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313页PPT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98144
  • 上传时间:2022-08-01
  • 格式:PPTX
  • 页数:313
  • 大小:1.8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313页PPT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发展 教育 心理学 全套 313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与基本特征;2.掌握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3.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把握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4.结合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把握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5.结合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把握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一节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决定论?遗传前提论?屈赖恩(Tryon,R.C.)的白鼠走迷津实验;高尔顿(Gal

    2、ton,F.)采用家谱调查法研究;双生子研究设计。(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环境决定论?环境外因论?华生的名言 1早期经验的作用 2家庭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作用 (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首先,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其次,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此外,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

    3、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观点;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观点;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观。(二)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二)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心理发展的多样性模式;心理的发展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三)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三)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心理发展的变化性和适应性;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五)心理发

    4、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六)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心理学家所讲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2.劳伦兹(K.Z.Lorenz)发现的“印刻现象”;3.证实关键期存在的四个研究领域: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以及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4.记住几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5.

    5、分析狼孩卡马拉的案例。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关于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二)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结构(二)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结构 1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有四个:(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2)自然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物理经验及数理逻辑经验两类。(3)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

    6、、教育和社会生活等;(4)平衡:是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协调成熟、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因素。2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在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来。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三)认知发展的阶段(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心理表征的能力、延迟模仿的能力。2、前运算阶段(2-7岁);守恒实验、三山实验。3、具

    7、体运算阶段(7-11岁);序列化、类包含的能力。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更加抽象、理想化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开创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启发后者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进一步研究。局限: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偏向滞后;只注意到普遍性规律,忽视特殊性规律。教育意义: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要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列夫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的创始人

    8、,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对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都作出了贡献,并留下了186种200多万字的文献著作。与皮亚杰一样,维果斯基也强调儿童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但他认为心理功能具有社会背景,特别是他人和语言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语言与思维(二)认知发展的社会起源 (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围绕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

    9、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四)智力形成的“内化”学说 三、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三、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一)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学策略要和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三)教学要提供学生互动的课堂情境 (四)教学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第三节 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一)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个性是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自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其发展经历几个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成功地完成发展任务,就形成

    10、积极的品质;如果发展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就形成消极的品质。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要解决八对矛盾,具体如下: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出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出生1岁)。岁)。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自主感对羞怯感和怀疑感(、自主感对羞怯感和怀疑感(13岁)。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怀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主动感对内疚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岁)。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11、。4、勤奋感对自卑感(、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岁)。第四阶段为学龄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5、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岁)。岁)。第五阶段为青春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6、亲密感对孤独感(、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岁)。第六阶段是成人早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7、繁殖感对停滞感(、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岁)。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发展任务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8、完善感对绝望感(、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岁死亡

    12、)。死亡)。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后期),发展任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二)对埃里克森理论的评价 贡献:受到的批评: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比较: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道德发展观(一)道德发展观 他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的,因此可以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找到他们道德发展进程的根据。皮亚杰及其同事主要从三方面研究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1)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2)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3)儿童的公正观念。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来

    13、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25岁)岁)学前儿童很少关注规则,也意识不到规则的存在。这一时期儿童,不能说他们的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岁)这时儿童有了遵守规则的意识。这个阶段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认为道德规则是由权威人物如上帝、警察或父母制定的,并把这些规则看作是神圣的、绝对的、不可改变的。(2)倾向于根据客观后果而不是行为意图判断行为的好坏。(3)看待行为时非好即坏,而且认为别人也这样认为。(4)主张抵罪式惩罚,即通过

    14、强制的方法使犯错者改正错误,并用痛苦的惩罚使他明白自己是有错的。(5)相信内在公正的存在,认为只要违反了社会规则,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而不管是否有人发现。(6)单方面尊重权威,有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10岁以上)岁以上)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特点有:(1)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是可以通过协商而改变的,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规则也是可以违反的。(2)主要依据行为者的意图而不是行为的客观后果来判断行为。(3)主张回报式的惩罚,即只要使犯错者感受到其不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就足够了,而不需要通过痛苦的惩罚。(4)判断不再绝对化,能从他人的角

    15、度看问题,能较客观、现实地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观点。(5)不再相信内在公正。他们从经验中认识到,如果违规行为没有被发现,那么违规者就不会受到惩罚。皮亚杰认为,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二)对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评价 贡献 局限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一)理论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也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并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道德观念发展阶段,强调道德发展与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之间的关联。在研究方法

    16、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二)道德发展阶段(二)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岁以下)。对处于该水平的个体来说,规则是存在于自身以外的东西而不是内化的。儿童遵守权威人物制定的规则是为了避免惩罚或者赢得奖励。阶段1: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主义定向;2、习俗水平(、习俗水平(920岁)。岁)。处于该水平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儿童遵守规则和社会规范是为了赢得他人支持或维持社会秩序。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4: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3、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2

