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电磁干扰途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3章电磁干扰途径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磁 干扰 途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第三章第三章 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3.1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3.2传导干扰传输线路的性质传导干扰传输线路的性质3.3.2电容性电容性耦合耦合3.3.3电感性电感性耦合耦合3.4辐射耦合分析辐射耦合分析3.3传导耦合分析传导耦合分析3.3.1电阻性电阻性耦合耦合习题:习题:3.3、3.4、3.5、3.7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b、辐射耦合、辐射耦合a、传导耦合、传导耦合3.1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b、辐射耦合
2、、辐射耦合a、传导耦合、传导耦合a2、电容性耦合、电容性耦合a3、电感性耦合、电感性耦合a1、电阻性耦合、电阻性耦合b1、近场感应耦合、近场感应耦合b2、远场辐射耦合、远场辐射耦合b12、磁感应、磁感应b11、电感应、电感应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 通过导体传输的电磁干扰,主要通过传输线路的电流和电压起作用,通过导体传输的电磁干扰,主要通过传输线路的电流和电压起作用,传导干扰频谱可延伸到传导干扰频谱可延伸到1GHz以上。以上。在不同的频率下,传输线路呈现不同的特性,应采用不同的电路模在不同的频率下,传输线路呈现不同的特性,应采用
3、不同的电路模型和分析方法。型和分析方法。根据工作频率根据工作频率 与线长与线长 的关系划分为:的关系划分为:l 低频传输线路模型低频传输线路模型 高频传输线路模型高频传输线路模型3.2传导干扰传导干扰传输线路的性质传输线路的性质 传导耦合传导耦合 传输线路的等效电路模型传输线路的等效电路模型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低频电路的等效模型低频电路的等效模型 集总参数电路模型集总参数电路模型低频电路条件低频电路条件模拟电路模拟电路:l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传输速度传输速度 脉冲宽度脉冲宽度 lv t vtUS 信号源电压信号源电压ZS 信号源内阻信号源内阻Rl 导线阻抗导
4、线阻抗ZL 负载阻抗负载阻抗Cl 导线寄生电容导线寄生电容Rl/2ZSRl/2Rl/2ClZLUSRl/2信号源信号源传输线路传输线路负载负载低频传输线路模型低频传输线路模型 集总参数电路模型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R0 分布电阻分布电阻L0 分布电感分布电感G0 分布电导分布电导C0 分布电容分布电容分布参数分布参数:特性参数特性参数:传播常数传播常数特性阻抗特性阻抗0000()()Rj LGj Cj0000cRjLZGjCG0dxxC0dxudxL0dxR0dxi高频高频电路电路(l)的等效模型的等效模型 分布参数电路模型分布参数电路模型第三章
5、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120ln276logcddZrr60ln138logcRRZrr2260ln138logchhZrr同轴线同轴线Rr平行双线传输线平行双线传输线rd地面上的单导线地面上的单导线rh几种典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几种典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平行双导线平行双导线 同轴线同轴线 地平面上方的导线地平面上方的导线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3.3.1电阻性干扰电阻性干扰 电阻性干扰:电阻性干扰:两个回路经两个回路经公共阻抗公共阻抗而形成的干扰。而形成的干扰。I1+I2公共公共电源电源电路电路1USRSZlZl电路电路2公共线公共线路阻
6、抗路阻抗I1I2公共电源内阻及线路阻抗耦合公共电源内阻及线路阻抗耦合I1+I2电路电路1U1Zg公共地公共地线阻抗线阻抗I1I2公共地线路阻抗耦合公共地线路阻抗耦合电路电路2U2电阻性干扰模型电阻性干扰模型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U01Z11ZkI1I2Z22U02U02在耦合阻抗在耦合阻抗Zk 产生的干扰电压降产生的干扰电压降1111110202221111112211/()/()()kkkSkkkkkZ ZZZZ ZUUUZZ ZZZZ ZZZZ流经流经Z11 的干扰电流的干扰电流U01 回路回路1的电源的电源U02 回路回路2的电源的电源Z11 回路回路1的
7、阻抗的阻抗Z21 回路回路2的阻抗的阻抗Zk 回路回路1与与2的公共耦合阻抗的公共耦合阻抗3.3.1 电阻性耦合电阻性耦合10211112211()SkkSkkUZIUZZ ZZZZ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U01Z11ZkI1I2Z22U02讨论讨论:两个回路一点接触,彼此不再互相干扰。两个回路一点接触,彼此不再互相干扰。流经回路流经回路1中中Zk的干扰电流的干扰电流U01Z11I1I2Z21U02(直接耦合)(直接耦合)kZ (1)0kZ(2)0SkI11021121,SkZ UUZZ0211121SUIZZ0221,SkUIZ10SI0,SkU11021122
8、11()SkSkkkkUZIUZZ ZZZZ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a、让两个电流回路或系统彼此无关。信号相互独立,避免电让两个电流回路或系统彼此无关。信号相互独立,避免电 路的连接。路的连接。b b、限制耦合阻抗,越低越好。导线的电阻和电感越低越好。限制耦合阻抗,越低越好。导线的电阻和电感越低越好。c c、电路去耦。各个不同回路之间仅在惟一的一点作电连接,电路去耦。各个不同回路之间仅在惟一的一点作电连接,达到电流回路间电路去耦的目的。达到电流回路间电路去耦的目的。强弱电隔离强弱电隔离 继电器继电器 变压器变压器 光电耦合光电耦合d d、电气隔离电气隔离。实现一点
