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村镇的保护利用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98030
  • 上传时间:2022-08-01
  • 格式:PPT
  • 页数:108
  • 大小:26.6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村镇的保护利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 村镇 保护 利用 课件
    资源描述:

    1、周宏伟湖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7月目次 v1、历史村镇社区功能需要提升v2、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3、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4、历史村镇的保护需要居民参与v5、案例:王澍的新农村规划设计一、历史村镇社区功能需要提升v(一)历史村镇社区现状v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管理功能v1、房屋破败v2、环境脏乱v3、生活停顿v4、生产传统v5、人口“空心”漫川关镇(修缮整治前)漫川关镇(修缮整治前)陕西三原新兴镇柏社村一窑洞(维修前)一、历史村镇社区功能需要提升v(二)提升目标v1、改善人居环境v2、提高生活质量v3、促进村镇经济v4、复兴村镇活力“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

    2、态文明、文化传承”(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漫川关镇戏楼(修缮前)漫川关镇戏楼(修缮后)柏社村窑洞在维修中维修后的窑洞(柏社村)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一)历史村镇的概念v是具有一定规模、保存文物比较丰富,且具有较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一定程度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仍为人们居住生活的镇和村。v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

    3、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或村。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0个镇,12个村;(22个)v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34个镇,24个村;(58个)v第三批2007年6月9日公布,共41个镇,36个村;(77个)v第四批2009年9月19日公布,共58个镇,36个村;(94个)v第五批2010年10月13日公布,共38个镇,61个村。(99个)v第六批2014年2月19日公布,共71个镇,107个村。(178)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达到528个,其中名镇252个,名村276个,分布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2、

    4、中国传统村落v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v主要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中国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5000个左右,目前约有一半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v2012年12月第一批646个;v2013年8月第二批915个;v2014年11月第三批994个,合计2555个。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二)历史村镇保护规划的特点与内容v保护规划是历史村镇保护的基础,是历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技术性依据与法规性保障。不同于文保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v

    5、1.特点v1)编制方法上强调历史与现状调研历史与现状调研va.需要对村镇进行深入的历史文化研究;vb.需要对村镇进行全面、综合的现状研究。v2)规划内容上要求保护与整治并举保护与整治并举va.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vb.对不协调的一般建筑和环境进行整治。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2.内容v历史村镇的规模往往不大,其保护规划属于详细规划的范畴。有两个层面。v1)相当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重在规划的控制与管理。包括:明确保护范围、保护目标、价值特色、功能定位、保护原则、保护对象等规划总则,划定各类保护界线和区内规划控制要求,确定街区内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模式,进行用地性质、建筑容量、道路交

    6、通、空间环境、人口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规划。批准后,是村镇保护和建设的法规性依据。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2)相当于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重在规划实施。主要是村镇建筑与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包括:建筑风貌、空间环境的具体保护与整治措施,市政设施的具体布置。v一般以控规为主;不需要编制全部规划范围的修规,但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重点地段,深入编制修规,以具体说明建筑与环境该如何保护、整治。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三)村镇现状的调研与分析v1.调研的主要内容v一般采取资料收集整理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v1)村镇概况v行政辖属、自然地理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7、相关规划:县市总体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及其对该村镇的规划要求。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2)村镇物质方面情况的调查vA.土地使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确定每个地块边界,甚至落实到建筑使用性质。vB.社会生活现状。人口、户数、公共设施分布情况及规模、居民居住质量与环境、市政设施分布等。vC.建构筑物现状。房屋用途与产权状况,建筑的风貌、高度、质量、年代等状况,历史建筑的墙体、屋顶、门、窗等构件状况。保护建筑要求建立详细档案。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D.环境要素现状。道路和庭院铺地、水体、驳岸、码头、桥梁、牌坊、水井、古树等。vE.文物古迹现状。各级文保单位,特色建筑与空间景观,已不存的重要

