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七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12602
  • 上传时间:2022-08-05
  • 格式:PPT
  • 页数:27
  • 大小:20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七 问题解决 创造性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七章第七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第一节第一节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n 一、问题一、问题n 一个问题产生于一个活着的人,他有一个一个问题产生于一个活着的人,他有一个目标,却又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之目标,却又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之时。每当他不能通过简单的行动从一种情境达时。每当他不能通过简单的行动从一种情境达到另一种需要的情境时,就要求助于思考。这到另一种需要的情境时,就要求助于思考。这种思考的任务是设计某种行动,这种行动能使种思考的任务是设计某种行动,这种行动能使其 从 当 前 的 情 境 达 到 需 要 的 情 境。其 从 当 前 的 情 境 达 到 需 要 的 情

    2、境。(Duncker,1945)问题的类型问题的类型 n界定(定义)良好的问题与界定(定义)不良的界定(定义)良好的问题与界定(定义)不良的问题问题 (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包括:确定的目标包括:确定的目标/列出与问题列出与问题有关的条件有关的条件/说明操作的规则说明操作的规则/说明限制的条件说明限制的条件 代数问题是定义良好的问题,如代数问题是定义良好的问题,如3X+4=20n语义丰富问题与语义贫乏问题语义丰富问题与语义贫乏问题 (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熟悉程度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熟悉程度)n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竞争(涉及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竞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n找到问题的最后答案找到问题的最后答案n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解决问题的步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解决问题的步骤)AB问题表述问题表述(起始状态)(起始状态)目标状态目标状态解决程序解决程序 主要的启发式策略有如下三种主要的启发式策略有如下三种 n1、手段一目标分析策略。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手段一目标分析策略。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目标,将问题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这种策略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采用的核心是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

    4、之间的差别,并采用一定的步骤来缩小这种差别,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一定的步骤来缩小这种差别,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n 2 2爬山法策略。这种策略的名称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即在问爬山法策略。这种策略的名称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假定的目标是山顶。人们不可能一下子爬到题解决的过程中,假定的目标是山顶。人们不可能一下子爬到山顶。在探索达到山顶的路径时,只要遇到有岔道,我们就看山顶。在探索达到山顶的路径时,只要遇到有岔道,我们就看几条岔道中哪一个是向山上延伸的(而不是向山腰或山下延伸)几条岔道中哪一个是向山上延伸的(而不是向山腰或山下延伸)就选择哪一条道路。这种策略也称为局部最优选择法。就选

    5、择哪一条道路。这种策略也称为局部最优选择法。n3 3反推法策略。这种策略适合于解决那些从起始状态出发可反推法策略。这种策略适合于解决那些从起始状态出发可以有多种走法,但是只有一条路能够达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这以有多种走法,但是只有一条路能够达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这种策略常用于解决几何问题。种策略常用于解决几何问题。河内塔问题河内塔问题BCA 第二节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n一、一、创造及创造性的含义创造及创造性的含义n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独特而有价值产品的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独特而有价值产品的活动或过程活动或过程。n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

    6、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n创造力普遍存在于任何个体,并非有或无,而创造力普遍存在于任何个体,并非有或无,而是个体拥有多或少、发挥程度如何的问题。是个体拥有多或少、发挥程度如何的问题。二二、从不同视角来看创造力、从不同视角来看创造力n人格心理学家将创造力视为个体身上的人格心理学家将创造力视为个体身上的某些特征集合,它们导致了创造性行为。某些特征集合,它们导致了创造性行为。n认知心理学家注重对创造活动所涉及的认知心理学家注重对创造活动所涉及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心理过程的研究。n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和环境因素、如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和环

    7、境因素、如创造动机和环境对创造性活动有制约作创造动机和环境对创造性活动有制约作用。用。人格心理学视角人格心理学视角n创造是一种人格特质。创造的本质创造是一种人格特质。创造的本质在于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在于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一般的某种人格特征一般的某种人格特征人格特征人格特征:认知的灵活性或无偏见性认知的灵活性或无偏见性-能认真地去审能认真地去审视和思考有悖于常识和习俗的观念、对于无拘束的猜视和思考有悖于常识和习俗的观念、对于无拘束的猜想的一种高度容忍精神、肯于扩展甚至乐于超越平凡想的一种高度容忍精神、肯于扩展甚至乐于超越平凡与现实的倾向,以及接受一种不一定有的甚至不可能与现实的倾

