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1章-结构的极限荷载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12229
  • 上传时间:2022-08-05
  • 格式:PPT
  • 页数:66
  • 大小:2.2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1章-结构的极限荷载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1 结构 极限 荷载 课件
    资源描述:

    1、1第十一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11-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11-1 概述11-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状态11-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11-5 刚架的极限荷载2主要内容:结构进入塑性状态后的承载力(极限荷载)研究。结构类型:梁和刚架。讨论的目的:确定结构的极限荷载。问题是:为什么讨论结构进入塑性状态时的极限荷载呢?11-1 概述3 从两种设计方法入手来讨论问题:一、两种结构设计方法 1、弹性设计 计算假定:结构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为线性关系,卸载后结构恢复原状,没有残余变形。利用弹性计算的结果,以许用应力(弹性极限)为依据来确定截面尺寸或进行强度验算,就是弹性设计的作法。前面主要讨

    2、论的是“结构的弹性计算”。4 对于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弹性计算能够给出足够精确的结果。弹性设计方法的缺点:弹性设计没有考虑材料超过屈服极限后结构的这部分承载力,所以弹性设计不够经济合理。如对于塑性材料的结构,尤其是超静定结构当最大应力到达屈服极限,甚至某一局部已进入塑性阶段时,结构并未破坏,即是说,结构并未耗尽全部承载能力。5 2、塑性设计 塑性设计方法:首先确定结构破坏时所能承担的荷载极限荷载,然后将极限荷载除以荷载系数得出容许荷载并进行设计。消除了弹性设计方法的缺点。怎样确定结构的极限荷载呢?必须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进行结构的塑性分析。为简化计算,通常假设材料为理想弹塑性

    3、材料(还有理想刚塑性、线性硬化弹塑性和线性硬化刚塑性材料等)。6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ssABCDob)弹塑性硬化模型 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与应变关系如下:a)理想弹塑性模型sssPABCDo71、残余应变 当应力达到屈服应力s后,从C点卸载至D点,即应力减小为零。此时应变并不等于零,而为P。由右图可以看出:=s+P,P是应变的塑性部分,称为残余应变。理想弹塑性模型sssPABCDo8sABCoABC1A1B1C1可见,弹塑性问题与加载路径有关。2、应力与应变关系不唯一 当应力达到屈服应力s后,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对于同一应力,可以有不同的应变与之对应。9分析可知:(1)材

    4、料在加载与卸载时情形不同,加载时是弹塑性的,卸载时是弹性的。(2)在经历塑性变形后,应力与应变之间不再存在单值对应关系,同一个应力值可对应于不同的应变值,同一个应变值可对应于不同的应力值。(3)要得到弹塑性问题的解,需要追踪全部受力变形过程。所以,结构的弹塑性计算要远比结构的弹性计算复杂得多。1011-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状态主要内容:解释几个基本概念,极限弯矩、塑性铰和极限状态。图示例:纯弯曲状态下的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矩形截面梁。随着弯矩M的增大,梁会经历由弹性阶段到弹塑性阶段最后达到塑性阶段的过程。(见下页图)MhMb11实验表明: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梁弯曲变形时的平面假定都成立。a)b

    5、)c)ssy0y0sssshb12一、极限弯矩分析:(1)图(a)表示截面处于弹性阶段。该阶段的最大应力发生在截面最外纤维处,称为屈服极限y,此时的弯矩Ms称为弹性极限弯矩,或称为屈服弯矩。即:ssa)26SsbhM (2)图(b)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截面外边缘处成为塑性区,应力为常数,b)y0y0ss13syy0=s;在截面内部(|y|y0)则仍为弹性区,称为弹性核,其应力为直线分布,即:(3)图(c)表示截面达到塑性流动阶段。在弹塑性阶段中,随着M增大,弹性核的高度逐渐减小,最后y00。此时相应弯矩是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称为“极限弯矩”,即:subhM42c)ss14 比较两式可知:对

    6、于矩形截面,极限弯矩为弹性极限弯矩的1.5倍,即Mu=1.5Ms。二、塑性铰和极限荷载 在塑性流动阶段,在极限弯矩Mu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两个无限靠近的截面可以产生有限的相对转角。因此,当某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Mu时,就称该截面产生了塑性铰。塑性铰是单向铰。因卸载时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仍为直线关系,截面恢复弹性性质。因此塑性铰15只能沿弯矩增大的方向发生有限的相对转角。若沿相反方向变形,则截面立即恢复其弹性刚度而不再具有铰的性质。FPul/2l/2FPuMuMu 上图示简支梁跨中受集中力作用,随着荷载的增大,梁跨中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Mu,跨中截面形成塑性铰。这时简支梁已成为机构,跨中挠度16可以

