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学shs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震工程学shs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 工程学 shs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抗震工程学Aseismic Engineering孙黄胜 86057590 抗震工程学 1 地震工程学概述 2 地震学基础知识 3 工程地震地震作用与灾害 4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5 工程抗震与结构抗震设计 6 几个专题1 地震工程学概述1.1 地震灾害简述1.2 地震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3 地震工程学的特点1.1 地震灾害简述地球与地震并存地震灾害严重地震灾害频仍抗震防灾是有效的地震灾害严重L世界地震灾害严重L世界十大自然灾害(据联合国,1947-1980)热带气旋(飓风、台风)、地震、洪涝、雷暴与龙卷风、雪暴、火山爆发、热浪、雪崩、滑坡、潮汐与海啸L中国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L灾重:地震L分
2、布广L成灾比率高地震灾害频仍L灾害日趋频繁L产生自然灾害的直接原因自然现象L产生自然灾害的结构原因“社会”本身的弱点L灾情日趋严重L城市财富集中L生命线系统的脆弱L近年来的五大自然灾害L火山爆发、地震、风灾、陨石袭击、温室效应地震动 地震地质背景、强震观测、地震动特性、地震动模拟、震害分析工程结构地震反应理论分析、抗震试验抗震减灾理论 抗震设计理论、结构振动控制理论、地震危险性分析、震害预测理论、防灾规划、灾害控制理论1.2 地震工程学的研究内容InputSystemOutput1.3 地震工程学的特点 研究基础强震观测、震害经验与试验研究 研究重点地震作用、结构地震反应 研究热点结构非线性与
3、复杂地震动输入 发展方向广泛应用概率论、控制论、规划论2 地震学基础知识2.1 地球内部构造2.2 板块构造运动2.3 地震成因和类型2.4 几个有关名词2.5 地震分布2.6 地震观测与度量2.7 地震波动理论2.1 地球内部构造 内部构造 物理性质比重、温度、压力、etc2.2 板块构造运动 板块构造运动学说 六大板块 欧亚大陆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印澳板块 南极板块2.3 地震成因和类型 地震成因 宏观背景板块构造运动 局部机制断层说(弹性回跳说、粘滑说)地震类型 按成因(构造EQ、火山EQ、陷落EQ、诱发EQ)按发震位置(板边EQ、板内EQ)按震源深度(浅源EQ、中源E
4、Q、深源EQ)按地震序列(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单发型)主震余震型。主震余震型。主震非常突出,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相差0.72.4级。级。震群型。震群型。有两个以上大小相有两个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近的主震,余震十分丰富;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的地震释放,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以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差0.7级以下。级以下。单发型。单发
5、型。有突出的主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的99.9%以上;主震震级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级以上。2.4 几个有关名词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震源距 震中距2.5 地震分布 世界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中国地震环境 地震构造运动背景 10个地震区 中国地震的基本特征世界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2.6 地震观测与度量 地震观测 地震台网、地震仪 地震度量 震级、烈度、地面运动加速度2.7 地震波动理论 地震波类型 体波(运动特点、对结构作用)纵波(压缩波P波)(
6、7-8km/s)横波(剪切波S波)(4-5km/s)面波(3.8km/s)瑞雷波(R波)乐夫波(L波)地震波动理论3 工程地震(地震作用)3.1 地震动观测 3.2 震级与烈度 3.3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 3.4 地震地面运动模拟 3.5 地震灾害3.1 地震动观测 地震动观测仪器 强震观测台网 强震观测的现状 强震观测记录的作用地震动观测仪器仪器使用者地震强弱运转方式记录速度放大倍数记录量记录内容设置地点通频带目的地震仪地震工作者弱震连续慢高位移到时差、初相基岩窄、低频震源、介质、传播规律强震仪抗震工作者强震自动触发快低加速度全过程场地、结构宽、高低频地震动、结构振动特性拾震器放大器记录器 运
7、动方程用拾震器的位移表示地面运动)(tumkuucumg 22()guuuut 强震观测台网:线状布设在发震断层辐射线上:地震动衰减规律、地震传播效应:美国加州:布设在某区域内(上百公里):巨大地区的地震动资料、场地影响:美国阿拉斯加:布设在潜在发震断层附近:近场地震动、震源机制: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台阵:布设在建筑物不同高度处:结构地震反应:北京饭店、天津医院:布设在几十至几百米:地震动的空间相关性:台湾SMART-1、SMART-2:布设在地表及地下几十-200米处:地震动随深度的变化、土结相互作用:日本强震观测的现状 始于1932年美国 1933年获得首次记录(美国长滩地震)60年代以前,