    8、历史遗迹。vF.道路交通现状。机动车道、步行街巷的分布、长度、宽度、走向、交通量。vG.工程设施与管网现状。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电信、环卫、消防等。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3)非物质方面情况的调查vA.历史沿革。村镇的形成、发展、变迁过程及其原因。vB.名人要事。与村镇有关的名人及其在村镇的活动情况,在村镇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前因后果。vC.非物质文化。口头传说、表演艺术、传统工艺、传统产业、民风民俗。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2、建筑的现状评价v是保护规划编制的基础和现状调研的重点内容。一部分内容如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分布等可以直接得出,一部分内容需要根据专业知

    9、识进行评价。v1)建筑风貌评价v评价结果是确定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的重要依据。主要采取分类评价。一般分四类。vA.一类建筑风貌:文保单位,其他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如重要公建、民居大宅)。vB.二类建筑风貌:一般历史建筑,传统样式新建筑。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C.三类建筑风貌:风貌破坏严重的建筑,尚能与传统风貌协调的一般建筑(如非传统风貌、非历史建筑,但体形矮小,可以改造)。vD.四类建筑风貌: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如非传统风貌、非历史建筑,但体形高大的厂房、居民楼、公建)和棚户简屋。v2)建筑质量评价v分为四类:vA.一类建筑质量:结构完好,设施基本配套。如1980年代后的新建筑;经常

    10、修缮的文保单位。现状建筑风貌评价图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B.二类建筑质量:结构基本完好,设施配套不全的建筑。这类建筑主要指1950-1980年代砖混结构建筑。vC.三类建筑质量:结构较差的建筑(墙体、柱子、门窗等破损);1949年后建的简陋或破损严重的建筑。vD.四类建筑质量:结构破损的危房。长期无人使用、面临坍塌的建筑。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图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3)建筑年代评定v方法:需要从建筑形制、细部特征、地方建筑特点上进行判断。不必非常精确。分四类:vA.一类:明清时代的建筑。多为清中后期。vB.二类:民国时代的建筑。vC.三类:1950-1970年代建筑。vD.四类:1980年

    11、代以来建筑。现状建筑年代评定图现状建筑层数分布图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4)现状综合评价分类文物建筑保护建筑历史建筑无冲突一般建筑有冲突一般建筑建筑风貌一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建筑年代一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建筑质量一类二类三类二类一类建筑层数12层23层3层以上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四)保护界线的划定与措施v1)保护对象)保护对象v文物古迹和历史村镇v严格程度顺序(从高到低):文物古迹(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历史环境要素)保护范围历史村镇核心保护范围文物古迹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村镇建设控制地带。v2)历史村镇的保护界线)历史村镇的保护界线vA.划定依据v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

    12、v提出了“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二个层次。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B.核心保护区v即由文物古迹、历史建构筑物及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历史文化村镇核心地段。划定方法:va.保证绝大多数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划入保护区。当出现历史建筑群相对分散的情况,可以划定几片保护区,并通过在外围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使之连为保护整体。vb.街道、广场、河道等处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建筑应被划入保护区。vc.与保护区的整体风貌不可分割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如山、林、水、田等,应划入保护区范围。vd.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应划入保护范围。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总之,应注意区内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历史遗存的

    13、原真性,范围不宜小也不宜大,实事求是。v主要保护要求:va.严格保护历史形成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要素,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vb.区内文物古迹的保护,适应于文物保护法;vc.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重点是对建筑内部的调整、改造、完善、改善。vd.区内空间环境的整治,以减法为主,慎做加法。各建设项目必须经规划行政部门严格审批,以至于专家评审,且需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C.建设控制地带v为确保核心保护区风貌、特色的完整性、原真性,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划定方法:va.地带边界一般以街区道路、河流等自然边界为主;vb.地带内可以是建成区,

    14、也可以是农田、自然水体或山体。v总之,该地带属于过渡性质,范围宜大不宜小。v控制要求: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a.对新、改、扩建的建筑,需在高度、体量、材料、色彩、尺度、比例上与传统风貌协调。如建筑形式宜有传统样式或符号,色彩以传统色调为主色调,体量宜小不宜大,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密度。vb.不符合历史风貌的现状建筑,必须整治;vc.各建设项目必须经规划部门严格审批。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3)文物古迹的保护界线)文物古迹的保护界线vA.划定依据v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保护范围、控制地带由文物部门划定公布。vB.保护范围v是指对文保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合理划