    7、继续增大而承载力不能增大,这种状态称为极限状态,相应的荷载称为极限荷载FPu。例11-1-1 设有矩形截面简支梁在跨中承受集中荷载作用(图a),试求极限荷载FPu。解:由M图知跨中截面弯矩最大,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塑性铰将在跨中截面形成,弯矩达极限值Mu(图b)。(a)PF2/l2/l(b)PuFuM17uPuMlF4由此得出极限荷载FPu,即有lMFuuP4 最后指出:这几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讨论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状态下所获得的结果,利用其它形式的截面形状,也有类似的结果。由静力条件,有:1811-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对于静定结构,当一个截面出现塑性铰时,结构就变成了具有一个自由度的机构而

    8、破坏。对于具有n个多余约束的超静定结构,当出现n+1个塑性铰时,该结构变为机构而破坏。或者出现的塑性铰数虽少于n+1个,但结构局部已经变为机构而破坏。19一、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为了求得极限荷载,需确定结构的破坏形态,即确定塑性铰的位置及数量。塑性铰首先出现在弯矩最大的截面,随着荷载的增大,其他截面也可能出现新的塑性铰直至结构变为具有自由度的机构从而丧失承载能力为止。极限荷载的求解无需考虑变形协调条件、结构变形的过程以及塑性铰形成的次序。20 利用静力平衡方程求极限荷载的方法称为静力法。利用虚功方程求极限荷载的方法称为虚功法。例11-3-1 求梁的极限荷载FPu,截面极限弯矩为Mu。1)静

    9、力法:1142614()2uPuuuPuuuMF lMMFMMll解:结构在A、C截面出现塑性铰。FPCl/2l/2ABFPuMuCABMu解释21 令机构产生虚位移,使C截面竖向位移和荷载FPu同向,大小为。2)虚功法1212/242lll外力虚功:内力虚功:12624()uiuuuMWMMMlll由We=Wi,可得:6uPuMFlFPuCABMuMu121l/2l/21212/242lllPueFW 一次超静定二个塑性铰22例11-3-2 求梁的极限荷载FPu,已知极限弯矩为Mu。2112244uulWq lq l 内力虚功由We=Wi,可得2144uuq lM所以有216uuMqlquA

    10、CBMuMuMu24l4l2l解:外力虚功ACBql/2l/2uuuuiMMMMW4 2三次超静定三个塑性铰23例11-3-3 已知梁截面极限弯矩为Mu,求极限荷载。解:塑性铰位置:A截面及梁上最大弯矩截面C。整体平衡0AM21 1()2RBuuFq lMl12uRBuMFq llBlqAquABl-xMuMuCCARBFx022uuRBMlqlF24RBuFq x1122uuuuuMMq lq xxllq lBC段平衡0yF 0QCRBuFFq x quxBCRBFQCFMu2222111222uRBuuuuMF xq xq xq xq xBC段平衡0CM2222222(2)1111()(2

    11、)222(2)8uuuuuuuuuuuMq lMMqlqq lMq lq lq l2542221240uuuul ql M qM24242224412144161211.31422uuuuuul Ml Ml Ml Ml Mqll24223.31411.6572uuul MMqll222(2)8uuuuq lMq l M24242224412144161211.31422uuuuuul Ml Ml Ml Ml Mqll26例11-3-4 求图示梁的极限荷载。塑性铰的可能位置:A、B、D。ABCD/3l/3l/3lPF解:AB段极限弯矩为 ,BC段极限弯矩为Mu。uMABCDFPuMuMuBD/3

    12、l/3l/3l271)B、D截面出现塑性 铰,由弯矩图可知,只有当 时,此破坏形态才可能实现。3uuMM PuuBuDFMM 36BDll36()PuuFMll 9(3)PuuuuFMMMlABCDFPuMuMu3uuMM ABCDFPuMuMuBD/3l/3l/3l28PuuAuDFMM 3339222ADllll3922PuuuFMMll 3(3)2(3)PuuuuuFMMlMM ABCDFPuMuuM1()2uuMM ACDFPuMuDuMA2/3l/3l2)A、D截面出现塑性铰。由弯矩图可知,只有当 ,即 时,此破坏形态才可能实现。1(),32uuuuuMMMMM即1(),32uuuu