    17、0岁以上)。岁以上)。达到该水平的人主要依据广泛的公正原则或内心的一套标准来判断是非。这种公正原则可能会与制定的法律或权威发生冲突。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二)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评价 贡献:受到的批评:与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四、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四、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首先,埃里克森探讨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重视教育对发展的作用。认为适当的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而不适当的教育将阻碍个体的发展,因此,儿童时代的教育环境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其

    18、次,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掌握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就可避免出现心理危机,使发展达到理想的境界。这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发展。具体如下:主动感对内疚感(学前儿童):教师应允许儿童在学校的功课上尽量自己做决定,以培养儿童对自己的肯定。教师在举行班级活动的时候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建议,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勤奋感对自卑感(小学生):教师应注意和表扬学生的成功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鼓励学生对比自己前后的成绩,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进步的过程,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中学生):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如扮演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或

    19、者作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人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以使学生获得对同一性的正确认识。(二)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二)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首先,学校道德教育应符合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它不能超越儿童道德发展的一般进程,应当符合儿童道德发展的实际水平,否则,儿童不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其次,学校应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在道德教育过程应首先注重人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再次,改进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

    20、以促进其道德思维。最后,教师应该知道对任何一种道德发展理论均不能全盘接受。教师应注意性别和文化对学生对道德推理的影响,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二节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第三节 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第五节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小学生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认知发展特点。2.了解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征。3.了解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4.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5.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特点。6.掌握促

    21、进小学生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认知发展的基本方法。7.掌握调节小学生不良情绪的方法。8.能根据小学生的差异心理进行因材施教。9.能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对小学生的不良品德进行矫正,形成良好的品德。10.能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小学生是指6、711、12岁的儿童,处于学龄早期,故又被称为是学龄早期儿童。与幼儿相比,小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其主导活动是学习。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基本

    22、特点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受性(感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其中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发展较快。小学儿童的视敏度(即视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0岁是发展的转折期。小学儿童的颜色视觉能力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强。小学儿童听觉的敏感性(即听力)也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到高年级就快接近成人水平。小学儿童的运动觉发展较快,大肌肉运动觉在入学前就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他们能自如地做各种基本动作。在小学阶段发展比较显著的是小肌肉运动觉,如手指手腕的运动。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表现为: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选择性随年级增长而显著发展,知觉的分析与综合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也得到较快发展。小

    23、学儿童在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等方面的发展随年级增长而提高,小学低年级较差,小学高年级发展较好,到小学末时已接近成人水平。(二)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与培养(二)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活动一般都伴随着思维活动,所以,观察也称为思维的知觉。小学生观察的品质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发展,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的各个品质方面都较低,而经过两年的教育,到小学三年级时,已有明显的发展,到五年级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精确性、观察的顺序性和观察的深刻性等方面的发展。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使小

    24、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为小学生观察提供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二、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二、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注意随着年级的增高在不断地发展,小学低年级注意水平不高,中高年级注意水平有明显提高。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小学生的注意品质随年级增高而不断得到改善,具体表现在小学生的注意范围(广度)在不断地扩大,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越来越好,注意保持和集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

    25、注意分配能力较差,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注意转移能力,但是不够稳定。(二)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二)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要使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2培养小学生的间接兴趣 3培养小学生抗干扰能力 4训练学生的注意品质三、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三、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记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从记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看,小学生的记忆主要是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从记忆的内容看,小学生的记忆主要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语词逻辑记忆在逐步发展;从记忆方法看,小学生的记忆还是

    26、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在逐步发展。(二)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二)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1加强对小学生有意记忆的培养 2注重对小学生进行意义记忆的培养 3重视小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 4教给小学生记忆的方法和策略 5加强复习,防止遗忘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可以称

    27、之为形象抽象思维。总的来说,小学生思维还是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其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大约在四年级(10岁)。另外,思维的不同方面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不同儿童之间的思维发展存在差异性。(二)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二)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疑点,激发思维;(2)抓住疑点,启发诱导;(3)运用直观,启迪思维;(4)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发展思维;(5)运用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6)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五、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五、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

    28、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扩大小学生的表象储备;(2)发展小学生的言语;(3)通过思维训练促进想象力的发展;(4)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5)注重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6)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理想。六、小学生言语发展与教育六、小学生言语发展与教育 (一)小学生言语的发展特点(一)小学生言语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小学生的口头言语水平在质和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言语以对话言语占主导地位;二年级小学生的独白言语开始发展,并逐步过渡到以独白言语为主要形式;四

