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解读新保密法要点PPT幻灯片课件(PPT 35页).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192996
  • 上传时间:2022-07-31
  • 格式:PPTX
  • 页数:35
  • 大小:167.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解读新保密法要点PPT幻灯片课件(PPT 35页).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解读新保密法要点PPT幻灯片课件PPT 35页 解读 保密法 要点 PPT 幻灯片 课件 35
    资源描述:

    1、解读新保密法要点省国家保密局 原保密法1988年9月5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89年5月1日生效,实施了21年。1995年12月中央决定修订保密法,经历15年时间终于完成修订工作。2010年4月29日,修订后的保密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通过,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第28号主席令全文公布,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1第1页,共35页。解读新保密法要点修订保密法的四个着力点:修订保密法的四个着力点:1、通过完善定密制度完善定密制度,解决目前国家秘密数量太多、保密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公开与保密发生矛盾等问题;2、通过增加、修改完善保密制度增加、修改完善保密

    2、制度,进一步规范各类保密行为,填补部分领域或行为保密管理的法律空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的问题,实现对国家秘密的统一规范、精确有效的管理;3、通过加强、规范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规范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提高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监督管理的能力和对国家秘密的保护水平;4、通过完善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完善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强化保密法律责任,解决泄密案件查处难问题,提高对国家秘密的保护水平。2第2页,共35页。解读新保密法要点修订结果修订结果:原保密法共5章35条,新保密法共6章53条,增加了1章18条,条文数比原来增加了50%。在保留原保密法规定的各项保密制度的基

    3、础上,新保密法的内容丰富了许多。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通过改进定密制度,妥善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加强了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增加了对涉密行业、涉密人员、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涉密工程、涉密采购、信息公开等多项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了涉外保密管理制度;明确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严格了保密法律责任的追究制度,突出了保密工作责任制。新保密法从整体上强化了对国家秘密的法律保护,体现了国家重视信息安全,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意志和决心。3第3页,共35页。解读新保密法要点下面着重解读新保密法的六个要点下面着重解读新保密法的六个要点:1、定密制度;、定密制度;2、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制度;、对计

    4、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制度;3、涉密行业管理制度;、涉密行业管理制度;4、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制度;5、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6、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法律责任追究制度。4第4页,共35页。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家秘密的数量家秘密的数量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基础。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定密随意性和不规范问题对保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现象:漏定密、滥定密、一定终身等。影响包括:一是使部分国家秘密事项得不到法律保护,二是浪费保密资

    5、源,增加知悉人员的保密义务,三是降低人们的保密意识,四是阻碍政府信息公开,侵害公民的知情权等。究其原因,与原保密法关于定密制度的规定不完善有关:定密主体不受限制,定密权未专职行使,没有定期审查解密制度,定密主体不受限制,定密权未专职行使,没有定期审查解密制度,未设定定密法律责任等。未设定定密法律责任等。针对这些情况,新保密法对定密制度作了如下改革新保密法对定密制度作了如下改革:5第5页,共35页。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家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家秘密的数量秘密的数量1、限制行使定密权的主体范围限制行使定密权的主体范围新保密法将直接根据保密事项范围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直接根据

    6、保密事项范围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定密定密作为一种权限,即定密权定密权。明确规定只有法定或者经过授权的机关、单位法定或者经过授权的机关、单位才能行使定密权。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设区市以上的机关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包括设区市以上的机关。新保密法没有直接授予县级国家机关定密权没有直接授予县级国家机关定密权,地市级机关没有绝密级的定密权。对无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由具有法定定密权的机关对其授权,也可主动申请获得授权,并根据授权范围行使定密权。对既无法定定密权又未经授权的机关、单位,还规定了对偶然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定密补救措施。在有关授权规定出台实施前,可暂按原办法定密。6第6

    7、页,共35页。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家秘密的数量家秘密的数量 2、明确规定了不同密级国家秘密的最长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年。保密法实施条例还将对延长保密期限作出限制性规定。3、建立定密责任人制度,定密权将专职行使,明确了个人定密责任。今后定密责任人还应当经过定密专门培训方可上岗。4、明确了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法定程序: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5、健全解密制度,建立对国家秘密的定期审查制度对国家秘密的定期审查制度,国家秘密可以自行