8、以结构为主 60年代以后,加强了地表和近地表地震动的观测 1985年,全世界供布设7000台,日美各3000台 全世界已取得可用记录达上万条 世界最大峰值加速度记录2.3g(加拿大)中国最大地震动记录0.54g(云南)强震观测记录的作用 是地震工程学赖以发展的数据基础 是研究地震动特性的数据基础 是推动地震作用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 几乎每一次关于地震动特性认识的提高和地震作用理论的变革其根本原因都可归结为对强震观测记录的深入分析 是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形式 是推动结构抗震理论进入反应谱阶段和向动力阶段过渡的重要因素3.2 震级与烈度 震级地震震级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及
9、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人的感觉物体反应结构破坏自然现象多指标的综合性分等级的宏观性以后果表示原因的间接性侧重点差异地震学:地震破坏后果抗震:地震作用强弱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关系 烈度影响因素 震源M 传播途径与震中距R 场地条件S 其它 烈度衰减规律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衰减关系 I0=f(M,h)ex.M=0.58I0+1.5 烈度衰减关系 I=f(I0,R,S)圆形等震线 椭圆形等震线震源位错引起的地基变形震源体释放的振动能量破裂传播方向多普勒效应地质构造的不均匀性传播距离的远近方位场地土基岩低,软土高断层发震高,非发震?局部地形鞭梢效应 争论与原因 烈度具有多指标的综合性,与单一地震动参数本身就
10、不具有良好对应关系 依照烈度进行抗震设计,在反应谱理论中容易引起概念上的混淆 烈度是分等级的,地震作用成倍数关系 烈度具有以后果表示原因的间接性,是“危害性”而非“危险性”,抗震设防则恰恰以后者为依据 我国的做法取消烈度作为抗震设防依据,采用地震分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设计时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 幅值特性 频谱特性 持时特性 空间相关性-2.5-1.5-0.50.51.52.50510152025303540t(s)a(t)(m/s2)()sin()Ya tt幅值特性幅值某种物理量(如加速度、速度、位移中的任何一种)的最大值或某种意义下的等代值 多种定义 峰值 有效峰值 持续加速度 等反应谱有效加
11、速度 概率有效峰值 静力等效加速度 简要评价 等效简谐振幅 平均振幅 Arias强度 均方根加速度 谱强度多种幅值定义-2.5-1.5-0.50.51.52.50510152025303540t(s)a(t)(m/s2)频谱特性 三种谱表述方法 简要评价三种谱表述方法 傅立叶谱 功率谱 反应谱傅立叶谱-2.5-1.5-0.50.51.52.50510152025303540t(s)a(t)(m/s2)傅立叶变换()sin()iiiy tAtiAiii反应谱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反应谱的定义 反应谱的性质 反应谱的种类 反应谱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
12、运动微分方程 受力分析 恢复力虎克定律 阻尼力瑞雷阻尼 惯性力牛顿第二定律 方程建立达朗贝尔原理 运动微分方程的解答()0gm xxcxkxgmxcxkxmx 22gxxxx mk c()x t()x t()gm xxcx kx运动微分方程的解答 通解(自由振动)22gxxxx 00()(cossin)tddx teAtBt21d0(0)Ax0(0)(0)dxxB特解(强迫振动,Duhamel积分)输入过程的离散化dTT()01()()sin()ttgddx txetd max()dSx t 最大反应及简化max()vSx t max()()agSx txt-相对位移反应谱-拟速度反应谱-拟加
13、速度反应谱反应谱的定义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地震作用下某种反应量的最大值与体系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曲线Sa(e,T1)Sv(e,T1)Sd(e,T1)xg(t)Duhamel 积分s(t)=f(xg,e,T1)MaxeT1eTiSa(e,Ti)Sv(e,Ti)Sd(e,Ti)Duhamel 积分s(t)=f(xg,e,Ti)MaxTSyT1Ti01234560246810SdPeriod/sec UX0123456024681012SvPeriod/sec UV01234560102030405060708090SaPeriod/sec UAResponse spectra of Taft w
14、ave 反应谱的性质 结构反应特点 低频(长周期)系统(=10Hz)SaPGA 反应谱性质 反应谱由中频段的放大区和两端的极限区三部分构成 伪谱的性质 Sa=wSv=w2SdT高频中频低频动力放大系数Ba=Sa/PGABv=Sv/PGV Bd=Sd/PGD0102030405060-0.4-0.3-0.2-0.10.00.10.20.30.4Accel./m/s2Time/s0102030405060-0.4-0.3-0.2-0.10.00.10.20.30.4Accel./m/s2Time/s051015202530-0.4-0.3-0.2-0.10.00.10.20.30.4Accel./