9、接触实现一点接触3241 电阻性干扰的抑制方法电阻性干扰的抑制方法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3.3.2电容性电容性耦合耦合电容性电容性耦合的干扰电压耦合的干扰电压1211221()NGjCRUUjR CC干扰电压:干扰电压:CU1R22C1GC2GUN电容性耦合等效电路电容性耦合等效电路R22C2GC1GCU1UN电容性耦合模型电容性耦合模型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低阻(或低频)低阻(或低频)1221/()GCRC1221/()GRCC高阻高阻(或高频)(或高频)耦合电压公式的简化耦合电压公式的简化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
10、干扰的耦合与传播NU112RUCUN121122()NGCUUCC1221()GR CC电容性耦合的频率特性电容性耦合的频率特性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R22C2GC1GCU1UN电容性耦合模型电容性耦合模型【例例3-1】导线直径导线直径d2mm、线间距、线间距D20mm、导线离地高度、导线离地高度h10mm、线长、线长l1m。若在导线。若在导线1上加干扰电压上加干扰电压U110V、频、频率率f10MHz,求导线求导线2上接负载上接负载R50时所受到的干扰电压。时所受到的干扰电压。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R22C2GC1GCU1UN电
11、容性耦合模型电容性耦合模型0129.28pF/mln()Cd r02218.56pF/mln(2)GCh r722 10f12271221()1210(9.2818.56)105.7210 CGXCC121500.292VCNRXUjRC Uj61211221010V3CNGCCRXUUC若负载R1M书书38页【解页【解】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 干扰源系统的电气参数应使电压变化幅度和变化率尽可干扰源系统的电气参数应使电压变化幅度和变化率尽可能能 地小;地小;被干扰系统应尽可能地设计成低阻及高信噪比系统;被干扰系统应尽可能地设计成低阻及高信噪比系统;系统的结构应尽
12、可能紧凑,且彼此空间上相互隔离。系统的结构应尽可能紧凑,且彼此空间上相互隔离。两个系统的耦合部分的布置应使耦合电容尽量小;两个系统的耦合部分的布置应使耦合电容尽量小;例如例如:增大间距、减少导线长度、避免平行走线等。:增大间距、减少导线长度、避免平行走线等。采用平衡措施消除电容性干扰;采用平衡措施消除电容性干扰;对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进行电气屏蔽。对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进行电气屏蔽。电容性耦合的抑制电容性耦合的抑制针对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针对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针对减小耦合电容针对减小耦合电容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平衡措施平衡措施24142313:CCCC平衡条件平衡条
13、件:1342实例实例:U1Z1Z2屏蔽措施屏蔽措施C132C23C24C14Z2143原理原理:Z1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C1S:导体:导体1与屏蔽体之间的电容与屏蔽体之间的电容C12:导体:导体1与导体与导体2(未屏蔽部分)之间的电容(未屏蔽部分)之间的电容C2G:导体:导体2(未屏蔽部分)的对地电容(未屏蔽部分)的对地电容C2S:导体:导体2与屏蔽体之间的电容与屏蔽体之间的电容CSG:屏蔽体之间的对地电容:屏蔽体之间的对地电容2SRC2GUNCSGC2SUSC1GC12U1C1S1U1RC2GUNCSGC2SC12C1S12USC1GS屏蔽对电容性耦合的影响
14、屏蔽对电容性耦合的影响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结论结论:屏蔽体必须接地屏蔽体必须接地。111SNSSSGCUUUCC故故若屏蔽体接地,则若屏蔽体接地,则0NSUU1220,0,GNSCCUU则则 屏蔽体为等位体。屏蔽体为等位体。U1USC1GC1S1CSGS121212UCCUGNC比较比较U1RUNCSGC1S1USC1GC2S2S 导体导体2完全屏蔽完全屏蔽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考虑屏蔽体已接地,考虑屏蔽体已接地,R为无穷大则为无穷大则1211222NGSCUUCCC结论结论:导体导体2上的干扰电压取决上的干扰电压取决于外露部分
15、的长度,越于外露部分的长度,越短越好!短越好!1220,0GCC则则U1RUNC2SC121C1G2C2GU1RC2GUNC2SC12C1S12USC1GS 导体导体2部分屏蔽部分屏蔽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考虑屏蔽体已接地,且考虑屏蔽体已接地,且R为有限值,则为有限值,则12112221()NGSj C RUUj R CCC结论结论:导体导体2上的干扰电上的干扰电压取决于外露部分的长度,压取决于外露部分的长度,越短越好!越短越好!1220,0GCC则则 导体导体2部分屏蔽部分屏蔽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3.3.3电感性耦合电感性耦合
16、 电感性耦合的干扰电压电感性耦合的干扰电压 抑制电感性耦合的措施抑制电感性耦合的措施 电容性耦合与电感性耦合的判定电容性耦合与电感性耦合的判定 屏蔽对电感性耦合的影响屏蔽对电感性耦合的影响电感性干扰电感性干扰:低电压、大电流干扰源低电压、大电流干扰源产生的磁耦合产生的磁耦合干扰。干扰。12Z21Z22Z11U1L2UN2L1I1M12UN1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11111212221222112()0()UIZjLI jMIZZjLI jM11111121211121222()()UIZjLjM UIZjLZZjL忽略忽略I2对对I1的影响,则的影响,则12Z2
17、1Z22Z11U1L2UN2L1I1M12UN1I1L1U1UN2Z21Z22L2M12Z111 12 2I2UN11221111112122212221211121222()()()()NNjMZ UUZjLZZjLjMZ UUZjLZZjL电感性耦合的电感性耦合的干扰电压干扰电压第三章第三章: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电磁干扰的耦合与传播【例【例】两根导线,长度两根导线,长度l1=l2=1m,半径半径r=0.5mm,相距相距d=30mm,距接地金属平面高度距接地金属平面高度h1=h2=10mm。干扰源负载。干扰源负载Z11=100,受干扰回路受干扰回路负载负载Z21=Z22=100,设干扰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