    8、解密,也可以审查解密。规定了审查解密的法定条件。7第7页,共35页。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家秘密的数量6、保留了保留了“派生定密派生定密”制度和制度和“不明确事项不明确事项”定密制度定密制度。任何机关、单位都有派生定密权,可以向省级或者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对不明确事项定密的申请;7、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定密监督纠错机制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定密监督纠错机制。新保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纠正有关机关、单位的不当定密。保密法实施条例保密法实施条例还将规定:定密的机关、单位发现定密不当应当及时自行纠正;上级机关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定密不当可以通知纠正,也可以直接纠正;其他

    9、机关、单位发现定密不当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提出异议,对不予处理的,可作为定密争议,提请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8、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当定密设定了法律责任。8第8页,共35页。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一、改革定密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国家秘密的数量家秘密的数量 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减少定密主体,规范定密,准确定密,依法定密,防止定密随意性,从源头上控制国家秘密数量,降低保密成本,实现对国家秘密的动态、精确、高效的管理;同时体现了“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的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的保密工作方针要求,有利于落实“法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

    10、开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的总则要求,让更多的政府信息得以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妥善处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9第9页,共35页。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确的法律措施确的法律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的存储、传输方式电子化、网络化,存储介质的多样化、轻便化,使得国家秘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泄密渠道明显增多,形式更加隐蔽,隐患日趋严重。近年来与违规使用计算机有关的泄密案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此,相关的法律规范却相对滞后,原保密法除了有一款授权性的规定外,没有专门针对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制度。因

    11、此,这次修订保密法将规范计算机及其系统的使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新保密法在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存储设备保密管理方面作了如下明确规范:10第10页,共35页。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确的法律措施确的法律措施 1、对涉密计算机网络实行分级保护,按涉密程度不同,采取不同强度的保密技术和管理措施;2、强化信息系统技术防护,要求保密技术设施设备要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并与做到与系统同规划、同建设、同运行;3、建立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的技术测评和行政审批制度;4、明确列举13种与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以及各类存储介质有关的禁止行为。这十三种禁止行为是每个国家机关工作

    12、人员,特别是涉密人员必须牢记并遵守的具体保密行为规范。5、针对网络泄密的特点,明确规定了公共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在泄密查处中的配合义务。11第11页,共35页。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确的法律措施确的法律措施 13种禁止行为:种禁止行为:新法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条规定新法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条规定了了13种禁止行为种禁止行为 其中1-5项是针对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和各类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等)的保密行为规范;6-10项是针对国家秘密载体的保密行为规范;11-13是针对国家秘密信息的保密行为规范。(1)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将涉密

    13、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12第12页,共35页。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确的法律措施确的法律措施(2)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3)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处理国家秘密信息;(4)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管理程序;(5)将

    14、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13第13页,共35页。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有了明确的法律措施确的法律措施(6)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7)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8)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秘密载体;(9)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邮寄、托运国家秘

    15、密载体出境;(10)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密载体出境;(11)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12)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13)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14第14页,共35页。三、将社会上的涉密行业纳入保密行政三、将社会上的涉密行业纳入保密行政管理范围管理范围 随时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秘密的存

    16、在、分布空间也从国家机关、国有单位向非国家机关、非国有单位扩散,社会上的一些民营企业、中介机构等体制外力量体制外力量也不可避免、不同程度地参与、介入涉密活动,从事涉密业务,如涉密系统集成,国家涉密系统集成,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武器装备科研生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涉密工程建设,涉密企业上市前的审计产,涉密工程建设,涉密企业上市前的审计等。对此,原保密法没有相应的调整规范。新保密法针对这一现象,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规定了对从事涉密业务的单位实行事前保密审查事前保密审查和委托单位委托单位进行全程保密监督管理进行全程保密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保密管理制度。15第1

    17、5页,共35页。三、将社会上的涉密行业纳入保密行三、将社会上的涉密行业纳入保密行政管理范围政管理范围 保密法实施条例将规定实行保密审查制度的涉密行业的范围、基本条件、保密条件。对经常从事涉密业务的行业,国家将实行保密资质管理制度。在实行保密资质管理制度的行业,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申请单位进行保密资质审查;委托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并与之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保密要求,采取保密管理措施。对未实行保密资质的行业,委托单位应按基本条件和保密条件对拟委托单位进行保密审查,符合条件的方可委托,并与之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保密要求,采取保密管理措施。16第16页,共35页。四、完善涉密人员

    18、管理制度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保密管理的对象可分为对信息、对载体、对工具、对场所以及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在工作中需要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涉密人员的管理。原保密法也规定了对经管国家秘密人员的管理规范,管理内容仅包括“任用”和“出境”二项内容。新保密法在原保密法的基础上,扩大了管理对象范围,同时丰富了管理内容,使得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如下:17第17页,共35页。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1、建立“涉密人员涉密人员”概念,扩大管理对象范围,将“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均纳入管理范围,而不仅限于“经管国家秘密人员”。涉密岗位涉

