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97626
  • 上传时间:2022-08-01
  • 格式:PPT
  • 页数:203
  • 大小:17.5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土地 类型 评价 课件
    资源描述:

    1、江江苏苏省省北北部部海海岸岸带带土土地地类类型型图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本章知识点介绍:本章知识点介绍:1)土地、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2)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分级(基本土地单位)、分类、分等(评价)土地分级(基本土地单位)、分类、分等(评价)4)土地结构)土地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本节知识点介绍:本节知识点介绍:1)土地和土地资源概念)土地和土地资源概念2)土地资源的属性、功能)土地资源的属性、功能3)全球主要的土地退化方式)全球主要的土地退化方式4)土地资源学研究热点)土地资源学研究热点 掌握土地资

    2、源的概念、属性和功能掌握土地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功能1.土地的内涵(土地的内涵(Land)1.1 土地的原意土地的原意土壤土壤陆地及其水面陆地及其水面地球的纯陆地部分地球的纯陆地部分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具有生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产力的综合体1.2 概念的扩展概念的扩展土地资产土地资产土地系统土地系统景观景观地球表面的自然经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济综合体水平范围水平范围1.土地的概念(土地的概念(Land)狭义:陆地表面狭义:陆地表面广义:陆地表面广义:陆地表面+内陆水域内陆水域+滩涂滩涂+海洋海洋中义:陆地表面中义:陆地表面+内陆水域内陆水域+滩涂滩涂1.3 土地的空间范围土地的空间

    3、范围垂直范围垂直范围以伊萨钦科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以伊萨钦科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 对流层的顶层对流层的顶层 岩石圈上部。岩石圈上部。对流层、水圈、生物圈、成层岩石圈。对流层、水圈、生物圈、成层岩石圈。陈传康:根据研究区域的水平范围确定陈传康:根据研究区域的水平范围确定1.4 土地的概念及要点土地的概念及要点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土地是重要的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但人类活动可引起土地组成要素性质的变化但人类活动可引起土地组成要素性质的变化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

    4、1.土地的概念(土地的概念(Land)土地是综合体土地是综合体 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性能(质量)土地性能(质量)的地域性的地域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特性2.1 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两重性(自然、经济)两重性(自然、经济)2.2 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供

    5、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土地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增值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增值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特性马克思曾指出:土地即马克思曾指出:土地即“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泉”是人类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生产生产功能功能承载承载功能功能仓储仓储功能功能景观景观功能功能为人类生存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农畜产品一切建筑物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的载体矿产资源的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仓储功能土地本身

    6、的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形态和类型具有舒适性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和美学价值3.土地的功能土地的功能储蓄和增值功能储蓄和增值功能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土地利用的历史。人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土地利用的历史。人类占有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土地。类占有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土地。4.1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什么是土地利用?什么是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7、。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Land use)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土地利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种用途的土地面积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种用途的土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相联系的各类用地的与土地利用结构相联系的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土地利用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土地利用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一定地域的土地一定地域的土地的某种利用方式的结果对其周边土地产生有利的积极的影响,的某种利用方式的结果对其周边土地产生有利的积极的影响,称为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反之称为外部不经济

    8、。称为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反之称为外部不经济。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Land use)4.1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土地利用外部不经济土地利用外部不经济 土地生产性利用与非生产性利用土地生产性利用与非生产性利用把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或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把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或劳动对象,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称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称生产性利用生产性利用;主要利用土地的空间和承载力,把土地作为活动场所和建主要利用土地的空间和承载力,把土地作为活动场所和建筑物的承载场所,而不以生产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筑物的承载场所,而不以生产生物产

    9、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称为称为非生产性利用非生产性利用。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Land use)4.1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生产性利用生产性利用技术问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问题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地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地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土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土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才能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才能进入生产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土地利用需要协调土地的权土地利用需要协调土地的权属、利益分配等生产关系问题属、利益分配等生产关

    10、系问题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或区域环境的影响全球或区域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的综合性土地利用的综合性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 土地资源退化:由于人类利用不当或自然影响造成的土地土地资源退化:由于人类利用不当或自然影响造成的土地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减退和产品质量资源质量下降。表现为土地生物生产能力逐渐减退和产品质量降低的过程。降低的过程。土地退化的成因有: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沙化;土地退化的成因有: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沙化;土壤肥力下降;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农用化