    13、uMMMMM即293)当 时,则前面两种破坏形态均可能出现,则:3uuMM 为了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极限荷载,关键是确定真实的破坏形态,即塑性铰的数量及位置。无需考虑变形协调条件,也不受温度变化和支座移动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只影响变形的发展过程,并不影响极限荷载的大小。33(3)(33)229 PuuuuuuFMMMMllMl33(3)(33)229 PuuuuuuFMMMMllMl30 假设:1)连续梁每一跨内等截面,但各跨的截面可以彼此不同,故各跨可以有不同的Mu;2)各跨荷载方向相同,且按相同比例增大。因此,连续梁只能在各跨独立形成破坏机构,而不能由相邻两跨联合形成破坏机构。因为各跨在

    14、竖向荷载作用下,每跨内的最大负弯矩只可能在各跨两端出现,即负塑性铰只可能出现在两端。二、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主要讨论连续梁破坏机构的形式。31 连续梁一跨破坏就认为连续梁丧失承载能力。连续梁极限荷载的求解同单跨梁。1PF2PFuM1PF2PFuM1PF2PFuMuM1PF2PFuMuM32例11-3-5 求连续梁的极限荷载。1(2)2PuulFM16uPuMFl解:1)AB跨ABCMu2FPMu1.2Mu1.2Mu1.2Mu0.5l0.5l0.75l0.75lFPABCFPu1MuMu2/2l332)BC跨2321.2(2)4PuuulFMM234.62PuulFM23.07uPuMFl3.07

    15、uPuMFl故ABCMu2FPu21.2Mu1.2Mu23/4l注意B点12PuPuFF34例11-3-6 在图(a)所示的连续梁中,每跨为等截面。设AB和BC跨的正极限弯矩为Mu,CD跨的正极限弯矩为2Mu;又各跨负极限弯矩为正极限弯矩的1.2倍。试求此连续梁的极限荷载Fqu。(a)ABCD1.5FqlFqlFql0.5l 0.5l0.75l0.75l解:分别求出各跨独立破坏时的破坏荷载。35(b)1.2MuMu)5.05.0(5.02.1)(2.1llMlMMMlFuuBAuBuququMlF214.6注意:塑性铰处的极限弯矩与由它产生的转角方向一致。AB跨破坏时(图b):36(c)1.2

    16、Mu1.2MuMuuCBuCuBuqMlMMMlF8.8)(2.12.12uquMlF224.6BC跨破坏时(图c):CD跨破坏时(图d):(d)2.4Mu1.2Mu2Mu37uDCuDuCuqMlMMMlF75.06.7)(24.22.123uuqMlF23756.6 比较可知,AB跨首先破坏,极限荷载为:uquuqMlFF214.6(d)2.4Mu1.2Mu2Mu321ququuqFFF3811-4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一、一般定理1、比例加载 1)结构上全部荷载按同一比例增加,故全部荷载组成一个广义力FP。2)荷载单调增加,不卸载。39 结构形式:梁和刚架(主要抗弯的结构)。

    17、采用假设: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正负极限弯矩的绝对值相等、忽略轴力和剪力对极限弯矩的影响。2、结构的极限受力状态应当满足的条件 1)平衡条件:在极限受力状态,结构的整体或任一局部都保持平衡。2)内力局限条件(屈服条件):在极限受力状态,结构任一截面的弯矩都不大于极限弯矩,即 MMu。40 3)单向机构条件(机构条件):在极限受力状态,已有某些截面的弯矩达到极限弯矩,结构中已经出现足够数量的塑性铰,使结构成为机构,能沿荷载方向作单向运动(荷载作正功)。1)对任一单向破坏机构,用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值称为可破坏荷载,记为 。PF3、两个定义 2)在某个荷载作用下,如果能找到一种内力状态与之平衡,且结构各

    18、截面的内力都不超过其极41 极限荷载FPu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因此FPu又是可破坏荷载 ,也是可接受荷载 。PFPF 可破坏荷载 满足平衡条件和机构条件,不一定满足屈服条件;可接受荷载 满足平衡条件和屈服条件,不一定满足机构条件。PFPF限值,则该荷载值称为可接受荷载,记为 。PF 1)基本定理:可破坏荷载 恒不小于可接受荷载 ,即有 。PFPFPPFF4、定理42 证明:取任一可破坏荷载,对于相应的单向机构位移列出虚功方程:1nPuiiiFM 上式中,n是塑性铰数目。根据单向机构条件,恒为正值,故可以用绝对值表示。uiiM 取任一可接受荷载 ,相应的弯矩图称为 图。令此荷载及内力在上述机构

