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摩西vs埃赫纳吞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204027
  • 上传时间:2022-08-03
  • 格式:PPT
  • 页数:61
  • 大小:4.0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摩西vs埃赫纳吞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摩西 vs 埃赫纳吞 课件
    资源描述:

    1、法老后的埃及古埃及文化与外来文化纳尔迈调色板1515)打击敌人的拉美西斯二世)打击敌人的拉美西斯二世登记号:JE 46189石灰石孟菲斯高100厘米;长90厘米第19王朝在这块浮雕上,拉美西斯二世头戴战争时期用的蓝冠,左手举着斧头,右手抓着三个战俘的头发。从面部特征及服饰上看,他们分别是努比亚人,利比亚人和叙利亚人,后二者举着手请求饶恕。国王的名字写在浮雕的左上方。古埃及文明与古代西亚文明取材:旧约“出埃及记”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20 BC-):On the life of Moses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37-100AD?):Jewish A

    2、ntiquitiesEusebius of Caesarea(260-340AD):Preparation for the Gospel Midrashhttp:/www.perseus.tufts.edu/年代问题:1、18王朝图特摩斯三世(1479-1425 BC):“内证”,依据列王记上6:1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480年,就是所罗门作以色列王的第4年,即966 B.C.,由此推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间就是966+480=1,446 BC2、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1290-1224 BC)两个积货城:兰塞(Rameses):Pr-Rameses;比东(Pithom):Pr-itm 考古资

    3、料显示出,以色列人第一次出现在迦南的中央高地上是在1,200 B.C.左右。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四十年才进入迦南地,如此推算以色列人出走埃及的时间就在1,240 B.C.四百年石碑(400-Year Stele)拉美西斯二世为了纪念其父塞提一世所立。上面的浅浮雕刻的是拉美西斯二世在向塞特神献酒,而画面上的塞特神,身上穿的是亚洲风格的服饰,是亚洲神Baal的形象。碑文开头提及该家族执政第400年。拉美西斯家族的祖先来自喜克索斯王室,为了表示政权的连贯性而立此碑。这个碑文的重要性在于,它显示出喜克索斯时代与拉美西斯二世立碑的时间相距四百年。而根据出埃及记记载,以色列人从约瑟开始定居埃及

    4、,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中间间隔四百三十年(出12:40)。Merneptah(1224-1214 BC)摩西摩西:希伯来文:meh,“从水里拉出来”(出2:10)古埃及文:msi,孕育(to give brith),名 词是孩子(ms)。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 II)名字中也有ms,他的名字本意就是拉神之子拉美西斯二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上下埃及之王上下埃及之王”名名:wsr m3ct rc stp n rc “拉神的公正是强大的,拉神选择的人”“拉神之子拉神之子”名名:rc-ms,mr-amn “拉神所生,阿蒙所爱之人”河中弃婴:河中弃婴:

    5、萨尔贡(Sargon of Akkad)统治巴比伦时期(约2,340-2,284 B.C.),现存最早的文本写于1,700 B.C.逃往米甸逃往米甸:辛努海的故事Abydos List古埃及与旧约古埃及逐渐被研究圣经的学者忽略,原因:缺少历史与文化上的联系;旧约更多受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缺少埃及方面的文字与考古证据。Jan Assmann,Moses the EgyptianThe Memory of Egypt in Western MonotheismMnemohistory 聖經:希伯來人摩西弗洛依德:摩西与一神教,埃及人摩西Assmann:“记忆中的人物”摩西“异端法老”埃赫纳吞以加密

    6、的方式隐藏在人们的记忆里Mnemohistory:区别历史人物与记忆人物区分事实史与记忆史解读人们“为何”会如此记忆 定义:“不像一般意义的历史,记忆史并不如此关注过去,而是关注过去如何被记忆记忆史并不是历史的对立,而是历史的一个分支”“现在是由过去所萦绕,而过去则被现在所塑造、发明、再发明与再建构这必然包含了传送与接收的动作,但是更多涉及了文化记忆的动力”“历史实证主义的任务是区别记忆中的历史元素与神话元素,并区隔保有过去的元素与形成现在的元素。相对地,记忆史的任务在于分析传统中的神话元素,并发现其隐藏的动机。”Assmann反对传统以事实与否来区分历史和神话的观点。对他来说,“只要历史被回

