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四川省宜宾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3185267
  • 上传时间:2022-07-30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358.1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川省宜宾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四川省 宜宾 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6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0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ning) 霎时(ch) 粗犷(gung ) 呼朋隐伴B. 贮蓄(zh) 菡萏(hn) 秕谷(b) 咄咄逼人C. 攲(q)斜 攒成(cun) 感慨(ki) 人声鼎沸D. 搓捻(lin) 譬如(p) 侍弄(sh) 浑为一谈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B. 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

    2、,嘉宾妙语连珠。C. 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和课程,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D. 坐落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蔚然深秀,气象万千。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B. 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果树、马铃薯和莜麦,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杏树。C. 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D. 昨天,许多代表在休息室里热情地同他交谈,鼓励他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4.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3、.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排比,比喻)B.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C.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拟人,比喻)D.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拟人,比喻)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不断实现的过程。B. 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C. 医学专家指出,大量快速的进食冷饮,会损

    4、伤孩子稚嫩的胃黏膜,引起急性胃痉挛,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D. 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6.名篇名句默写。 按要求写出相应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 _ 。(李白峨眉山月歌)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的两句是: _ , _ 。第 2 页,共 16 页为了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我市相关部门向市民征集含飞鸟的诗词佳句,镌刻在公园的山石廊柱上,请推荐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 _ , _ 。(课内外均可)三、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

    5、0.0 分)7.新学校,新同学,为增进友谊,使同学们尽快找到知心朋友,班委会决定召开“结交新朋友”主题班会。策划活动时,班长提出每人在班会上讲述自己的一件趣事,便于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写出你准备讲述的趣事。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150 字左右。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8.古代诗歌阅读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

    6、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哪些事物(景物)?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9.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 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 的“回

    7、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 ,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_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

    8、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_ (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 _ ,二是描绣像。他的第 3 页,共 16 页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 ,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 _ ,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阿长买的。六、文言文阅读(本

    9、大题共 1 小题,共 17.0 分)10.文言文阅读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

    10、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与“前人之述备矣” 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 A学而时习 之 B学者 之大忌 C择善而从 之 D是以谓 之文也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_ A学而不/思则/罔 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 D请铭之坐/右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

    11、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0 分)11.阅读神州第一味,完成下题。 神州第一味刘英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 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

    12、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为墨家之味吧。红烧肉不能日日吃(犹如治国不能长期用法家) ,其它的,但食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 ,所以左右逢源:加点肉末,则具儒家韵第 4 页,共 16 页味 ; 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 ; 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 豆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

    13、九流均可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啃得急” 、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 了 -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 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 -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五谷之一的“菽”(大豆),中国是最早的栽培者。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 读之,思古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总让我们亲切。“煮豆燃豆萁”的心酸,“种

    14、豆南山下”的向往,“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含军马饲料) 也少不了它。但它却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自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浆配油条,乃乾与坤、阴与阳、水与火、刚与柔之配,因其含如许高度之哲理,方成就“油条加豆浆”之美味。豆浆和牛奶,国人宜豆浆。牛奶

    15、有游牧文明的冲动野力;豆浆具农耕文明的隐忍良善。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豆干像晴雯,性韧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霉豆腐像刘姥姥 “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档中滚雪花。” -唐诗的如此意境当永随国人。“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清李调元豆腐乳) 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本文依次介绍了豆腐的相关知识,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豆腐之源 _ _ 豆腐之韵从实用角度看,国人乃至西方人喜爱豆腐的原因是什么

    16、?“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中“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2.论述类文本阅读 生命是一种过程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无论你出身于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 _的青年到 _的中年再到_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有圣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

    17、它,你就是天才。 选择是痛苦的。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第 5 页,共 16 页荡去。你要么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寞;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却饱满的果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为文中空格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是 _ A壮

    18、心不已风华正茂成熟丰稔B风华正茂成熟丰稔壮心不已C成熟丰稔风华正茂壮心不已D成熟丰稔壮心不已风华正茂作者设想“你奉献给社会的”是从 _ 和 _ 两方面说的。(分别用 2 个字回答)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13.文学类文本阅读 青果果,紫果果立夏一过,桑园里跑进去几个孩子就再也看不见了。孩子们一棵棵巡过来,巡过去,寻找紫了身子的桑果,妈妈在外边喊做事了,不出声,可心一急,红了身子的也塞进嘴去,红桑果怎经得起嚼呢,碰上舌头牙根就冒酸水了,再恋也只好吐出口。好不容易寻上棵不长叶子只结大果的,那是嫁接未成的野桑,会一连几天都去看望,看它青的变红,红的变紫,紫的变黑。桑果发紫的时