    11、学物质的污染。土地资源衰退与破坏的后果: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资源衰退与破坏的后果: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一)土壤侵蚀(一)土壤侵蚀 定义: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分离、运移、沉积的过定义: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分离、运移、沉积的过程,分风蚀和水蚀两大类。程,分风蚀和水蚀两大类。现状:全球土壤侵蚀量现状:全球土壤侵蚀量250250亿亿t,t,大于土壤形成数量(世界观察大于土壤形成数量(世界观察学会)。全球每年损失耕地学会)。全球每年损失耕地5-75-7万平方公里(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万平方公里(联合国开发计划暑)水土流失影响因

    12、素: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类型、风速、风向、气温气候: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类型、风速、风向、气温 地形:坡度、坡长、坡型地形:坡度、坡长、坡型 土壤:质地、结构、透水性、土层厚度、含水量土壤:质地、结构、透水性、土层厚度、含水量 植被: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 人为因素:开荒、过度放牧、耕作人为因素:开荒、过度放牧、耕作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二)土壤沙化(二)土壤沙化 概念:发生在沙漠和沙地周围,由于干旱和风蚀原因引概念:发生在沙漠和沙地周

    13、围,由于干旱和风蚀原因引起土地向沙漠转变的过程。起土地向沙漠转变的过程。现状:全球荒漠化土地现状:全球荒漠化土地35.935.9亿公顷,每年增加亿公顷,每年增加500500万公万公顷顷,每年损失耕地每年损失耕地300-400300-400万公顷万公顷.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三)土壤盐碱化(三)土壤盐碱化概念:土壤中盐分和钠离子含量增加,概念:土壤中盐分和钠离子含量增加,pHpH上升,导致上升,导致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恶化的过程。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恶化的过程。现状:

    14、分布在现状:分布在8383个国家,面积个国家,面积9 9亿公顷,主要国家有亿公顷,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和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和中国 原因:原因:盐化过程(生物地球大循环,水盐垂直运动)盐化过程(生物地球大循环,水盐垂直运动)碱化过程(生物学过程理论、生物化学过程理碱化过程(生物学过程理论、生物化学过程理论、胶体化学过程理论)论、胶体化学过程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土地资源及其基本属性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五、全球性土地资源退化问题全球资源态势总结:全球资源态势总结:悲观主义者认为:悲观主义者认为:我们将在我们将在5050年内耗尽许多重要资源;全球的形势

    15、和人类处境年内耗尽许多重要资源;全球的形势和人类处境继续恶化,而且速度加快;目前人口和经济发展如同癌症扩散,继续恶化,而且速度加快;目前人口和经济发展如同癌症扩散,他们已经超出了地球在稳定状态下所能承担的能力。经济和人口他们已经超出了地球在稳定状态下所能承担的能力。经济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将加剧今后所发生的悲剧的严重程度。的进一步增长,将加剧今后所发生的悲剧的严重程度。乐观主义者认为: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类在面临困难时总能够应付自如。经济发展能增强国家解人类在面临困难时总能够应付自如。经济发展能增强国家解决资源问题的能力;地球上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供经济发展之所决资源问题的能力;地球上有足够的土地

    16、和资源供经济发展之所需,而且人类需,而且人类“将最终导致在太阳系即基本上无限的空间建立基将最终导致在太阳系即基本上无限的空间建立基地地”问题:问题:全球土地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全球土地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卫星拍摄到的中国地貌图卫星拍摄到的中国地貌图 中国沙化土地已中国沙化土地已达万平方达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公里,占国土面积的积的沙化面积每年仍沙化面积每年仍以平方以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公里的速度扩展。014028042056070084098112126140154168182196013027069111153167195012026068110152166180194011025067109

    17、1511651791930100240661081501641781920090230651071491631771910080220641061481621761900070210631051471611751890060200611041461601741880050190611031451591731870040180601021441581721860030170591011431571711850020160581001421561701840010150290430570710850991131271411551691831414=196回旋余地知多少808590951001051

    18、101151200510152025309510010511011512012505101520253010010511011512012505101520253020253035404505101520253020253035404550051015202530 东南沿海至西北内陆东南沿海至西北内陆 经度 南方水田区南方水田区 经度 北方旱作区北方旱作区 经度 西部高原盆地区西部高原盆地区 纬度利用等别利用等别利用等别利用等别利用等别 东部平原区东部平原区 纬度东莞城市用地面积过大威胁生态安全 http:/ 2007年年04月月18日日15:18 金羊网金羊网-羊城晚报羊城晚报 本报讯记者文