    19、位移上作虚功,虚功方程为:PFM1nPiiiFM 43 是 图中对应于上述机构位移状态第i个塑性铰处的弯矩值。iMM根据内力局限条件 可得iuiMM11nniiuiiiiMMPPFF 对于任一荷载FP,如果存在一个内力分布,能同时满足平衡条件、屈服条件和单向机构条件,则该荷载就是唯一的极限荷载FPu。2)唯一性定理:极限荷载FPu是唯一确定的。4412PuPuFF 反之,把FPu2看作 ,FPu1看作 ,则有:PFPF 证明:设存在两种极限内力状态,相应的极限荷载分别为FPu1和FPu2。把FPu1看作 ,FPu2看作 ,则有:PFPF21PuPuFF所以,只能有12PuPuPuFFF45Pu

    20、PFF 证明:因极限荷载 又是可接受荷载 ,则由基本定理可得:PuFPF 可破坏荷载 是极限荷载 的上限,或者说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即 。PuPFFPFPuFPPFF3)上限定理(极小定理)可接受荷载 是极限荷载 的下限,或者说极限荷载是可接受荷载中的极大者,即 。PuPFFPFPuF4)下限定理(极大定理)46PuPFF 证明:因为极限荷载 又是可破坏荷载 ,且 ,故有PuFPFPPFF1、机构法 基于上限定理 ,即根据结构全部可能的破坏机构,求出相应的可破坏荷载 ,其中最小的可破坏荷载 就是极限荷载 。PuPFFPFPuFPF二、求极限荷载的基本方法472、试算法 基于唯一性定

    21、理,具体做法是:选定一种破坏机构并求得相应的可破坏荷载,画出结构弯矩图,若各截面弯矩均小于极限弯矩,则求得的荷载就是极限荷载FPu。例11-4-1 求梁的极限荷载,截面极限弯矩为Mu。ABED/4l/4l/4l/4l4FP3FP2FPC481)图a)所示机构111134325424PPPPlllWFFFF l347iuuuWMMM11.4uPMFl解:1、机构法ABCDEMuMu3/2l3/4l4/4l14PF13PF12PFa)492)图b)所示机构22224323424PPPPlllWFFFF l23iuuuWMMM2uPMFlABCDMuEMu/2l222PF23PF24PF/4l/4l

    22、b)503)图c)所示机构333334324424PPPPlllWFFFF l45iuuuWMMM31.25uPMFl比较知:梁的极限荷载为2uPuPMFFlAc)BCDEMuMu/2l34PF33PF32PF3/4l43/4l512、试算法 选定破坏机构,见图b)。用虚功法已求得可破坏荷载:2uPMFl画出梁的弯矩图,见图d)。可见满足屈服条件,故2uPuPMFFlABCDMuEMu22PF23PF24PFMuMuMu/23Mu/43Mu/ld)ABCDMuEMu/2l222PF23PF24PF/4l/4lb)52若选定图a)所示破坏机构。用虚功法求得可破坏荷载:画出梁的弯矩图,如图e)。1

    23、1.4uPMFl可见不满足屈服条件,故 不是极限荷载。1PFABCDEMuMu3/2l3/4l4/4la)14PF13PF12PFABCDEMuMu14PF13PF12PFe)Mu1.6Mu1.15Mu4.6uMluM53例11-4-2 求图示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荷载Fqu。(a)AFqlBEI=常数解:当梁处于极限状态时,A点形成塑性铰,另一个塑性铰C的位置待定,可用极小定理来求出。图(b)所示为一破坏机构,设塑性铰C在距A点x的截面上出现。(b)xACBAC54)(xlxlxBA、lMxlxxlFuq2)(20dxdFq02422llxxlxlx)22()22(21,227.11423

    24、22lMlMFuuqu 为了计算此破坏机构的可破坏荷载Fq+,对图b所示的可能位移列虚功方程)(2CAuqMlF由为求 ,令minqFx1舍去55例11-4-3 设有一n跨连续梁,每跨均为等截面梁,但各跨截面可不相同。试证明此连续梁的极限荷载就是每个单跨破坏机构相应的可破坏荷载中间的最小值。证明:分别考虑n个单跨破坏机构,求出相应的个可破坏荷载Fq1+、Fq2+、Fqn+,设其中以Fqk+为最小。为了证明Fqk+是极限荷载,应用唯一性定理。显然Fqk+是一种可破坏荷载,还需证明 Fqk+同时又56是可接受荷载,即需证明在Fqk+作用下有可能存在一个可接受的M图,在任一截面上M的绝对值均不超过M