    29、、五年级小学生的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他们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2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表现在识字量、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方面。小学生的识字量增长很快。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大约要经历三个阶段:(1)分析阶段;(2)综合阶段;(3)分析综合阶段。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大约要经过三个阶段:(1)口述阶段,口头造句,看图说话等;(2)过渡阶段,包含从口述向笔述过渡和阅读向写作过渡;(3)独立写作阶段,即独立思考、立意、布局谋篇、选材等。3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出声思维阶段;(2)过渡阶段;(3)无声思维阶段,即内部言语形成

    30、阶段。(二)小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二)小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 1促进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1)让小学生说完整的话;(2)加强口头造句练习;(3)要及时更正小学生口语中的错词、病句,克服说话时的坏习惯;(4)通过课堂提问形式给予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多练习的机会,并加以鼓励。2促进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 小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包括识字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识字量在识字教学和平常阅读中得以迅速增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有步骤地施教;(2)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4)重视阅读能力的应用,培养学

    31、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年级的言语发展特点进行。对于小学一年级,提供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等练习,重点抓口述向笔述的过渡;对于小学二年级,可以让他们写日记或周记来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写作教学,交给学生写作的方法,鼓励多样化的写作形式;四年级之后,要加强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对主题、选材、布局、分段、开头、结尾、语法等方面加以探索,逐步培养小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3促进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内部言语的发展不是在小学阶段完成的,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多思考来实现。通过多次训练,小学生的内部言语就得以逐步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32、 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的特点与教育 一、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一)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而稳定性逐步增强(二)情绪和情感日益深刻化(三)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四)小学生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 二、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二、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 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运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1)

    33、通过参加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2)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3)通过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实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三、小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三、小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 (一)注意转移法(二)合理地发泄情绪(三)学会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的主要方法有:(1)自我暗示法;(2)自我激励法;(3)换位思考法。第三节第三节 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小学生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育 一、小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征一、小学生的人格发展特征(一)小学生需要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需要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需要的发展水平在不断地增长,具体表现为:(1)精神需要逐渐超过物质需要;(2)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多;(3)需要的倾向性逐渐从

    34、关注自身转向关注他人;(4)需要的自觉性和自控性水平逐渐提高。(二)小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二)小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 小学生性格的发展主要从它的结构特征上看:(1)小学生对待现实的态度特征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成熟;(2)小学生的理智特征随着学习的不断进展而不断丰富,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发展相对稳定,四到六年级的发展呈相对加速趋势;(3)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越来越稳定、持久和内敛;(4)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随年级的升高其发展速度呈逐渐变缓的趋势,与其他几个性格特征相比,其发展相对较缓慢。(三)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三)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

    35、生的自我意识在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但是自我水平还不是很高,具体表现特点如下。(1)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总体水平在不断发展,但发展不是直线均匀的;(2)自我认识水平不断发展,已经分化为对身体自我的认识和心理自我的认识;由对外部行为的认识转向对内部品质的认识;(3)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逐步提高。(4)小学生自尊水平在不断地分化和发展。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小学生的自尊就逐步分化为学业自尊、社会交往自尊和身体自尊三种,此后三方面的自尊又不断地得到分化。(5)小学生自我控制水平也在不断得到发展,逐渐由他律转向自律,到高年级开始使用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二、影响小学生人格形

    36、成与发展的因素二、影响小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先天的遗传素质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先天的遗传素质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了物质基础和可能(二)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二)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1家庭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2学校教育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格发展的(三)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人格发展的内因内因 小学生不会消极地接受外部影响,他会有选择地、以不同的观点和方式去接受外在的影响。三、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三、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因

    37、材施教 (一)针对小学生的智力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一)针对小学生的智力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1教育照顾到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 对于低常小学生的教育要注意:(1)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2)制定适合于他们的个性化目标、内容、计划和评估体系,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性、活动性、趣味性。对于超常小学生的教育要注意:(1)要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不要搞平均主义;(2)对他们的要求要适当,不要操之过急;(3)要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发挥特长;(4)将教育、指导与自我指导、自由发展相结合。2考虑到小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 根据

    38、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在教育中不仅要根据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进行教育,更要根据小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进行教育,对于有某方面特长(如语言,或数学,或音乐,等等)的小学生要加以引导和适宜性教育,还可以适当给予特殊的辅助性教育,以发挥其特长,使其特殊潜能得以更大的开发。(二)针对小学生的人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二)针对小学生的人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1针对小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1)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教师不应该对小学生的气质存在任何偏见,不能偏爱某种气质类型的学生,或讨厌某种气质类型的学生,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能够取得成功。(2)教师的教育任务是要找到适合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的、能激发他们个

