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数学说课稿.doc

  • 上传人(卖家):xgx5959
  • 文档编号:3214847
  • 上传时间:2022-08-06
  • 格式:DOC
  • 页数:74
  • 大小:10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数学说课稿.doc》由用户(xgx595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数学 说课稿
    资源描述:

    1、高中数学说课稿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1一、本节资料的地位与重要性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一节独特资料。这一节课与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能够让学生理解、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还为日后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奠基的重要作用。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两个基本原理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正确理解两个基本原理的概念;(2)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两个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4)使学生树立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观点。三、关于教学重点、

    2、难点的选择和处理中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的关于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都是以两个计数原理为基础的,而一些较复杂的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求解,更是离不开两个基本原理,所以正确理解两个基本原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本章的重点资料。正确使用两个基本原理的前提是要学生清楚两个基本原理使用的条件。而原理中提到的分步和分类,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深刻的,应对复杂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分类和分步的选择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准确应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必需使学生认清两个基本原理的实质就是完成一件事需要分类还是分步,才能使学生理解概念并对如何运用这两个基本原理有正确清楚的认识。教学中两个基本问题的引

    3、用及引伸,就是为突破难点做准备。四、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根据本节课的资料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启发引导式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贴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进取性、巩固性、可理解性、教学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经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到达对知识的发现和理解,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我的知识。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五、关于学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自我发现的学习本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到达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类比推理,在进取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难的方法。整个过程贯穿设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思想上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又从否定到肯定的辨证思维过程,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本事。六、关于教学

    5、程序的设计(一)课题导入这是本章的第一节课,是起始课,讲起始课时,把这一学科的资料作一个大概的介绍,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下头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所以,首先阅读引言,明确任务,激发兴趣。由学生感兴趣的乒乓球比赛提出问题,引出学习本节的必要性,明确研究计数方法是本章资料的独特性,从应用的广泛看学习本章资料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课题(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这样做,能使学生明白本节资料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其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思维上的准备。(二)新课讲授经过幻灯片给出问题,配图分析,讲清坐火车与坐汽车两类方法均可,每类中任一种办法都能够独立地把从

    6、甲地到乙地这件事办好。紧跟着给出:引申1:若甲地到乙地一天中还有4班轮船可乘,那么一天中,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一点共有多少种不一样的走法?引伸2:若完成一件事,有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种不一样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种不一样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一样方法,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均可完成这件事,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多少种不一样方法?这个问题的两个引申由渐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理解分类计数原理做好了准备。板书分类计数原理资料:完成一件事,有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种不一样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种不一样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一样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一样的方法。(也称加法原理)此时,趁学生

    7、对于原理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分类计数原理资料,启发总结得下头三点注意:(出示幻灯片)(1)各分类之间相互独立,都能完成这件事;(2)根据问题的特点在确定的分类标准下进行分类;(3)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属于某一类,并且分别属于不一样两类的两种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方法。这样做加深学生对分类计数原理的正确理解,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接下来给出问题2:(出示幻灯片)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见图9-1),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一样的走法?提出问题:问题1与问题2同是研究从甲地到乙地的不一样走法,请找出这两个问题的不之处?学生会发现问题1中采用乘火车

    8、或乘汽车都能够从甲地到乙地,而问题2中必須经过先乘火车后乘汽车两个步骤才能完成从甲地到乙地这件事。问题2的讲授采用给出问题,配图分析,组织讨论,强调分步。用多媒体配不一样的颜色闪现出六种不一样的走法,让学生列式求出不一样走法数,并列举所有走法。归纳得出:分步计数原理(板书原理资料)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一样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一样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一样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一样的方法。同样趁学生对定理有必须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分步计数原理资料,启发总结得下头三点注意:(出示幻灯片)(1)各步骤相互依存,仅有各个

    9、步骤完成了,这件事才算完成;(2)根据问题的特点在确定的分步标准下分步;(3)分步时要注意满足完成一件事必须并且只需连续完成这N个步骤这件事才算完成。(三)应用举例教材例1:(书架取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注意区分是分类还是分步。例2:由数字0,1,2,3,4能够组成多少个三位整数(各位上的数字允许重复)?本题设置了4个问题:(1)每一个三位数是由什么构成的?(三个整数字)(2)023是一个三位数吗?(百位上不能是0)(3)组成一个三位数需要怎样做?(分成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4)怎样表述?教师巡视指导、并归纳解:要组成一个

