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课件+导学案(公开课).zip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3赏析行文技巧,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确切理解其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难点】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课时安排】2 课时【课前预习】学生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刘向和战国策 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语音 字 形词 义字词积累 刘向和战国策的资料 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掌握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 生 活 动组织形式一、名言鉴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读一读2品一品(鉴赏角度不拘一格,可品名言的哲理,也可借题发挥,可独抒己见,也可广征博引)把铜当做镜子,可以看出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兴衰更替;把别人当做镜子,可以明察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二、走进新课一、名言积累教师出示课件。1学生齐读。2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给予鼓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的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交流搜集到的刘向和战国策的有关资料。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人。战国策 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 33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三、大显身手1给下列加线词语注音。昳()窥()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皆朝于齐()2.解释加点词语含义(1)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吾妻之美我者(6)私我也(7)而形貌昳丽 (8)窥镜而自视(9)期年之后 (10)王之蔽甚矣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能谤讥于市朝(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参考答案:2.解释加点词语含义(1)长,这里指身高(2)穿,戴(3)谁(4)通熟,仔细(5)认为.美(6)偏爱二、导入新课,教师激情导入。1、交流资料,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检查预习 教师出示投影片。1 题指名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识记。2 题学生抢答。3 题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口头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随时点拨并给予鼓励。(7)光艳美丽 (8)照镜子(9)一周年 (10)受蒙蔽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1)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一个更俊美(2)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缺点(3)这就是在朝廷战胜了别国,意思是政治清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学生朗读3解题,从题目中你读出哪些信息?“邹忌讽 齐王 纳谏”兼语句式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二人合作,参考注释,疏通全文大意,解决不了的,向老师询问,或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2)质疑解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讲解指正。五、小结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解决。六、巩固练习 四、整体感知1 教师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必要时在书上标注。2 引导学生采用齐读、个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3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难。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基础演练1、解释词语(1)旦日(2)徐公何能及君也(3)闻寡人之耳者(4)王之蔽甚矣(5)皆以美于徐公(6)时时而间进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讽()。谏()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3.本文作者是(),本名(),字(),()时期著名的()家,()家,()家。4.【战国策】,简称(),是作者编订()汇集成书,定名【战国策】是()体史书。分为()国,(包括 齐,楚,燕,韩,赵,魏,秦,宋,卫,中山,东周,西周 十二策)共三十三篇,内容多是()。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能力题6、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翻译句子。(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_(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 今义(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 今义(3)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9、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能力提升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0、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时时而间间进()期期年之后()1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能谤讥谤讥于市朝()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门庭若市()期年期年之后,()王曰:“善。”乃乃下令()12、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纳谏后的三大变化:参考答案:1、(1)【第二天】(2)【超过,赶得上】(3)【传到】(4)【厉害】(5)【以为】(6)【有时,;断断续续地】2.【战国策】;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规劝君主;3.刘向,更生,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4.【国策】,战国时期诸国史料;国别;十二 国,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5、国别体;战国策 齐策一;用委婉的语言规劝。6、(1)朝: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早上(2)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美,认为-美8、(1)明日:古义是“第二天”;今义是“即将到来的下一天”;(2)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3)谤讥:古义“讽谏、劝说”;今义“诽谤、讥讽”9、门庭若市、一鸣惊人 11、(1)谈论缺点(2)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进谏的人多。(3)一周年(4)于是,就 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赏析行文技巧,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 生 活 动组织形式 一、忆旧迎新1、下列句子中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我孰与/徐公美B 于是入/朝见威王C 今齐地/方千里D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热为我美,是因为把我当做私有的了。一、忆旧迎新学生抢答,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给予鼓励。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C、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二、深入探究,理解课文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比谁美的问题。2.面对邹忌的提问,妻妾客的回答语气有什么差别?想想这是为什么?(1).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完全出自于真心话。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拘谨。因其地位不如妻子。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巴结,逢迎,讨好。因其有求于他。(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4.邹忌是怎样 讽齐王的?