    39、性积极性的最好的教育方式。(3)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气质。真正做自己气质的主人,通过自我调控,扬长避短,逐渐养成良好的人格特质。2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行因材施教(1)教师要在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育。(2)教师要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作恰当的评价,指出其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指导其进行自我教育。(3)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缺陷进行有意识地矫正。同时给予榜样示范,教给他们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和方式。当他们表现良好时要及时强化。3针对不同的认知风格进行不同的教育 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小学生,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其学习方式的特点,另一方面要进行适合他们的适当的教育。小结:其

    40、实,小学生的每一种人格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小学生人格中的优点和缺点,然后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即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以激发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再给予适宜的引导和教育,使其优点得以发扬光大,缺点得以修正和克服,这就是因材施教,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四、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四、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一)亲子关系的发展特点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减弱,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儿童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明显减少;(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也在变化。小学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处在共

    41、同控制阶段。(3)上小学以后,儿童与父母的冲突逐渐减少了,且当冲突产生时,父母与儿童具有解决冲突的可选择性模式。(4)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关心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父母不仅关心儿童的生活,更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交往等。(5)亲子之间的关爱由单向变为双向。(二)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二)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合作性、主动性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小学生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合作性、主动性三方面并非平均发展,其中合作性发展最好,主动性发展最差。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还表现在小学生对其教师态度的变化上。几乎每个学生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

    42、威力。从三年级开始,儿童的思维发展进入可逆阶段,“不一定都听教师的话”的现象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增多,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也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上。不仅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会影响教师的言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三)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三)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1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2小学儿童的同伴接

    43、纳性 同伴接纳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受欢迎的程度;二是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根据儿童受欢迎的程度和在同伴中的地位,可把儿童分为五类:(1)受欢迎的儿童;(2)被拒斥的儿童;(3)矛盾的儿童;(4)被忽视的儿童;(5)一般的儿童。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1)儿童的行为特征;(2)能力和学习成绩;(3)良好的性格特征;(4)身体特征;(5)姓名;(6)教师的影响。3.小学儿童友谊的发展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塞尔曼(Selman,1980)认为儿童友谊的发展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37岁),尚不稳定的友谊关系。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第四阶段(915岁)

    44、,亲密的共享阶段。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4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发展 儿童同伴团体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有组织的团体和自发的团体。在小学儿童生活中,有组织的团体就是班集体。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日本心理学家广田君美研究了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整个过程分为五个时期。(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第四节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 一、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一

    45、、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特点表现如下:(1)小学生的品德认识尚未得到有效的发展;(2)小学生品德情感发展不稳定;(3)小学儿童的道德意志总体还比较薄弱;(4)从道德行为的发展来看,小学生的言行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但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脱节、能说不会做的现象便会出现。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小学阶段道德品质发展的质变时期大概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这也是加强辅导和促进发展的关键阶段。(二)小学生品德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顺序性、长期性(二)小学生品德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顺序性、长期性的特

    46、点的特点(三)小学生品德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三)小学生品德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二、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二、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一)小学德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一)小学德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径(二)要根据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从知、情、(二)要根据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手意、行四个方面着手 1.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 2.促进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3.加强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培养(三)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三)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意识与能力 三、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与转化三、小学生不良

    47、品德的矫正与转化(一)小学生不良品德转化的过程(一)小学生不良品德转化的过程 不良品德的矫正与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须经历醒悟、转变以及自新三个阶段。(二)小学生不良品德的预防和纠正(二)小学生不良品德的预防和纠正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班风 2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3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4锻炼小学生的道德意志 总之,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过程,需要小学教师和班主任调动一切教育力量,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广泛合作,协调一致,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愉快、和谐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节第

    48、五节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 小学生的学习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小学生的学习指导需要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几个方面进行。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与培养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与培养(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激发起来,但很难维持稳定;(2)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广泛,但缺乏中心兴趣;(3)小学生的直接兴趣较容易形成,而间接兴趣较难以形成。因而,小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偏科现象。(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和

    49、培养小学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直接兴趣生的直接兴趣(1)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学习兴趣;(3)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4)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5)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2加强小学目的性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的间加强小学目的性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的间接兴趣接兴趣 培养间接兴趣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目的性教育,通过告知学习的重要性,让小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当然,把间接兴趣的培养与直接兴趣的培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中,让小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是最重要的。二、小

    50、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一)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可分四类:(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得到奖励、表扬而学习;(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学习;(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4)为了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的主导动机是第一类和第二类,低年级以第一种学习动机居多。这表明小学儿童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外部动机占主导,内部动机逐步增多;(2)直接动机占主导,间接动机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套313页PPT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9814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