    25、u。事实上,这样的M图确实存在。例如,可设各支座弯矩等于-Mu(如果相邻两跨的Mu值不相等,则取其中的较小值),然后根据平衡条件画出Fqk+下各跨的M图。由于Fqk+是所有单跨破坏荷载中的最小者,因此在这样画出的各跨M图中,任一截面的M都不会超过+Mu值。即这个M图确是一个可接受的M图,因而Fqk+确是一个可接受荷载。根据唯一性定理,Fqk+就是极限荷载。57 本节仅限于讨论单层单跨刚架的极限荷载。对于刚架,首先要确定塑性铰可能产生的截面位置,然后根据可能的破坏机构用机构法或试算法求极限荷载。例11-5-1 求刚架的极限荷载。ABCDEFPFPMu1.5MuMulll11-5 刚架的极限荷载解

    26、:1、机构法刚架可在A、B、C、D、E产生塑性铰。58三种可能的破坏机构为:梁机构;侧移机构;组合机构。1)梁机构121.525PuuuFlMMM 15uPMFlABCDEMu1.5MuMulll1PF1PF2la)梁机构592)侧移机构24PuFlM24uPMFlb)侧移机构ABCDEMuMullllMuMul2PF2PFc)组合机构ABCDE1.5MuMullllMuMul2l3PF3PF3341.52PPuuFlFlMM 33.5uPMFl3)组合机构60可见,极限荷载为:33.5uPuPMFFl 若分别选定上述三种破坏机构:梁机构、侧移机构和组合机构,则求出的可破坏荷载同上。下面分别画

    27、出三种破坏机构对应的弯矩图,检验结构任一截面弯矩是否均小于Mu,若结论成立,则 也是可接受荷载,因此该荷载就是极限荷载。PF2.试算法611)梁机构52uyEMFl55222uuAEMMMMllll由BD杆平衡可求得0AM 整体平衡:5AuEMMM 故MA和ME中一定有一个数值大于Mu,不满足内力局限条件。ABCDEMu1.5MuMulll52uMlAMEM5uMl5uMl622)侧移机构2CuMM用叠加法画BD杆弯矩图可得:。可见,该弯矩图不满足内力局限条件。ABCDEMu2MuMulllMuMu4uMl4uMl633)组合机构2()uMl1.50.5()uBuuMMlMMl 右拉可见,该弯

    28、矩图满足屈服条件,故极限荷载为:33.5uPuPMFFl柱DE下端剪力为:1.5()uMl柱BA下端剪力为:由柱AB平衡可得:ABCDE0.5Mu1.5MuMulllMuMu2uMl3.5uMl3.5uMl1.5uMl64 2.522()24.5PPPFlWFlllF l 4228iuuuWMMM1.778uPMFl解:取组合机构,近似取梁BC的跨中截面产生塑性铰。MuMuABCD2MuFP2l2l2.5/PqFlMuABCD2Mu2l2lMuMu2PF2.5/PqFl2 l l例11-5-2 求刚架的极限荷载。65 作结构M 图,求得跨中附近截面最大弯矩为:max2.07uMM21.7781

    29、.7182.07uuPMMFll1.7181.778uuPuMMFll用因子 对 进行 故 不是极限荷载,应进行修正。折减得:1.778uPMFl2/2.07PF实际上应有1(1.718 1.778)1.7482uuPuMMFll取两者平均值MuABCD2MuMuMu0.556Mu2.07Mu/uMl0.778/uMl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30、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

    31、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

    32、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

    33、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

    34、“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

    35、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

    36、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

    37、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

    38、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

    39、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3)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目标导学七:探索文本虚词,把握文言现象虚词“而”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并列1.蔚然而深秀者;2.溪深而鱼肥;3.泉香而酒洌;4.起坐而喧哗者表递进1.而年又最高;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承接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0、,云归而岩穴暝;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水落而石出者;5.临溪而渔;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修饰1.朝而往,暮而归;2.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1.而不知人之乐;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虚词“之”的用法用法文本举例表助词“的”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3.山水之乐;4.山间之朝暮也;5.宴酣之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三、板书设计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可取之处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并通过节奏划分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突破了仅按注释疏通文义的桎梏,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单纯关注“直译”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的“意译”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之处文章难度相对较高,基础能力低的学生难以适应该教学。会员免费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1章-结构的极限荷载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1222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