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1).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以小见大,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委婉而含蓄。(2).邹忌有自知之明,深谙进谏的艺术,善于进谏,有爱国主义精神。5、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纳谏的结果是什么?(1)、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2)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3)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有难度的学生讨论回答。三、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总结。6.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形象?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对谋臣的话倾心折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贤明君主。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课文的故事情节处处与“三”有关,请你加以概括。三问:妻、妾、客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态:邹忌以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四、拓展延伸1、纳谏除弊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大治。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门庭若市,意思是门口和庭院热闹得像集市一样。与此意义相反的成语是门可罗雀。请再写出一个与齐威王相关的成语 一鸣惊人。五、总结质疑针对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教师答疑六、背诵课文七、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并出示投影总结 五、课堂小结针对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答疑六、学生自由背诵,学生可根据问题三的提示加强记忆。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基础演练1、给加粗字注音昳()丽 窥()镜 间()进 期()年 谤()讥2、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能力提升(一)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解释下列加粗词。(1)能面刺面刺寡人之过者()(2)时时而间间进()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6、解释下列画线的文言语词:(1)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2)今齐地方地方千里:(3)能面面刺寡人之过者 7、翻译下列句子(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8、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9、“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10、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1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拓展创新梁君1 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2 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3 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 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4 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 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1 梁君:即魏国国君.2 彀 gu 弓:拉开弓.3 御:车夫.4 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5 祠:祭祀.6 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1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的词.(3 分)(1)白雁群骇骇_(2)言未卒卒_(3)以白雁之故故而欲射人_1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_(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_14、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_参考答案2、一是邹忌善于进谏,他非常讲究进谏的艺术。他用自身的生活小事与齐王进行类比,使人容易接受。二是齐王能够虚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3、(1)当面指责(2)断断续续地 4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5“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战胜敌国。(二)、6、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7(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8、门庭若市;造句略。9、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治国安民、繁荣富强。10、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1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12、(1)骇:害怕;惊怕;惊慌(2)卒:停止;完毕;结束(3)故:原因;缘故 13、(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14、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重点)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预习展示1了解相关文常。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由于战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重点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词类活用: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3把握句式。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忌不自信。(宾语前置)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王之蔽甚矣。(被动句)三、合作探究(一)初步感知文意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二)深入理解课文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3劝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重点)2理解文章的劝谏技巧。(难点)3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重难点)4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让我们在复习中再次走进课文,对其进行深度探究。二、预习展示上节课我们大致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来尝试翻译下面的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翻译: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式,是)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3忌不自信。(自信:相信自己)翻译: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4与坐谈。(省略句)翻译:(邹忌)与(他)相坐而谈。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翻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式,蔽:被蒙蔽,受蒙蔽)翻译: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闻)翻译: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听闻的。三、合作探究(一)人物形象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出了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明确:(1)邹忌: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思”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又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2)齐威王: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而“三进”“四国朝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二)讽谏艺术邹忌进谏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明确:(1)从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类比国事。