    19、候,学校也开始午睡了,那边紫果果枝头跳呀跳,这边身子困在教室里躁呀躁,怎么睡得着呢?“老师,我要小便”,教室门一出,跑步飞进“根据地”,不知不觉就忘了小便究竟应该多长时间,返回教室的时候,老师的脸早拉成马脸:“嗯,你小便能把嘴唇都小便紫了?”还是让紫果果打了“小报告”,站半节课那是最轻的惩罚了。 不过,我还是断定桑果树是最喜欢孩子的,要不,为什么总是在我们最馋的时候果子结得那么甜?为什么总是把身子压得那么低, 让每双小手都够得着?为什么谁家树上的桑果都可以采而不算偷?还长得那么小巧, 小小的手采下来塞进小小的嘴里,一口一个。 有同学馋我说,要吃桑果还不容易,去大河沿,爬上树就能吃一饱。我记牢了

    20、这句话,不过,那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的季节,谁的手上都有事做。一放学,我约了黑皮,背上猪草筐,做个眼神给妈妈,示意外出打猪草,一获批准,直奔大河沿。果不其然,远远的,小同伴早已到了,那时野桑一排,比我们门前的高大多了,傍着水斜着身子倾向河心,红果果紫果果像春节门前的鞭炮,一串串缀遍枝头。枝桠全不刁钻,我和黑皮脚一弹就到了树上,这里桑果都紫成黑的了,我俩像鸡啄米一样尽情尽兴起来。一会,黑皮说瞧你嘴唇,我说瞧你舌头,哈哈大笑,真的是孙悟空钻进蟠桃园了,痛快! “站牢呵,当心掉进河里。” 桑树下一个锄地老人笑眯眯地朝我们说。原来我们只顾巧取豪夺,忘了树边的蚕豆地和蚕豆边上刚放藤的南瓜,蚕豆

    21、踏歪了,南瓜墩踩蹋了,老人正在给板结了的土重新刨松。“上西边去采,那棵树上桑果更好。”老人不怪我们,还关照我们,真是天下的大好人,下树,赶另一棵,逮更大更甜的,把口袋装满,把隔天的也储备上。 那天,我们真的快活死了,可打的猪草呢?猪草一棵也没进筐。口袋里的桑果,上树下树早成了渣,挤出的果汁把裤子染成了“花脸大侠” ,回家结结实实挨了一顿揍。揍了又怎样呢?此后数年,我和黑皮还是每年必去“蟠桃园”。 第 6 页,共 16 页后来晓得,这些野桑都是那锄地的韩老大的,他兄弟 3 个,茅屋 3 间,独居河边。兄弟仨心肠好,但饭量大,再勤快也撑不好三人门头,兄弟仨省吃俭用齐心协力,腾出两间茅屋给老三,讨了

    22、个瞎子女人,老大老二两个鳏夫(gun f,老而无妻的人) 合住。我一直搞不清楚那排只结果子不长桑叶的野桑为什么一直不锯掉,为什么我们踩板了他的地他还是笑眯眯的,原来他,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第段说“我还是断定桑果树是最喜欢孩子的”的依据是什么?联系文段第和第段思考分析,说说韩老大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第段“真是孙悟空钻进蟠桃园了!”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文末句“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 的含义,并思考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八、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0 分)14.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

    23、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 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手每天晚上都打来半盆热水,让脚在里面惬意地泡上一会儿;每隔两三天就会为脚换上一双干净的袜子;每一两个月都会精心地为脚剪一次指甲。 一天晚上,脚对正给自己剪指甲的手说:“你这样服侍我,实在让我不好意思,我该怎样回报你呢?” 手对脚说:“要说报答,应该我报答你才对。”“为什么?我对你既无恩又无德。”“有的,要知道,很久以前,我和你是一样的,是你的甘愿承担,才把我解放出来,才有我今天的成就。”脚听后报之一笑。“即使今天,离开你,我同样一事无成。所以,我

    24、要一辈子侍候你,为你服务,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劲走路,为我服务,所以,就成就人类辉煌这一本质而言,你和我的贡献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要懂得感恩;合作才能共赢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 7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第 7 页,共 16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有误,“霎时”中的“霎”应读作“sh”;“呼朋隐伴”中的“隐”应为“引”; B有误,“秕谷”中的“秕”应读作“b”; C正确。 D有误,“搓捻”中的“捻”应读作“nin”;“浑为一谈”中的“浑”应为“混”; 故选:

    25、C。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和书写,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答案】A【解析】A有误,“花枝招展”的意思是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用在此处形容男女同学属于用错对象。 BCD正确。 故选:A。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

    26、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答案】D【解析】A搭配不当,“事件”改为“人”; B果树包括梨树和杏树; C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对调; D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

