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5篇.doc

  • 上传人(卖家):xgx5959
  • 文档编号:3214831
  • 上传时间:2022-08-06
  • 格式:DOC
  • 页数:70
  • 大小:9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5篇.doc》由用户(xgx595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自然 语言 说课稿 15
    资源描述:

    1、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5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一、说教材(把握重点,领悟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三叶虫”推测地质,又可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其中表示“三叶虫”这个小节是学生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

    2、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应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是(详见教学目标部分)1、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2、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3、情意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研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本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处理教材(长文短讲)(2)重视朗读训练,把握诗歌节奏。(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重视自读自悟。(5)紧扣单元主题,注重知识的拓展。教具准备:cai教学辅助软件二、说学生三年级下期的学生,已有

    3、预习的习惯和自读的能力,也有不同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与愿望。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外阅读也有一定的质量,兴趣广泛,因此,他们对大自然的语言也比较熟悉,能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适当地对课文内容作出补充,通过学习,能够将自己平日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诗歌的形式进行仿写。三、说教法(抓住重点,选择教法)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宜采用“情境教学”,并辅以cai教学软件,缩短学生的生活距离,为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提供直观视觉,把学生带入情境。紧扣课后的思考题抓住重点小节。因为课后思考题是大纲对学习这篇课文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把质疑问难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

    4、题学、针对问题学、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去观察生法,发现生活。四、说学法(自读自悟,培养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再加上这首诗歌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自读自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先学后教,交互学习,归纳疑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五、说程序(创设情景、优化程序)领悟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下面重点说说教学过程的设计:1、带入情境读全诗用cai课件演示:黄叶纷纷飘落,满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景象,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叙: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

    5、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大自然的语言)请学生读课题,强调“大自然”,然后请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合理处理教材: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但诗歌有9个小节,篇幅较长,要在40分钟内完成,比较困难,因此我采用分板块教学的方法。第一步:学第一小节,初步感知大自然语言无处不有。师问:为什么睁开眼就能看见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到处”一词,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大自然的语言随处可见,无处不有。第二步: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过渡:大自然说了哪些话?分小组学习28小节,把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在小组内多读几遍。教师参与小组小学第三步:利用直观手段,长文短讲,感悟内

    6、容。师:你最喜欢哪种大自然的语言?把它读出来。(生说到哪个小节,师讲哪一小节。)当学生说出喜欢第二小节中白云这种语言时,师引导白云告诉我们什么?(晴天)这小节中的“准”能换成哪个词?(一定、肯定)并指导朗读。然后师板画白云,读生归纳出这是表示天气变化的语言。师顺提问:还有哪种语言也表示天气变化?学生指出:蚂蚁搬家要下雨。请生 齐读3小节。为了拓展知识面,教师出示四条表示天气的谚语,请生读谚语谈感受,并结合语文天地内容,请生收集表示天气的谚语。当学生说出喜欢蝌蚪游泳时,向学生展示蝌蚪在水中游动的画面,引导学生想像它们会说些什么?蝌蚪像什么?这时学生兴趣高涨,争相发言。抓住诗歌中“蝌蚪在水中游泳,

    7、不就像黑色的逗点?”这个句子进行比喻句,反问句的训练,指导朗读,明确比喻要恰当,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抓住“大自然在水面写着”中的“写”对学生进行拟人句知识的传授。因此,将第4个小节作为重点,扎实基础知识的训练,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内化了语言。第五小节大雁南飞与第四小节格式相同,所以只需一读代过,学生知道这两个小节是表示季节变换的语言就行了。当学生说到鱼鳞上的圆圈这一小节时,cai课件展示鱼鳞的圆圈,请生数一数有几圈:并问:“这几个圈表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一圈就是一岁”。师相机提问:你还知道树的年龄吗?请默读第六小节,画一画树的年龄。随后请两生交流画的情况,在画中体会树的

    8、年轮也是“一圈一岁”。最后请生完整读一读这两个小节,以读代讲。第八小节“三叶虫”化石推测地质是难点,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采用让学生先自读全节,再质疑。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第四步:小结诗歌结合课后练习“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出大自然用自然现象跟我们说话。师问:那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妙不可言)请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第9小节。抓住“只有才”这个句式,让学生明白只有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奥秘。第五步,回归整体请生再次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齐读