邹忌将“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强的说服力。(2)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语言委婉含蓄,容易让人接受。邹忌没有直言齐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3)讽谏有针对性,设身处地地为齐王着想。邹忌针对“王之蔽甚矣”的现实和齐王希望修明政治、兴利除弊的愿望进行讽谏,让齐威王欣然接受。(4)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说服力。邹忌在讽谏时,连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三)写法探究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明确:(1)本文采用了“三叠法”。排比句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紧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2)本文巧妙地运用了设喻(类比)的手法。(3)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采用系列问题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对课文内容的探究。而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也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另外,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清晰地认识到,中学生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老师们感到惊异。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引用名言加以共勉。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学生们很乐于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样至少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不足之处: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不够多,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理解不透彻。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讽齐王纳谏R R九年级语文下册九年级语文下册1.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会其作用。3.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意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征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当兵。但魏征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唐太宗问他: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魏征回答:魏征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 出,这样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你太固执己见!”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陛下!把河水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历历史史上上的的谏谏臣臣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伍子胥被赐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子胥被赐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比干:挖心比干:挖心商纣王:暴君商纣王:暴君屈原:投江屈原:投江楚怀王:昏君楚怀王:昏君魏征:死谏魏征:死谏唐太宗:明君唐太宗:明君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240年的历史。分为年的历史。分为1212策,策,3333卷,卷,共共497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字词积累字词积累昳昳 窥窥 间间 进进 期期 年年 谤谤 讥讥 朝朝服衣冠皆服衣冠皆朝朝于齐于齐y y kukujiji n njjzhozhochch o ob b ng jng j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邹忌邹忌讽讽齐王纳齐王纳谏谏讽谏,用含蓄的话讽谏,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暗示或劝告。规劝君主、尊长或朋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友,使其改正错误。讽:婉言规劝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谏:直言规劝 邹忌邹忌修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朝服服衣冠,衣冠,窥窥镜,镜,谓谓其妻其妻曰曰:“我我孰与孰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美?”其其妻曰:妻曰:“君君美甚美甚,徐公何能,徐公何能及及君也?君也?”长,这里指身高长,这里指身高早晨早晨穿戴,名穿戴,名动动照照对对说说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与与相比,谁更相比,谁更”。孰:孰:代词,谁代词,谁甚美。太美了甚美。太美了比得上比得上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子说:“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他的妻子说: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译译 文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忌不自信自信,而,而复复问其妾曰:问其妾曰:“吾吾孰与孰与徐公美?徐公美?”妾曰:妾曰:“徐公徐公何能及君也?何能及君也?”旦日旦日,客从外来,客从外来,与坐谈与坐谈,问,问之之客曰:客曰:“吾吾与与徐公徐公孰孰美?美?”客曰:客曰:“徐公不徐公不若若君之君之美美也。也。”判断句。标志:判断句。标志:者也。者也。即即“信自信自”。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又又“与与相比,谁更相比,谁更”。孰:副词,谁孰:副词,谁第二天第二天省略句。(邹忌)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与(客)坐谈补足音节无意义补足音节无意义“与与孰孰”,“与与相比,谁更相比,谁更”及、比得上及、比得上美丽、漂亮美丽、漂亮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比,哪一个美?”妾说: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坐谈,问他:坐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徐公不如您漂亮。”译译 文文明日明日徐公来,徐公来,孰孰视视之之,自,自以为以为不如;窥镜而不如;窥镜而自视自视,又弗如又弗如远甚远甚。暮暮寝而思之,曰:寝而思之,曰:“吾妻之吾妻之美美我者,我者,私私我也;妾我也;妾之之美我者,畏我也;客美我者,畏我也;客之之美我者,欲有美我者,欲有求求于于我也。我也。”第二天第二天同同“熟仔细熟仔细他,指徐公他,指徐公认为认为即视自即视自“甚远甚远”太远了太远了在晚上。名在晚上。名状状美:以美:以为美。为美。(认为(认为美)美)偏爱偏爱之:取消句子独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立性,不译对对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译译 文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知不如徐公美。臣臣之之妻私臣,臣妻私臣,臣之之妾畏臣,臣妾畏臣,臣之之客欲有求于臣,皆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以美于于徐公。今齐徐公。今齐地方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左右莫莫不私王,朝廷之臣不私王,朝廷之臣莫莫不畏王,四境不畏王,四境之之内莫不有求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蔽甚矣。甚矣。”实在实在的的的的的的比比土地方圆土地方圆国君旁边的近臣国君旁边的近臣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取消句子独立取消句子独立性性 。不译。不译受蒙蔽,这里的意思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译译 文文 王曰:王曰:“善。善。”乃下令:乃下令:“群臣吏民能群臣吏民能面刺面刺寡人寡人之之过过者,受者,受上上赏;上书谏寡人者,赏;上书谏寡人者,受受中赏;能中赏;能谤讥谤讥于于市朝市朝,闻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门庭若市市;数月之后,;数月之后,时时时时而而间间进;进;期年期年之后,之后,虽虽欲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之,皆,皆朝朝于于齐。此齐。此所谓所谓战胜于朝廷。战胜于朝廷。当面当面指责指责过失过失上等的上等的议论议论授予授予市朝,公共场合市朝,公共场合这里是这里是“使使听到听到”听到的意思。听到的意思。集市集市间或,偶然间或,偶然不时,有时候不时,有时候满一年满一年即使即使“齐王纳谏齐王纳谏”这件事这件事朝见朝见所说的所说的到到 齐威王说:齐威王说:“好。