    19、聪、通讯员赖锦文报道:昨日,记者从东莞本报讯记者文聪、通讯员赖锦文报道:昨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由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编制的市环保局获悉,由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编制的东莞市生东莞市生态保护规划(评审稿)态保护规划(评审稿)(以下简称(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已通过评)已通过评审。众多专家在评审会上指出,东莞原生生态系统审。众多专家在评审会上指出,东莞原生生态系统“破碎破碎化化”严重,正呈现出一种严重,正呈现出一种“城市沙漠城市沙漠”状况;但可通过实状况;但可通过实施施15项总投资为项总投资为88.5亿元的重点工程来改变现状。亿元的重点工程来改变现状。长江长江汉江汉江湘阴县里城县长沙株洲市株洲县湘潭

    20、县湘潭市湖北江汉平原表层土壤湖北江汉平原表层土壤CdCd地球化学图地球化学图 0.65 mg/kg 40.0 20.0 10.05.00 2.00 1.20 0.60 0.30 0.15 0.09mg/kg土地科学:土地自然科学、土地交叉科学、土地社会科学土地科学:土地自然科学、土地交叉科学、土地社会科学规划的基本要素规划的基本要素方案方案目的目的决策者决策者对象对象手段手段规划(规划(planning)构成构成规划的本质规划的本质对未来的导向性对未来的导向性(未来学)(未来学)理性思考过程(系统学)理性思考过程(系统学)综合协调过程(管理学)综合协调过程(管理学)为人类创造良好环境的过程(环

    21、境学)为人类创造良好环境的过程(环境学)辩护的过程(法学)辩护的过程(法学)学习的过程(新技术)学习的过程(新技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建筑学)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建筑学)实施政策的过程(政策学)实施政策的过程(政策学)规划的主导思想规划的主导思想绿图规划绿图规划(克拉伯尔斯,庶普;(克拉伯尔斯,庶普;1987)是对一定区域土地利用进行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是对一定区域土地利用进行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

    22、划(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1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政策性政策性 整体性整体性 兼容性兼容性 折衷性折衷性 动态性动态性2 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协调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寻求最优土地利用方案。协调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寻求最优土地利用方案。3 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是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决定着土是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决定着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的空间。地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的空间。什么是土地的合理利用?什么是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 合理

    23、利用的标志合理利用的标志 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 衡量标准衡量标准 1)是否从环境资源的利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否从环境资源的利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是否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并保护好环境资源;)是否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环境并保护好环境资源;3)是否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否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 加强土地管理,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的,综合的管加强土地管理,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的,综合的管理、控制、调节。理、控制、调节。加强地权管理:主要包括地权分配,监控地权转移和调加强地权管理:主要

    24、包括地权分配,监控地权转移和调解地权纠纷等内容。解地权纠纷等内容。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和土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和土地利用效果进行控制、规划、监督。地利用效果进行控制、规划、监督。土地利用规划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具体化、法制土地利用规划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具体化、法制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亦是土地管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亦是土地管理的最基本依据和手段。理的最基本依据和手段。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途径1 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土地

    25、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LUCC分析分析LUCC驱动力分析驱动力分析LUCC模拟模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全球变化 2 可持续土地利用可持续土地利用可持续土地利用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保证土地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保证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益和社会效益,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 3 土地信息系

    26、统时空数据表达与分析问题时空数据表达与分析问题网络化空间数据管理问题网络化空间数据管理问题异构、多精度数据复合问题异构、多精度数据复合问题元数据问题元数据问题海量数据管理问题海量数据管理问题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问题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问题 4 尺度与尺度转换 尺度尺度所研究客体或过程的时间维和空间维,通常所研究客体或过程的时间维和空间维,通常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可以用粒度(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可以用粒度(GrainGrain)和幅度(和幅度(ExtentExtent)来描述。)来描述。ABC 尺度转换尺度转换基于一个尺度的

    27、信息来获取基于一个尺度的信息来获取另一个尺度信息的过程,是另一个尺度信息的过程,是跨越不同尺度的辨识、推断、跨越不同尺度的辨识、推断、预测或推绎预测或推绎 主要问题:理论基础、基本主要问题:理论基础、基本特点、关键问题、研究思路、特点、关键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数学模型等研究方法、数学模型等 4 尺度与尺度转换地块地块坡面坡面小流域小流域集水区集水区流域流域区域区域 5 其它有关问题3S3S技术在土地资源学中的应用技术在土地资源学中的应用土地退化与恢复机制土地退化与恢复机制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生态土地生态(格局过程尺度)(格局过程尺度)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资源类型体系土地资源类型