    7、忆、被叙述、被使用,亦即,被织入现在的框架中,历史就变成了神话。”同时,“记忆并不只是对过去事实的储存,而是持续不断的重构想像的工作。换句话说,过去不能被储存,而是必须被加工处理(process)和协调(mediate)”反向记忆(counter-memory),是指一种记忆,在其中有一些元素是在官方记忆中被刻意遗忘的。反向宗教(counter-religion),与主流宗教处处对立;埃及视公牛与公羊为神圣的象征(其分别代表奥赛利斯与阿蒙),但犹太教却宰杀羔羊与公牛作为献祭。埃赫那吞是否就是摩西?圣经中摩西的形象是否就是一个被遗忘的法老的一种转化?History turns into myth

    8、 as soon as it is remembered,narrated,and used,that is,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the presentHistory became legend.Legend became myth而记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于一个文化或集体来说,文化记忆(cultural memory)需要通过重建其过去来为自己确定一个身份身份(shaping an identity by reconstructing its past)。这个身份,将是一个不同于其它文化或集体的身份,因此在确定这个身份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会有一种分别与脱离的意识。

    9、照此推论,那么解读记忆的关键,就在于由文化记忆确定的身份。由于这个身份确定的初衷和过程,记忆便具有了两重功效:其一,“memory of conversion”。意即,身份的确定是通过压倒或脱离一段已不再属于自己的过去来实现的(Conversion defines itself as the result of an overcoming and a liberation from ones own past which is no longer ones own)。如圣经中关于出埃及的记载。埃及和埃及的一切,都是作为一个永远不可以再回归的过去而被记忆的。以色列的存在,是以反对偶像崇拜等一系列

    10、与埃及相反的戒律为标志而得到确认的。其二,“destructive memory”。正是由于这种分明的界线,因而也使得界线之中的身份变得很脆弱。一旦关于埃及的历史被重新发现,那么以色列相反于埃及的这个身份就会受到动摇,埃及与以色列之间那种明晰的界线,也会渐渐消失。counter-religion。前缀counter-即“相反”、“相对”的意思,由此可见这种宗教的特性就是相反、相对。按照阿斯曼的理解,任何一种人为建立的,或“主动”的宗教(positive religion),都必然是counter-religion。因为它们总是必然要相反于一个传统(即它们从中脱生的那个传统)。这样的宗教阿斯曼称

    11、之为“secondary religion”,相对于它们脱胎而出的那个“primary religion”。这两种宗教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的建立往往要考虑到后者的存在,并刻意与之相反。上古世界的上古世界的cosmotheism 这些神之所以能够相互被认同和等同,从而成为“国际的神”(gods are international),首先是由于他们在功能(functions)上的相似,如生殖、降雨、还有太阳神。许多神的名字又都往往与其特性或神话中的经历有关。因而一个地区的神很容易和其他地区的神发生联想,从而使人们相信,大家信奉的神是共同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另一个原因则与古代世界的条约制定和国际

    12、法有关。这一传统最典型的是古代两河流域(Mesopotamia)。当时订立完条约后,需要对神起誓作为保证,而条约的结尾,往往就是一串神的名字。作为见证者,这些神自然得是立约双方都认可的才行。也就是说,双方的神在职责和头衔上必然会有一致和相通。于是,inter-cultural theology就与inter-national law联系在了一起。“the names of the nations”,就是指古代文献在提到某一个神,如伊西斯(Isis)时,会列出各个不同民族和地区对她的称呼,或者说,列出这个神“在各种声音和各种方言中”的表达一神与多神并存一神与多神并存 一方面埃及以神祗数目之多,体

    13、系之庞杂著称;另一方面,他们的信仰中又似乎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一个“God Almighty”“self-existent,immortal,invisible,eternal,omniscient,almighty,and inscrutable”。这段描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旧约中以色列人的神。但二者毕竟不是一样的。众神与这位最高神的关系,可以简单解释成众神是由这个最高神产生出来的,是最高神的化身(transformation),或者说是他的一种“形态”、“变化”。一神教与埃及的传统观念,本不应是那么敌对的。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对Manetho和圣经的对比中也可以清楚感觉得到:在圣经中,埃及人是施虐

    14、者和压迫者,是崇拜偶像的魔法师;而在Manetho这个希腊化时期的埃及祭司的笔下,“犹太人”则被说成是麻风病人、不洁者、甚至罪犯。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这种相互敌意已表露无遗。然而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开始的?“阿玛尔纳经历”(Amarna experience)。阿玛尔纳是否让埃及人回忆起了300年前喜克索斯人的入侵?那么他们会不会在记忆中有意无意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正如阿斯曼所说,这段被官方记载排斥在外的记忆,成为了一个流动的记忆,可以被安置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群人身上。于是,阿玛尔纳经历混乱、无序喜克索斯人亚洲人犹太人,所有这些时空交错的记忆便在不知不觉间融合成了一体。关于摩西所传

