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基层中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讲稿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层 中药 适宜 技术 培训班 讲稿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稿宋南昌 主任中医师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穴位贴敷疗法n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它属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选生猛燥烈,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的药物,如“消喘膏”等制剂,具“天灸”、“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咳喘、痹症、腹泻、喉喑、口疮、小儿遗尿等病症。穴位贴敷疗法n一、基本操作方法n(一)、辨证选穴用药n 1、腧穴选择及配伍:n 1)选择离病变局部器官,最近、最直接的相应穴位敷贴。局部选穴如,肾衰外敷方,取肾俞、关元穴。n 2)选择阿是
2、穴贴药 阿是穴是指病变的局部或内脏病理现象在体表的反映,也称病理反应穴。n 3)选择针灸学中的传统有效经穴 这些传统的有效经穴,是前人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有效的穴位。如肺俞、风门、膈俞等穴治疗咳嗽、哮喘;神阙、足三里治肠炎、痢疾、腹胀、腹痛等。n 4)取穴施治 药物外敷取穴,与针灸取穴法相同,需辨证选用,灵活掌握,因其施药范围略大,所选取之穴是一个片而不是点,即使选穴不十分准确,也同样有利于药物吸收。n 5)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穴位贴敷疗法n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n(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n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一则易透入皮肤
3、起到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其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有人作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占97%以上。穴位贴敷疗法(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广略以取胜n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
4、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3)辨证加药的穴位配药特点n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经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而在临症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所加糁药物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穴位贴敷疗法n(二)贴敷方法n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裹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
5、,再对准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n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n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穴位贴敷疗法n(三)贴敷时间n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毫针刺法n毫针介绍n毫针构造 它系金属制作而成,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还有用银质、金质制作的针。毫针包括针尖、
6、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n毫针规格 有0.5寸(15毫米)至4.5寸(115毫米)9种长度和26号(直径0.45毫米)至33号(直径0.26毫米)8种粗细之分。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0号(0.32-0.38毫米)和长短1-3寸(25-75毫米)者最为常用.毫针刺法n毫针的检查 针是治病的工具,在使用前,需进行毫针的检查。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针身要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伤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其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和减轻痛苦。n毫针的保藏 除了一次性应用的毫针外,每一
7、患者反复使用的针具都应注意保养。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针夹等。毫针刺法n(二)针刺练习n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指力是指医者持针之手进针操作的力度。良好的指力是掌握针刺手法的基础,熟练的手法是运用针刺治病的条件。n针刺的练习,一般分三步进行:n 指力练习 主要在纸垫上练习。n 手法练习 主要在棉团上进行。n 自身练习 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手法后,可在自己身上练习,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行针的手法等。毫针刺法n(三)针刺准备 n1毫针的选择 多选不锈钢所制针具。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
8、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n2消毒 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实做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毫针刺法n(1)针具器械消毒 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na、高压蒸气灭菌法nb、药液浸泡消毒法:针具选75%酒精浸泡30-60分钟;亦可用器械消毒液,如“84”消毒液浸泡。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nc、煮沸消毒法 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可达消毒目的。n(2)医者手指消毒 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干净,再用75%酒精
9、棉球擦拭。n(3)针刺部位消毒 用75%酒精消毒,或选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脱碘。n(4)治疗室的消毒 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晾晒。治疗室应定期消毒净化,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毫针刺法n3体位的选择 针刺时患者选择适宜的体位,对于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用坐位易使患者感到疲劳,往往易发晕针。n 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n仰卧位 适合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n侧卧位 适合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n俯卧位
10、 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 穴。n仰靠坐位 适合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n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n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毫针刺法n(四)进针法n1进针手法 进针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右手持针,靠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n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n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点,以利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毫针刺法n 具体的进
11、针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n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n双手进针法n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毫针刺法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毫针刺法n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毫针刺法n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n针管
12、进针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造的比针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毫针刺法n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针刺的角度和深夜,是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n(1)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度的。一般分为以下3种角度:na、直刺:呈90垂直刺入适于人体大部分腧穴nb、斜刺:呈45左右倾斜刺入。适用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13、nc、平刺:即横刺、沿皮刺。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适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腧穴等。毫针刺法n(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na、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nb、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nc、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nd、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处的腧穴宜深刺。n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对天突、风府、哑门等穴以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部位的腧穴,尤应注意掌握好针刺角
14、度和深度。毫针刺法n(五)行针法n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n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它主要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n()提插法它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升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n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
15、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毫针刺法n()捻转法捻转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n辅助手法它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为目的的操作手法。n()循法循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