    27、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4.【答案】D【解析】ABC正确; D有误,把“木莲的果实”比作“莲房”,是比喻,但句中没有运用拟人。 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学习中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借代、反语、反复等。解答此题,首先要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结合对句子准确辨析。第 8 页,共 16 页5.【答案】D【解析】A考查引号的用法,名言是整体引用,“的人”。”把句号放到引号里面;B考查省略号的用法,省略号与等都表示列举的省略,保留其一即可;C考查顿号的用法,词语之间的并列用顿号,“腹痛,腹泻,”把逗

    28、号改为顿号;D考查分号的用法,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重点是辨析和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要熟记于胸。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6.【答案】【小题 1】影入平羌江水流【小题 2】遥怜故园菊【小题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小题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解析】答案: (1)影入平羌江水流(重点字:羌) (2)遥怜故园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重点字:生)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本题考查学生

    29、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7.【答案】答案示例: 在我小时候,爷爷带我去地里收麦子。突然我想吃糖,正当我去找爷爷买糖时,我看见了麦子里的谷粒。于是,我就把谷粒当成了糖放在了嘴里,不一会,我就问:“爷爷,这个糖怎么那么硬?那么涩?”爷爷问:“哪来的糖

    30、?”我指着麦堆。爷爷说:“傻丫头,那不是糖。”我向爷爷吐了吐舌头,哈哈大笑起来!【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首先要注意是讲述自己的一件趣事,便于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回忆自己的经历,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最有趣的事件来和大家分享。可以是学习中的趣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趣事,注意把事件来龙去脉表述清楚,突出有趣的细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150 字左右即可。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8.【答案】【小题 1】C【小题 2】第 9 页,共 16 页【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分析正误

    31、的判断。 ABD正确; C有误,天净沙秋思是借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游子的愁苦,不是直抒胸臆。 故选:C。 (2)本题考查古诗常识的积累。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忆阅读过的表达“悲秋之情”的诗作,然后从中选择常用的意象。比如天净沙秋思中写枯藤、老树、乌鸦;宴几道的“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一句中有红叶、黄花、飞鸿等,能写出相关的三种意象即可。 答案: (1)C (2)落叶、悲鸿、衰草、枯木(答出三种即可)。秋词 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天净沙秋思生动地描绘了

    32、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描绘了一个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 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9.【答案】【小题 1】C【小题 2】百草园,收集图书,山海经【解析】(1)本题

    33、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把握。 ABD表述正确; C有误,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偷罗汉豆,是在看戏回家的途中,出自呐喊中的社戏一文; 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记叙了鲁迅小时候最喜欢玩耍的地点是百草园。从阿长与山海经 中,可知鲁迅喜欢收集图书,阿长买给他的书是山海经。 答案: (1)C (2)百草园 收集图书山海经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这个文段,是关于朝花夕拾的详细介绍。名著阅读题,不仅仅要阅读课本所介绍的那些内容,而要有选择性的多看看名著全本。有些名著题考生就必须有基本阅读全文的基础,还要注意与课文有联系的名著篇目。

    34、对重点的篇目的文学常识,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主要情节等要总结性的归纳记忆。10.【答案】【小题 1】B【小题 2】C【小题 3】【小题 4】第 10 页,共 16 页【解析】(1)本题考查虚词“之”用法及意义的辨析。“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A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之:代词,指代旧知识; B句意为: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之:助词,的; C句意为: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之:代词,指优点; D句意为: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之:代词,他。 故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为:B。 (2)本题考查朗读停顿的划分。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

    35、读习惯。 A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应划分为:学而不思/则/罔; B句意为: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应划分为:可以/为师矣; C句意为:学习贵在善于思考。“盖”是句首发语词,所以划分为:盖/学贵善思; D句意为: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应划分为:请铭之/坐右。 故正确一项为:C。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关键词有: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句子翻译为:只学习(读书) 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

    36、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句中关键词有:善,善于;耻,以为耻;择,选择;从,跟随;冀,希望;句子翻译为: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信息筛选与阅读感悟的表达。甲文中给出许多的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都强调了复习旧知与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就引用到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择善而从之”这两句,由此可见孔子和李生都认为“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然后抓住这些学习方法来谈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学习即可。 答

    37、案: (1)B (2)C (3)只学习(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 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示例:有位哲人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

    38、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第 11 页,共 16 页孔子说:“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乙】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

    39、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 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听完他

    40、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4)用作动词,到去。 (5)用作代词。 (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11.【答案】【小题 1】豆腐之味【小题 2】豆腐之性【小题 3】【小题 4】【解析】(1)本题考查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找出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

    41、纳要点。本文介绍了豆腐的相关知识,分别是豆腐之源、豆腐之昧、豆腐之性、豆腐之韵。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从文章的第三段最看一句“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可以知道,国人乃至西方人喜爱豆腐的原因是它具有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特点。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的能力。要先把加点词语的本义与文中的意思先解释一下,然后再结台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