    15、定,在本体之外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确保文保单位的原真性、完整性。v保护要求:va.不改变原状;b.修旧如旧;c.影响风貌的建筑物必须拆除;d.增加防火设施,留出消防通道;e.尽量原址保护;f.毁损文物古迹,应遗址保护,不宜原址重建。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C.建设控制地带v指在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文保单位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va.带内历史建筑应加强维修,拆除影响文保单位周边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vb.带内对文保单位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vc.严控带内新、改、扩建项目,建筑性质、形式、高度、体量、饰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需与文保单位历史风貌协调;否

    16、则,需加整治、改造;vd.各建设项目需经文物主管部门同意,规划部门应严格审批。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五)建筑风貌的保护与整治v1、规划理念v建筑是构成历史村镇的主体。以现状建筑风貌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建筑分类的主要标准,对在规划实施中指定不同的保护、整治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v2、文物建筑v原则:不改变现状;慎重对待文物古迹的迁建和重建。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3.历史建筑v文物古迹之外,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应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历史村镇中,除少数村镇整体性列为文保单位,大部分建筑属于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的数量、规模、布局、形式,对构成历史村镇的整体风貌具有

    17、主导作用。v原则:最大程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限制。v方法:据价值、现状,实施不同级别的保护。分两类。vA.重要历史建筑。价值相对较高,是文物古迹的后备资源。应当参照文物古迹保护要求进行。根据价值和完好程度,分三类: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a.对具有特色和相对完整者,规划建议列为保护建筑,参照文保要求进行保护;vb.建筑结构和立面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vc.建筑的主要外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vB.一般历史建筑。通常面广量大,年久失修。根据建筑构件毁损情况,可分两种修缮方式:va.镶嵌式修缮:即小规模修缮。适用于现状结构质量较好者。vb.脱胎式修缮:适用于结构体系毁损严重的建筑。

    18、如为保持屋顶外墙外部风貌,可采用钢结构代替原结构。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4.一般建筑v根据风貌特征,可分三类:va.与历史风貌协调的一般建筑:合理保留。数量不多。vb.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如近期不能拆除,应采取立面改造、平改坡、降层等措施。数量较多。vc.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一般建筑:如具备拆除条件,则拆除。如废弃的工厂建筑、集体房屋等。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5.新建建筑v规划拆除的建筑,往往大部分都要重新建造。如何在历史环境中修建新建筑?尚在不断探索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风貌保护理念。vA.采取新建筑与传统风貌形似的方式。即以现代材料建造传统形式建筑。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花格木

    19、门窗等。这种拆旧建仿的方式,在审美上比较容易被人接受,但属于错误的方法,不可以鼓励。vB.采取新建筑与传统风貌神似的方式。即以现代的材料和形式去营建建筑,表面上看与传统建筑有所区别,但在空间布局、高度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等方面与历史环境相协调。可以鼓励探索。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分类图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王澍宁波博物馆 王澍杭州南宋御街 王澍“城市大拆大建,使建筑文化的传承没希望了,仅剩的一点种子在乡村,我希望它还能发芽。”“城市建造风气已经进入乡村,农民都向往高楼洋房,这些民居难逃被拆的命运。老房子就是活着的历史,历史都没了,还有什么根基?”王澍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六)空间环境的保护与

    20、整治v历史村镇的空间环境也是保护重点,包括街巷空间、开放空间、环境要素等。v1.街巷空间v主要指历史形成的道路(含水道)及其线型、宽度、空间尺度、景观特征。街巷空间往往是核心风貌区所在。vA.街巷形式能表现村镇独特风貌、功能合理、尺度较好、环境协调的街巷(段):严格控制,不允许改变或随意改变。vB.景观不良、不完整的街巷(段):改变现有形式、功能,整治景观环境,对一般建筑进行整饬、拆除或新建,以与周边环境协调。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2.特色节点v指空间与风貌有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如广场、古树、桥头、水井、牌坊、码头、沿河等处。这是保护、恢复村镇环境风貌的重要内容,往往与某种生活方式相联系。

