫、扬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特写发声部位)。(3)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3.课堂总结。教师对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教学后记】7.声音的传播【教材简析】本课以传声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1“空气能传播声音吗”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活动2“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吗”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可以在
7、固体和液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活动3“做个土电话”旨在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声音可以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认识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应用与拓展“了解声音传播的其他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声音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话装置进行传播,体会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学情分析】对于声音的传播,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比如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上课的铃声,游泳的时候在水中能听到岸上人们说话的声音,爬山的时候可以听到回声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声音的恶传播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能举例说
8、明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传声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假设。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能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声音的传播产生探究兴趣。2.能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学习,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需求促进了人工传声物品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难点认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准备】教师 玻璃钟罩、抽气筒、闹钟(或空
9、气传声实验视频)、音义、橡皮锤、水槽、石块、铁棍、细绳、气球、尼龙线、棉线、软管、牙签等。学生纸杯、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 (播放两个人分别在山上和山下对唱山歌的视频或课件)同学们,为什么人在山上唱歌,山下的人能听到呢?2.提问: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探究空气能否传声。(1)掌握方法。把小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听听闹钟的声音; 用抽气简慢慢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取下抽气筒,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观察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2)实验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3
10、)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引导: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就几乎听不到了;当空气重新进入玻璃军时,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2.探究固体、液体能否传声。(1)提出问题。引导:声音能够通过空气传播,那声音能不能通过周体或液体传播呢?(2)掌握方法。讲解: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固体传声的实验。A.把音又立在桌子中央,用橡皮锤敲击音又使其发出声音,把耳朵贴在桌面边缘,听一听是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B.在音叉的叉股上系上一根细绳,另端 系在铁棍的一端, 把细绳拉直,把
11、耳朵贴在铁棍另外端。轻轻敲击音叉,听一听,看看是否能听到音又的声音。注意事项:轻轻敲击音叉,使音又发出的声音小一些,尽量使旁边的人听不到声音。液体传声的实验。A把两个石块放在水中,互相轻轻敲击。听-听, 看看是否能听到声音。B.把长气球装满水放在桌面上,把连接音又的细绳系在气球一端,把细绳拉直,把耳朵贴在气球另外一端。轻轻被击音又,听听.看是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注意事项:轻轻敲击石块,尽量不溅出水花,保持实验环境整洁。(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4)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讨论:以上四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站:声音可
12、以在固体、液体中向不同方向传播。3.综合概括,形成结论。引导:通过活动1和活动2的探究,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总结: 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向不同的方向传播。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制作土电话。引号:我们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可以设计制作一些传声小装置, 比如土电话。(1)掌握制作方法。讲解:准备两个纸杯,将纸杯底各打-一个小孔,分别将棉线两端塞入杯中,在棉线两端绑上牙签,用来固定。试着用这个土电话和其他同学通话。注意事项:棉线要拉直,要与杯底垂直;说话的学生声音要小,避免其他学生通过外界直接听到声音。(2)制作土电话。学生分组制作土电话,并尝试进行通话。(3)探究土电话。引导:如果我们
13、把相线换成其他的材料,比如尼龙线,塑料软管等,听一听,通话效果是否有变化?实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4)得出结论。小结:声音可以通过棉线、尼龙线、软管里的空气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2.月脉上的交流方式,(1)引导:月球表面没有空气,航天员怎样互相传递信息呢?(2)播放:航天员在月球表面利用无线电装置交流的视频图片。(3)小结: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航天员要借助于电子通信设备,将声音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通话。【教学后记】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材简析】本课按照一般的认识过程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1“认识声音的强弱”目的是通过实验等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4、活动2“声音高低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 认识影响声音高低的I 因素是什么。活动3“做一个六弦琴”目的是通过制作、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进步体验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应用与拓展“看得见的声音”旨在通过波形图,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体会科学技术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一般会注意到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音乐课上老师也教会学生发出强弱、高低不同的声音,因此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产生声音高低、强弱的不同原因并不清楚。【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科学探究目标
15、1.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产生兴趣。2.能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以及科学技术对声音研究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难点认识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师音叉、橡皮锤、铝板琴、小鼓、钢板尺、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纸
16、屑少许、长方形硬纸片、齿轮组、粗细相同的皮筋6根、长尾夹6个、 相同的玻璃杯7个、水糟、胶带、抹布等。学生硬板纸小纸盒、剪刀、笔、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即使同一个物体, 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播放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音频。) 刚才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提问: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呢?二、感知声音,作出假设1.演示:先轻轻敲击音叉,再用力敲击音义,反复3次,倾听音又发出的声音。2.讲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调。3.
17、假设:你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 声音的强弱可能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物体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就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就弱。)三、实验观察,获取事实1.掌握方法。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要求学生理解、记忆。(1)音叉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把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用胶带固定在音叉叉股顶端。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另-个叉股, 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又发声的大小。用橡皮锤使劲敲击叉股,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叉发声的大小。实验反复进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小鼓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在小鼓鼓面上放一些纸屑。轻轻致击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及鼓声的大小。用力击鼓面,观察纸网院动
18、的高度及鼓声的大小。反复实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钢板尺发声强勇的实验方法。用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让尺子伸出桌外15厘米。用手指轻轻向下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及发出声音的大小。用手指用力向下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及钢板尺发声的大小。实验反复进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2.实验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四、分析事实,得出结论1.汇报:你是怎样实验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2.讨论:音叉、小鼓和钢板尺发出较强或较弱的声音时,它们振动的幅度有什么相同点?3.结论: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
19、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五、活动总结,拓展延伸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演示: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琴板,让学生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讲解:当敲击不同的琴板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表示,有的音调高,声音比较尖锐,叫做高音:有的音调低,听上去比较低沉, 叫做低音。3.提问: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实验观察,记录现象1.掌握方法。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指导学生理解、记忆。(1) 钢板尺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将钢板尺按在桌边,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