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类型 评价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江江苏苏省省北北部部海海岸岸带带土土地地类类型型图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本章知识点介绍:本章知识点介绍:1)土地、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2)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分级(基本土地单位)、分类、分等(评价)土地分级(基本土地单位)、分类、分等(评价)4)土地结构)土地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本节知识点介绍:本节知识点介绍:1)土地和土地资源概念)土地和土地资源概念2)土地资源的属性、功能)土地资源的属性、功能3)全球主要的土地退化方式)全球主要的土地退化方式4)土地资源学研究热点)土地资源学研究热点 掌握土地资
2、源的概念、属性和功能掌握土地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功能1.土地的内涵(土地的内涵(Land)1.1 土地的原意土地的原意土壤土壤陆地及其水面陆地及其水面地球的纯陆地部分地球的纯陆地部分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具有生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产力的综合体1.2 概念的扩展概念的扩展土地资产土地资产土地系统土地系统景观景观地球表面的自然经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济综合体水平范围水平范围1.土地的概念(土地的概念(Land)狭义:陆地表面狭义:陆地表面广义:陆地表面广义:陆地表面+内陆水域内陆水域+滩涂滩涂+海洋海洋中义:陆地表面中义:陆地表面+内陆水域内陆水域+滩涂滩涂1.3 土地的空间范围土地的空间
3、范围垂直范围垂直范围以伊萨钦科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以伊萨钦科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 对流层的顶层对流层的顶层 岩石圈上部。岩石圈上部。对流层、水圈、生物圈、成层岩石圈。对流层、水圈、生物圈、成层岩石圈。陈传康:根据研究区域的水平范围确定陈传康:根据研究区域的水平范围确定1.4 土地的概念及要点土地的概念及要点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土地是重要的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但人类活动可引起土地组成要素性质的变化但人类活动可引起土地组成要素性质的变化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
4、1.土地的概念(土地的概念(Land)土地是综合体土地是综合体 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性能(质量)土地性能(质量)的地域性的地域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特性2.1 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两重性(自然、经济)两重性(自然、经济)2.2 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供
5、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土地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增值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增值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特性马克思曾指出:土地即马克思曾指出:土地即“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泉”是人类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生产生产功能功能承载承载功能功能仓储仓储功能功能景观景观功能功能为人类生存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农畜产品一切建筑物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的载体矿产资源的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仓储功能土地本身
6、的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形态和类型具有舒适性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和美学价值3.土地的功能土地的功能储蓄和增值功能储蓄和增值功能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土地利用的历史。人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土地利用的历史。人类占有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土地。类占有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土地。4.1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什么是土地利用?什么是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7、。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Land use)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土地利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种用途的土地面积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种用途的土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相联系的各类用地的与土地利用结构相联系的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土地利用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土地利用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一定地域的土地一定地域的土地的某种利用方式的结果对其周边土地产生有利的积极的影响,的某种利用方式的结果对其周边土地产生有利的积极的影响,称为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反之称为外部不经济
8、。称为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反之称为外部不经济。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Land use)4.1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土地利用外部不经济土地利用外部不经济 土地生产性利用与非生产性利用土地生产性利用与非生产性利用把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或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把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或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称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称生产性利用生产性利用;主要利用土地的空间和承载力,把土地作为活动场所和建主要利用土地的空间和承载力,把土地作为活动场所和建筑物的承载场所,而不以生产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筑物的承载场所,而不以生产生物产