    21、这些地点应有计划进行整治,以完善街巷空间类型体系。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七)市政设施的完善与布局v市政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供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通讯、消防等工程。如何完善?v1.转变观念vA.要认识到历史村镇是有特殊价值的地方,应该有较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要维持历史村镇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就要使人能舒适地生活在村镇中。vB.要认识到历史村镇的市政基础设施有其特殊性。一是实际条件限制:路窄不能拓宽,管线布置有困难。二是必须考虑景观风貌的要求:外露的电杆、设备用房等会影响整体风貌。二、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整治v2.技术创新v主要难点:污水排放和管线综合。vA.污水排放v现状:多为地面径流,无排

    22、水管网,雨污合流,超出河流水体自净能力,造成村镇整体水环境的严重污染。v办法:有污水处理厂的村镇,雨污分流;否则近期合流制、分流制并存,远期分流。局部合流区需设置化粪池。vB.管线综合v即在村镇设置管线共同沟(综合管廊),将多种管线综合立体布置,解决管线直埋所需的布置间距,能很好地保护历史村镇的景观风貌和道路格局。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一)历史建筑的概念v广义:指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而需要保护的所有建筑遗产。v狭义: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应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参考标准:v(1)“建成50年以上”,(2)“反映地方城乡发展历史”、(3)“重要名人故居”、(4)“著

    23、名建筑师代表作”、(5)“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广州,2011】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二)保护和修缮的基本步骤v1、现状测绘与评估v真实记录现状本体,是进一步修复设计的前提。v1)测绘:指对历史建筑物的尺度、用材和做法等方面信息的获取。相当于竣工图。v2)勘察:指对历史建筑的健康状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记录。v3)价值评估:指对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综合、量化评价。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2、周边环境的调查v2005年在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5次大会发布西安宣言(“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提出的周边环境调查对象,实际包括:v

    24、1)过去的和现在的;v2)物质的和精神的;v3)政治的和经济的。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3、建筑学研究v1)建筑的历史:始建年代、相关记载的释读、建筑的变迁史;v2)建筑的空间环境:地理位置;与周边建筑、街道、水体、山体的位置关系;v3)形制与格局:建筑风格、布局特征、规模大小;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4)结构与构造特征:台基、地面、墙体、屋架、屋顶、门窗、家具的情况;v5)细部特征:雕、塑、匾联、字画、彩画;v6)技术特征:尺度特征、用材特点、地域手法、细部特色、特殊技术与工艺等。v建筑破坏较严重,为了获取历史信息,可以通过分类采集其局部、细部信息的形式实现。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4

    25、、修缮原则与方案的制定v1)基本原则v安全性原则(对人、主体结构是否安全)v完整性原则(协调、一致、整体)v原真性原则(修旧如旧,以养护为主,尽量维持原状)v可识别性原则(保留当代特征,不刻意模仿、混淆)v可逆性原则(能够原状恢复)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2)修复方案v一是周边环境的修复建议;v二是建筑实体的修复建议v3)经费估算v由预算工程师估算。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三)保护和修缮的技术v1、技术步骤v设计现场安全与质量检测施工v施工队伍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力量和资质;设计方需配合施工方。v2、技术内容v1)基础、地面v先作现场勘察检测:有无下沉?程度如何?如何实现集成加固?由结构工程

    26、师提供承载力的要求和结构计算结果,确定加固方式:基础补强注浆加固等。v地面是否需要更换地面材料?更换何种材料?更换多少?在主体工程完成后进行。尽量用旧有材料、传统工艺。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2)墙体vA.墙体的检查鉴定v墙体损坏的形式:倾斜、空鼓、酥碱、鼓胀、裂缝vB.墙体的修缮措施v剔凿挖补:适应于局部酥碱;v拆安归位:适应于某砖件、石活脱位;v零星添配:适应于某砖件、石活破损;v打点刷浆:适应于细作墙面;如磨砖对缝(干摆)。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旧墙面墁干活:适应于脏旧墙面。墁:铺饰。v局部整修:如博缝、盘头、墙帽缺损;v择砌:边拆边砌。适应于局部空鼓、酥碱、鼓胀、损坏的墙体中下部

