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程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辅导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辅导讲座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n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卫生运动心理卫生运动n第二节第二节 理解心理健康理解心理健康n第三节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任务和方法务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绪绪 论论 n一、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与发展n二、中国的心理卫生简史二、中国的心理卫生简史n三、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三、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本情况n 2019 2019年年3 3月月1616日教育部印发了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强普通高等
2、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包括五部分内容:意见包括五部分内容:n 1 1、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重要性。n 2 2、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务和内容。n 3 3、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途、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径和方法。n 4 4、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设。n 5 5、加强领导,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加强领导,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
3、作的管理。管理。第二节第二节 理解心理健康理解心理健康n一、心理健康的涵义一、心理健康的涵义n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心理健康的标准n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涵义一、心理健康的涵义n (一)健康的涵义(一)健康的涵义n 健康不等于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生理健康不等于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n 世界卫生组织还根据对健康的定义,规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病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二)心理健康的涵义(二)心理健康的涵义n “心理健康可以界说为个体以有效的、心理健康可以界说为个体以有效的、快乐的、社会所能接纳的行为,面对应快乐的、社会所能接纳的行为,面对应接受的现实生活以谋求对自己、对周围接受的现实生活以谋求对自己、对周围世界最好的适应。世界最好的适应。19301930年白宫会议的报告年白宫会议的报告 n “心理健康的
5、学生接受自己,知道如何心理健康的学生接受自己,知道如何发展,并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发展,并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绝对不让自己有任何不足,影响正常的生绝对不让自己有任何不足,影响正常的生活与长久的生命目标。他知道如何控制自活与长久的生命目标。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谋求己的情绪,并且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谋求适度的平衡。他能接受环境的考验,不轻适度的平衡。他能接受环境的考验,不轻易为各种驱力、价值观念与现实的冲突而易为各种驱力、价值观念与现实的冲突而困惑。困惑。”国外的心理学家国外的心理学家 n n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健康是指种持续的积极的发展的心种持续的积极的发展
6、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对社会作出理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对社会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n 我国的心理学家 n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以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状态。n 心理健康具体体现为:n 具有并达到同龄人正常的智力。n 健康的情绪。n 适度的行为。n 无心理疾患。n(一)(一)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n1 1、经验的模式:、经验的模式:以当事人对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来界定健康与否。n2 2、临床的模式:根据
7、当事人是否出现了某些异常症、临床的模式:根据当事人是否出现了某些异常症状来判断。状来判断。n3 3、社会的模式:社会的模式有两个:一个是社会适、社会的模式:社会的模式有两个:一个是社会适应的模式,另一个则是社会准则的模式。应的模式,另一个则是社会准则的模式。n4 4、统计的模式:根据统计学上正态分布的理论,人、统计的模式:根据统计学上正态分布的理论,人的心理特征一旦偏离人群的平均水平,即为不正常。的心理特征一旦偏离人群的平均水平,即为不正常。n 1 1、我国台湾黄厚坚教授认为,凡属心理健我国台湾黄厚坚教授认为,凡属心理健康的人,都应符合以下几项条件康的人,都应符合以下几项条件n(1)(1)心理
8、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其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同时能从工作中得到满从其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同时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之感,因此他通常是乐于工作的。足之感,因此他通常是乐于工作的。n(2)(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乐于与人交往,而且通常能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乐于与人交往,而且通常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如尊如尊敬、信任、喜悦等敬、信任、喜悦等)常常多于反面态度常常多于反面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如仇恨、嫉妒、怀疑、畏惧等畏
9、惧等)。n(3)(3)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有悦纳自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有悦纳自己的态度;他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己的态度;他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的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必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尤。缺陷,必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尤。n(4)(4)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对环境能作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作健康、全面、有效的适应;对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作健康、全面、有效的适应;对生活中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去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生活中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
10、法去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n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心理健康标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心理健康标准:准:n “成熟者成熟者”的健康心理具有以下特征:的健康心理具有以下特征:n(1 1)自我意识的扩展。)自我意识的扩展。n(2 2)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n(3 3)安全感)安全感 n(4 4)现实主义的知觉)现实主义的知觉 n(5 5)具有一定的技能并投入工作)具有一定的技能并投入工作 n(6 6)自我形象现实)自我形象现实 n(7 7)良好的人生观)良好的人生观 n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机能健全者机能健全者”的特征的特征n(1 1)开放的经验。)开放的经验。n(2
11、 2)协调的自我。)协调的自我。n(3 3)充分信任自己。)充分信任自己。n(4 4)无条件的自我关注。)无条件的自我关注。n(5 5)与同事和睦相处。)与同事和睦相处。n总的一点就是:总的一点就是:对自己对自己,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别人对别人,友好、宽容,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友好、宽容,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对工作,投入极大的热情;,投入极大的热情;对环境对环境,有良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的适应能力。n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n1 1、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具有独立生活能力。n2 2、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n3 3、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
12、。、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n4 4、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心。n5 5、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n6 6、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良好。n7 7、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方法得当。n8 8、能应付一定的挫折。、能应付一定的挫折。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n第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第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n第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