9、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称为称为非生产性利用非生产性利用。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Land use)4.1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生产性利用生产性利用技术问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问题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地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地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土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土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才能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才能进入生产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土地利用需要协调土地的权土地利用需要协调土地的权属、利益分配等生产关系问题属、利益分配等生产关
10、系问题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或区域环境的影响全球或区域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的综合性土地利用的综合性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 土地资源退化:由于人类利用不当或自然影响造成的土地土地资源退化:由于人类利用不当或自然影响造成的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减退和产品质量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减退和产品质量降低的过程。降低的过程。土地退化的成因有: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沙化;土地退化的成因有: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沙化;土壤肥力下降;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农用化
11、学物质的污染。土地资源衰退与破坏的后果: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资源衰退与破坏的后果: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一)土壤侵蚀(一)土壤侵蚀 定义: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分离、运移、沉积的过定义: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分离、运移、沉积的过程,分风蚀和水蚀两大类。程,分风蚀和水蚀两大类。现状:全球土壤侵蚀量现状:全球土壤侵蚀量250250亿亿t,t,大于土壤形成数量(世界观察大于土壤形成数量(世界观察学会)。全球每年损失耕地学会)。全球每年损失耕地5-75-7万平方公里(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万平方公里(联合国开发计划暑)水土流失影响因
12、素: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类型、风速、风向、气温气候: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类型、风速、风向、气温 地形:坡度、坡长、坡型地形:坡度、坡长、坡型 土壤:质地、结构、透水性、土层厚度、含水量土壤:质地、结构、透水性、土层厚度、含水量 植被: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 人为因素:开荒、过度放牧、耕作人为因素:开荒、过度放牧、耕作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二)土壤沙化(二)土壤沙化 概念:发生在沙漠和沙地周围,由于干旱和风蚀原因引概念:发生在沙漠和沙地周
13、围,由于干旱和风蚀原因引起土地向沙漠转变的过程。起土地向沙漠转变的过程。现状:全球荒漠化土地现状:全球荒漠化土地35.935.9亿公顷,每年增加亿公顷,每年增加500500万公万公顷顷,每年损失耕地每年损失耕地300-400300-400万公顷万公顷.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三)土壤盐碱化(三)土壤盐碱化概念:土壤中盐分和钠离子含量增加,概念:土壤中盐分和钠离子含量增加,pHpH上升,导致上升,导致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恶化的过程。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恶化的过程。现状:
14、分布在现状:分布在8383个国家,面积个国家,面积9 9亿公顷,主要国家有亿公顷,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和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和中国 原因:原因:盐化过程(生物地球大循环,水盐垂直运动)盐化过程(生物地球大循环,水盐垂直运动)碱化过程(生物学过程理论、生物化学过程理碱化过程(生物学过程理论、生物化学过程理论、胶体化学过程理论)论、胶体化学过程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全球资源态势总结:全球资源态势总结:悲观主义者认为:悲观主义者认为:我们将在我们将在5050年内耗尽许多重要资源;全球的形势
15、和人类处境年内耗尽许多重要资源;全球的形势和人类处境继续恶化,而且速度加快;目前人口和经济发展如同癌症扩散,继续恶化,而且速度加快;目前人口和经济发展如同癌症扩散,他们已经超出了地球在稳定状态下所能承担的能力。经济和人口他们已经超出了地球在稳定状态下所能承担的能力。经济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将加剧今后所发生的悲剧的严重程度。的进一步增长,将加剧今后所发生的悲剧的严重程度。乐观主义者认为: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类在面临困难时总能够应付自如。经济发展能增强国家解人类在面临困难时总能够应付自如。经济发展能增强国家解决资源问题的能力;地球上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供经济发展之所决资源问题的能力;地球上有足够的土地
16、和资源供经济发展之所需,而且人类需,而且人类“将最终导致在太阳系即基本上无限的空间建立基将最终导致在太阳系即基本上无限的空间建立基地地”问题:问题:全球土地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全球土地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卫星拍摄到的中国地貌图卫星拍摄到的中国地貌图 中国沙化土地已中国沙化土地已达万平方达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公里,占国土面积的积的沙化面积每年仍沙化面积每年仍以平方以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公里的速度扩展。014028042056070084098112126140154168182196013027069111153167195012026068110152166180194011025067109
