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模块复习 基础回顾.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模块复习 基础回顾.docx》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学 生物 人教版 必修 模块 复习 基础 回顾 下载 _必修3《稳态与环境》_人教版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模块复习基础回顾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全身的细胞外液(内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6血浆中酸碱度(pH):7.357.45,调节的试
2、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770 kPa。8人体正常的温度:37 左右。9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10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1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
3、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2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特点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
4、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人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8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伤,患听觉性失语症;W区(书写中枢)受损伤,患失写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伤,患视觉性失语症。9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糖和脂肪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5、性。胰岛素:调节代谢,降低血糖,是唯一一种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调节代谢,使血糖升高。雄性激素:维持和促进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雌性激素:维持和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影响代谢。10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11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2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正常值0.81.2 g/L(80120 mg/dL)。血糖来
6、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血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调节过程:主要是激素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激素间是拮抗关系。13体温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以肝脏和骨骼肌产热为主),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散热途径:汗液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等。14水盐平衡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7、水的重吸收。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1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16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17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18抗原与抗体(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2)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9免疫20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8、21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22.二次免疫的特点: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23对抗原作用的细胞分类:(1)处理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2)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24.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反应特点:发展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免疫过弱:如艾滋
9、病(AIDS)是一种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HIV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2)发挥作用部位尖端下面一段。(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4)生长素作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6)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2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
10、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3)横向运输: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表现实例: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敏感程度依次降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作用效果不同,一般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且在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相同。4植物激素归纳名称主要产生部位生理作用对应生长调节剂应用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
11、萘乙酸(NAA)、2,4D促进插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农业除草剂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赤霉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细胞分裂素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如幼嫩根尖)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青鲜素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乙烯植物各部位,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利促进果实成熟;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矮壮素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5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