    28、体系本节知识点介绍:本节知识点介绍:四种土地分类体系四种土地分类体系土地利用信息分类1 1、从土地利用、从土地利用角度对土地角度对土地信息分类信息分类: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的全面反映。的全面反映。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过人类的劳动所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过人类的劳动所形成的产物;形成的产物;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条件,在地域分布上不一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条件,在地域分布上不一定连成片;定连成片;种类、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而变化。种类、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

    29、进步而变化。按不同按不同对象对象设计的分类系统设计的分类系统:城市城市:主要是考虑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和配置主要是考虑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和配置,并侧重于并侧重于经济要素和人文要素经济要素和人文要素;农村农村:则主要是研究大量的自然资源信息及利用问题。则主要是研究大量的自然资源信息及利用问题。2 2、从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角度对土地信息分类、从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角度对土地信息分类(1 1)、)、基础地理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指空间参考坐标基础地理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指空间参考坐标系、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和线状道路等基础信息系、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和线状道路等基础信息;(2 2)、)、专题图形信息:指在建立土地

    30、信息系统时涉及有专题图形信息:指在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时涉及有关土地方面的专题信息图层:地籍关土地方面的专题信息图层:地籍、规划、估价等;、规划、估价等;(3 3)、)、专题属性信息:包括反映特定地块最基本属性的专题属性信息:包括反映特定地块最基本属性的信息信息:面积、权属、地类等;:面积、权属、地类等;(4 4)、)、土地相关属性信息:与土地相关的其他属性信息包土地相关属性信息:与土地相关的其他属性信息包括括:人口、古迹、植被、水文等。:人口、古迹、植被、水文等。二、土地利用信息分类 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差异显著,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差异显著,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系统:土地

    31、自然分类系统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土地综合分类系统土地综合分类系统 重点阐述:重点阐述:从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角度对土地角度对土地信息分类信息分类的方法的方法方方 法法依依 据据具体标志具体标志目目 的的土地自土地自然分类然分类系统系统 土地自然属土地自然属性的相同性性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和差异性 以地貌、土壤、以地貌、土壤、植被为具体标志植被为具体标志 揭示土地类型的分异和揭示土地类型的分异和演替规律,遵循土地构演替规律,遵循土地构成要素的自然规律,最成要素的自然规律,最佳、最有效地挖掘土地佳、最有效地挖掘土地生产力生产力 土地评土地评价分类价分类系统系统 评价指标的

    32、评价指标的相同性和差相同性和差异性异性 以土地生产力水以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土地适宜性等为土地适宜性等为具体标志具体标志 为开展土地条件调查和为开展土地条件调查和适宜性调查服务,为实适宜性调查服务,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服务服务 土地综土地综合分类合分类系统系统 土地的自然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经济特性、管理特性及管理特性及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以土地的覆盖特以土地的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征、利用方式、用途、经营特点、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效果等为具利用效果等为具体标志体标志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反了解土地利用现状,

    33、反映国家各项管理措施的映国家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为国执行情况和效果,为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管理和家和地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服务调控服务 三种分类中,三种分类中,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即土地综合分类综合分类,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有关政策,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依据。要依据。四种土地分类体系四种土地分类体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土

    34、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调查技术规程,1984;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城镇地籍调查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程,1989;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标准2007.8 1984年,我国颁布的年,我国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采用两。采用两级分类体系,其中一级类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级分类体系,其中一级类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35、水域及未利用土地地8类,二级类分类,二级类分46类。类。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就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就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从类。从1984年颁布开始,一直沿用到年颁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年12月。月。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1 1 耕地耕地11 11 灌溉水田灌溉水田12 12 望天田望天田13 13 水浇地水浇地14 14 旱地旱地15 15 菜地菜地2 2 园地园地 21 21 果园果园22 22 桑园桑园23 23 茶园茶园24 24 橡胶园橡胶园25 25 其他园地其他园地3 3 林地林地31 31 林地林地32 32 灌木林灌木

    36、林33 33 疏林地疏林地34 34 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造林地35 35 迹地迹地36 36 苗圃苗圃4 4 牧草地牧草地 41 41 天然草地天然草地42 42 改良草地改良草地43 43 人工草地人工草地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5 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1 51 城镇城镇52 52 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53 53 独立工矿用地独立工矿用地54 54 盐田盐田55 55 特殊用地特殊用地6 6 交通用地交通用地 61 61 铁路铁路62 62 公路公路63 63 农村道路农村道路64 64 民用机场民用机场65 65 港口、码头港口、码头 7 7 水域