好。”于是下命令:于是下命令:“大小官吏和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命令刚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市一样;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即使有人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译译 文文细节感知细节感知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不盲目轻信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对别人的褒不盲目轻信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相同点: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赞扬邹忌比徐公美。不同点:不同点:妻子妻子 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妾 地位卑微,心中害怕,回答比较敷衍。地位卑微,心中害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客 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故而轻缓。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故而轻缓。(如(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1 1)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2 2)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婉,方法要得当。邹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邹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劝说齐威王?来劝说齐威王?设喻说理,类比说理。设喻说理,类比说理。(1 1)邹忌有)邹忌有三问三问:问妻: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问其客: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吾与徐公孰美?”(2 2)其妻、妾、客先后有)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 3)邹忌解蔽,当晚有)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三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求于王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 5)齐王纳谏,下令有)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能上书谏寡人者 中赏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寡人之耳者 下赏下赏(6 6)纳谏之后,齐国有)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三变 初初 门庭若市门庭若市 数数 月月 间进间进 期期 年年 无可进无可进(1 1)邹忌修八尺)邹忌修八尺有有余余(2 2)明日徐公来,)明日徐公来,孰孰视之视之【通假字通假字】(通(通“又又”)(通(通“熟熟”,仔细),仔细)(1 1)朝)朝服服衣冠衣冠(2 2)朝朝服衣冠服衣冠(3 3)令初)令初下下,群臣进谏,群臣进谏(4 4)吾妻之)吾妻之美美我者,我者,私私我也我也(5 5)能)能面面刺寡人之过者刺寡人之过者(6 6)闻闻寡人之耳者寡人之耳者【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名词词作作动动词词,穿穿戴戴)(名词作状语,早晨)(名词作状语,早晨)(名词作动词,下达)(名词作动词,下达)(形容词意动用法,以(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偏爱)(名词作状语,当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动词使动用法,使(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听到)(1 1)今齐)今齐地地方千里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
收藏
编号:320966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8-04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3赏析行文技巧,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确切理解其含义,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难点】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课时安排】2 课时【课前预习】学生熟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搜集有关刘向和战国策 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语音 字 形词 义字词积累 刘向和战国策的资料 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掌握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 生 活 动组织形式一、名言鉴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读一读2品一品(鉴赏角度不拘一格,可品名言的哲理,也可借题发挥,可独抒己见,也可广征博引)把铜当做镜子,可以看出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把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兴衰更替;把别人当做镜子,可以明察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二、走进新课一、名言积累教师出示课件。1学生齐读。2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给予鼓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的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交流搜集到的刘向和战国策的有关资料。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人。战国策 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 33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三、大显身手1给下列加线词语注音。昳()窥()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皆朝于齐()2.解释加点词语含义(1)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吾妻之美我者(6)私我也(7)而形貌昳丽 (8)窥镜而自视(9)期年之后 (10)王之蔽甚矣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能谤讥于市朝(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参考答案:2.解释加点词语含义(1)长,这里指身高(2)穿,戴(3)谁(4)通熟,仔细(5)认为.美(6)偏爱二、导入新课,教师激情导入。1、交流资料,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三、检查预习 教师出示投影片。1 题指名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识记。2 题学生抢答。3 题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口头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随时点拨并给予鼓励。(7)光艳美丽 (8)照镜子(9)一周年 (10)受蒙蔽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1)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一个更俊美(2)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缺点(3)这就是在朝廷战胜了别国,意思是政治清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学生朗读3解题,从题目中你读出哪些信息?“邹忌讽 齐王 纳谏”兼语句式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二人合作,参考注释,疏通全文大意,解决不了的,向老师询问,或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2)质疑解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讲解指正。五、小结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解决。六、巩固练习 四、整体感知1 教师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和节奏,必要时在书上标注。2 引导学生采用齐读、个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3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难。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基础演练1、解释词语(1)旦日(2)徐公何能及君也(3)闻寡人之耳者(4)王之蔽甚矣(5)皆以美于徐公(6)时时而间进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讽()。谏()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3.