13、第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n第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第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n第四,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是全面的,不是片第四,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是全面的,不是片面的。面的。n第五,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是评价性的,而不第五,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是评价性的,而不仅仅是测验的。仅仅是测验的。第三节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任务和方法任务和方法n 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n(一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n(二)开展大学
14、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合素质的有效方式n(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格发展的基本动力n(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能的可靠途径 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n (一)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一)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要任务n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
15、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n (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6、的主(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内容:n 1、宣传普及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康意识;2、介绍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传授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
17、培养坚韧不拔的意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4、解析解析心理异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三、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三、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则、途径和方法n(一)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一)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n1 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坚持心理健康教
18、育的科学性n2 2、尊重与理解学生、尊重与理解学生n3 3、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n4 4、全体与个别相结合、全体与个别相结合n5 5、助人自助,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助人自助,最终达到教育目的n(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二)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和方法n1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n2 2、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n3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
19、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n4 4、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n5 5、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思考题:n1 1、读了、读了“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一段文字,一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感想?n2 2、在学习
20、本章之前,你是怎么理解、在学习本章之前,你是怎么理解“健康健康”二字的?之后又有哪些变化?二字的?之后又有哪些变化?n3 3、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认识心理健康的标、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准?n4 4、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n5 5、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什么?他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什么?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进行教育?哪些途径和方法进行教育?n 第二章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有关理论n第一节第一节 对心理的认识对心理的认识n第二节第二节 需要理论、情绪理论与心理健需要理论、情绪理论与心理
21、健康康n第三节第三节 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需要理论、情绪理论与需要理论、情绪理论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n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心理健康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心理健康n二、焦虑理论与心理健康二、焦虑理论与心理健康n三、应激理论与心理健康三、应激理论与心理健康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心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心理健康理健康n(三)需要层次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三)需要层次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n1 1、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类基本需要的层、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类基本需要的层次结构,突破了以往研究对人类需要的平面次结构,突破了以往研究对人类需要的平面性列举、归纳的机械性,从理论
22、上研究了人性列举、归纳的机械性,从理论上研究了人类基本需要间的有机联系,以及这种有机联类基本需要间的有机联系,以及这种有机联系的层次性、等级性和整体性。系的层次性、等级性和整体性。n2 2、需要层次理论科学地反映了人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科学地反映了人的需要,心理健康工作要重视人的需要,尊重人的需心理健康工作要重视人的需要,尊重人的需要,尊重他人的人格。要,尊重他人的人格。n3 3、需要层次理论提倡挖掘人类的潜能,把、需要层次理论提倡挖掘人类的潜能,把自我实现,看成心理健康的终级目标,使心自我实现,看成心理健康的终级目标,使心理卫生学朝着开发人类潜能的方向发展。理卫生学朝着开发人类潜能的方向发
23、展。n二、焦虑理论与心理健康二、焦虑理论与心理健康n(一)对焦虑的认识(一)对焦虑的认识n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的或预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的或预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状态,包感到的挫折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状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等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焦急、忧愧疚感等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虑、恐惧等情绪状态。n(二)弗洛伊德对焦虑的研究和理论(二)弗洛伊德对焦虑的研究和理论n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他把焦
24、虑问题放在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他把焦虑问题放在由由“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中进行研究。他认为,人格冲突是情绪结构中进行研究。他认为,人格冲突是情绪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n1 1、本我、本我 n2 2、自我、自我n3 3、超我、超我n 焦虑分成以下几类:焦虑分成以下几类:n 第一类是当第一类是当“自我自我”无力解决来自外部无力解决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时而产生的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环境的影响时而产生的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n 第二类是由第二类是由“本我本我”冲动不能为冲动不能为“自我自我所控制的神经过敏性焦虑。所控制的神经过敏性焦虑。n 第三类是在社
25、会要求与第三类是在社会要求与“自我自我”表现发表现发生冲突时,由内疚感所引起的一种道德性焦生冲突时,由内疚感所引起的一种道德性焦虑。虑。n(三)焦虑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三)焦虑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n 总的来说,焦虑理论揭示了焦虑产生总的来说,焦虑理论揭示了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对焦虑的调适。的原因和对焦虑的调适。n 弗洛依德理论揭示了情绪和人格的关弗洛依德理论揭示了情绪和人格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通过完善人格来调节情绪系,告诉人们可以通过完善人格来调节情绪活动。活动。n 良好的情绪是人格适应的核心良好的情绪是人格适应的核心 n 三、应激理论与心理健康三、应激理论与心理健康n(一)对应激的认识(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