    10、三位数,需要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14这4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数字,有4种选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由于数字允许重复,共有5种选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仍有5种选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能够组成的三位整数的个数是N=455=100.答:能够组成100个三位整数。(教师的连续发问、启发、引导,帮忙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使学生的分析问题本事有所提高。教师在第二个例题中给出板书示范,能帮忙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两个基本原理实质的理解,周密的研究,准确的表达、规范的书写,对于学生周密思考、准确表达、规范书写良好习惯的构成有着进取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为学生后面应用两个基本原理

    11、解排列、组合综合题打下基础)(四)归纳小结师:什么时候用分类计数原理、什么时候用分步计数原理呢?生:分类时用分类计数原理,分步时用分步计数原理。师:应用两个基本原理时需要注意什么呢?生:分类时要求各类办法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分步时要求各步是相互独立的。(五)课堂练习P222:练习14.学生板演第4题(对于题4,教师有必要对三个多项式乘积展开后各项的构成给以提示)(六)布置作业P222:练习5,6,7.补充题:1.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多少个?(提示:按十位上数字的大小能够分为9类,共有9+8+7+2+1=45个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两位数)2.某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有m个不一

    12、样的志愿可供选择,若只能按第一、二、三志愿依次填写3个不一样的志愿,求该生填写志愿的方式的种数。(提示:需要按三个志愿分成三步。共有m(m-1)(m-2)种填写方式)3.在所有的三位数中,有且仅有两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提示:能够用下头方法来求解:(1),(2),(3),(1),(2),(3)类中每类都是99种,共有99+99+99=399=243个仅有两个数字相同的三位数)4.某小组有10人,每人至少会英语和日语中的一门,其中8人会英语,5人会日语,(1)从中任选一个会外语的人,有多少种选法?(2)从中选出会英语与会日语的各1人,有多少种不一样的选法?(提示:由于8+5=1310,

    13、所以10人中必有3人既会英语又会日语。(1)N=5+2+3;(2)N=52+53+23)只要大家用心学习,认真复习,就有可能在高中的战场上考取自我梦想的成绩。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第二章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2。1。3函数简单性质的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基石,函数的单调性是首先研究的一个性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并能运用单调性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学生

    14、学过的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此外在比较数的大小、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的数学综合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本节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探索发现、数形结合、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应用图象和单调性的定义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

    15、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4、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2)运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教学难点(1)函数单调性的知识形成;(2)利用函数图象、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课,因此,教法上要注意: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2、在运用定义解题的过程中,紧扣定义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逐个完成对各个难点的突破,以获得各类问题的解

    16、决。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4、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在学法上: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一个飞跃。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问题情境(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音乐)满足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的讨论。2、重视学生发现的过程。如:充分暴露学生将函数图象(形)的特征转化为函数值

    17、(数)的特征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在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活动中,学生认知结构升华、发现的过程。3、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通过对定义的解读、巩固,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运用定义。4、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

    18、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画可行域;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难点: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二、目标分析:在新课标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设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等概念;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3、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能力目标: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3、在对具体事例的感性认

    19、识上升到对线性规划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和化归能力。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三、过程分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形成概念;3、反思过程,提炼方法;4、变式演练,深入探究;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6、归纳总结,巩固提

    20、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以一组生动的动画(配图片)描述出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有一种算法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军事、交通运输、决策管理与规划等领域,应用它已节约了亿万财富,还被列为20世纪对科学发展和工程实践影响最大的十大算法之一。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它又是怎样的一种神奇算法呢?我以景激情,以情激思,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来学习如何预测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用概率预测随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日常生活、自然、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本单元

    21、知识,无论是今后继续深造(高中学习概率的乘法定理)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概率的概念比较抽象,概率的定义学生较难理解。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小单元教学,本节课安排让学生了解求随机事件概率的两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概率的意义及求概率的方法,为下头学习求比较复杂的情景的概率打下基础。2、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经过多次重复实验,用频率预测概率的方法,以及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难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用列举法求概率过程中在各种可能性相同条件下某一事件可能发生的.总数及总的结果数的分析。二、目的分析: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频率预测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方法。过程与方法:

    2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和统计的结果,进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为概率的精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所震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三、教法、学法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概率定义计算公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并能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

    23、实际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序组织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宗旨。四、教学过程分析:1、引导学生探究精心设计问题一,学生经过对问题一的探究,一方面复习前面学过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知识,为学好本节资料理清知识障碍,二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概率(如何预测随机事件可能性发生大小)。引导学生对问题二的探究与观察实验数据,使学生了解概率这一重要概念的实际背景,感受并相信随机事件的发生中存在着统计规律性,感受数学规律的真实的发现过程。2、归纳概括学生从试验中得到的统计数字及概率呈现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这一规律,让学生明确概率定义的由来。引

    24、导学生重新对问题一和问题二的探究,分析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全部可能发生结果中所占比例,得到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公式,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逻辑分析,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本事,又让学生明确用列举法求概率这一简便快捷方法的合理性。3、举例应用引导学生对教材书例题、问题一、问题二中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探究,让学生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问题思考与探究,巩固对概率公式的应用及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4、深化发展设置3个小题目,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加深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让学生设计活动资料,对知识进行升华和拓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

    25、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5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第一章第2节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期望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反映随机变量取值分布的特征数,学习期望将为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做铺垫。同时,它在市场预测,经济统计,风险与决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今后学习数学及相关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的概念及其实际含义。难点: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的实际应用。理论依据本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而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把对离散性随机变量期望的概念的教学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此外,学生初次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也较为困难,故

    26、把其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的概念,了解其实际含义。会计算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概念的建构这一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数学应用意识。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培养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三、教法选择引导发现法四、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

    27、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五、教学的基本流程设计高中数学第三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说课教案.rar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6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中的第三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懂得根据两个相关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这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介绍了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和最小二乘法的思想。从全章的内容上看,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不仅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内容的难点之一。线性回归是最简单的回归分析,学好回归分析是学好统计学的重要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前面的分析,结合高二学

    28、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 知道最小二乘法和回归分析的思想;2. 能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求出回归方程过程与方法:经历线性回归分析过程,借助图形计算器得出回归直线,增强数学应用和使用技术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和建议的良好品质三、重点难点分析:根据目标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 知道最小二乘法和回归分析的思想;2会求回归直线教学难点:建立回归思想,会求回归直线四、教学设计提出问题理论探究验证结论小结提升应用实践作业设计教学环节内容及说明创设情境探究: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29、问题与引导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1. 利用图形计算器作出散点图,并指出上面的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散点图并回答以旧“探”新:对旧的知识进行简要的提问复习,为本节课学生能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为一些后进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提供必要的基础。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散点图是研究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得出的散点图,思考下面的问题2.问题2. 甲同学判断某人年龄在65岁时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可能为34,乙同学判断可能为25,而丙同学则判断可能为37,你对甲,乙,丙三个同学的判断有什么看法?学生能够表达自

    30、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乙同学的判断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甲乙丙三个同学的判断都是对的,答案不唯一该问题具有探究性、启发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设计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注意到散点图中点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体会观测点与回归直线的关系;进而引起学生的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问题3. 反思问题,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和比较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学生之间会充分的进行交流,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31、:为什么甲、丙同学的判断结果正确的可能性较大,而乙同学判断结果正确的可能性较小?某人年龄在65岁时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最可能是多少?在其它年龄时呢?这些样本数据揭示出两个相关变量之间怎样的关系呢?怎样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呢?每个问题都是学生“火热的思考”成果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7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古典概型,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

    32、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承接着前面学过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及其性质,又是以后学习条件概率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难点:古典概型的判断及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成古典概型。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试验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点(2)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抽离出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推导出古典概型下的概率的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具有现实意义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2

    33、)让学生掌握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辨证思想。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观察对比、概括归纳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再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2、学法分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在课前,教师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

    34、完成下面两个模拟试验: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分别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代表汇总;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分别记录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代表汇总。在课上,学生展示模拟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感受,教师最后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并提出两个问题。1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要求出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并且求出来的结果是频率,而不是概率。2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两个模拟试验的每个结果