本文作者是(),本名(),字(),()时期著名的()家,()家,()家。4.【战国策】,简称(),是作者编订()汇集成书,定名【战国策】是()体史书。分为()国,(包括 齐,楚,燕,韩,赵,魏,秦,宋,卫,中山,东周,西周 十二策)共三十三篇,内容多是()。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能力题6、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翻译句子。(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_(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古义 今义(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 今义(3)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9、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能力提升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0、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时时而间间进()期期年之后()1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能谤讥谤讥于市朝()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门庭若市()期年期年之后,()王曰:“善。”乃乃下令()12、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纳谏后的三大变化:参考答案:1、(1)【第二天】(2)【超过,赶得上】(3)【传到】(4)【厉害】(5)【以为】(6)【有时,;断断续续地】2.【战国策】;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规劝君主;3.刘向,更生,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4.【国策】,战国时期诸国史料;国别;十二 国,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5、国别体;战国策 齐策一;用委婉的语言规劝。6、(1)朝: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早上(2)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美,认为-美8、(1)明日:古义是“第二天”;今义是“即将到来的下一天”;(2)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3)谤讥:古义“讽谏、劝说”;今义“诽谤、讥讽”9、门庭若市、一鸣惊人 11、(1)谈论缺点(2)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进谏的人多。(3)一周年(4)于是,就 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赏析行文技巧,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 生 活 动组织形式 一、忆旧迎新1、下列句子中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我孰与/徐公美B 于是入/朝见威王C 今齐地/方千里D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热为我美,是因为把我当做私有的了。一、忆旧迎新学生抢答,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给予鼓励。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C、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二、深入探究,理解课文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比谁美的问题。2.面对邹忌的提问,妻妾客的回答语气有什么差别?想想这是为什么?(1).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完全出自于真心话。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拘谨。因其地位不如妻子。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巴结,逢迎,讨好。因其有求于他。(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4.邹忌是怎样 讽齐王的?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1).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从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以小见大,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委婉而含蓄。(2).邹忌有自知之明,深谙进谏的艺术,善于进谏,有爱国主义精神。5、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纳谏的结果是什么?(1)、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2)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3)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教师指名回答,有难度的学生讨论回答。三、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总结。6.从文中可以看出齐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形象?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对谋臣的话倾心折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贤明君主。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课文的故事情节处处与“三”有关,请你加以概括。三问:妻、妾、客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中赏、下赏。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态:邹忌以身说法;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四、拓展延伸1、纳谏除弊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历史意义: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大治。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4).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门庭若市,意思是门口和庭院热闹得像集市一样。与此意义相反的成语是门可罗雀。请再写出一个与齐威王相关的成语 一鸣惊人。五、总结质疑针对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教师答疑六、背诵课文七、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并出示投影总结 五、课堂小结针对学生预习中还没解决的问题答疑六、学生自由背诵,学生可根据问题三的提示加强记忆。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基础演练1、给加粗字注音昳()丽 窥()镜 间()进 期()年 谤()讥2、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能力提升(一)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解释下列加粗词。(1)能面刺面刺寡人之过者()(2)时时而间间进()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6、解释下列画线的文言语词:(1)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2)今齐地方地方千里:(3)能面面刺寡人之过者 7、翻译下列句子(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8、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9、“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10、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1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拓展创新梁君1 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2 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3 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 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4 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 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选自刘向新序杂事)注释:1 梁君:即魏国国君.2 彀 gu 弓:拉开弓.3 御:车夫.4 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5 祠:祭祀.6 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1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的词.(3 分)(1)白雁群骇骇_(2)言未卒卒_(3)以白雁之故故而欲射人_1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_(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_14、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_参考答案2、一是邹忌善于进谏,他非常讲究进谏的艺术。