    15、的宗教关于摩西所传的宗教首先,宗教内部的分离:埃及的传统宗教其实有两种,大众的和神秘的。大众信仰的宗教并不是真正的宗教,真正的宗教和知识被一个小圈子里的人封闭住了(按照Warburton的理论,这种封闭是以只有少数人能读懂的象形文字为手段的)。而最重要的是:这两种宗教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反的!Budge在他的书中也提到“the educated classes in Egypt at all times never placed the gods on the same high level as God”。阿斯曼称这种现象为分割的宗教(split religion),虽然分割,但还是在一个宗教

    16、内部。阿斯曼认为,摩西就属于这个掌握了神秘知识的小团体,而他所传的宗教,就是脱胎于这个小圈子里的神秘宗教。然而他所传给犹太人的,并不是“the True religion”,因为他碰到了与埃及传统宗教同样的问题:以大众的理解能力,并不适合于向他们揭示真正的宗教,但又不能宣传任何假的宗教。于是就需要一种变通,变 通 的 方 法 就 是 信 仰 的 单 纯 力 量,和 严 格 的 戒 律。摩西一神教与古代世界普遍的cosmo-theism:cosmothieism v.s.monotheism:这或者是最明显的差别,摩西一神教的最重要问题或许不在于信仰一个最高神,而在于只只信仰一个最高神。这个神没

    17、有名字,也不允许别人把自己与其它的神相提并论。iconism v.s.aniconism:前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偶像崇拜,特别是埃及传统中那种对视觉形象的强调。后者的典型代表自然就是反偶像崇拜。对于埃及人和上古世界许多相信万物有灵论(animism)的民族来说,偶像可以是神的居所,或者神的替身,或者由于有神力的注入而受到崇拜,总之,偶像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破坏偶像就意味着破坏了人神沟通之路,因此是扰乱秩序的行为。相反的,以色列人却认为偶像的存在阻碍了他们与他们那个没有名字的唯一神的交流。二者虽截然相反,却都是为了确保与神灵的沟通,确保神可以在人群之中(ensuring divine pr

    18、esence)。evidence v.s.revelation:事实上,由iconism与an-iconism的对立,就自然可以引出evidence与revelation之间的对立。埃及传统强调神迹的显现是通过evidence,即使在被称作“异端法老”的埃赫那吞(Akhenaten)所写的崇拜阿吞神(Aten)的颂诗中,也处处体现出对evidence的坚持。而以色列人的一神教,则由于反对偶像,因而只看重revelation。宗教宽容 v.s.宗教敌视:这也是一个不难推导出的结论。如前所述,cosmo-theism承认各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神,只是名称不同而已。这种环境下,一种文化可以心怀坦荡地接

    19、受另一文化中的神,甚至将其纳入自己的信仰之中。但摩西所传的一神教却不同:只可以信仰一个唯一的至上神,且不可以将这个神与其它任何信仰中的神等同起来。语言学著作Alpha Beta里,John Man在解释字母的演化时也特别提到了犹太人在创造自己的字母体系时,意识中强烈抱持着与埃及文化之间“我们”与“他们”的分别。创伤(创伤(trauma):):作为记忆的关键作为记忆的关键 他称之为“记忆的稳定剂”(stabilizer of memory)。许多造成创伤的过去,如被阿斯曼称为“阿玛尔纳经历”(Amarna experience)的那段包括埃赫纳吞宗教改革、政治动乱,和瘟疫横行的历史,很可能给埃及

    20、人带来了一段充斥着毁灭与无序的经历,当事情过去之后,这段过去并不见于官方的记载,但却作为一种“traumatic memory”而保存了下来。然 而,同 时,创 伤 也 是 这 段 过 去 在 记 忆 过 程 中 被 密 码 化(encryption)的原因。由于创伤,人们似乎没有办法正面且直接地来记忆这段历史,因而在记忆时便有意无意地采取了隐蔽的手法。而隐蔽的后果,则是这段记忆像没有根的浮萍一样随处漂游,可能被安插在任何一个时空之中。摩西摩西v.s.埃赫纳吞埃赫纳吞 在阿斯曼的笔下,摩西与埃赫纳吞成为了一对有趣的概念。由于阿斯曼所写的是mnemohistory,因此他的摩西与埃赫纳吞,也就不