    9、全诗。3、有机整合教学资源,进行知识拓展。拓展一:在学完表示天气变化的语言时,请生读表示天气的谚语,说谚语,课后收集这类谚语。拓展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仿写一节诗歌。”cai课件向学生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用书上的语言格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为仿写打下基础。六、说板书(总结板书,强化理解)板书是微型教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恰当的板书能使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同时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性,本课的板书既应概文中介绍的大自然的语言,又要突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观察与发现。”所以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揭示课题时板书:大自然的语言,在精读课文,理解内容过程

    10、中学生提出哪种大自然的语言,就板画,并根据学生的总结将语言分类,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后,板:妙不可言。总结全诗时,板:观察、发现。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2一、说教材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的一篇主体课文。诗歌文字浅显优美,以“语言”做媒介,引导读者从气象、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感受他的神奇,激发探索研究他的兴趣。二、说目标本课的目标设计有三: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熟读课文,感悟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2、通过认想写用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3、根据诗歌的写作特点仿编诗歌。三、说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熟读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大自然语言的

    11、妙不可言。难点:根据是个写作特点仿编诗歌。四、说教学过程1、导课。通过生活中的而两个场景提问学生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如何沟通、如何交流,引入“难道只有人才有语言?”然后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明白虽然大自然没有语言,但却清楚地传递着信息,从而引入课题。2、检查预习。本部分设计了三个环节:1、让学生齐读课文,皆在检查学生是否将课文读流利正确了。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已将本课的字词障碍解决了。3、指导书写“省”“略”“圈”,主要强调书写要规范和正确。3、学习诗歌内容。本部分先让学生带着“诗歌共有几小节和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两个问题大声读文,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和了解。然

    12、后让学生具体回答都介绍了哪些语言,意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具体的熟悉。同时说说自己搜集的资料,从而深刻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这些现象到处都有睁眼看见,作者发现了,你发现了吗?让学生欣赏书中的插图,谈内容,说感受,让孩子明白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语言的妙不可言。4、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对诗歌28节具体细致的描写,让学生明白“分写”:通过对1、9节整体的把握,让学生体会“总写”。1、9节和28节的比较,体会总分总结构,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式。在让学生观察诗歌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拟人、比喻修辞的运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5、

    13、指导朗读。在对文章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的了解上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同时,也体会语言文字之美。然后小组配乐赛读,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和集体荣誉感。6、拓展。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为仿写诗歌是打下基础。7、结束语。告诉学生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多去观察,多去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点名文章主题。五、说板书将诗歌中所提到的语言用重点的词语全部写出来,同时将文章的结构也体现出来,目的在于反映整篇诗歌的内容和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专家,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文本,学情、校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法学法,教学过

    14、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做简单的解说。第一, 说教学理念。本节课上我将继续“浅浅的教语文”,“浅浅的教语文”其实是肖培东老师的观点,我比较赞同,一直在努力实践,希望语文课就是语文课。相对于浅浅的教,就是学生主动的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成长的主体。所以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科学引导激发兴趣。力争激发每一个生命中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创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堂。第二, 说教材文本。大自然的语言是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阐述事理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事理性说明文。本单元无论是草木荣枯,还是大雁来去都是引导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科学领域产生无限的趣味。本文主要作者

    15、通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本节课作为第二课时,在初读感知和理清本文说明顺序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第三, 说学情和校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语文素养是科学指导教学的基础。八年级第二学期,孩子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对说明文的阅读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能够把握说明对象,简单说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但是他们对事理性说明文的阅读还存在阅读量少的问题,尤其是本文刚刚认识的物候学新概念,有一定难度。并且对于本文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更是相当困难。再加上我面对的学生80%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没有好一点的学习环境,相对语文素养

    16、比较薄弱,基于此,我指定以下教学目标。第四, 说教学目标。有的才能放矢,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我从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阅读课文,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 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多角度的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本文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特点。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本文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第五, 说教学重点。本节课是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第二课时,所以在第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设置为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说出本文语言特点。第六, 说教学方法。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而公倍,在这