    19、密岗位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2、对涉密人员按涉密程度不同,分为核心、重要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3、涉密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审查合格,在岗期间还应接受定期复审复审,一般和重要的五年一次,核心的三年一次。18第18页,共35页。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4、涉密人员的基本条件。保密法实施条例将规定涉密人员的四项基本条件和六项否定性条件:涉密人员的四项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藉;(2)热爱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诚信可靠,品行端正;(4)具有涉密岗位要

    20、求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涉密人员的六项否定性条件;(1)有犯罪记录;(2)曾被开除公职;(3)有吸毒、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4)曾因严重违反保密规定被调离涉密岗位的;(5)配偶为境外人员的;(6)有其他不适合在涉密岗位工作的情形。19第19页,共35页。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5、涉密人员的7项基本义务,同时也是机关、单位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内容:(1)如实报告义务,包括如实填报审查表,重大事项报告(报告内容六项:A、发生泄密或者造成重大泄密隐患的;B、发现针对本人渗透、策反行为的;C、接受境外机构、组织及其非亲属人员资助的;D、与境外人员结婚的;E、配偶、子女获得境外永久居

    21、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藉的;F、其他可能影响国家秘密安全的个人情况);(2)接受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技能;(3)签订保密承诺书;(4)遵守保密规章制度,接受单位的保密检查;(5)接受出境限制,主要是应经有关部门、有关机关审查批准。20第20页,共35页。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6)离岗时应交回所有秘密载体,离岗后应继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并接受脱密期管理和限制。(7)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脱密期的期限:核心的脱密期三至五年;重要的二至三年;一般的一至二年,具体由所在单位确定。脱密期受限制内容:不得违反规定出境;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商独资企业工作;不得

    22、为境外机构、组织或者人员提供劳务、咨询或者其他服务。21第21页,共35页。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四、完善涉密人员管理制度 6、涉密人员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具体有如下权利:(1)享有机关、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的各项权利。(2)要求单位提供符合保密要求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保密设施设备。(3)参加保密业务培训,提高保密知识技能。(4)因履行保密义务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要求获得相应补偿补偿,实际工作中可以岗位津贴的方式进行补偿。(5)工作成绩突出,有依法获得专项保密奖励的权利。奖励主体包括:国家、当地政府、保密行政管理部奖励主体包括:国家、当地政府、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所以机关、单位。门

    23、、所以机关、单位。22第22页,共35页。五、加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五、加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的职责权限 1、原保密法概括规定保密工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域的保密工作”,但涉及到具体的职责只规定了3项,这些在修订后的保密法中都予以保留:(1)会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规定”保密事项范围;(2)对定密工作中的不明确事项和有争议事项进行确定;(3)授权对保密工作中的特定事项(如确定保密期限、国家秘密载体和密品的保密管理等)制定“具体办法”。23第23页,共35页。五、加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五、加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的职责权限2、新保密法不仅有新保密法不仅有“主

    24、管本行政区域保密工作主管本行政区域保密工作”的规定,的规定,还具体规定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五项指导和监督职责还具体规定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五项指导和监督职责:(1)制定保密规章和国家保密标准制定保密规章和国家保密标准,国家保密标准包括保密管理标准和保密技术标准(代号为:BMB),两类标准均属于强制性标准;(2)保密宣传教育保密宣传教育;(3)保密检查保密检查。检查对象为机关、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行业以及发现涉嫌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个人;检查内容是遵守保密制度,履行保密职责、义务情况。检查目的是发现、排除泄密隐患,同时教育、提醒检查对象遵守保密法律法规。(4)保密技术防护保密技术防护,包括制定技术

    25、标准,组织开发防护技术,研制、提供防护产品,组织鉴定技术防护产品,提供防护技术咨询服务,参与重大涉密活动的技术防护等。(5)组织泄密案件查处组织泄密案件查处。24第24页,共35页。五、加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五、加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的职责权限 3、新法赋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法定职责相对应新法赋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法定职责相对应的的6项具体的监督管理职权,但未授予行政处罚权:项具体的监督管理职权,但未授予行政处罚权:(1)纠正不当定密纠正不当定密。(2)密级鉴定密级鉴定。(3)保密检查中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保密检查中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限期整改限期整改;责令停止使用责令停