    37、水域71 71 河流水面河流水面72 72 湖泊水面湖泊水面73 73 水库水面水库水面74 74 坑塘水面坑塘水面75 75 苇地苇地76 76 滩涂滩涂77 77 沟渠沟渠78 78 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79 79 冰川及永久积雪冰川及永久积雪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8 8 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81 81 荒草地荒草地82 82 盐碱地盐碱地83 83 沼泽地沼泽地84 84 沙地沙地85 85 裸土地裸土地86 86 裸岩、石砾地裸岩、石砾地87 87 田坎田坎88 88 其它其它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1989年年9月,我国颁布的月,我

    38、国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中制定了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镇土地分类)。城镇土地分类主要根据主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经济用途的差异土地资源的经济用途的差异,采用,采用大类、中类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将城镇土地分为商业金融的分类体系,将城镇土地分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及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及其他用地

    39、等其他用地等10大类、大类、46中类和中类和73小类。小类。城镇土地分类用于城镇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城镇土地分类用于城镇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从从1989年发布开始,一直沿用到年发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年12月月。全国城镇土地分类系统全国城镇土地分类系统R R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C C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M M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W W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 T T 对外交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 S S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U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 G 绿地绿地 D D 特殊用地特殊用地 E E 水域和其它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 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

    40、准: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18.018.028.0 m28.0 m2 2/人人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10.010.025.0 m25.0 m2 2/人人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7.07.015.0 m15.0 m2 2/人人 绿地绿地 9.0 m9.0 m2 2/人人 其中:公共绿地其中:公共绿地 7.0 m7.0 m2 2/人人0000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各项用地站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各项用地站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 2020323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 15152525 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8 81515 绿地绿地 8 81515

    41、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607575。为了满足土地用途管理的需要,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为了满足土地用途管理的需要,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扩大调查成果的应用,在研究、城乡地政统一管理,扩大调查成果的应用,在研究、分析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和和“城镇土地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类及含义”两个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制定了两个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自自2002年年1月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试日起,在全国范围试行行。自。自2002

    42、年以来年以来,有效地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及,有效地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包括包括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和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是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分类,是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分类,适用于适用于城镇和村庄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城镇和村庄大比例尺地籍调查;针对全国针对全国城镇与村庄地籍调查尚未全面完成城镇与村庄地籍调查尚未全面完成的现实情的现实情况,国土资源部在况,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基础上,基础上

    43、,制定了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适用于。适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更新调查。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采用三级分类。采用三级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整体框架与的整体框架与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地分类(试行)相同,采用相同,采用三级分类三级分类。其中农用。其中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部分与地和未利用地部分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完全相完全相同,同,建设用地部分进行了适当归并建设用地部分进行了适当归并。将商服用地、工矿。将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

    44、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特殊用地6个二级类和交通运输用地中的三级类街巷,个二级类和交通运输用地中的三级类街巷,合并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作为二级类,在其下划分城合并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作为二级类,在其下划分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盐田和特殊用地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盐田和特殊用地6个三级类。个三级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

    45、,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两级分类体系两级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国家标准编制工作2000年开始筹年开始筹备;备;2002年列入国家标准计划正式启动;年列入国家标准计划正式启动;2005年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年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召开土地分类协调会议,各部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召开土地分类协调会议,各部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于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于8月月10日发布并实施;日发布并实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土地分类标国家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土地分类标准从过去的行业

    46、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全国各地各部门、准从过去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全国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各单位都应遵守国家标准。各行业、各企业、各单位都应遵守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出台的前期背景国家标准出台的前期背景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个,二级类二级类57个个 一级类一级类的设定主要以的设定主要以土地用途、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土地用途、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为为依据,依据,二级类二级类的设定是以的设定是以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营目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为依据,尽可能

    47、使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为依据,尽可能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统计部门和业务生产部门的名称、概念和含义现状分类与统计部门和业务生产部门的名称、概念和含义相一致,以便各部门使用和相互衔接。相一致,以便各部门使用和相互衔接。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分类基础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分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类基本框架一级类设定一级类设定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

    48、,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耕地”、“园地园地”、“林地林地”、“草地草地”、“水域水域”、“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需求,设定部门的需求,设定“商服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为了保证地类的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设定“其他土地其他土地”土地利用现状分

    49、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是依据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二级类是依据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级类进行具体细化。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级类进行具体细化。分类基本框架二级类设定二级类设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一级类 二级类二级类 含义含义 编码编码 名称名称 编码编码 名称名称 01 耕地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

    50、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米、北方宽度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011 水田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的耕地。012 水浇地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9762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