    21、可能作为单纯的历史人物而相对。在他的体系中,埃赫纳吞是历史的,而非记忆的;摩西则是记忆的,而非历史的。前者在死后,名字被扣掉,雕像和神庙被毁弃,都城及宗教改革中心阿玛尔纳(Amarna)也从此荒废,和他有关的一切在官方记载中都没有容身之地。摩西则相反,目前还没有考古证据证明他的历史存在,但他却作为一种记忆在世间流传了上千年。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1、两个人都成为一个一神教的创立者。当然,二者的一神教并不完全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埃赫纳吞的阿吞崇拜始终带有强烈的视觉和偶像色彩,如前所述,他的阿吞颂诗,强调的还是evidence,而非revelation。同时,阿吞神虽然不同于埃及传统的神,但毕竟还是

    22、有形象并且以描绘出的形象供人崇拜的。2、按照阿斯曼的分析,圣经出埃及记中反映出的埃及人在宗教上的不宽容,对于有cosmotheism传统的埃及来说是不寻常的,因此极有可能发生在阿玛尔纳经历这种秩序颠倒的时代。3、二者的宗教似乎都属于“enclave culture”,即二者都通过某些方式强调自身的纯洁,极力排斥与外界的接触。对此,以色列人主要是靠严格的戒律,阿玛尔纳则可能与考古发现的城外边界上过多的界石有关。一神与多神:1、地域限制;2、创始人;延续与变革;counter-religion 3、偶像崇拜;4、evidence 与revelation反闪族主义(反闪族主义(anti-Semiti

    23、sm)按照阿斯曼的观点,史料记载中埃及历史上对麻风病人的驱逐和恨意,正是欧洲反闪族主义的序幕。在他看来,埃及人最开始的敌视对象是西亚人(the Asiatics),而非针对犹太人。但犹太人、埃赫纳吞改革、麻风病人等事件,使他们回忆起了与西亚宿敌的仇恨,尤其是公元前17世纪喜克索斯人(Hyksos)的入侵。当这些经历与记忆交织在一起,对犹太人的敌视才真正开始。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一1938年)在其著作基督教的基础中论述古代以色列人的上帝观时指出:“以色列人由于工业和艺术的落后,从来未能完成那些在工业和艺术上发展较快的民族所经历的过程,没有用神的形象来替代那些作为精灵或神

    24、的住地的神物。在这方面,他们仍然处于贝都因人游牧部落的思想方法状态。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用图画或者形象来表现他们自己的神。”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落后,“一旦犹太人对古代世界最发达的各大城市所兴起的哲学中和伦理学中的一神论有所了解,这个落后的因素就使犹太人更易于超越多神论。凡是神的形象已深深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方,多神论就根基牢固,难以推翻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神的形象不鲜明,而且在不同地区他们的名字又相互雷同,这就给宣扬只有一个神的这种观念打开思路”。因此,“所有的一神教的民众信仰都源于处在游牧思想方式的、工业和艺术尚未得到大发展的民族,这种情况的产生绝非出于偶然。除犹太人外,波斯人也是如此。再者还有信

    25、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他们才一接触到较高的城市文明,就信奉一神论了。一”这种状况在崇拜偶像、多神信仰的民族那里正好相反:他们要敬奉神、崇拜神,就要借助造型艺术给神以物质的形象,这便促进他们的工业和艺术得以发展。而工业和艺术愈发达,就使得神像制作可以达到个性化、理想化,以异于常人的魅力、威严、形体,产生令人敬畏的慑服效果。于是各种各样的神就能够互相区别,多神信仰亦有了物质基础。所以,在古埃及,神的数量的增加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在古希腊,当工艺美术和造型艺术在人体的造型上达到最高境界时,神的世界也一致地达到了极大的多样性和最鲜明的个性化,这种相互吻合的情况也绝不是偶然的。由这样的对比中,我们可以

    26、知道,厌恶对生物形象的描绘,排斥具象艺术这种传统观念,是信仰一神教民族的共同特点。不仅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即使在基督教那里亦然。历史上一些基督教信徒认为:任何有形的偶像都将是对上帝和耶稣的“神圣性”的降低和拈污,所以应该消除一切绘画和雕刻的圣像。“肉体本身已是对精神的笨拙的仿造,何必再费事去进行仿造品的仿造?”(普洛丁Plotinus 205-270年,古罗马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正是这样一种观念,导致发生了从7世纪中叶到8世纪基督教世界内部的“破坏圣像运动”,致使古典时期留传下来的表现人物的艺术遗产也受到摧残。因此,在这些民族中,他们的艺术在不同程度、不同时期内都受到过制约,遇到过阻碍,与其他