    26、止使用涉密设施、设备、场所;收缴收缴发现的非法获取、非法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要求要求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删除删除在公共信息平台上的涉密信息。25第25页,共35页。五、加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五、加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的职责权限(4)处分建议权和移送权处分建议权和移送权。保密检查中发现严重违规行为的向所在机关、单位提出处分建议;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提出处分建议;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督促、指导泄密案件查处督促、指导泄密案件查处。发现泄密的,督促、指导有关机关单位调查处理;对重大泄密案件或者跨地区、跨部门的泄密案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或者参

    27、与调查处理。(6)处分监督权处分监督权。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关、单位对违反保密规定的人员不依法给予处分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议纠正,对拒不纠正的,提请上一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该机关单位负提请上一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该机关单位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理。“不依法处分不依法处分”是指:应当处分不处分,应当追究领导责任而不追究,处分畸轻或畸重的。26第26页,共35页。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工作责任制 1、对12种保密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追究从“结果论”改为“行为论”。2、对够

    28、不上刑事处罚又不适用处分的人员,规定了特殊的法律责任方式:“处理”。3、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案件或者不当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设定了双重法律责任。4、对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规定了不履行配合义务的法律责任。5、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也规定了法律责任。27第27页,共35页。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化保密工作责任制 1、对任何个人的、对任何个人的12种保密违规行为,法律责任追究种保密违规行为,法律责任追究从从“结果论结果论”改为改为“行为论行为论”,客观上降低了追究法,客观上降低了追究法律责任的门槛。律责任的门槛。原保密

    29、法规定,违反保密规定同时泄露国家秘密的才追究法律责任。许多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并不一定都会造成泄密,但这些行为都破坏了保密制度,使国家秘密安全处于危险之中。另外,由于泄露国家秘密有严格的客观要件规定,即使发生泄密事件,有时也难以查证,造成泄密事件查处难。这种以泄密结果作为追究法律责任前提的规定,会让一部分人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违反保密规定只要不泄密,就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从而降低遵守保密制度的自觉性。28第28页,共35页。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化保密工作责任制 总则第三条规定:“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

    30、受到法律追究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危害国家秘密安全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的行为包括三大类:泄密、窃密和违反保密制度。为包括三大类:泄密、窃密和违反保密制度。第四十八条法律责任将原来的“结果论结果论”改为改为“行为行为论论”,对12种严重保密违规行为,只要行为人做出了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行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了泄密后果,都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违法行为产生了泄密后果,那将作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从重情节,而不是追究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法律责任种类包括:刑事责任,处分和其他处理。刑事责任,处分和其他处理。29第29页,共35页。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

    31、度,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工作责任制 根据刑法第398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公民违反保密法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111条规定,向境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害的,可以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30第30页,共35页。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化保密工作责任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泄露

    32、国家秘密罪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泄露国家秘密罪立案标准:故意故意泄露绝密级1件以上、机密级2件以上、秘密级3件以上的;或者泄露国家秘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的;或者通过口头、书面、网络等方式向公众散布、传播国家秘密的;利用职权指使或强迫他人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以牟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过失过失泄密的立案标准是:绝密级1件以上、机密级3件以上、秘密级4件以上的;将涉密计算机联接互联网造成泄密的;泄密后隐瞒不报不如实提供情况或不采取补救措施的;其他严重情形的。31第31页,共35页。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六、严

    33、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工作责任制违反保密规定未构成犯罪的,对适用处分的人员给予处分对适用处分的人员给予处分保密法实施条例草案规定可从轻或从重处分或处罚情形:从轻从轻:(1)主动报告,积极协助案件调查的;(2)主动采取补救措施的;(3)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轻微的。从重:(从重:(1)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2)屡次泄露或一次泄露国家秘密较多的;(3)拒绝提供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况或者隐匿、销毁有关证据的。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政处分适用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从重、从轻、减轻从重、从轻、减轻或者免予或者免予处分。32第32

    34、页,共35页。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化保密工作责任制 2、对违反保密规定,够不上刑事处罚又不适用处分的人员,规定了特殊的法律责任方式:“处理”。处理方式是处理方式是:由所在机关、单位给予经济处罚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是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3、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案件或者不当定密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设定了双重法律责任双重法律责任:由有关机关、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给予处分。这是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在新保密法里的具体体现。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35、包括:部门领导、单位分管领导和单位主要领导。33第33页,共35页。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六、严格保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保密工作责任制化保密工作责任制 4、对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规定了不履行配合义务的法律责任。由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5、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规定了法律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强化保密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4第34页,共35页。讲座到此结束谢谢!35第35页,共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解读新保密法要点PPT幻灯片课件(PPT 35页).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929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