    42、用,如果删去又会如何。结尾还要加上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才能确保不丢分。所以,本题“据说” 一词不能去掉,因为“据说”是指没有确切的根据,表示“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的说法是不十分确定的,删去则过于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是学习说明文最基本的知识。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图未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等 11 种。作用就是突出了特点,或者是说明了内容,或者是表第 12 页,共 16 页达了,情感。本题的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是通过小麦的铎芒和高粱的张扬来突出菽魄朴茂含蓄的特点。

    43、答案: (1)豆腐之味;(1 分)豆腐之性/豆腐之品。(意思对即可)(1 分) (2)因其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特点。(2 分) (3)不能,“据说”是指没有确切的根据/听别人说的(1 分),表示“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 的说法是不十分确定的,删去则过于肯定或如果删去意思就变成了“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的说法是肯定的(1 分),“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 分) (4)作比较,(1 分)通过小麦的锋芒和高粱的张扬来突出菽的朴茂含蓄的特点。(2分)这是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文的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熟知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的定义及其作用;把握说明文语

    44、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说明文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方式的同时,仔细认真地阅读文章,结合掌握的说明文知识,就一定会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准确掌握说明文知识是备考的基本策略,比如常出现的有找出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语言的准确性、对文章概括能力的考查、所说明知识的拓展应用等。通过平时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积累,并能训练其灵活运用,只要长期坚持下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一定会提高。12.【答案】【小题 1】B【小题 2】物质【小题 3】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即可。“壮心不

    45、已”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应该放在“暮年”前面。“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应该放在“青年”前面。“成熟丰稔”庄稼成熟饱满的意思,多用来形容中年人事业有成;应该放在“中年”前面。故选:B。 (2)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两个字概括回答。“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 能使社会在物质上获得发展;“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能为社会奉献精神财富。据此回答。 (3)本文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或提取关键语句适当加工。结合内容,从“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

    46、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却饱满的果实” 中得出主旨为:生命是一种过程,不断努力不随波逐流,把握自己做有价值的人。 答案: (1)B (2)物质 精神 (3)生命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的主宰是你自己,只要你努力过,“结果”未必是最重要的。本文主要讲述了生命是一种过程,无法超越的,不可逆的;告我人们要不断努力,不随波逐流,把握自己,做个有价值的人。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的一些方法: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

    47、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第 13 页,共 16 页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作者的中心意图。 (4) 从概括文章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中,我们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以及写作的意图是什么。13.【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

    48、题已明确答案所在区域是第段,根据段中“为什么总是在我们最馋的时候果子结得那么甜?为什么总是把身子压得那么低, 让每双小手都够得着?为什么谁家树上的桑果都可以采而不算偷?还长得那么小巧,小小的手采下来塞进小小的嘴里,一口一个”的语句适当加工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描写等入手。由“站牢呵,当心掉进河里”、“老人不怪我们,还关照我们”、“我一直搞不清楚那排只结果子不长桑叶的野桑为什么一直不锯掉, 为什么我们踩板了他的地他还是笑眯眯的,原来他,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 可见其淳朴善良、有爱心。由“兄弟仨心肠好,但饭量大,再勤快也撑不好三人门头,

    49、兄弟仨省吃俭用齐心协力,腾出两间茅屋给老三”可见其勤劳、淳朴。可据此回答。 (3) 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由附近“我俩像鸡啄米一样尽情尽兴起来。一会,黑皮说瞧你嘴唇,我说瞧你舌头,哈哈大笑” 的语句,及孙悟空进蟠桃园后自由快乐的心情可知,作者因尽情尽兴吃到紫桑果而快乐满足。 (4)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句不离篇,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由韩老大虽贫苦但心地善良、有爱心可知,“青果果日子” 指韩老大生活贫苦,“紫果果心” 指韩老大心肠好。这一句是文章结尾句,其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它赞美了韩老大的淳朴善良、有爱心,有点明主旨的作用;结构上,它与文章题目形成照应

    50、,使结构完整。 答案: (1) 在我们最馋的时候桑果结得那么甜;桑果把树枝压得那么低,让每双小手够得着;小孩采别人家的桑果不会被认为是偷;桑果长得小,刚好一口一个。 (2)韩老大腾出房给兄弟娶媳妇。他为了孩子们能吃到又大又甜的桑果,而不锯掉野桑。孩子采桑果时,踩板他的地,踩坏了他的庄稼,他不仅不生气,还关照孩子们。由此可见,他是个淳朴善良、有爱心的、勤劳的农村老人。 (3)以“孙悟空”自比,表现了作者在尽情尽兴地吃紫桑果时的快乐满足的心情。 (4)“青果果日子”是说韩老大生活贫苦,“紫果果心”是说韩老大心肠好,这句话是对韩老大的赞美。这句话在文章结尾,起到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小题 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川省宜宾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1852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