    27、;v局部拆砌:适应于大范围空鼓、酥碱、鼓胀的墙体上部,进行局部拆砌排险;v拆砌:拆除重砌,适应于危墙、损坏严重者。v墩接柱子:墩砖接,多用于山墙或后檐等部位的糟朽柱子。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C.墙体抹灰修缮v局部抹灰:适用于次要墙体部分损坏;v找补抹灰:适用于局部空鼓、脱落的墙皮;v铲抹:适用于大部空鼓、脱落的墙面;v重新罩面:在抹灰墙面上再抹;v串缝:适用于灰缝风化脱落凹进砖内;v钩抹打点:适用于灰缝及砖的棱角的修补;v刷浆:适应于旧墙见新的临时性措施。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3)梁架v构件基本完好,但构架整体歪闪。基本方法:先卸除荷载(如屋面),松开榫卯,用人工或机械扶正相关构建。v

    28、损坏严重。方法:落架拆除,构件编号记录,妥善保存,留作样板,以便补配。v遇斗栱尽量不要拆散。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4)柱子v柱子是结构中的重要部件,易劈裂、糟朽、蚁蚀,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具体处理:v柱心尚好,且不影响结构的表面糟朽:挖补与包镶。v劈裂:小缝批腻,大缝填补,超大缝加铁箍。v蚁蚀、柱心糟空:化学材料(如不饱和树脂)填充加固。v根部糟朽:墩接。一般不超柱高1/3。刻半墩接与齐头墩接、混凝土墩接。v柱子不可用:偷梁换柱。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5)构件v轻微裂缝:铁箍加固;v大裂缝:用木片或环氧树脂腻子填补后加铁箍;v梁出现轻微糟朽:包镶;v梁损坏严重:更换;v梁弯曲:小柱支顶,

    29、加斜撑。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v6)屋顶v屋面层椽(chuan)子容易出现糟朽、劈裂、折断等现象:局部加附,整体更换。v7)门窗v告别构件损坏或残缺时:原尺寸补换。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一)现状v1、调查发现,在公众心目中:v首位是环境保护(约60%选择);v其次是法律权益保护(约20%选择);v第三是文化遗产保护(不足20%选择)。v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受到肯定;和其他年龄群体相比,90后青少年群体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知更为充分。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率仍明显低于“物质文化遗产”v80后群体认知率最高的;40岁以上的人群认知

    30、率最低。v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认知率较高,个体户、离退休人员的认知率不高。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3、村镇历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保护v公众倾向认为市(县)政府在文物保护经费方面投入不高,而且政府文保经费的信息公开不够。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4、电视节目和互联网是公众获取文化遗产信息的主要渠道。v80后、90后均偏好报刊、杂志、书籍、互联网论坛、微信的信息获取方式;80后对于电视专题节目和电视纪录片、互联网报道也很偏好,而90后则对相关电影、剧集、广播节目很偏好。年龄越大的公众,越偏好通过电视新闻消息类报道、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获取文化遗产

    31、信息。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二)公众参与历史村镇保护问题v村镇遗产不仅体现着遗产所有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它还承载着公共利益。遗产的这一属性决定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考虑公众的利益诉求。v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具有多元性。其中,国家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最主要的推动者和管理者,理应在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除此之外,社会公众诸如遗产所有者或经营者、当地社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应是文化遗产保护主体。v引入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有必要。原因有三: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一,对政府的不当行为加以适度约束,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某些地方政府主导的“建设性破