他用自身的生活小事与齐王进行类比,使人容易接受。二是齐王能够虚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3、(1)当面指责(2)断断续续地 4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5“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战胜敌国。(二)、6、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7(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8、门庭若市;造句略。9、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治国安民、繁荣富强。10、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1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12、(1)骇:害怕;惊怕;惊慌(2)卒:停止;完毕;结束(3)故:原因;缘故 13、(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14、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重点)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预习展示1了解相关文常。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由于战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重点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词类活用: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3把握句式。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忌不自信。(宾语前置)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王之蔽甚矣。(被动句)三、合作探究(一)初步感知文意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二)深入理解课文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3劝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重点)2理解文章的劝谏技巧。(难点)3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重难点)4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今天,让我们在复习中再次走进课文,对其进行深度探究。二、预习展示上节课我们大致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来尝试翻译下面的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翻译: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式,是)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3忌不自信。(自信:相信自己)翻译: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4与坐谈。(省略句)翻译:(邹忌)与(他)相坐而谈。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翻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式,蔽:被蒙蔽,受蒙蔽)翻译: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闻)翻译: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听闻的。三、合作探究(一)人物形象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出了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明确:(1)邹忌: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思”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又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2)齐威王: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而“三进”“四国朝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二)讽谏艺术邹忌进谏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明确:(1)从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类比国事。邹忌将“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强的说服力。(2)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语言委婉含蓄,容易让人接受。邹忌没有直言齐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3)讽谏有针对性,设身处地地为齐王着想。邹忌针对“王之蔽甚矣”的现实和齐王希望修明政治、兴利除弊的愿望进行讽谏,让齐威王欣然接受。(4)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说服力。邹忌在讽谏时,连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三)写法探究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明确:(1)本文采用了“三叠法”。排比句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紧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2)本文巧妙地运用了设喻(类比)的手法。(3)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采用系列问题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对课文内容的探究。而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也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另外,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清晰地认识到,中学生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老师们感到惊异。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引用名言加以共勉。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学生们很乐于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我觉得这样至少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不足之处: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不够多,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理解不透彻。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讽齐王纳谏R R九年级语文下册九年级语文下册1.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会其作用。3.3.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意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征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当兵。但魏征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唐太宗问他: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魏征回答:魏征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 出,这样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你太固执己见!”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魏征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陛下!把河水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历历史史上上的的谏谏臣臣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伍子胥被赐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子胥被赐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比干:挖心比干:挖心商纣王:暴君商纣王:暴君屈原:投江屈原:投江楚怀王:昏君楚怀王:昏君魏征:死谏魏征:死谏唐太宗:明君唐太宗:明君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240年的历史。分为年的历史。分为1212策,策,3333卷,卷,共共497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字词积累字词积累昳昳 窥窥 间间 进进 期期 年年 谤谤 讥讥 朝朝服衣冠皆服衣冠皆朝朝于齐于齐y y kukujiji n njjzhozhochch o ob b ng jng j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邹忌邹忌讽讽齐王纳齐王纳谏谏讽谏,用含蓄的话讽谏,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暗示或劝告。