    17、一节课上,我将用回顾展示法,设疑激趣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孩子们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并能指出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七,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所以设计教学过程如下:1、 情境导入(用时58分钟)本节课用回顾展示法导入课文,回顾上节课我们所学过的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并举例说明,让孩子们从进入课堂就收到关注,得到肯定,让积极踊跃发言不再是难事。2、 分组合作,再读课文。按照以往各层次互相搭配的分组模式,分组再读课文,并在组内分工,有的人记录,有的人圈点勾画,有的人作为发言人,有的人评点,合作探究,最终展示自己学习小组关于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介绍。最后老师板书归纳,并指正。(用时15分钟左

    18、右)3、 分组合作,三读课文。小组内阅读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并请发言人举例一一说明,小组之间互相点评,老师最后点评并归纳板书。4、小结今天,我们从竺可桢老前辈的身上看到了他们对科学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为社会展示我们的价值所在。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4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叙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刚才我们之间互相谈话、互相问好,就是在使用语言交流。(板书:语言)可是,语言并非只是人类的专利。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师叙述:大自然还有许多有趣的语言呢!跟老师一起走进

    19、这奇趣无穷的大自然,仔细聆听一下它的语言。本环节以“语言”为切入口,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语言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工具。大自然也有语言?它的语言怎样?我们能读懂吗?带着这些疑问,让孩子去学习,去发现。二、品味诗句,合作研读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找出诗中几种大自然的语言,标画出来。在学生阅读诗歌时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大自然语言的句子,注意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并把它们填进表格里,并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相机出示课件表格,相机结合资料理解“三叶虫”。在这里通过读书理解文章内容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习诗歌内容时

    20、,引导学生用表格法来帮助学习总结。并鼓励学生能将这种表格学习法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学习上。这样既结合语文天地里的“金钥匙”的要求加强学生概括能力的练习,又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法可依”。3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个词形容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指导理解积累“妙不可言”一词。此处的设计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运用好词佳句的学习习惯和能力4、品读揣摩,体会情感。(1)指名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小节,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文字美。指导朗读这一节的诗句。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所以此处我们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在说出自己喜欢该小节的原因时,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文字语言美。(2)

    21、自选最喜欢的一个小节,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再想想要怎么读好这个小节,最后自己放声朗读出来吧。本环节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朗读指导中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并借助插图、课件适当渗透文中的修辞手法。(3)师生引读全诗,引导学生边读边注意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小节中感兴趣的词语、句子。学编诗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化难为易呢?教学时设计了两处铺垫,此环节是第一处,旨在让学生去找找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发现时的兴奋心情,并在师生引读诗歌时让学生边读边注意最喜欢的那个小节中感兴趣的词语、句子,为仿写作好铺垫。三、知识拓展,练编诗歌1、让学生借助资料卡,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学编诗歌的第二

    22、处铺垫,旨在让学生交流所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创编诗歌时言之有物。这样指导仿编诗歌也就水到渠成了。2、选择一种你查找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诗歌编一小节。3、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1引导学生发现只有爱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2布置作业(1)继续把诗中好词佳句抄到积累卡,再把积累卡夹到自己的积累本上。(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3)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语言”?继续仿照诗歌写一段。本课教学力求能充分体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法、以读代讲、谈话讲解、小组合作

    23、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读与悟、想与说、课内与课外、科学知识与诗中文字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情感体验。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5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

    24、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教学设计: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CAI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

    25、理解。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

    26、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互动交流、点拨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教学)(第二小节)()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变成摇着尾巴的逗点)这是什么?仔细看看这是什么?()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内化了语言。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6一、 说教材1、地位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

    27、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单元提示要求我们阅读时,注意说明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2、内容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3、课标要求新课程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课有严密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科学的语言,能在文本研读中完成科学思想的构建。二、说学生1、生活经验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田间地头的事

    28、物有特殊的感情,本课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2、能力要求通过上一单元学习对说明文基础知识有了了解,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3、欠缺但是农村的学生眼界局限性,平时阅读量少,他们在理清说明顺序和语言鉴赏方面比较欠缺。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3、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知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理清

    29、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四、说教法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和三维目标制定我把教学方法制定如下:教法:以任务驱动学生学法:1、五步读:初读、再读、研读、情读和拓读2、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辅助五、教学过程:1、导入视频导入利用图画、音乐、语言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2、初读课文,积累字词。学生自有朗读课文,积累的字词,最后教师展示积累的词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展示补充。3、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筛选主要信息课件上显示:“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方法找出每段的