    27、民族的艺术比较起来,便显得发展缓慢甚至落后(这也只限对表现人物的造型艺术而言)。不过,这种情况似乎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那里表现得更突出些。所以扎基穆罕默德哈桑(ZAaki Muhammad Hasan)在他的阿拉伯人的绘画一书中才这样说道,厌恶绘画在整个闪族人那里是普遍的事,“闪族人的历史通常表明,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除非它是建立在外来民族的臂膀之上。就巴比伦人来说,他们的艺术产生于苏美尔人手中;至于亚述人,他们的画师来自半岛北部被他们征服的部落;而犹太人就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绘画艺术。”古埃及文明与古典文明(一)(一)“野蛮人野蛮人”观念的形成观念的形成1、荷马史诗2、非主流的看法:希罗

    28、多德、色诺芬出生于Halikarnassos(Bodrum),在波斯行省吕底亚。是希腊人与当地人结合的后裔,而且是多利亚人;伊奥尼亚语在他去世后才在当地普遍使用;希罗多德对蛮族的宽容与倾向。3、主流意识形态:阿里斯托芬:波斯人亚里斯多德修昔底德(二)“野蛮人野蛮人”观念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伊索格拉底 vs 狄谟斯提尼泛希腊主义(三)“野蛮人野蛮人”观念与奴隶制之间的关系观念与奴隶制之间的关系二、公民与非公民1、公民权2、“褫夺公民权”公元前445年,第一次大清查,5000人被取消公民资格;公元前345年,第二次大清查;3、公民权只限于本邦内;“排外条例”,斯巴达最为严苛;4、外侨招待制度(Prox

    29、enos)个人对个人城邦对城邦 Martin Bernal,Black Athena,the Afroasiatic Roots of the Classical Civilization 侧重(21001100BC)这是希腊社会的青铜时代,也是希腊文明的形成时期。他认为埃及文明对希腊文化的形成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在中王国建立(公元前21世纪)和18王朝(15世纪中期)时达到了两个高峰。关于希腊文明的起源问题,传统的解释有“古代模式”和“雅利安模式”两种。“古代模式”,就是承认希腊文明的产生和埃及、Levant等古代文明密切相关,受到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雅利安

    30、模式”,则否认这种联系,认为希腊文明是公元前两千纪说印欧语的北方民族入侵后独立产生的。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修正的古代模式”,它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古代模式,但吸收了“雅利安模式”的众多可取之处,如承认说印欧语的民族从北方入侵等等,因而更为完善合理。整部书围绕这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第一卷论述历史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即从“古代模式”到“雅利安模式”的转化;第二卷从考古学和语言学上阐释希腊埃及文明的关系,将两种模式进行对比以说明各自的优缺性。第一卷,希腊历史的编造17851985(The Fabrication of Ancient Greece)。这一卷写两种模式的演变。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证了

    31、各个时期人们对希腊文明的起源和东方文明的关系,主要是和埃及的关系的看法。这就是从“古代模式”到“雅利安模式”。其中的第一章相当重要,这是当时的人们(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他们首先提出希腊文明来源于埃及的观点,这是通过埃及人在希腊殖民完成的。他们对埃及文明是一种肯定和仰慕的态度。持这种观点的人以希罗多德为代表,在其他人的著作中也有表现。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这种看法持续下来了,基本上没有受到置疑和挑战。一直到了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起的时候,人们才对古代的看法首次产生了置疑。到19世纪,“古代模式”被彻底废除了,而用“雅利安模式”来解释希腊文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代

    32、。作者对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这与18世纪兴起的“欧洲中心论”、种族主义和“进步”观念有关。19世纪人们又发现了希腊文和梵文间的联系,它们同属于印欧语系,因而有人提出了以种族为基础、以语言为依据的“雅利安模式”。以德国学者为代表的学术界抛弃了“古代模式”,他们否定希腊文化是混合文化的观念,否定希腊人和埃及人有任何渊源上的关系。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所以这个问题也就是欧洲人如何看待其文化起源的问题,这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情感、文化归属感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作者说此前的历史纯属近两个世纪以来对“希腊历史的编造”。它是符合政治、社会思潮需要的,伪造出来的历史,因此有必要回复历史本来的面目,回到修正过的古代模式中去。与Mary Lefkowitz的长期争论Mary Lefkowitz是Wellesley学院的古典学教授,1996年她集结此前的论文出版了再论黑色雅典娜(Black Athena Revisited)和并非出于非洲(Not Out of Africa)两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后者使用了她92年一篇论文的名字,此名出于老普林尼的名言“非洲之外,总是有新的东西”(Out of Africa,always something new)“非洲中心论者”(Afrocentrist)与“欧洲中心论(Eurocentri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摩西vs埃赫纳吞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20402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