    32、坏”常常成为文化遗产尤其是建筑遗产破坏乃至消亡的原因。因此,村镇建设过程中有关的乡镇规划、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房屋征收、旅游开发以及考古发掘等环节,需要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以对政府的不当行为加以适度约束,也有利于促使政府做出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的决策。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二,吸收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或其他支持,需要引入公众参与。经费投入不足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问题,即使是馆藏文物,也常常由于没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或没有得到及时修复而破损、灭失,更不用说遍布乡镇的历史建筑维护。因此,迫切需要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到遗产保护中来,这就需要通过公众参与,为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或其他支持。

    33、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三,对遗产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需要引入公众参与。在我国,对遗产的利用通常是为了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且多由企业经营。然而,一些企业却常常将遗产作为追求利润的工具而对其进行过度商业开发,或者不能按照公益性目的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导致遗产的价值退化或破坏而使其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需要引入公众参与对遗产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二)建议v一个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应该是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虽然在我国,国家鼓励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法律也赋予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主体地位,然而由于相关制度尚未完善,目前还不能满足公众要求保护文化遗

    34、产的诉求。以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畅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渠道。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1、完善民众参与相关规章制度。v1)建立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制度。从各国实践来看,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在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促进民间文保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致使其生长和发育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其发展也滞后于现实的需要。村镇物质遗产主要为私有,地方可以进行相关探索。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2)建立公众参与约束政府行为的权利保障机制。我国法律赋予了政府权力保障其行使遗产保护职责,但约束政府乱作为的机制还不完善。因此,需要建立公众参与约束政府行为的权利保障机制,

    35、尤其需要建立公众参与的甄别建筑遗产的权利保障机制。现实中对文物的认定主要还是靠政府主动进行,公众参与的程度较弱,尤其是对于国家所有的遗产的认定,由于产权障碍,公众几乎没有发言权。村镇地方可以考虑建立遗产保护协会,由协会代表村民利益。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3)建立激励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机制。虽然法律规定国家应该对为文物保护作出贡献的社会公众给予物质奖励,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因而不能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为此,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建立激励公众对遗产保护进行捐赠或其他支持的法律机制。比如,向对遗产保护进行资金捐赠、向博物馆捐赠艺术品、对文物进行修缮等的社会公众提供物质奖励

    36、,对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贷款等。另一方面,建立对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给予补偿的法律机制。比如建设单位。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4)建立保障公众对遗产经营者进行监督的相关机制。虽然法律法规明确了地方政府、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但通常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且很不完善,缺乏实施机制和可操作性,阻碍了社会公众参与遗产管理。为此,村镇可以探索在促使企业对遗产的经营回归公益性目的、确保遗产地的旅游收入真正能够用于遗产的维护和修缮、保障遗产地的社区居民享有遗产收益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2、创新文保宣传手段v1)积极创新宣传手段,制作各种接近生活的、趣味性强

    37、、易于公众理解和接受的影视剧作品、书籍等。如可以制作趣味性强的公益广告,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向公众传达各种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2)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宣传,传递信息;v3)充分利用好社区宣传平台。例如在社区宣传栏中专设“文化遗产保护”专栏等,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走到公众当中去,拉近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之间的距离;v4)增加体验式的公众参与途径。多开展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文化产品展销活动等,让公众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取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学会保护的技巧和方法。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5)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

    38、走进校园,给中小学生做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培训,类似于消防知识进校园;在当地中小学校里开设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讲座课程,编写简易教材,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状况及其保护价值。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v1)增加政府投资。在发展初期,当地政府部门应当在资金、政策上予以扶植。村镇的每个建设发展项目应有专门的部门支持、实施、指导,比如住建局、环保局、文化局、旅游局、农业局、水利局等。村镇发展起来后,再回收建设成本。v2)引入社会资金。四、历史村镇保护需要公众参与v4、更新村镇居民观念v1)提高村民文化知识水平,是保障保护规划实施的根本;v2)培养居民对本土文化的优越感,保护本土文化的责任感,发展本土文化的使命感。v3)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知识。5、案例:王澍的新农村规划设计v地点:浙江省富阳市洞桥镇文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村镇的保护利用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9803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