    30、中心句,并根据这些中心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采用默读的形式,还要掌握一定速度,是逐步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概括内容的能力,”这是新课标中重点提到的初中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为下一环节从独立转向交流讨论奠定基础。4、研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读课文的610段思考: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这一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和图片创设情境。新课标中指出“对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讨论会总结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还有古今差异的时间顺序。展示三月内蒙古和海南,四月的内蒙和大连,四月的内蒙山顶上还有积

    31、雪而山脚下却绿意葱葱。这种直观的图片对比很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经度、纬度、和高下的差异。5、情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听完后用 “我听到了 我知道 说一句话。”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体会欣赏。感受语言既是课堂重点也是学生欠缺环节,我采用了配乐泛读来创设情境,学生由品味词句“我听到了什么”然后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我知道了什么”。学生由听到读,再到品读从而对文本理解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索科学的奥秘。6、作业:以下两个作业任选一个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写一篇观察日记这两个作业完成都需要查找一些资料翻阅科普类图书,这一环节也是拓读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兴趣。

    32、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第一个相对容易一些,学生有选择空间。六、预期效果时间:合理的时间安排能保证各环节顺利推进,从而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内容:内容设置上,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为起点,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1、五步法阅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任务,有方法,从而确保课堂的实效性。2、运用小组学习法,克服了部分学生胆怯、不善言谈的弱点,加之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综上所述,本节课是从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构建的一节高效务实的语文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7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桦川县第四中学的语文教师刘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

    33、语言。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 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初

    34、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四、教学难点、理清

    3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说学生】、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能力分析: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说教学方

    36、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

    37、为能力。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8【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科学为专题的,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学生系统学习说明文知识的单元。本册共编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事物说明文,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说明文的开篇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他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为了使青少年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易于接受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作者在语言富于感染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38、。尽量使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格化,取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专门知识通俗化,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阶段目标提出的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我们组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能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这

    39、个目标的设定就是基于此。(2)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把词典中有关物候的解释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初步感知本文语言特色,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具有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语句,进行自主品味分析领悟,而后全班交流,朗读感受等方法步骤。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鼓励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课文及相关材料的解读感悟。三、教学重点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以下重点:学会按要求筛选相关信

    40、息并概括文章要点。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依据: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只有了解了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才算读懂了文章。而同时语言的生动性又是让文章饶有趣味,通俗易懂的根源。依据科普文章的特点:内容的科学性,通俗性以及语言的生动性,我们设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品读语言,由表及里,真正让语文教学体现它自身的特点,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丰富了科学知识,又增强了语言的感悟力。四、教学难点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依据:语言品味的过程是更好地解读语言,建构语言,丰满语言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旨在这过程中学习和吸纳语言文字的精髓,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喜

    41、爱和玩味的乐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八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的原因,品味语言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说教法】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用板块活动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做学习的主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拟采用以下的教法:1故事导入法:教师在讲故事时,设置一个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比较法:把现代汉语

    42、词典上有关物候的解释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落实重点,突破难点。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新课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物候现象时,宜用此法,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荣获“最佳小读者”“小科学家”等称号,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研讨点拨法:多媒体展现竺可桢的有关内容,点拨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以及作者对科学的观察和追求精神作深层次探究,既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又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课时安排为一课时【说学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

    43、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思考,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说教学过程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突出重点,做到思路清晰,环节

    44、紧凑,安排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设计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激发志趣与君共勉”等教学环节。其中,导入新课估计需要35分钟;新课教学需要2025分钟;激发志趣需要513分钟;与君共勉需要1-2分钟。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3,一导入新课:讲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引出物候。导入课文。本环节主要采用故事导入法,采用故事导入,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诱使学生迅速进入“乐学”境界。为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二新课教学1整体感知

    45、屏幕上出示:“快速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有了导入部分的铺垫,学生已经渴望走进文本了,所以我们请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性是必须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竺可桢对物候知识的介绍就体现了文章的说明性。另外,采用默读的形式,旨在逐步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概括内容的能力,这是新课标中重点提到的初中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再从独立转向交流讨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这一环节完成教学目标1。2重点研读:屏幕显示:将课文对物候的定义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物候的解释加以比较,看看区别在哪里,重点体会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这一环节重点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特点。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第2个目标。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15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1483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