17、1511651791930100240661081501641781920090230651071491631771910080220641061481621761900070210631051471611751890060200611041461601741880050190611031451591731870040180601021441581721860030170591011431571711850020160581001421561701840010150290430570710850991131271411551691831414=196回旋余地知多少808590951001051
18、101151200510152025309510010511011512012505101520253010010511011512012505101520253020253035404505101520253020253035404550051015202530 东南沿海至西北内陆东南沿海至西北内陆 经度 南方水田区南方水田区 经度 北方旱作区北方旱作区 经度 西部高原盆地区西部高原盆地区 纬度利用等别利用等别利用等别利用等别利用等别 东部平原区东部平原区 纬度东莞城市用地面积过大威胁生态安全 http:/ 2007年年04月月18日日15:18 金羊网金羊网-羊城晚报羊城晚报 本报讯记者文
19、聪、通讯员赖锦文报道:昨日,记者从东莞本报讯记者文聪、通讯员赖锦文报道:昨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由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编制的市环保局获悉,由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编制的东莞市生东莞市生态保护规划(评审稿)态保护规划(评审稿)(以下简称(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已通过评)已通过评审。众多专家在评审会上指出,东莞原生生态系统审。众多专家在评审会上指出,东莞原生生态系统“破碎破碎化化”严重,正呈现出一种严重,正呈现出一种“城市沙漠城市沙漠”状况;但可通过实状况;但可通过实施施15项总投资为项总投资为88.5亿元的重点工程来改变现状。亿元的重点工程来改变现状。长江长江汉江汉江湘阴县里城县长沙株洲市株洲县湘潭
20、县湘潭市湖北江汉平原表层土壤湖北江汉平原表层土壤CdCd地球化学图地球化学图 0.65 mg/kg 40.0 20.0 10.05.00 2.00 1.20 0.60 0.30 0.15 0.09mg/kg土地科学:土地自然科学、土地交叉科学、土地社会科学土地科学:土地自然科学、土地交叉科学、土地社会科学规划的基本要素规划的基本要素方案方案目的目的决策者决策者对象对象手段手段规划(规划(planning)构成构成规划的本质规划的本质对未来的导向性对未来的导向性(未来学)(未来学)理性思考过程(系统学)理性思考过程(系统学)综合协调过程(管理学)综合协调过程(管理学)为人类创造良好环境的过程(环
21、境学)为人类创造良好环境的过程(环境学)辩护的过程(法学)辩护的过程(法学)学习的过程(新技术)学习的过程(新技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建筑学)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建筑学)实施政策的过程(政策学)实施政策的过程(政策学)规划的主导思想规划的主导思想绿图规划绿图规划(克拉伯尔斯,庶普;(克拉伯尔斯,庶普;1987)是对一定区域土地利用进行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是对一定区域土地利用进行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
22、划(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1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政策性政策性 整体性整体性 兼容性兼容性 折衷性折衷性 动态性动态性2 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协调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寻求最优土地利用方案。协调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寻求最优土地利用方案。3 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是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决定着土是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决定着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的空间。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的空间。什么是土地的合理利用?什么是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 合理
23、利用的标志合理利用的标志 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 衡量标准衡量标准 1)是否从环境资源的利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否从环境资源的利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是否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并保护好环境资源;)是否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并保护好环境资源;3)是否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否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 加强土地管理,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的,综合的管加强土地管理,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的,综合的管理、控制、调节。理、控制、调节。加强地权管理:主要包括地权分配,监控地权转移和调加强地权管理:主要
24、包括地权分配,监控地权转移和调解地权纠纷等内容。解地权纠纷等内容。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和土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和土地利用效果进行控制、规划、监督。地利用效果进行控制、规划、监督。土地利用规划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具体化、法制土地利用规划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具体化、法制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亦是土地管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亦是土地管理的最基本依据和手段。理的最基本依据和手段。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1 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土地
25、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LUCC分析分析LUCC驱动力分析驱动力分析LUCC模拟模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全球变化 2 可持续土地利用可持续土地利用可持续土地利用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保证土地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保证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益和社会效益,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 3 土地信息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