    8、向,以及接受一种不一定有的甚至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倾向是创造者的共同特征。有的事物的倾向是创造者的共同特征。独立性独立性-高创造者是一个节制的不顺从者。即既不是高创造者是一个节制的不顺从者。即既不是一个绝对的不顺从者,也不是一个绝对的顺从者,而一个绝对的不顺从者,也不是一个绝对的顺从者,而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人。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高创造者乐于接受不甚高创造者乐于接受不甚明确甚至是错综复杂的事物明确甚至是错综复杂的事物容忍错误。容忍错误。独特的价值观念系统独特的价值观念系统可驾驭的焦虑水平。可驾驭的焦虑水平。性别角色不受严格限制性别角色不受严格限制创造性人格特征突出了产生

    9、创造性创造性人格特征突出了产生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仅靠优良人格特的必要条件,但仅靠优良人格特征不一定能产生创造性。征不一定能产生创造性。认知心理学视角认知心理学视角创造力与智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力与智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与智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性与智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1、创造性与智力、创造性与智力习惯上人们会想当然的认为,高创造性的人一定都是最聪明习惯上人们会想当然的认为,高创造性的人一定都是最聪明的人。其实不然,心理学家们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的人。其实不然,心理学家们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创造性和智

    10、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关的非线性关系。以上研究,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以上研究,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面。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性。c、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上述关系表明,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创造性

    11、不仅与知识技能、智力不是充分条件创造性不仅与知识技能、智力有关,还与人格有密切关系。有关,还与人格有密切关系。2 2、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关于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者们的关于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者们的意见也很不一致,但总的说来,倾向于认为二意见也很不一致,但总的说来,倾向于认为二者并不遵循绝对的线性关系。从许多跟踪调查者并不遵循绝对的线性关系。从许多跟踪调查研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校期间成绩突出研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校期间成绩突出的学生,十几年后甚至是几十年后在其工作领的学生,十几年后甚至是几十年后在其工作领域中也并无多少创新和建树,相反,一些成绩域中也并无多少

    12、创新和建树,相反,一些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工作上却有较显著的技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工作上却有较显著的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n心理学研究证实,创造力与个体知识结构之心理学研究证实,创造力与个体知识结构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nHayers(1989)对著名的音乐家进行的研究)对著名的音乐家进行的研究发现,仅有发现,仅有3/500的杰出乐曲是在作曲家职的杰出乐曲是在作曲家职业生涯的前十年中完成的。结果表明,在产业生涯的前十年中完成的。结果表明,在产生有意义的音乐曲谱之前,一个坚实的知识生有意义的音乐曲谱之前,一个坚实的知

    13、识基础是必要的。基础是必要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n创造发明就是问题解决过程,是一种具有创新意创造发明就是问题解决过程,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超乎寻常的问题解决错成,也是一个发现问义、超乎寻常的问题解决错成,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n俞国良(俞国良(1996)分析了关于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过)分析了关于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过程,总结了五种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问程,总结了五种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问题的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题的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组织问题的能力、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任何一方面存在不足,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

    14、能力。任何一方面存在不足,都足以影响个体的创造过程。都足以影响个体的创造过程。社会心理学视角社会心理学视角n研究证实,内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的创研究证实,内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的创造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造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n在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内部,力求成功者在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内部,力求成功者比避免失败者更适合进行创造活动,有比避免失败者更适合进行创造活动,有更多的创造活动,能有所创新和创造性更多的创造活动,能有所创新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解决问题。n良好教育环境有利于创造力发展。良好教育环境有利于创造力发展。三、影响创造性培养的因素三、影响创造性培养的因素n(一)影响创造力培

    15、养的因素(一)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因素1 1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1 1)过分追求成功。)过分追求成功。(2 2)禁止学生提问。禁止学生提问。(3 3)权威式教)权威式教育。育。2 2教师的素质。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素质。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所以,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1 1)自己本身具有创造力;()自己本身具有创造力;(2 2)有强烈的求知欲;()有强烈的求知欲;(3 3)努力)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4

    16、4)创设宽容、理解、温)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暖的班级气氛;(5 5)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6 6)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7 7)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3 3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自身的特点(1)智力)智力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即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具有相关性,即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

    17、充分条件。不是充分条件。(2)个性)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一点在前一问题中也有论述,因果的关系。这一点在前一问题中也有论述,这里也不再重复。这里也不再重复。四、创造性的培养四、创造性的培养n(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nl、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n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n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n(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n1、保护好奇心、保护好奇心n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