15、m/s2Time/secEl Centro(1940)Taft (1952)Artificial0123456020406080100120140Accel./galPeriod/sec El centro Taft Artificial反应谱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地震动方面 震级 震级越大,长周期成分越丰富,反应谱峰点周期越后移 震中距 震级越大,长周期成分越丰富,反应谱峰点周期越后移 场地 场地越软,峰值越大,反应谱峰点周期越后移 结构方面 阻尼比 阻尼比越大,反应越小,曲线越平滑 结构周期 三段特性持时特性 一般特征 多种定义 简要评价-2.5-1.5-0.50.51.52.50510152
16、025303540t(s)a(t)(m/s2)地震动的空间相关性 问题的由来 相关性类别 相关性描述 简要评价问题的由来 建筑结构 扭转问题 大底盘 深基础 生命线工程 扭转问题 大跨度 空间伸展相关性类别 同一地点多维地震动分量之间的相关性 水平与水平 竖向与水平 不同地点地震动的相关性空间相关性 不同地理位置之间地震动的相关性 同一地理位置不同深度处地震动的相关性相关性描述 信号角度 相关函数矩阵 工程应用角度 幅值特性 频谱特性 持时特性3.4 地震地面运动模拟 问题的提出 地震动随机模型 地震波反演技术3.5 地震灾害 地表破坏 结构物破坏 几个震害实例4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4.1 结
17、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 4.2 抗震结构模型化 4.3 地震动输入 4.4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4.2 抗震结构模型化 地震中的结构行为 抗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结构构件动力性能及其模型化 结构阻尼特性及其模型化抗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层模型 层间剪切模型 层间弯曲模型 层间剪弯模型 刚片模型 杆系模型 平面杆系模型 空间杆系模型 有限元模型 几点说明 分析目的与模型 结构行为与模型 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结构构件动力性能及其模型化 试验 混凝土构件 梁 柱 节点 抗震墙 钢构件 梁 柱 砌体构件 几点说明 分析目的与模型 结构行为与模型 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05101520-80-4004080
18、El CentroPGA=150galx_directionshift/mmTime/sec051015-100-80-60-40-20020406080100Taftshift/mmTime/sec-14-12-10-8-6-4-2024-500-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PGA=55galtaft_yForce/kNShift/mm1楼顶位移时程2支座位移时程3支座滞回曲线4 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4.1 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与标准 4.2 概念设计与基本要求4.1 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与标准 抗震设防及其思想 设防依据 设防目标及其实现 建筑类别与设防标
19、准抗震设防及其思想 抗震设防 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 指导思想 预防为主 减轻结构震害 避免人员伤亡 减少经济损失 使地震时不可缺少的紧急活动得以维持和进行 趋势 使用寿命期内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设防依据抗震设防烈度 定义: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发地震烈度 确定: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做过抗震防灾规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设防范围 6-9度设防目标及其实现 三水
20、准要求水准涵义要 求第一水准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中震可修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大震不倒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设计三水准地震作用的标定 基本假定 地震强度呈极值分布 烈度符合极值III型地震影响50年超越概率地震重现期多遇地震对应的烈度众值烈度小震63.2%50年设防烈度中震10%475年罕遇地震对应的烈度大震2-3%1642-2475年 计算 F(I)=exp-(12-I)k/(12
21、-Im)k,RT=-T/ln(1-F(I)If(I)ImI0Is 一般关系 烈度:Im=I0-1.55,Is500 250-500 140-250 140 m/s 岩土状态 密实 中密 粗密 松散场地类别的划分场地覆盖层厚度(m)场地土类型0 3 9 80坚硬中硬中软软弱IIIIIIIV5.2 地基、基础 地基在地震中的双重作用 地基是地震波的传播介质,有滤波、放大、减震等作用 地基是建筑物的支承,可能失效、变形(液化、震陷、滑移、不均匀沉陷等)地基震害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地基液化 地基抗震措施地基震害 特点有二 一般地,大量地基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震害较少 原因在于 一般天然地基在静力作用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