规劝君主、尊长或朋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友,使其改正错误。讽:婉言规劝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谏:直言规劝 邹忌邹忌修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朝服服衣冠,衣冠,窥窥镜,镜,谓谓其妻其妻曰曰:“我我孰与孰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美?”其其妻曰:妻曰:“君君美甚美甚,徐公何能,徐公何能及及君也?君也?”长,这里指身高长,这里指身高早晨早晨穿戴,名穿戴,名动动照照对对说说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与与相比,谁更相比,谁更”。孰:孰:代词,谁代词,谁甚美。太美了甚美。太美了比得上比得上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子说:“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他的妻子说: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译译 文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忌不自信自信,而,而复复问其妾曰:问其妾曰:“吾吾孰与孰与徐公美?徐公美?”妾曰:妾曰:“徐公徐公何能及君也?何能及君也?”旦日旦日,客从外来,客从外来,与坐谈与坐谈,问,问之之客曰:客曰:“吾吾与与徐公徐公孰孰美?美?”客曰:客曰:“徐公不徐公不若若君之君之美美也。也。”判断句。标志:判断句。标志:者也。者也。即即“信自信自”。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又又“与与相比,谁更相比,谁更”。孰:副词,谁孰:副词,谁第二天第二天省略句。(邹忌)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与(客)坐谈补足音节无意义补足音节无意义“与与孰孰”,“与与相比,谁更相比,谁更”及、比得上及、比得上美丽、漂亮美丽、漂亮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比,哪一个美?”妾说: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坐谈,问他:坐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徐公不如您漂亮。”译译 文文明日明日徐公来,徐公来,孰孰视视之之,自,自以为以为不如;窥镜而不如;窥镜而自视自视,又弗如又弗如远甚远甚。暮暮寝而思之,曰:寝而思之,曰:“吾妻之吾妻之美美我者,我者,私私我也;妾我也;妾之之美我者,畏我也;客美我者,畏我也;客之之美我者,欲有美我者,欲有求求于于我也。我也。”第二天第二天同同“熟仔细熟仔细他,指徐公他,指徐公认为认为即视自即视自“甚远甚远”太远了太远了在晚上。名在晚上。名状状美:以美:以为美。为美。(认为(认为美)美)偏爱偏爱之:取消句子独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立性,不译对对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译译 文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知不如徐公美。臣臣之之妻私臣,臣妻私臣,臣之之妾畏臣,臣妾畏臣,臣之之客欲有求于臣,皆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以美于于徐公。今齐徐公。今齐地方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左右莫莫不私王,朝廷之臣不私王,朝廷之臣莫莫不畏王,四境不畏王,四境之之内莫不有求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蔽甚矣。甚矣。”实在实在的的的的的的比比土地方圆土地方圆国君旁边的近臣国君旁边的近臣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取消句子独立取消句子独立性性 。不译。不译受蒙蔽,这里的意思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译译 文文 王曰:王曰:“善。善。”乃下令:乃下令:“群臣吏民能群臣吏民能面刺面刺寡人寡人之之过过者,受者,受上上赏;上书谏寡人者,赏;上书谏寡人者,受受中赏;能中赏;能谤讥谤讥于于市朝市朝,闻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门庭若市市;数月之后,;数月之后,时时时时而而间间进;进;期年期年之后,之后,虽虽欲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之,皆,皆朝朝于于齐。此齐。此所谓所谓战胜于朝廷。战胜于朝廷。当面当面指责指责过失过失上等的上等的议论议论授予授予市朝,公共场合市朝,公共场合这里是这里是“使使听到听到”听到的意思。听到的意思。集市集市间或,偶然间或,偶然不时,有时候不时,有时候满一年满一年即使即使“齐王纳谏齐王纳谏”这件事这件事朝见朝见所说的所说的到到 齐威王说:齐威王说:“好。好。”于是下命令:于是下命令:“大小官吏和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命令刚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市一样;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即使有人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译译 文文细节感知细节感知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不盲目轻信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对别人的褒不盲目轻信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相同点: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赞扬邹忌比徐公美。不同点:不同点:妻子妻子 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妾 地位卑微,心中害怕,回答比较敷衍。地位卑微,心中害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客 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故而轻缓。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故而轻缓。(如(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1 1)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2 2)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婉,方法要得当。邹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邹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劝说齐威王?来劝说齐威王?设喻说理,类比说理。设喻说理,类比说理。(1 1)邹忌有)邹忌有三问三问:问妻: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问其客: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吾与徐公孰美?”(2 2)其妻、妾、客先后有)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 3)邹忌解蔽,当晚有)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三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求于王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 5)齐王纳谏,下令有)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能上书谏寡人者 中赏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寡人之耳者 下赏下赏(6 6)纳谏之后,齐国有)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三变 初初 门庭若市门庭若市 数数 月月 间进间进 期期 年年 无可进无可进(1 1)邹忌修八尺)邹忌修八尺有有余余(2 2)明日徐公来,)明日徐公来,孰孰视之视之【通假字通假字】(通(通“又又”)(通(通“熟熟”,仔细),仔细)(1 1)朝)朝服服衣冠衣冠(2 2)朝朝服衣冠服衣冠(3 3)令初)令初下下,群臣进谏,群臣进谏(4 4)吾妻之)吾妻之美美我者,我者,私私我也我也(5 5)能)能面面刺寡人之过者刺寡人之过者(6 6)闻闻寡人之耳者寡人之耳者【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名词词作作动动词词,穿穿戴戴)(名词作状语,早晨)(名词作状语,早晨)(名词作动词,下达)(名词作动词,下达)(形容词意动用法,以(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偏爱)(名词作状语,当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动词使动用法,使(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听到)(1 1)今齐)今齐地地方千里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三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课件+导学案(公开课).zip》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三
语文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邹忌讽齐王
纳谏
教案
课件
导学案
公开
公然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