    18、理、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n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n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n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创造性思维训练(三)创造性思维训练在创造性活动中,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比集中性思维更重要。比集中性思维更重要。头脑风暴训练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

    19、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意见或补充意见。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吉尔福特在总结了大量的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和训吉尔福特在总结了大量的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和训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多重形式训练创造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多重形式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性思维的策略。1、拓展问题、拓展问题使需解决的问题以更扩展的形式提出。比

    20、如,我们使需解决的问题以更扩展的形式提出。比如,我们不问不问“如何改进灭蚊器?如何改进灭蚊器?”而间:而间:“我们怎样才能我们怎样才能消灭蚊子?消灭蚊子?”提问题本身对回答起到开启思路的作提问题本身对回答起到开启思路的作用。用。2、分解问题、分解问题使问题变得具体和明确,便于思维更易集中,以增使问题变得具体和明确,便于思维更易集中,以增加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加问题解决的可能性。3、常打问号、常打问号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性提出问题,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性提出问题,先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也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思维习惯,因此应通过训练,培养

    21、学生善是一种思维习惯,因此应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善于不断发问的习惯。于不断发问的习惯。4、快速联想和中止评判、快速联想和中止评判基本做法同奥斯本的脑力激励法,快速地产生基本做法同奥斯本的脑力激励法,快速地产生大量的联想而先不评判联想的质量。此训练既可大量的联想而先不评判联想的质量。此训练既可在课堂团体中进行,也可实施于个人。个人进行在课堂团体中进行,也可实施于个人。个人进行此训练时,不妨放开思路,尽量地把所有想起来此训练时,不妨放开思路,尽量地把所有想起来的东西全部列出来,先不去管它正确与否,然后的东西全部列出来,先不去管它正确与否,然后再整理和选择。再整理和选择。5、延长努力、延长努力不能过早

    22、过快地中止产生新观念的努力。一般人总不能过早过快地中止产生新观念的努力。一般人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于是常把思维过早地中止是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于是常把思维过早地中止了。虽然,产生观念的速度在刚开始时最快,然后了。虽然,产生观念的速度在刚开始时最快,然后逐渐地减慢下来,但事实却是,后面产生的观念有逐渐地减慢下来,但事实却是,后面产生的观念有78比前半部分产生的观念质量更高些。比前半部分产生的观念质量更高些。6、列举属性、列举属性尽量地把事物的属性列举出来,或是根据不同特点尽量地把事物的属性列举出来,或是根据不同特点把事物重新分类,从而能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以把事物重新分类,从而能从不同角度认

    23、识事物,以便于产生新观念,新联想。便于产生新观念,新联想。7、形成人为联想、形成人为联想经常尝试把两种不同的事物联想起来,从而经常尝试把两种不同的事物联想起来,从而产生新奇的观念或事物。产生新奇的观念或事物。8、尝试灵感、尝试灵感把无进展的思索停顿(搁置)一下,此时常把无进展的思索停顿(搁置)一下,此时常可得到某种灵感,即在暂时松弛状态下,紧可得到某种灵感,即在暂时松弛状态下,紧张的思维脱出原来的轨道,产生新的解决办张的思维脱出原来的轨道,产生新的解决办法。法。练习题:练习题:n在课堂提问或作业中,有些老师对能按在课堂提问或作业中,有些老师对能按自己思路或课本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自己思路或课本

    24、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高分并表扬,对没有按自己思路而提出高分并表扬,对没有按自己思路而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则不给予高分,并认自己见解的学生,则不给予高分,并认为这是跟老师作对。结果这些班级在学为这是跟老师作对。结果这些班级在学年统考中的成绩不理想。年统考中的成绩不理想。n试运用所学的心理学原理对上述现象进试运用所学的心理学原理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行分析。n教师的这种做法会抑制学生的发散式思教师的这种做法会抑制学生的发散式思维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维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通常认为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基本通常认为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基本过程,在创造性过程中,发散式思维产生过程,在创造性过程中,发散式思维产生的是几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中一的是几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中一些可能是新颖的,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按些可能是新颖的,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或课本回答问题,限制学生照自己的思路或课本回答问题,限制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就难以拓宽他们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就难以拓宽他们的思维,从而抑制学生的思路,特别是会抑制学生从而抑制学生的思路,特别是会抑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七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1260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