    35、之间都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观察对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思考交流、形成概念学生观察对比得出两个模拟试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给出基本事件的概念,并对相关特点加以说明,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基本事件有如下的两个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中找出研究对象的对立统一面,这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教师的注解可以

    36、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问题的关键。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先让学生尝试着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教师再讲解用树状图列举问题的优点。设计意图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渗透到具体问题中来。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因此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观察对比,发现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先观察对比,找出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共同特点,再概括总结得到的结论,教师最后补充说明。经概括总结后得到:(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37、(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概型,简称古典概型。设计意图培养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列出相同和不同点,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古典概型。观察分析、推导方程问题思考:在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类比分析两个模拟试验和例1的概率,先通过用概率加法公式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再对比概率结果,发现其中的联系,最后概括总结得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设计意图鼓励学

    38、生运用观察类比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突出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这一重点。提问:(1)在例1的实验中,出现字母d的概率是多少?(2)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设计意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化对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也抓住了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的关键。例题分析、推广应用例2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差的内容,他可以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先思考再回答,

    39、教师对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关键点加以说明。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决概率的计算问题的关键是: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例3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先给出问题,再让学生完成,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列表来列举试验中的基本事件的总数。设计意图利用列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既能形象直观地列出基本事件的总数,又能做到列举的不重不漏。深化巩固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

    40、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探究思想、巩固深化问题思考:为什么要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如果不标记号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要求学生观察对比两种结果,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两种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古典概型,从而再次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养成自主探究能力。总结概括、加深理解1.基本事件的特点2.古典概型的特点3.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学生小结归纳,不足的地方老师补充说明。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并把学过的

    41、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便于记忆和应用,也进一步升华了这节课所要表达的本质思想,让学生的认知更上一层。布置作业课本练习1、2、3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古典概型及其概率公式,并能够学以致用,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8一、教材分析:向量的加法是必修4第二章第二单元中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课。本节资料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及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及应用,大约需要1课时。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线性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运算,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为后继学习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奠定了基础;其中三角形法则适用于求任意多个向量的和,在空间向量与立

    42、体几何中有很普遍的应用。所以本课在平面向量及空间向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向量的定义及表示,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明白向量能够自由移动,这是学习本节资料的基础。学生对数的运算了如指掌,并且在物理中学过力的合成、位移的合成等矢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经过类比数的加法、以所学的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准确把握两个加法法则的特点。三、教学目的:1、经过对向量加法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正确领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的几何意义,并能运用法则作出两个已知向量的和向量。2、

    43、在应用活动中,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之和,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3、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数学方面的本事。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向量的加法法则。探究向量的加法法则并正确应用是本课的重点。两个加法法则各有特点,联系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质相同,可是三角形法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且简便易行,所以是详讲资料,平行四边形法则在本课中所占份量略少于三角形法则。难点:对三角形法则的理解;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的加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法则的实质是:将已知向量首尾相接,而不是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

    44、之间必须构成三角形。五、教学方法本节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类比:由数的加法运算类比向量的加法运算。2、探究:由力的合成引入平行四边形法则,在法则的运用中观察图形得出三角形法则,探求共线向量的加法,发现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向量相加;经过图形,观察得出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等,这些都体现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3、讲解与练习:对两个法则特点的分析,例题都采取了引导与讲解的方法,学生课堂完成教材中的练习。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直观地表现向量的平移,相等向量的意义,更能说清两个法则的几何意义及运算律。六、数学思想的体现:1、分类的思想:总的来说本课中向量的加法分为不共线向量及共线向量两种形式,共线向量又分为方向相同与方向相反两种情形,然后专门对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相加作了规定,这样对任意向量的加法都做了讨论,线索清楚。2、类比思想:使之与数的加法进行类比,使学生对向量的加法不致于太陌生,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又能从比较中看出两者的不一样,效果较好。3、归纳思想:主要体此刻以下三个环节:学完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后,归纳总结,对不共线向量相加,两个法则都能够选用。由共线向量的加法总结出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向量的相加,而三角形法则仅适用于不共线向量相加。对向量加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说课稿.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148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